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宋至盛清的社會文化 第二節 科舉、士紳與宗族 組織. 第九章 宋至盛清的社會文化 第二節 科舉、士紳與宗族 組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Advertisement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隋代的科舉 隋文帝楊堅廢去九品中正制度,行科舉 之制 隋代貢舉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 俊士四科 隋煬帝創設進士科.
第三章 近世的發展 第一節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人口問題 第三節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福 春 福 福 福 福 福 誰 偷 走 了 們 日 我 節 的 誰偷走了歡樂的傳統節日 ? 小朋友談到過節你想到什麼 ? 聖 誕禮物、聖誕老人、巧克 力、玫瑰花、 康乃馨 ………. 然而,中國許多傳統節日卻逐漸被 人們淡忘和遺失.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基礎英文書信及論文閱讀課程.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中國人壽 徐真真.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陳穎欣 陳婉欣 梁茜 黃愷瑩.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Regression for binary outcomes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二) 第八單元 Protestantism Spirit of Reformation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企 業 義 務 工 作 問 卷 調 查 社會福利署 義工運動督導委員會 委託 嶺南大學 意見調查研究部.
網路隱私權 A 林學涵.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多元文化概論.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大綱:加減法的化簡 乘除法的化簡 去括號法則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Venue: Romblon & Mindoro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106年度成果發表競賽辦法 組別 團體組 個人組 人數 2人以上,最多6人 同一實習公司,或同一產業得併組參賽 1人為限 格式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桃園鐵路地下與高架化 ~引起的問題爭議不斷 ~.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TOURISM & HOSPITALITY STUDIES 旅遊與款待 張祝珊英文中學 新高中課程簡介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一個有效率的團隊的要素 Elements of an Effective Team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宋至盛清的社會文化 第二節 科舉、士紳與宗族 組織

目次 一、宋以後的科舉制度 二、士紳社會的形成 三、宗族的禮教規範

宋、元、明、清的科舉制度 士紳社會的形成 祭祖與祠堂 宗族與族譜 宗族的禮教規範 義田與義學

一、宋以後的科舉制度 宋 代 科 舉 1.宋太祖建立殿試,三年開科場,考試分解試、 省試、殿試三級。 2.試卷須經彌封、謄錄後才交由考官評閱、定名 次。 3.宋代創立「特奏名」制度,對屢試不第與年齡 高者,直接給予參與殿試之機會。 4.宋代以後因江南地區經濟、文教發達,以致南 方士人多中試者。故日後朝廷採南北分卷制度 ,分區錄取進士。保障名額 111

彌封、謄錄  科舉考試為了防止舞弊,考生試卷寫姓名處,由彌蓋官反轉折疊,用紙釘固糊名,上方蓋關防,稱為彌封。此制始於唐代武則天時,「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宋真宗景德年間,彌封之法成為定制。清末廢科舉以前一直沿用。  科舉鄉試、會試的墨卷,必須用朱筆謄錄。宋真宗時置謄錄院,鄉試、會試考生的試卷交彌封官封卷。宋仁宗時,為防止筆跡有弊,進一步規定試卷交謄錄所用朱筆謄寫,以謄本交考官評閱。歷代沿制。清代在方略館等機關內任繕寫者亦稱為謄錄,以會試落選的舉人充選。

國子監  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學府,晉武帝始設,據《周禮》「國子之貴族子弟受教於師」之意而定名。咸寧四年,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從此國子學與太學並立。北齊改名為國子監,唐宋承襲隋制,元代也稱國子監。明太祖於南京設國子監,成祖又設北京國子監,遂有京師國子監與南京國子監之別。明清時期,國子監還兼有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能。直至光緒皇帝設學部,國子監廢止。歷代的國子學(監)的教育對象,主要是封建統治者的子弟,稱國子生或監生。業滿多數參加科舉入試;亦有部分以積分法或歷事法直接授予官職。

科舉與官僚集團的關係 隋唐選才方法 1.正途-科舉取士,高級官僚多出自於此。 2.異途-藉恩蔭、捐納或武職出身。 「學而優則仕」吸引熟讀儒家經典的考生,參與科舉進入官場;使貴族世家無法再壟斷朝政,階級得以改變。 宋代選才方法:科舉成為主要途徑,應考人數不斷增加,形成龐大的官僚階級,成為朝廷的統治集團。 宋代科舉考試圖

一、宋以後的科舉制度 元 代 科 舉 1.科舉針對不同族群採分卷、分榜制度 2.分榜制度:尊卑之分 (1)右榜——蒙古人、色目人 (考生少,位尊) (2)左榜——漢人、南人 (考生少,位卑) 111

一、宋以後的科舉制度 明 清 科 舉 考試 進程 童試 鄉試 會試 殿試 內容 以「四書」、「五經」為命題範圍 規定與格式 童試 鄉試 會試 殿試 內容 以「四書」、「五經」為命題範圍 規定與格式 考生須摹擬古人語氣作答,不得自發議 論,文章有規定格式,稱為「八股」, 通稱「制義」

所謂童試,爲最初級考試。清代學校和明代一樣,是科擧必由之路。府、州、縣學生,稱爲生員。未得生員資格者,不論年齡,皆稱儒童或童生。童生要取得生員的資格,必須經過縣試、府試和院試,總稱童試。

破題 承題 起講 起股 中股 後股 束股 大結 名稱 另名 行文格式 內容要求 無 二句散行文字。 將題目字面意義破釋。 四、五句散行文字。 將破題中緊要之意,承接而下,引申而言,使之曉暢。要求明快關連,不可脫節。 起講 小講、原起 散行文字 渾寫題意,籠罩全局。 起股 起比、題比、提股、前股 四五句或八九句雙行文字,兩扇句式必須相同,要求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開始發議論 中股 中比 句式雙行,句數多少無定製。要求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內容是全篇的重心所在,必須盡情發揮,進一步搜剔題中正反神理奧妙,要求鎖上關下,輕鬆靈活,宜虛不宜實。 後股 後比 句式雙行,多少無定製。需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作用是暢發中比所未盡,或推開,或墊襯,要求莊重踏實,振起全篇精神。 束股 束比 雙行,每扇二、三句或四、五句。需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用來回應、提醒全篇而加以收束。 大結 散行,不一定用對偶。 全文結束語,不用聖賢口氣,可以發揮己意。

一、宋以後的科舉制度 明 清 科 舉 1.明英宗起,准許人民捐款納貲,取得監生資 格 2.清康熙年間則實行文官捐納制度,開啟科舉 以外的仕宦之路 2.明初,進士觀政,除第一甲能直接當官外, 其餘進士須見習後,始能授官 3.設武舉以選拔軍事才俊 4.1905年(清光緒 31 年),宣布廢除科舉

一、宋以後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的優缺點 優 點 缺點 1.世族、寒門自由競爭,考試機會平等 2.促成社會流動,門第逐漸消融 3.朝廷透過拔擢全國人才,使中央與地方關係 更為密切 缺點 1.重詩文而輕策議,空有文采而無見識 2.明清捐官者漸多,為人詬病 3.清末世局變化快,科舉人才已無法因應危機 科舉制度 分層圖

殿試 會試 鄉試 童子試 科舉與官僚集團的關係 明代的選才方法:科舉制度成熟。 進士(狀元、榜眼、探花) 皇帝出題、主持 貢士 京師舉辦 秀才 貢士 舉人 皇帝出題、主持 京師舉辦 省級考試 通過者,即取得功名資格,成為士大夫階級 動:明清科舉制度

一、宋以後的科舉制度 中國歷代選才任官制度概覽 漢代 察舉制度 魏晉南北朝 九品官人法 隋唐 1.隋朝創科舉制度 2.唐代確立 宋朝 1.隋朝創科舉制度 2.唐代確立 宋朝 科舉制度完備 元朝 《四書集注》為科舉考試定本 明清 以四書五經為命題範圍,以八股文為格式

二、士紳社會的形成 宋 代 士 人 1.士人科舉任官,大臣子弟可蔭任出仕 2.科舉競爭激烈,功名無法世襲,自此 以後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與以 前的門閥社會不同。 3.權力的結合與擴大: 如(1)婚姻、人脈關係 (2)科舉上的師生關係

各時代的士大夫 元代 1.常有仕與隱的掙扎。 2.非任官者以醫師、算命師、道士、教師或劇作家等維生,生活仍屬安逸。 →例:馬致遠,雜劇創作豐富。 3.興建許多書院:是政治以外的文化中心,維持儒家的道德與自信的獨立精神。

各時代的士大夫 明代 1.科舉使士大夫階級擴大。 2.結社活動盛行 「社」的定義:士人集合切磋學問,彼此交流的團體。 目的:應付科舉求取功名或為意趣而結合。 性質:詩社、文社為主,但各有特色。 代表:南園社→南園五先生。 北郭社→北郭十友。

各時代的士大夫 明代 3.黨社運動 時間:明末。 創始:張溥組織復社,有規章與戒律,及專人負責,形成全國性的民間組織。 目的:以文會友,評議時政。 意義:顯示士人集會的盛行。 動:科舉、士大夫 與官僚集團

二、士紳社會的形成 明清士紳 1.士紳的構成:擁有科舉功名者與退休官員 2.士紳的角色: (1)族人的代理與鄉里的代表 (2)朝廷授予特權,是朝廷的代理人 3.士紳的重要性: (1)是支持中央政權的一股社會控制力量 (2)地方治安,由士紳組織「團練」來維護 4.士紳的特權:享有免除力役及司法等特權

二、士紳社會的形成 明清士紳 5.士紳的貢獻: (1)為官府與民間的溝通橋梁 (2)士紳有能力組織慈善事業與賑濟貧弱 (3)士紳也積極興辦學堂,啟迪民智 (4)士紳亦以民間力量協助地方政府,如 防盜、催收賦稅、修橋鋪路等 6.負面作為:影響官府政策、介入地方行政 等弊病

士紳階級 宗族中的士紳 1.宗族以德、爵、功作為從祀的標準。 2.有功名的讀書人、有官品的族人、對宗族有貢獻者,生前是宗祠的主人,死後受宗族崇祀。 3.明清時,宗族常致力培養族中優秀子弟投考科舉科舉變為宗族經營的事業。 4.入仕者有道義回饋宗族的支持。

士紳階級 士紳的角色 1.族人的代理與鄉里的代表。 為本宗族本鄉里爭取權益 2.朝廷授予的特權階級,是朝廷的代理人。 負起朝廷的管治教化責任 地方士紳在某種意義上,是地方「民意」的代表。所以地方官員需要他們的支持與配合,因此士紳擁有某些特權。但是,士紳也具有一些義務,負責鄉里的社會福利、法律裁判、公共工程、維持治安及包攬稅糧等。

士紳階級 士紳的重要性 1.是支持中央政權的一股社會控制力量。 例:「鄉約」本是基層社會的地緣性互助組織,「約正」大都是推選德高望重的士紳擔任。 2.地方治安,由士紳組織「團練」來維護。 劣紳:部分士紳利用他們的政治地位及社會特權,謀取個人或家族利益、欺壓鄉里。

中國歷代社會特色 東周 封建制度 逐漸解體 出現布衣卿相 西周 封建制度 階級嚴明 魏晉南北朝 世家大族 門第觀念 唐朝 兼容並蓄 夷夏觀念淡薄 元朝 種族歧視 社會不平等 宋朝 重文輕武 明清 士紳階級 享有特權

三、宗族的禮教規範 1.宋代倡導宗族的背景 ﹙1﹚宗族衰落:五代受戰亂影響,傳統世 家大族多散逸、譜牒不修 ﹙2﹚宗族重建:宋朝儒學興盛、科舉發達 ,士大夫重建宗族組織或主持宗族 活動,穩定社會秩序 184

五代時,以「譜牒」維繫門第秩序的禮教喪失作用 宋儒與宗族觀念 門第宗法的瓦解 黃巢之亂,大殺宗室,使強宗大族走向衰落 五代時,以「譜牒」維繫門第秩序的禮教喪失作用 出現「貧富升降,非舊第矣」局面 門第宗法社會瓦解 譜牒興衰

宋儒與宗族觀念 新宗族制度的形成 1.時間:宋代。 2.背景:士大夫重倡倫理孝悌、重建家族倫理規範,並將孝睦內涵結合朝廷理念。 3.主張:重建古代的宗法組織,以穩定社會秩序與規範。 4.方法:將古代宗法制度中的尊祖、敬宗、收族等原則,轉變成修宗譜、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長、訂族規。 184

三、宗族的禮教規範 2.禮教規範 目標:達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司馬光:著《書儀》 朱熹:制定家禮、建祠堂 ,列出家族舉行重 要典禮的儀式 朱熹:制定家禮、建祠堂 、設族田等,成為日後平 民宗族制度的準則

《書儀》共十卷,內容除第一卷介紹各種公文書格式範例外,主要介紹冠、婚、喪、祭四儀。冠儀一卷,其中規定,男十二至二十皆可冠,女子許嫁笄。婚儀兩卷,其中規定男十六至三十可娶,女十四至二十可嫁。程序分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及親迎六步驟。婚後有婦見舅姑及婿見婦之父母。至於喪儀共六卷,所占比重最大,對於整個程序及相關事務都有詳細的規範。至於祭儀一卷,規定祭用仲月,主人及子孫皆盛服親臨。  從表面上,每一項儀式似乎都規定詳細,每位參與者的角色及舉止都有所規定,形式色彩重,過程繁複,但是細思其背後規畫的原則,應是要體現長幼尊卑、遠近親疏。換言之,上古明人倫的理念,儒家三綱五常的理想都是透過這些儀式來表現。庶民百姓於日常行四禮的過程中,具體的學習到儒家的教育理念。人倫明,則家族立;家族立,則國本固。

 宋代宗族制度,有別於以往士族社會下的宗族制度。其主要特徵約有以下四點: 1.宗族運作的過程中,以祠堂、族譜、族田為收族的手段。宋代的祠堂與族人關係密切,大多建於故鄉之中,與住宅比鄰而居是普遍的現象,祭祖的對象又突破了世代的限制,族人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士族制度崩解後,官修族譜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是民間修譜的風氣盛行。族田的設置成為賑濟族人的新方式,一改前代所使用的散財濟族方法。 2.宗族制度在南方獲得良好的發展。兩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重心的南移,宗族制度在南方地區逐漸興盛。 3.宋代宗族出現了官僚化的現象。宗族制度的倡導者多是朝廷高級官員,這些人也成為各地宗族的中心領導者。 4.族權與政權的分離。宋代的宗族制度著重於「敬宗收族」方面,宗族對於政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

宋儒與宗族觀念 程頤 1.主張 嚴謹的家法 建立一套法度來 安定人心 2.影響:成為日後家法、族規 的思想來源 北宋理學家-強調「理」才是世界的本源,主張「格物致至」

宋儒與宗族觀念 朱熹 主張:1.強調孝 2.把「孝」與「財」聯繫一起  「同居共財」(祭田) 3.做人應守著孝悌忠信的原則

宋儒與宗族觀念 朱熹 2.將孝睦觀念與《白虎通》的「三綱五常」結合為一,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 3.對於家祭、家禮、祠堂、族田等都提出說法,成為日後庶民社會的宗族制度準則。 思想家的影響 1.其宗法主張,逐漸在官僚之間落實。 2.宗法觀念從宋代開始向庶民社會擴散。 3.明清時才深入庶民之中,形成新的社會規範。

三、宗族的禮教規範 ﹙一﹚祭祖與祠堂 1.定義:供奉祖先神位,進行祭祀的場所,被視為 宗族的象徵 2.功能:共同祭祖、聯絡與凝聚宗親情感 宗譜與宗祠 184

葉氏祠堂八千人掃墓 祭祖盛況空前 東森新聞-2014年04月05日 下午16:08 清明節掃墓祭祖,在桃園葉氏祠堂就出現盛況空前的場面,今年湧進八千名葉氏子孫來掃墓,分別從美國、澳洲等地回來,光是簡單的祭拜儀式,就得用麥克風指揮全場,大把的香往香爐裡插,遠遠看過去還以為是什麼廟大拜拜,甚至由於人數太多,還吸引一堆攤販來擺攤。 萬頭竄動滿滿人潮,肩並肩手持清香,這不是廟宇大拜拜,而是葉氏子孫一年一度的掃墓祭祖,真的很誇張,光是指揮祭拜儀式就得靠麥克風指揮全場,八千葉家人提著大包小包,地上更堆了滿滿供品,要讓祖先在大節日吃飽飽,拜拜完之後人手一炷香,集結在一塊變成好幾大把,把香爐塞的滿滿滿,不少人特地從美國、澳洲飛回來,為的就是這一年一度的盛事,更誇張的是旁邊還出現好幾攤小吃,搶著撈一筆,小攤販生意好的不得了,搶賺葉家人的錢,儘管八千多人,彼此不一定認識,但強大的宗族力量把葉氏宗親凝聚在一塊,也讓葉家人引以為傲。

三、宗族的禮教規範 ﹙二﹚宗族與族譜 1.庶民宗族組織: 宋元時,庶民仿效組織宗族。族有族長,以處 理宗族事務。受到官府表彰者,稱為「義門」 2.族譜的功能: 維繫親人,了解宗族演變與親疏關係 張載 185

三、宗族的禮教規範 ﹙三﹚義田與義學 ﹙1﹚義田: a.宋代以前,已有官員將祿賜、田產分給族人 b.宋范仲淹興建義莊、義田贍養族人 c.明清時期的義田多於宋元,義田可免雜役差徭 d.清代將擅賣義田者,以盜賣官田論罪 ﹙2﹚義學: 為教育族人而設立義學,並立義學田,將其收成移做辦學之經費 185

祠堂與庶民宗族社會 明清的宗祠 1.定義:供奉祖先神位,進行祭祀的場所,被視為宗族的象徵。 2.發展 嘉靖19年後,開始建立宗祠,奉祀四世神主 形成家族組織,歲時祭祀共同祖先,並修撰族譜 同族者購置族田、族產,收入供全族公共開支

祠堂與庶民宗族社會 3.宗祠組織 家族權力中心所在。 推舉選出祠長,多是本族的地主或鄉紳。 祠長的權力有:主持祭祀祖先管理族田、族產 解決族內糾紛,充當仲裁 代表本族對外交涉 家法、族規:以 尊敬祖先、嚴守等級輩分、遵奉儒家禮教為主。 目的在約束家族成員,維護家族權威與和諧。 祠長即族長 是族中最高權威

祠堂與庶民宗族社會 宗族對社會的影響 1.透過宗祠將同宗成員納入宗族組織中。 2.以父系家長為中心,依循宗法原則由嫡長繼承,使宗族內部凝聚力穩固。 3.結合血緣與地緣,政府常藉控制宗族來掌握村落,以保障社會穩定。 4.士紳漸成宗族代理人,常負責與政府協調。

明清宗族發展 背景 1.清代保甲很難滲入基層社會。 2.朝廷往往借助宗族力量來強化社會控制。 方法:推行族正制 令族中有名望者擔任族正,監督宗族 有品望者-多為士紳,包括退休官僚、經科舉 或捐納取得功名者,以及生員。在宗族中具有 絕對權威。

五十至百家,或與鄰村合,而成一社,設「社長」→協助社民農耕、設義倉、開墾荒地、防災等 宋元的社會控制 北宋初期:以地區作為劃分鄉里組織依據,而非人數。 王安石變法:行「都保制」。 元代:里社制。 府州縣城設坊正調查戶口、催收賦役 鄉設里正 鄉之下增「社」 五十至百家,或與鄰村合,而成一社,設「社長」→協助社民農耕、設義倉、開墾荒地、防災等

明代社會控制 里甲制 一百一十戶為 一里,設里長 一里十甲,十 戶一甲,設甲首 增設糧長-由里甲協助,專責徵收 解運賦糧 增設里老-由年老者擔任教化工作 宣講六諭,並懲治違反者 戶口清單 填報、鄉 里詞訟、 力役攤派 命案與動亂事件除外 縣衙官吏不得隨意入鄉

清代社會控制 清代:保甲制 背景:人口增加,須加強對人民的統治。 方法:規定十戶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設 牌長、甲長、保長各一人。 職責:勸督農桑、維持治安、稽查人口、監察出 入、負責教化。 特點:田賦由官吏徵收押解,保甲長協助催徵。 保甲長仍及教化與司法於一身。

延伸閱讀 書籍: 樊克政 著,《書院史話》,(台灣:國家,2004) 蕭啟慶 著,《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2008) 影音: 《中國書院》,(台灣:音樂之橋,2011)

THE END 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內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 。 聯絡專線: (0800-007-678)

考題觀摩 從某個時期開始,中國社會逐漸出現停棺多年、久喪不葬的習俗,要找到風水寶地之後才入葬。人們認為這麼做可以帶給後世子孫功名或財富等福蔭,出人頭地。這種風俗背後反映了某種社會變動的趨勢。根據這個角度,此一習俗最早可能形成於何時?﹝95學測﹞ (A)秦漢時代,因布衣卿相之局,庶民有機會出頭 (B)魏晉時期,因道教盛行,庶民才流行風水觀念 (C)唐宋之間,反映工商業與科舉制擴大社會流動 (D)明清之間,反映商業繁榮,人民希望追逐財富

考題觀摩 從某個時期開始,中國社會逐漸出現停棺多年、久喪不葬的習俗,要找到風水寶地之後才入葬。人們認為這麼做可以帶給後世子孫功名或財富等福蔭,出人頭地。這種風俗背後反映了某種社會變動的趨勢。根據這個角度,此一習俗最早可能形成於何時?﹝95學測﹞ (C)唐宋之間,反映工商業與科舉制擴大社會流動

考題觀摩 這些人在地方上具有影響力,雖不能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地方官員常要和他們共商公共事務,他們也代表民間向官府表達意見。此外,他們常組織百姓,訂定行為規範,要大家共同遵守,官府並容許他們依此賞罰百姓。這些人最可能是:﹝93指考﹞ (A)周代的貴族 (B)漢代的游俠 (C)魏晉的門閥 (D)明清的士紳

考題觀摩 這些人在地方上具有影響力,雖不能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地方官員常要和他們共商公共事務,他們也代表民間向官府表達意見。此外,他們常組織百姓,訂定行為規範,要大家共同遵守,官府並容許他們依此賞罰百姓。這些人最可能是:﹝93指考﹞ (D)明清的士紳

考題觀摩 某學者指出:「宗子法廢,後世尚譜牒,猶有遺風。譜牒又廢,人家不知來處。無百年之家,骨肉無統,雖至親,恩亦薄。」所謂「後世」及這位學者的時代可能是:﹝92指考﹞ (A)所謂「後世」是指秦漢,這位學者是六朝時人 (B)所謂「後世」是指魏晉,這位學者是隋唐時人 (C)所謂「後世」是指六朝,這位學者是兩宋時人 (D)所謂「後世」是指兩宋,這位學者是明清時人

考題觀摩 某學者指出:「宗子法廢,後世尚譜牒,猶有遺風。譜牒又廢,人家不知來處。無百年之家,骨肉無統,雖至親,恩亦薄。」所謂「後世」及這位學者的時代可能是:﹝92指考﹞ (C)所謂「後世」是指六朝,這位學者是兩宋時人

考題觀摩 宋代以後,出現了自主性的基層組織——宗 族,這種組織到了明清時代更為普及。下列何者 最能顯示宗族之特徵? 【98指考】 (A)保甲、團練、鄉約 (B)鄉約、保甲、義莊 (C)團練、祠堂、族譜 (D)祠堂、義莊、族譜

考題觀摩 宋代以後,出現了自主性的基層組織——宗 族,這種組織到了明清時代更為普及。下列何者 最能顯示宗族之特徵? 【98指考】 (D)祠堂、義莊、族譜

板書

板書

板書

板書

板書

提倡建宗族首重修譜 族譜的重要性: 族譜可收攝人心,和睦風俗並為朝廷建立有來歷的「世臣」 張載

宗譜

臺中林氏宗祠 臺灣早期為漢人移民社會,所以也會建立宗祠以團結凝聚宗親力量

譜牒興衰圖

金榜名錄

宋代科舉考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