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9.6.1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基本概念 混凝土结构应能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化学和物理及材料内部因素作用下,满足在规定的设计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花费大量资金加固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重要的建筑物可取100年,桥梁工程设计基准期100年。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⑴大规模建设;⑵新建与改建、维修并重;⑶重点转向既有建筑物的维修改造。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处于第三阶段,结构因耐久性不足而失效,或为保证继续正常使用而付出巨大维修代价,这使得耐久性问题变得十分重要。 我国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工程项目,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材料标准和设计标准都较低,除一些重要的工程项目目前需要继续维持其使用外,其它大部分工程已达到其使用寿命。我国真正进入大规模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国外发达国家在耐久性上所遇到的问题应引起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足够重视,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对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浪费。
9.6.2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混凝土强度 渗透性 保护层厚度 水泥品种 标号和用量 外加剂等 外部因素: 碳化 主要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混凝土强度 渗透性 保护层厚度 水泥品种 标号和用量 外加剂等 外部因素: 环境温度 湿度 CO2含量 侵蚀性介质等
防止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主要措施 常见的耐久性问题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混凝土水化结硬后,内部有很多毛细孔。在浇筑混凝土时,为得到必要的和易性,往往会比水泥水化所需要的水多些。多余的水份滞留在混凝土毛细孔中。低温时水份因结冰产生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反复冻融多次,就会使混凝土的损伤累积达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结构破坏。 防止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主要措施 降低水灰比,减少混凝土中多余的水份。 冬季施工时,应加强养护,防止早期受冻,并掺入防冻剂等。
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集料中的某些活性矿物与混凝土微孔中的碱性溶液产生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碱集料反应产生的碱-硅酸盐凝胶,吸水后会产生膨胀,体积可增大3~4倍,从而混凝土的剥落、开裂、强度降低,甚至导致破坏。 引起碱集料反应有三个条件: ⑴混凝土中凝胶中有碱性物质。这种碱性物质主要来自于水泥,若水泥中的含碱量(Na2O,K2O)大于0.6%以上时,则会很快析出到水溶液中,遇到活性骨料则会产生反应; ⑵骨料中有活性骨料,如蛋白石、黑硅石、燧石、玻璃质火山石、安山石等含SiO2的骨料; ⑶水分。碱骨料反应的充分条件是有水分,在干燥环境下很难发生碱骨料反应。
侵蚀性介质的腐蚀 ⑴硫酸盐腐蚀:硫酸盐溶液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及水化铝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石膏和硫铝酸钙,产生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硫酸盐除在一些化工企业存在外,海水及一些土壤中也存在。当硫酸盐的浓度(以SO2的含量表示)达到2‰时,就会产生严重的腐蚀。 ⑵酸腐蚀:混凝土是碱性材料,遇到酸性物质会产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脱落,并导致破坏。酸不仅存在于化工企业,在地下水,特别是沼泽地区或泥炭地区广泛存在碳酸及溶有CO2的水。此外有些油脂、腐植质也呈酸性,对混凝土有腐蚀作用。 ⑶海水腐蚀:在海港、近海结构中的混凝土构筑物,经常收到海水的侵蚀。海水中的NaCl、MgCl2、MgSO4、K2SO4等成分,尤其是Cl-和硫酸镁对混凝土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在海岸飞溅区,受到干湿的物理作用,也有利于Cl-和SO4的渗入,极易造成钢筋锈蚀。 (4)盐类结晶腐蚀:与水泥石反应,失去凝胶性或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破坏。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中碱性物质(Ca(OH)2)使混凝土内的钢筋表明形成氧化膜,它能有效地保护钢筋,防止钢筋锈蚀。 但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混凝土的Ph值降低。其他物质,如SO2、H2S,也能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类似的反应,使混凝土的Ph值降低,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 当混凝土保护层被碳化到钢筋表面时,将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引起钢筋的锈蚀。此外,碳化还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可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因此,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混凝土的碳化从构件表面开始向内发展,到保护层完全碳化,所需要的时间与碳化速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密实性以及覆盖层情况等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 碳化速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CO2浓度和向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空气中的CO2浓度大,混凝土内外CO2浓度梯度也愈大,因而CO2向混凝土内的渗透速度快,碳化反应也快。 空气湿度和温度对碳化反应速度有较大影响。因为碳化反应要产生水份向外扩散,湿度越大,水份扩散越慢。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碳化反应的附加水份几乎无法向外扩散,使碳化反应大大降低。 而在极干燥环境下,空气中的CO2无法溶于混凝土中的孔隙水中,碳化反应也无法进行。 试验表面,当混凝土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为50%~75%时,混凝土碳化速度最快。环境温度越高,碳化的化学反应速度越快,且CO2向混凝土内的扩散速度也越快。
材料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活跃的成分,其品种和用量决定了单位体积中可碳化物质的含量,因而对混凝土碳化有重要影响。 单位体积中水泥的用量越多,会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这又会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水灰比也是影响碳化的主要因素。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也越大,密实性就越差,CO2的渗入速度越快,因而碳化的速度也越快。此外,水灰比大会使混凝土孔隙中的游离水增多,有利于碳化反应。 混凝土中外加掺合料和骨料品种对碳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施工养护条件 混凝土搅拌、振捣和养护条件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因而对碳化有较大影响。此外,养护方法与龄期对水泥的水化程度有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碳化。所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十分重要。 覆盖层 不同饰面材料的碳化深度比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最关键问题。
当混凝土未碳化时,由于水泥的高碱性,钢筋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钢筋锈蚀电化学过程。 当混凝土被碳化,钢筋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在有水份和氧气的条件下,就会发生锈蚀的电化学反应。钢筋锈蚀产生的铁锈(氢氧化亚铁Fe(OH)3),体积比铁增加2~6倍,保护层被挤裂,使空气中的水份更易进入,促使锈蚀加快发展。 氧气和水份是钢筋锈蚀必要条件,混凝土的碳化仅是为钢筋锈蚀提供了可能。当构件使用环境很干燥(湿度<40%),或完全处于水中,钢筋的锈蚀极慢,几乎不发生锈蚀。而裂缝的发生为氧气和水份的浸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混凝土的碳化形成立体发展。
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锈蚀程度与荷载产生的横向裂缝宽度无明显关系,在一般大气环境下,裂缝宽度即便达到0.3mm,也只是在裂缝处产生锈点。 这是由于钢筋锈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因此锈蚀主要取决于氧气通过混凝土保护层向钢筋表面的阴极的扩散速度,而这种扩散速度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度。 裂缝的出现仅是使裂缝处钢筋局部脱钝,使锈蚀过程得以开始,但它对锈蚀速度不起控制作用。 因此,防止钢筋锈蚀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结构损伤过程如下,首先在裂缝宽度较大处发生个别点的“坑蚀”,继而逐渐形成“环蚀”,同时向裂缝两边扩展,形成锈蚀面,使钢筋有效面积减小。严重锈蚀时,会导致沿钢筋长度出现纵向裂缝,甚至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习称“暴筋”,从而导致截面承载力下降,直至最终引起结构破坏。除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保护层厚度外,采用涂面层、钢筋阻锈剂、涂层钢筋等措施来防止钢筋的锈蚀。
9.6.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基本要求 结构工作环境类别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工作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同一结构在强腐蚀环境中要比一般大气环境中的使用寿命短 对于不同环境,设计人员可采取不同措施来保证结构使用寿命 如在恶劣环境,一味增加混凝土保护层是不经济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可在构件表面采用防护涂层 表9-1桥梁结构的环境类别
耐久性极限状态 保证耐久性的规定(公路桥规)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极限状态,是指经过一定使用年限后,结构或结构某一部分达到或超过某种特定状态,以致结构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要求。但经过简单修补、维修,费用不大,可恢复使用要求的情况,可以认为没有达到耐久性极限状态。只有当严重超出正常维修费允许范围时,结构的使用寿命才终止。 保证耐久性的规定(公路桥规)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基本要求表9-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最大氯离子含量0.6%,水泥用量35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C40 特大桥和大桥混凝土最大含碱量宜降至1.8%,Ⅲ、Ⅳ类及用除冰盐宜使用非碱性活性集料 Ⅲ、Ⅳ类环境桥梁,确有需要,可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专门防护
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其抗冻等级应符合有关规定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最小保护层厚度:为保证耐久性和钢筋的粘结力,《规范》规定了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土木工程学会标准 耐久混凝土的选用:原材料选用原则要求,混凝土配比主要参数及引气要求,根据需要提出混凝土的扩散系数、抗冻等级、抗裂性等具体指标;设计施工图和相关说明中标明水胶比等与耐久混凝土相关的参数和要求 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结构构造与裂缝控制措施 检测、维修及更换部件用通道及空间,修复施工荷载承载力复核 与耐久性有关的施工质量要求: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与期限,保护层厚度的质量要求及措施,施工图标注钢筋保护层厚度 结构实用阶段的定期维修与检测要求 受氯盐侵蚀的重要混凝土工程,需进行结构使用年限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