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各国物流发展概况 中国物流发展对策
通过学习你应把握的内容 一、了解国外物流的发展状况 二、把握国外物流管理特点 三、了解中国物流发展状况和分析物流发展对策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 科技水平 物流
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萌芽和初始阶段 ) 单元化技术 美国:1901年J.F.Growell、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 1927年R.Borsodi、 “流通时代” 、Logistics来称呼物流; 1941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mericanSociety of Traffic 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始阶段。
日本、1956年、引入物流,将物流称之为“物的 流通”。 1965年,物流一词正式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全面接受。 日本在导入物流概念的过程中;把物流从作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比较重视有关车站、码头的装卸运作的研究和实践。
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的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 (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 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 (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 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 在美国,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1960年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结合航空运输系统 1963年,美国成立了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美国赋予物流概念的定义也比战前有了更为广阔的内涵。
日本政府在1965年的《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作为一项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70年代、欧洲,多个工厂联合的企业集团和大公司的出现,工厂内部的物流变为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 仓库是动态的物流配送中心。需求信息不只是凭定单,而主要是从配送中心的装运情况获取。 这个时期信息交换来用电话方式,通过产品本身的标记(Product Tags)实现产品的跟踪,进行信息处理的硬件于台是小型计算机,企业(工厂)一般都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合理化时代) 美国:使企业内部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财务、采购、销售、市场、研发等企业分解式管理的思维方式,代之以系统整合的思想。它表明物流协作化与专业化已成为今后物流发展的主方向。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并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降低经营成本特别是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经营战略中的重要特征、此时出现专业物流部门,用系统的观点开展降低物流成本的活动,同时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很显然“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 此时,日本全国范围内的物流朕网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是推进定货、发货等业务的快捷化,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大型零售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成为物流合理化在技术上的反映。
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欧洲各国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其目的是追求通过供应链实现物流服务的差别化,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80年代欧洲开始探索一种新的 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欧洲第三方物流开始兴起。
第四阶段:90年代以来至今 (现代物流)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美国:电子商务提高了现代物流的重要地位。 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发展、此外,专家系统的推广使美国物流管理实现了智能化,提高了整体效果。为了保障效率和效果,一方面通过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int of Sale-POS)、条形码、EDI网络技术等收集、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利用专家系统使物流战略决策实现最优化 ,从而共同实现商品附加值。
日本:物流合理化的观念面临着进一步变革的要求。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大纲中提出了日本物流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具体保障措施,其中,特别强调了物流系统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以及实施无纸贸易。 欧洲: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特别是在劳动力比较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欧洲物流企业的需求信息直接从顾客消费地获取;采用在运输链上实现组装的方式,使库存量实现极小化、信息交换来用 EDI系统,产品跟踪应用了射频标识技术(RF Tage)信息处理广泛应用了互联网和物流服务方提供的软件。目前,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务的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以满足客户越来越苛刻的物流需求。
二、国外物流管理的特点 1、日本:成本物流独树一帜 在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日本积淀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物流管理说。即通过成本管理物流,提高物流效益。成本核算涉及到各个领域:供应物流、社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具体到每—个项目,日本物流界也有严格的考核办法。 著名的“五大效果六要素”说就是典型。 从细微处着手,从精细中见功夫,使日本的物流管理卓有成效,并在世界物流理论界独树一帜。
2、美国:追求高度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况最恰当不过。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美国不断加入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吨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吨至40吨。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它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美国的物流包装,也十分强调适用性,尤其对作战物资的包装,着重从强化包装质量入手,改进包装方法,方便物资的储存与运输。
美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美国联邦运输部是全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关,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下设高速公路管理局、车辆安全管理局、高速公路安全局、公共交通局、铁路运输管理局、航空运输管理局、海洋运输局、水路运输公司(非赢利组织)、研究与特殊项目局和统计局。联邦运输部在各州设有代表处,保证监督运输部政策的贯彻实施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市场准入、经营路线、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费率、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提出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安全、方便和经济有效的物流运输系统。通过制订_系列政策法规,为确立美国物流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 美国政府对运输市场放松管制,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将重点从经济职能管理转向生产安全管理.从1996年以来,大型死亡事故减少41%,等于挽救了14000条性命。
美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管理 目前,全美公路总里程约6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9万公里,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连接了所有5万人以上的城镇。任何﹁个地区,甚至是相当偏僻的山区,都可以方便地利用高速公路实现出行目的。美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在上个世纪后半期完成后,其高速公路总里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只要有需求,他们就会对原有高速公路加宽改造或新建。 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有一套评估论证、规划立项、投融资以及维护管理的机制。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比例为州政府19.6%,地方县市77.4%,联邦政府3%,平时维护费用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美国高速公路91.2%是个人车辆使用,美国家庭用在车辆和交通方面的费用,约占其总收入的18—19%。美国的高速公路几乎看不到收费站,个别收费的桥涵,使用电子扫描系统,并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公路养建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块:一是燃油税,这是美国公路养建资金的主要来源,一加仑约18.4美分;二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独立桥梁、道路和隧道,这些项目一般通过收取通行费直接回收投资;三是针对货运卡车公司按照其完成的周转量收取的高速公路使用费。
美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特点 近20年来,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市场规模由1996年的30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650亿美元,但仍只占物流服务支出6 900亿美元的9.3%,增长潜力巨大。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11.8%,物流资产下降了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了8.2%。表明美国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已从单纯的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转变为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 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已从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服务向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客户结成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专业性和综合性物流服务提供商,在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3、英国:建立综合物流体制 60年代末期,英国组建了物流管理中心,到了70年代,正式组建了英国管理协会。 该协会会员多半是从事出口业务、物资流通、运输的管理人员。协会以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并为运输、装卸等部门管理者和其他对物流有兴趣的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中心场所。 由此,英国—再灌输综合性的物流理念,并致力于发展综合物流体制,以全面规划物资的流通业务。在这一思想下建立的综合物流中心向社会提供有以下九类业务:建立送物中心、办理海关手续、提供保税和非保税仓库、货物担保;医疗服务、消防设备、道路和建筑物的维护、铁路专用线、邮政电传系统、代办税收、就业登记以及具有住、购物等多种功能的服务中心等。
英国多功能综合物流中心的建立,对整个欧洲影响很大,也形成了英国综合性的物流体制。此外,计算机技术在英国的物流体系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辅助仓库设计、仓库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为英国现代物流揭开了新的一页。
德国政府:现代物流=传统物流+政府在物流中的作用 第一是做好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在全国规划了40个物流中心及货运中心。物流中心形成网络,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二是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形成综合运输网,由于德国的公路上车辆多、道路拥挤,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政府一方面通过增加燃油税,另一方面建立物流中心,并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将一部分货源从公路引向铁路,使铁路运输为公路运输分流。所以,在促进物流发展的过程中,货物的位移要合理地通过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作用。
第三是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的基础建设,所有的运输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的资金一方面通过税收转为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的置换来获得。德国的高速公路成网,又与欧洲的高速公路连通,水运资源丰富,河流交叉,又与国际大港相联;铁路网密集,通达欧洲各大城市,优越的交通运输环境是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四是政府监督物流中心的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物流中心,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的物流企业进入物流中心。不莱梅市政府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物流的发展,由政府出面进行招商,如争取不莱梅港、不莱梅物流中心成为韩国大字汽车公司在欧洲的大宇汽车转运中心,在南非新鲜水果在欧洲的分销批发中心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中国物流发展 一、中国物流发展演变 1、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 重生产轻流通,储运公司和仓库,各种运输方式初步发展时期; 初步建立了物资流通网络系统,并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组织定点供应、试行按经济区域统一组织市场供应。
2、停滞阶段(1966—1977年) 物流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发展 3、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0年) 改革开放,增强了物流设施和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开展了水泥、粮食的散装运输、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开始建立自动立体仓库 4、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 1997年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 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八五规划中明确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产业作为重点,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建设,向标准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
学生自己讨论中国物流发展的方向 作业:调查长沙物流现状,并就你发现的某一现象提出你的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