存货三维度分析与 企业盈利透视 ----以TCL集团为例 讲解者:陶麒羽 寇晓红
回顾篇 传统有关存货项目的分析方法: 以与存货相关的财务比率为核心 侧重评价存货的周转效率与结构质量
存货的三维度? 销售 销售 销售 采购 采购 生产 生产 生产 经济后果
存货分析的第一个维度分析: 采购 存货的采购方式 透析 企业盈利质量 管理质量
TCL集团2003—2004年相关财务数据 传统分析: 单位:千元 变动额 变动率 存货余额 7,108,299 4,054,662 3,053,637 75.31% 预付账款余额 374,506 281,252 93,254 33.16% 应付票据余额 2,202,518 2,286,447 -83,929 -3.67% 应付账款余额 8,508,509 3,488,920 5,019,589 143.87% 营业成本 32,820,981 22,863,714 9,957,267 43.55% 营业利润 299,506 1,355,385 -1,055,879 -77.9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1,314,180 665,558 -1,979,738 -297.46% 主要付原材料和外购零部件款,其中并无超过三年的大额应付 合并成立TTE公司,致业务大幅增长 存货等项目呈现稳中有升的变化态势,这种增加与企业营业成本(业务规模)的增长是相适应的 稳定发展的以产品生产销售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企业,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该大于营业利润 结论: 1. 本企业是稳定发展企业 2.企业整体的盈利质量不高
三维度分析 预付比率=预付账款余额/(预付账款余额+应付票据余额+应付账款余额) 预付存货比率=预付账款余额/存货余额 2004 374,506 2,202,518 8,508,509 7,108,299 2003 281,252 2,286,447 3,488,920 4,054,662 测量企业的采购方式与资金安排情况 预付比率=预付账款余额/(预付账款余额+应付票据余额+应付账款余额) 预付存货比率=预付账款余额/存货余额 赊购存货比率= (应付票据余额+应付账款余额) /存货余额
三维度分析 采用何种采购方式? 结论:本企业采用赊购方式 分析:1.可能预示着企业的存货采购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供应状况 判断预付账款规模的合理性 预付比率>50%,预付账款为主,预付比率<50%赊购为主 2004年 2003年 变得额 预付比率 0.03378 0.0464 0.01262 预付存货比率 0.0527 0.0694 0.0167 赊购存货比率 1.5068 1.4244 0.0824 赊购存货比率远远大于 1 结论:本企业采用赊购方式 分析:1.可能预示着企业的存货采购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供应状况 2.可能预示着企业对自身商业信誉的利用程度较好 3. 可能预示着企业在对供应方的现金支付方面存在着问题
资金安排情况 企业的谈判能力、商业信誉有所改善 2202,518 2286447 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票据余额 应付账款余额 存货余额 2004 374,506 2,202,518 8,508,509 7,108,299 2003 281,252 2,286,447 3,488,920 4,054,662 变动额 93,254 -83,929 5,019,589 3,053,637 变动率 33.16% -3.67% 143.87% 75.31% 企业的谈判能力、商业信誉有所改善 对偿债能力存有疑虑,产生资金成本 信赖度较高,有较强的谈判能力 2004年12月31 2003年12月31日 商业承兑汇票 291,037,182 118,104,664 银行承兑汇票 1011,480 2163,307 合计 2202,518 2286447 透视:为当期的经营活动节约大规模的现金流出,盈利质量有所上升
结 论: 综上分析: 1、盈利质量改善(由存货引起的) 当期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总规模大幅增加时,企业当期的经营活动节约大规模的现金流出,能够合理安排资金,因而会导致盈利质量有所上升。 2、存货采购管理质量较高 企业采用赊购的方式,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上、谈判能力较强、商业信用较高,盈利质量较高
存货分析的第二个维度分析: 生产 透视 企业盈利能力 存货分析的第二个维度分析: 生产 透视 企业盈利能力 周转规模 流动资产 存货质量 周转的经济后果 固定资产
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 存货周转率分析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净额/流动资产平均总额 =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成本收入率 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存货构成率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产品销售净额(千元) 51,675,606 40,282,232 5,027,817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千元) 24,156,510 18,722,859 2147905 其中:平均存货(千元) 7,618,508 6,030,709 158212.5 存货周转率(次) 6.2669 5.8803 5.1432 存货周转天数 57.44466961 61.22136626 69.99533364 存货构成率(%) 31.54% 32.21% 7.37%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1392 2.1515 2.3408 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次) 1.976462161 1.894068495 0.378842813 成本收入率 488.71% 558.53% 617.95% 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 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 反应流动资产的真正周转速度 结论:1、存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变现能力提高 2、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附注:行业平均存货周转率为6左右
TCL集团2004-2005年相关财务数据 单位:千元 传统分析: 本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项目 2005年 2004年 变化额 变化率 存货(原值) 7,446,813 7,790,203 -343,390 -4.41% 固定资产原值 6,067,887 5,261,982 805,905 15.32% 主营业务收入 51,675,606 40,282,232 11,393,374 28.28% 主营业务成本 43,942,735 32,820,981 11,121,754 33.89% 营业利润 -2,591,992 299,506 -2,891,498 -965.4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2,037,395 -1,314,180 -723,215 55.03% 资产总计 30,041,040 30,735,021 -693,981 -2.26% 1、固定资产的技术装备质量的整体提高,结构得到优化,为实施低成 本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2、存货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提升 3、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维度分析 透视: 1、现有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2、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正在加剧 3、盈利质量不高 产能利用比率=生产成本/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 其中:生产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营业成本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核心利润率=核心利润/营业收入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 2005 2004 产能利用比率 9.1 9.80 存货周转率 6.2669 5.8803 核心利润率 -5.02% 0.74% 销售现金比率 -3.94% -3.26% 透视: 1、现有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2、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正在加剧 3、盈利质量不高
建 议 1、提高固定资产产能以实现单位产品成本的大幅下降,低成本战略 建 议 1、提高固定资产产能以实现单位产品成本的大幅下降,低成本战略 通过三班倒,一天 24 小时连续生产,使一条生产线创造出相当于同行业的 6~7 条生产线的产能 2、改善现有产品结构以提高未来产品的综合毛利率,最终实现营业利润的扭亏为盈 提升中高档产品比例,弥补低成本带来的损失
存货分析的第三个维度: 产成品 分析 产品成本的决定机制 透视 企业盈利能力 存货分析的第三个维度: 产成品 分析 产品成本的决定机制 透视 企业盈利能力
产品 成本 决定 机制 技术装备水品 人力资源政策 产品的质量标准 1、决策因素 采购过程管理 生产过程管理 2、管理因素 营销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协调性 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 存货跌价准备的倾向性选择 产品 成本 决定 机制 1、决策因素 2、管理因素 3、核算因素
定量分析 2、管理质量改善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 存货跌价比率=期末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存货原值 透视:1、盈利质量下降 2005 2004 2003 主营业务收入 51,675,606 40,282,232 28,254,258 毛利 7,716,394 7,388,532 5,368,730 期末存货跌价准备 531,419 681,902 216,553 期末存货原值 7,446,813 7,790,203 4,271,215 毛利率 0.149323725 0.183419131 0.1900149 存货跌价比率 0.071361937 0.087533277 0.050700562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 存货跌价比率=期末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存货原值 各项因素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综合表现为已售存货的盈利能力和期末存货资产的贬值程度等 透视:1、盈利质量下降 2、管理质量改善
小 结 1、企业2003—2005年间,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营销, 存货的管理质量有所改善 2、企业2003—2005年间,盈利质量下降 小 结 1、企业2003—2005年间,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营销, 存货的管理质量有所改善 2、企业2003—2005年间,盈利质量下降 3、企业面临低成本战略带来的危机 参考文献:存货周转率指标问题与改进 王金金 关于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存货计价的变动引发的“蝴蝶效应”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