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疗法 坪山新区人民医院 林烈坤 二0一二年
一、概念 刮疗法是采用水牛角或瓷器类或金属类为材料,在人体经络或穴位上进行循刮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二、操作方法 一)刮疗用具准备 刮痧板有多种形状,适用于不同部位,采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水冲洗,毛巾擦干后用碘伏擦拭消毒才能使用。临床多使用水牛角制品。
二、操作方法 二)刮痧介质剂 多采用天然植物油或凡士林、松节油、石蜡油,加活血通络的中药而成,具有活血舒筋和润滑的作用,同时也避免刮伤皮肤。也可直接用凡士林、松节油、植物油作为刮疗介质剂。
二、操作方法 三)部位选择 按辩证取经,辩证取穴,先阳后阴,阳经为主,阴经为辅。 四)实施方法 先在选好的部位擦上刮疗介质剂,按经络走向从上往下,手法柔和,频率适中。目前临床分为刮经、刮痧两种。 刮经以皮肤红晕为度,刮痧以出痧为度,但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变部位以及刮痧的部位灵活掌握,每次刮疗的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为宜,间隔3-6天可重复刮疗。
三、适应症 感冒、头痛、发热、中暑、面瘫、小儿疳积;落枕、颈椎病等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等。
四、禁忌症 1)经期腰骶部已经腹部慎刮,孕妇腹部、腰骶部、精神病发作期患者禁刮。 2)年老患久病、极度衰弱消瘦者、有合并出血倾向的疾病禁止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体表有破溃、疮痈、疖肿、斑疹和不明原因的包块禁刮。
五、注意事项 1)刮痧后注意不可吹风受凉,出痧后30分钟以内禁洗冷水澡。 2)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3)刮痧前应与病人沟通:刮痧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应。
常见疾病的应用 一)中暑 中暑是指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热病。 操作步骤 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风府到身柱穴、印堂到百会穴、双侧内关到大陵穴线,涂适量刮疗介质剂,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所刮皮肤发红或出痧即可。 提示:中暑属于急性病,要注意积极配合紧急救护。
常见疾病的应用 二)头痛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症,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脑及眼、口鼻等头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可见于西医学的高血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感染性发热、脑外伤及五官科等疾病中。 操作步骤 患者取端坐位,选准神庭经百会、脑户、风府到身柱穴、双侧风到肩井穴、阳白经头临泣、正营到凤池穴、阳白到太阳穴、合谷到三间穴线,涂适量刮疗介质剂,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所刮皮肤发红或出痧即可。 提示:本疗法治疗头痛以刮经为主;慎避风寒,避免冷水洗头或冷风直吹头部;注意休息避免过劳、过怒、过度紧张。
常见疾病的应用 三)麦粒肿 麦粒肿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操作步骤: 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患侧的太阳到头维穴、风门到肺俞穴、合谷到阳溪穴,涂适量刮疗介质剂,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所刮皮肤发红或出痧即可。 提示:切记不可自行用手挤压,以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常见疾病的应用 四)面瘫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涡邪为主证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涡斜。 操作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向患侧。选准患侧的地仓经颊车到下关穴、阳白到头临泣穴、攒竹经鱼腰、丝竹空到耳门穴、四白经巨髎到颧髎穴线,涂适量刮疗介质剂,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皮肤发红即可。 提示:由于脸面部较为敏感,故刮痧手法宜轻。
常见疾病的应用 五)小儿疳积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疳症是指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疳症多由积滞转化而来,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营养不良症。 操作步骤: 患儿取舒适体位,选准上脘到下脘穴、两侧脾俞到胃俞穴、足三里到下巨虚,涂适量刮疗介质剂,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皮肤发红或出痧即可。 提示: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防止偏食、挑食;积极治疗各种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慢性疾病。
常见疾病的应用 六)感冒 感冒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及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操作步骤: 患者选取舒适体位,选取脊背与肩胛、胸部、上肢 经穴,涂适量刮疗介质剂,后行刮痧,均匀用力,待皮肤发红或出痧即可。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