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亿有多大? 制作人:韩雪熙 指导老师:范文萍老师 指导老师:范文萍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 些用 “ 亿 ” 做单位的数据?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大至正中诚以至运大至正中诚以至运 上规上限企业培训讲座 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 普通合伙)中山分所 主讲:李治球.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Welcome ! DREAM.
关于汇率计算.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迅航基于云服务的 美业Saas软件.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历史组 洪国莹.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简称中国科学E刊)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文化传播网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两会精神学习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 第一节   建国的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全面 建立  一、 建国的经济纲领《共同纲领》的产生及其主要经济内容   1《共同纲领》产生的背景与经过    1949年9月21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 议程将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9月29日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任务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 2《共同纲领》的主要经济内容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所构成”。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土地改革为发展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3)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3) 3 《共同纲领》的经济意义         ——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性质和规律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表现为有计划性 国民财富与大众福利的同步增长代替了两极分化 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危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经济 二 经济恢复的过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初步建立 1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广大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展开,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4)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4)    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支 援了抗美援朝的斗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没收敌伪资产 建立国有经济 (1) 国有经济的建立   人民政府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在解放区立即把官僚资本收归人民所有,接收国民党的国家企业。到1949年底,没收官僚资本工矿企业2858个,拥有职工129万人。   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1950年12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政务院关于管制美国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的命令》,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之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一切财产应即由当地人民政府加以管制,并进行清查,立即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银行的一切美国公私存款。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5)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5)   到1952年底,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和没收官僚资本的完成,使国营经济直接掌握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动力、工业原料和将近50%的棉纱产量,国家控制了绝大部分银行业务和国内外贸易,掌握了全部铁路和大部分现代化交通运输。海关权的收回,人民政府更掌握了中国大门的钥匙。所有这些,奠定了改组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2) 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 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通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完成的 。 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了彻底改变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领导机构,由接收时派遣军事代表进行监督和间接管理的办法,进一步发展到由国家委派厂长(或经理)直接管理企业。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6)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6) 第二,废除旧社会资本主义企业留下的反映带有封建性的剥削压迫关系的制度(如把头制和搜身制等),也是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 实现工厂管理民主化,是国有企业民主改革中极重要的一项内容 。 总起来说,国有企业的民主改革,在纯洁工人阶级队伍,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职工的主人翁的劳动积极性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生产改革是在民主改革基础上进行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多方面地进行了生产改革工作。 生产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各点:  一是建立健全的为实行计划经济服务的企业管理机构和生产责任制。 二是推行经济核算制  三是通过工资改革,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7)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7) 四是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国有工业的发展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条件,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要搞好经济的调整和恢复。以便为将来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但是,在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工业,又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这就彻底地消灭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清除了残存的封建主义的压迫关系,确立了劳动者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地位,初步地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民主化和按劳分配原则,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开展了生产竞赛运动,推动了国有工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949年到1952年,国有工业的产值由36.8亿元增长到1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2.9倍。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8)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8) 三 国家干预经济:统一财政经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新秩序 1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产生    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在制定新中国财经工作大政方针的同时,决定建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来统一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5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中央财政经济机构大纲(草案)》。同年7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在原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部和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央调陈云任中财委主任,薄一波任副主任。建国以后,中财委成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属的委员会,仍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同时,增加了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副主任。1950年增加李富春,1952年增加曾山、贾拓夫、叶季壮、邓子恢为副主任。中财委管辖的工作机构共有14个部,还有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9)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9)   根据中财委的要求,各部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条例或组织条例。工作条例或组织条例一般都对各部工作的性质、工作的任务、所具有的权利以及组织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项工作到1950年年初基本完成,标志着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并开始运行。    中财委为稳定金融物价,统一财经管理,调整工商业,完成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拟定和准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做了大量工作。 2 平抑物价 打击投机奸商 控制通货膨胀 中财委成立后抓的头一件重要工作,就是部署以稳定金融物价为中心的经济工作。在刚刚解放不久的上海召开金融贸易会议 。 市场物价的严重动荡 1949年是物价波动十分厉害的一年。建国前的4月份、7月份曾两度物价飞涨。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十月份,即发生了建国后第一次涨价风。到12月10日,上海、天津、汉口、西安4大城市的物价平均上涨3.2倍。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0)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0)  引起物价波动的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财政困难,货币发行过多,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另外,投机商人乘国家困难之机,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哄抬物价,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和物价的上涨。 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和成效 第一,加强金融管理 第二,加强市场管理 第三,集中抛售主要商品,打击投机资本 第四,紧缩通货措施   在建国初期的几次涨价风波中,人民政府采取了有力的行政、经济措施,在与投机资本的较量中,大获全胜。以1949年12月全国大中城市主要商品价格指数为100,1950年3月的物价指数为226·3,4月则降为169.9,此后,一直到1950年12月,物价指数也控制在200以内 。稳定市场和物价斗争的胜利,对于安定人民生活、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1)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1) 3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统一国家财政管理的决策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统一全国贸易 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在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很快收到了成效。国家财政收人迅速增加,支出相对减少,收支接近平衡。1950年4月13日陈云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做了《关于财政和粮食状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财政收支已经接近平衡,这是与去年根本不同之点”。到1951年国家财政已消灭了赤字,余额10.6亿元,1952年继续余额7.7亿元。在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根本上消除了通货膨胀,金融物价逐渐趋于稳定。与此同时,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后,生产与生活所需物资在统一部署,全国调运下,保障了供给,满足了需要。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2)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2) 4 调整工商业 1950年3月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和经营上遇到了新困难。因此,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针政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之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遇到的新困难:在1950年3月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和经营上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第一,商品滞销;第二,生产萎缩 ; 第三,工厂、银行、商店倒闭 ;第四,工人失业 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部署:中共中央于3、4月间先后召开了有各大区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问题。毛泽东指出,“和资产阶级合作是肯定了的,不然共同纲领就成了一纸空文,政治上不利,经济上也吃亏。‘不看僧面看佛面’,维持了私营工商业,第一维持了生产;第二维持了工人;第三工人还可以得一些福利,当然中间也要给资本家一定的利润。单比较而言,目前发展私营工商业,与其说对资本家有利,不如说对工人有利,对人民有利。”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3)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3) 1950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了全国7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陈云提出要帮助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克服暂时困难的五点办法: (1)通过加工定货,重点维持生产; (2)通过收购农产品增加农民购买力和组织工业品出口,开导工业品的销路;(3)联合公私力量,组织资金周转;(4)帮助私营工厂改善经营管理;(5)重点举办失业救济 。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就是在当时国营经济已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拥有大批主要物资,掌握了市场金融物价领导权的条件下,国家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经营范围、原料供应、销售市场、劳动条件、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必要的照顾并且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方式,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和销售大体纳入计划轨道,使他们从停工歇业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为发展生产、促进城乡交流、恢复经济服务,并获得正当的利润。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4)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4)   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三个主要内容:调整公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调整产销关系。其中调整公私关系是重点。 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效:1950年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作很快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的财政经济状况迅速得到好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的指导下,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克服了严重的困难,恢复了正当的生产和经营,城乡市场出现繁荣的景象。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调整,生产能力迅速恢复;第二,各地市场日益活跃,成交额增加 ;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国家税收增加。 浡

党内的腐败现象:“共和国肃贪第一大案”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 5 三反与五反运动 毛泽东对经济上的腐败的看法: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与黄炎培的名言;黄老先生积几十年之经验深刻指出:“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党内的腐败现象:“共和国肃贪第一大案”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5)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5) 三反运动的展开: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号召全党动员起来,切实执行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关于防止资产阶级侵蚀的要求,在全党发动了“三反”斗争。12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三反斗争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电报》,对开展“三反”斗争的方式作了部署,要求“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的重要,一样的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的大张旗鼓去进行,一样的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坦白和检举,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大)批最严重的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

〔萧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191页,无此“大”字,但薄一波:《回顾》第142页上此“大””。一字之差,可能会有多少人头落地。故出案存疑。〕12月8日以后,全国范围的“三反”斗争这样的群众运动就迅速开展起来了。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这类党内腐败的问题,通过大张旗鼓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自“三反”运动始,由此开阶级斗争甚至党内阶级斗争扩大化之滥觞。

三反运动的扩大化与打“老虎” :毛泽东以偏概全,对当时干部队伍中的腐败问题估计得非常严重,因此,他对“三反”也抓得非常严厉。据《毛泽东文集》第6卷中《关于“三反”、“五反”》的记载:在1951年11月30日至1952年5月10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对“三反”、“五反”的电报、批语、指示就有十九条之多,并且言辞行文极其严厉。什么“实是全党一件大事”、“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什么“彻底揭露”、“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什么“发动广大群众”、“大张旗鼓”、“号召一切指战员参加这个斗争”,什么“军事系统各部门”、“许多人陷入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泥坑”。

1月19日,中直总党委召开有1000余人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宣布运动进入集中力量打“老虎”(当时,人们称贪污犯为“老虎”,故有“打虎”之说。贪污旧币1亿元以上的大贪污犯叫“太老虎”,1亿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叫“小老虎”)阶段。 三反运动的后果:出现了逼供信的现象 ;正常的业务工作没人管; 据统计,全国县以上党政机关参加“三反”运动的总人数为383万多人(不包括军队),经核实,贪污1000万元(旧币)以上的共10万余人,贪污的总金额达6万亿元(旧币)。对有严重贪污行为的罪犯,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判处无期徒刑的67人,判处死缓的9人。到1952年8月,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中,因为不同程度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而受各种处分的占4.5%。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7)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7) 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的运动。

四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四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从1949年建国以后到1952年底,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抗美援朝和社会经济进行根本改建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实现了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这就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底,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83.9亿元,比1949年增加48.5%,粮食达到3278亿斤,比1949年增加44.8%,超过解放前最高年份1936年3000亿斤的9%;棉花达到2607万担,比1949年增长183.3%,比解放前最高年份1936年的1698万担超过22%;其他农产品、副产品的产量都比1949年有大幅度增长,除个别品种外,均超过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

工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与工业结构的变化:到195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3.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8%。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由30%上升到41.5%。 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与发展 :铁路货物周转量逐年提高,到1952年已达到601亿吨/公里,比解放前最高水平增加50%。其次还进行了公路、航运及民用航空的恢复和发展。 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商品流转总额已达2768亿元,比1950年增长62.3%;对外贸易的出口额到1952年底已达到64.6亿元,比1950年增加了55%,外贸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口货物中原来占很大比重的奢侈品几乎绝迹,国家急需的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却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从1950年起,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扭转了长期存在的入超局面。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9)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19) 2 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年财政总收入达到382.05亿元,财政总支出达到366.56亿元,其中国防费达138.49亿元, 占总支出的37.8%。经济建设费支出为125.7 亿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34.3%。这说明,在恢复时期,虽然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但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教费支出达42.1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1.5%,说明国家对文教事业十分关心。行政管理费支出则逐年减少。三年间,财政结余15.49亿元。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这是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最重要的标志。

金融物价 持续稳定:金融物价从1950年3月以后,始终保持平稳,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也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全国批发物价指数如以1950年3月为100,则1950年12月为85.4,1951年12月为92.4,1952年年底为92.6。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 促进人民生活提高 : 三年中,国家财政为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基本建设拨款的总和达86.21亿元,占三年财政支出总和的23.5%。这项资金有力地保证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良好的物资基础。1952年各地农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了30%左右。农民的消费水平平均增长20%左右。到1952年年底,约有一半以上的失业人员就业,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1952年比1949年提高70%左右;第三,对工人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在公教人员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同时发展了集体福利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20日22:49 新浪军事 毛泽东于金日成商谈朝鲜问题 毛泽东和金日成商谈朝鲜战争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20日22:49 新浪军事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朝军队打击下,被迫举行停战谈判。根据朝鲜形势的变化,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适时提出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在军事上确定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志愿军举行“夏秋季防御”作战,反细菌战、反“绞杀战”、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役,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毛泽东和金日成亲切会见,就朝鲜战争问题进行商谈。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志愿军攻占552.8高地(2000/06/20/ 22:46) 空军副大队长王天宝给战友们介绍经验(2000/06/20/ 22:42) 志愿军铁道兵抢修铁路(2000/06/20/ 22:39) 志愿军高炮某部击落美“佩刀”式战斗机(2000/06/20/ 22:35) 抗美援朝战争图片专题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网络版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上海都市生活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 1 总路线的提出与基本内容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 1 总路线的提出与基本内容    1953年底,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关系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党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基础开始从以“共同纲领”为标志的新民主主义转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不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制度,以逐步消灭私有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上议事日程,列入“一五”计划,由此中国几乎不停顿地再次进入一个经济体制剧烈变动时期。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批评和对“新税制”进行批评。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 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 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 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22)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22) 所谓“相当长的时期”,具体地说:就是大约15年(三个五年计划)左右的时间(从1953年算起,到1967年基本上完成,加上经济恢复时期的3年,则为18年)。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总路线成为总任务: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宪法》的总纲部分。

二 “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 1952年初,根据周恩来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6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 ;。同年8月,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编制五年计划(1953—1957年)轮廓的方针》和《五年建设的任务》,对“一五”计划的方针政策、奋斗目标和建设内容等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1952年底,中共中央对《五年计划轮廓草案》进行了讨论,并发出了《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若干问题的指示》。 1954年4月19日,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调整领导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作的班子,成立了编制五年计划纲要的8人工作小组,陈云为组长。“一五”计划开始了全面编制工作。

1955年3月中旬,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正式编出。 1955年7月5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李富春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经过大会的充分讨论,一致通过了上述报告。同年11月9日和12月19日,国务院先后颁布命令,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达各地和各部门执行。 向苏联学习是中国“一五”计划编制和 实施的一个特点。“一五”计划建设的 中心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 “一五”计划的编制主要是吸取了苏联 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三 “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和完成情况 三 “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和完成情况 1 “一五”计划基本建设的投资分配指标    投资的分配不是“百废俱兴”,而是服从于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即服从于“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重点。投资分配以基本建设为主,在基本建设中又以工业的基本建设为主,在工业的基本建设中又以重工业的基本建设为主。 2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 工农业总产值: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249.9亿元,比1952年增长51.1%,平均每年增长8.6%。其中现代工业所占的比重将由1952年的26.7%上升到1957年的36%。 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270.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535.6亿元,增长98.3%,年均增长14.7%。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年均增长17.8%,消费资料的生产年均增长12.4% 。

农业及其副业的总产值: 由1952年的483.9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 596.6亿元,增长23.3%,年均增长 4.3%。 运输和邮电: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01%, 铁路旅客周转量增长59.5%,内河货物周转量 增长321.5%,沿 海货物周转量增长109.5%, 公路汽车货物周转量增长373.5%,民用 航空旅客周转量增长278.5%,邮电方面 邮路总长度增长45.2%。 商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98亿元,比1952年增长80%左右。其中,国营商业增长133.2%,合作社营商业增长239.5%。出口贸易总额比195年将增长66.5%,即由1952年的64.6亿元增长到107.5亿元。

教育:新建60所高等学校,总量达到208所;招收学生54.3万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00.6万人;派出国外留学生1万人和实习生1.1万人, 学成归国的为900人;普通中学招生712万 人;小学招生5326万人。 科研: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由1952年的28所增加到51所,研究人员由1952年的1200余人增加到4600余人。

人民生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五年内计划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增加33%,国家拨款建筑的职工住宅4600万平方米,用于劳动保险、医药费、福利费等支出约50亿元。农民的生活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农民的购买力将增加近1倍。 小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以后,我国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将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为社会主义改造打下稳固基础。在“一五”计划宏伟目标的鼓舞下,全 国人民开始为完成和超额完成 这一计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 斗。

1 要否合作化: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争论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一化三改造” 一、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一化三改造”    一、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自1953年正式开展,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这场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从其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充满着争论。 1 要否合作化: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争论

生产合作社,还是供销合作社?  合作化还是放任自由? 2 冒进与整顿:毛泽东与邓子恢的争论 1952年合作化的小冒进 邓子恢的思想及1953年对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压缩和整顿 毛泽东的反击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的出台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加速   二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略)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改造”的理论与政策依据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 b 资本主义工商业与计划经济的矛盾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改造”的理论与政策依据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   b 资本主义工商业与计划经济的矛盾   c 改造与赎买政策 d 国家资本主义: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尽管在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这就是所谓的“四马分肥”)。所以,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与高级形式之区分。初级形式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通过订立合同,在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建立较密切的联系(在工业中,主要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有经销、代销)。高级形式就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时间过于急促。存在“四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缺点; 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  2 “改造的过程”(略)  3 意义与失误:“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工人阶级执行了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和大多数人在接受改造方面也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  失误有三: 时间过于急促。存在“四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缺点; 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 大批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卷入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尝试 一 苏共20大及其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1 苏共20大的经过 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及其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     第四节     苏共20大的影响与我国        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尝试 一 苏共20大及其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1 苏共20大的经过  2 苏共20大的意义  3 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及其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  1 《论十大关系》意义:以苏联经验为鉴,总结了中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是中共第一次对苏联斯大林模式做出批判。  2  《论十大关系》 的主要经济内容 农轻重的关系 

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集体与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 首次提出要学“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念 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三 顾准和孙冶方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判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的萌芽 1 顾准与孙冶方 三 顾准和孙冶方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判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的萌芽 1 顾准与孙冶方 顾准(1915-7-1——1974-12-3)生于上海,卒于北京。1927年进入立信会计事务所人练习生。到1940年离开到解放区工作。立信会计事务所期间,他成为了一个教授、会计学家,并投身革命,成为党的地下工作者。上海解放,他随军进入上海,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华东财政部副部长。“三反”运动中受到撤职处分。后调到北京任建工部财务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局长,1955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56年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58年戴上右派帽子,开除党籍,下放农村劳动改造。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后,又到经济研究所工作。1965年,又戴上右派帽子。再次下放劳动改造。1974年因病去世。主要著作有《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孙冶方(1908-10-24——1983-02-22)中国经济学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任翻译。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41年进入苏北解放区,从事宣传教育工作。1954年起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孙冶方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周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和某些经济政策的失误,批判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影响的唯意志论和自然经济论。他的论文《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1956),批评斯大林把价值规律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对立起来的观点;他的经济观点和改革主张被当作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受到批判。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1983)、《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1979)、《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1982)、《孙冶方经济文稿选编》(1983)、《社会主义经济论》(1983)。

2《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1956) 3《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1957) 《试论》为了论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仍应继续存在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论点或结论不能不有所突破。这在当时斯大林的权威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问世不久的情况下,需要多么大的理论勇气。

四 中共“八大” 1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了团结全党和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的基本任务。大会首先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大会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 中共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大会坚持了同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规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牢固基础;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3 八大的正确决策:  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强调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从我国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经济与国防等基本关系,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必须改革过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35) 第二章     经济的恢复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49——1957)(35) 五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 1 1956年的波兰、匈牙利事件 2 毛泽东发表《归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 早春天气与“整风”运动 4 民主党派与“大鸣大放” 5 毛泽东引蛇出洞 展开反右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