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文学文本
第一章 文学文本的构成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构成
一、文本与作品 1、问题的提出 接受美学家 姚斯
2、什么是文本 文本(Text)是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文学的角度说,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Message)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Sentence)、一个段落(Paragraph)或者一个篇章(Discourse)。
2、什么是作品 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而以一定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切智力成果。接受美学家认为,一部作品真正的完成,是以读者阅读为标志的。
二、文本的构成 (一)、内容形式分析法 1、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般涵义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有些政治上根本反动的东西,也可能有某种艺术性。内容愈反动的作品而愈带艺术性,就愈能毒害人民。 3、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有些政治上根本反动的东西,也可能有某种艺术性。内容愈反动的作品而愈带艺术性,就愈能毒害人民。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层次分析及格式塔质 1、文本层次分析法 2、文本的格式塔质—审美意蕴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第二节 文本意蕴层
所谓文本意蕴层,指文本的深层内涵,它由主观的主题、情感、思想、理想,客观的题材,整体的审美意蕴三个板块构成。
一、主题 1、主题的涵义 2.主题是文本的灵魂。 3.文本主题往往具有多元性与历史性。 4.“创作主题”、“文本主题”与“接受主题”。 5.怎样探求文本的主题
二、思想情感与理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统一于思想情感与理想的。
三、题材 1、题材, 文学、艺术创作用语。指作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亦特指作家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素材,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2、题材对于文本有重要意义。
3、批判题材是主、客观的统一 题材经过了作家的选择乃至加工,已经带上了主观色彩,因而是主客观的统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 是不是这样的呢?
第三节 文本形象层
一、文本形象层的特点与功能 1、文本形象层的涵义 “形象层”指文学文本通过语言媒介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艺术世界,由人物、故事、场面、景物等组成,文本的意蕴就包含在该层。
2、文本形象层的特征 (1)形象丰富性 (2)生动性
3、形象层功能 (1)传达功能 作为诗人,我的方式并不是企图要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我把一些感受和印象接受在心理,而这些印象是感性的、生动的、可喜可爱的,丰富生动的,正如我的思维活跃的想象力所提供给我的那样。作为诗人,我所要做的事不过是用艺术方式把这些感受和印象融会贯通起来,加以润色,然后用生动的描绘把它们提供给听众或观众,使他们接受的印象和我自己原先所接受的相同。 --歌德
2、审美感染功能 古今中外的读者正是被作品的形象层所深深吸引,面对它而兴致勃勃,甚至废寝忘食,时哭时笑,获得莫大的审美享受。 观察左图回答为什么雷锋沉浸其中?
二、文本形象层各要素 (一)人物
(二)故事、事件、情节 1、故事 故事即作品中一系列有因果联系的时间,他一般循序渐进,曲折起伏,环环相扣
2、事件 事件指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单位,由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组成
3、情节 (1)情节的含义 (2)情节的编制原则 (3)情节的构成
(三)场景 场景是故事情节的重要成分,指人物在一定场合中的交往与冲突。它以环境为背景,由人物的行动与对话构成。 例:契诃夫《胖子和瘦子》
(四)环境及其与人物的关系 环境指人物生活在其间的社会关系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创造。
(五)景物 1、抒情诗中的景物是作家抒发情感的媒介,或者托物言志的载体。
2、小说、戏剧、影视剧等文本中的景物功能各异。 以《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为例
3、游记、写景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是作家审美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第四节 文本语言形式层
遇见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求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
一、文学语言与语境 (一)辩正两个问题 1、文学语言可以称作“文学言语” 索绪尔认为人们的说话既是个人行为,又受社会制约,这种现象统称为“言语活动”语言是人们说话写话用词造句时所遵循的语音,语义法则和语法系统,它是全民的、规范的抽象的。 2、文学是一种话语。
2、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陈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福柯
(二)文学语言(言语)的含义 我常常想,在人类所有的创造物种,语言恐怕要称是最神奇的一种了。它捉不住,摸不着,什么也不是,然而却能幻化一切,特别是到了文学艺术家手里,语言的作用,更是奇妙到不可思议。它简直可以用来建造整个世界,而且可以建造得比我们的现实世界更加光怪陆离,更加惊心动魄。 --钱谷融
(三)文学语言(言语)的特点。 1、形象生动 2、有情含蓄 3、巧妙而有音乐性 4、口语性而超越规范
(四)语境 语境又称语言环境,指发出语言时的环境,包括话语背景、语言发出者的个性以及与对方的关系、当时的心态等等。 宝玉,你好,好… …
二、结构 1、文本结构的含义。 结构就是文本内容各成分与个单元的组织与构架,相当于人体的骨骼。文本的结构可分为内外两层。
2、文本结构的主要任务: 解决每一局部自身分量的恰当问题,衔接解决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照应与连贯问题,布局解决整体各部分的主次、虚实、疏密、详略问题,从而使文本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3、文本的结构原则 (1)、完成与和谐原则 (2)、围绕主题原则 (3)、起伏与节奏原则 (4)、独创性原则。
三、表现手法 (一)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描写角度:正、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肖像等 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侧面(间接)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朱自清《背影》
(二)叙事 含义 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同时,议论说理的文章与应用性文体也离不开它以介绍事实材料与交代写作经过。 叙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叙述与时间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人物活动的过程,还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持续性,即是“过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语句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如果叙述有两个以上的头绪,也可以按并列顺序排列语句。叙述一般不用中心句。 分类 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响了。 --沃勒
(三)抒情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阛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原《橘颂》
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 2、触景生情 3、咏物寓情 4、咏物言志 5、直抒胸臆 思考:屈原的《橘颂》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第五节 叙事文学与典型
一、叙事文学的范围及特点 1、范围 写实型 荒诞型
2、特点 (1)、故事性 (2)、形象性 (3)、虚构性
二、典型 1、典型概念的产生 “典型”是西方人一现实主义叙事文学为基础创造的一个概念。典型在中、西文中,原意均为铸造器具之模型。
2、典型内涵的演变历史 1、对于先行内涵的界定和对典型的态度,古今不一 2、典型的范围古今有变
(三)典型的含义及特征 1、典型是鲜明、独特的个体。武松的个性
2、典型具有充分的概括性,代表了同类共有的精神特性。 典型的本质在于,即使在描写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描写一个挑水人,二是要借一个人写出一切挑水的人。 --别林斯基
3、典型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能引起读者的极大美感
(四)、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指艺术创造物以独特的个性包含了普遍的共性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的性质及其程度。
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提出: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 圆形人物 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他的特征。例子:阿Q
扁平人物性格较为单一的形象。关羽:义薄云天。
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表述。在分析文学作品时,评论家经常说某某人物是典型人物,某某人物生存的环境是典型环境,那么,什么是典型人物?什么是典型环境呢? 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是艺术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在典型人物身上应该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阶层或某些社会关系的本质。那么典型环境又是什么呢?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够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本质的特定环境,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一方面,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只有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才能呈现出来,同时,人对他所处的环境又具有某种能动的反作用。
第六节 抒情文学与意境
一、抒情文学的范围及其特点 1、范围:抒情诗、抒情散文、抒情小说、抒情戏剧
2、特点 第一、以抒情为主 第二、借助意象直接抒情,或者通过意境间接抒情
二、意境 意境理论的形成及其基础。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云石泉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诗格》
2.意境的含义与审美特征。 简言之,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面是景,深层是情,含蓄而耐人寻味。
(1)、完整的空间性是意境的基础 (2)、情绪的弥漫性是意境的灵魂 (3)、含蓄而韵味无穷是意境的魅力所在
3.“意境”概念的适用范围。 意境既然以创造出空间为基础而含情与其中,并说明它并不存在于一切文学中,而只出现在那些勾画情景以传情的诗、词曲、散文、叙事诗中。不能因为意境美好而将一切美好的诗篇与抒情文学统称有意境,更不能把有无意境作为衡量文学艺术性高低的一个普遍甚至唯一的标准。
4、关于王国维的“境界说” 有造境 有写境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
三、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1、意象多指诗歌中描绘的形象,主要是物象。比如《山居秋暝》中有青山、新雨、明月、清泉。都是意象。
2、意境 诗歌中的整体景象,由许多意象组合而成。
[思考与练习] 一、基本概念:文本 作品 文学内容 文学形式 语境 主题 题材 情节 结构 言语 话语 表现手法 典型 典型性 意境 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 二、简答: 1.在接受美学语境中,“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有何区别? 2.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怎样? 3.我们认为文学文本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包含哪些要素? 4.一般教材和《辞海》都认为题材是作品人物、故事、环境的总和,我们认为题材是客观的,谈谈你的看法。 5.什么是故事、情节,它们的关系怎样? 6.结构的含义与原则是什么? 7.文学语言有哪些特点? 8.简述叙述视角及类型。 9.简述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及二者在文本中的关系。 10.什么是叙述速度与节奏? 11、含蓄为什么美 三、辨析与评述: ①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②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③形象大于思想 ④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⑤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 ⑥意境是典型情景 ⑦意境是东方美的典型形态。⑧含蓄是一种美 ⑨含蓄是东方美的典型形态。⑩作品形象体系的丰富性永远大于主题的单一性。
第二章 各种体裁的文学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分类及形成
一、文学体裁分类的历史及其相对性 1、分类: 西方的“三分法”: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 中国“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2.各种文学体裁的形成。 诗歌是在自然经济时代适应个体情感的自由抒发与交流需要产生的。 在文学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小说是市民文学,适应市民搜奇猎异、争夸其能的心理而产生。 饰小说以干宪令,其于大达亦远亦 --庄子外物
戏剧也是市民艺术,它适应群体戏谑娱乐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以商业繁荣与市镇发展为条件,伴以唱、念、做、打与乐器,娱乐效果更为理想。
散文是从实用文体发展起来的。散文概念有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国古时的散文,指韵文以外的一切散体文章。今之散文,多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三大类,
第二节 诗歌
一、诗歌的发展及分类 诗歌是最有代表性的抒情文学,也是最有艺术性的体裁之一。中国古时将不合乐的韵文称为“诗”,合乐的韵文称为“歌”,二者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发展:古诗→ 格律诗 →现代自由诗 内容分类: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题材分类:爱情诗、山水诗、咏物诗、边塞 诗、悼亡诗
二、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抒情性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志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2、富有音乐美 有节奏 有韵律 语言精美,意深情浓
练习: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第四节 散文与报告文学
一、散文的范围及其与报告文学的关系 1、散文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2、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写真纪实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种特点。
二、散文的特点 (一)、取材广泛,以“侧”为主 (二)、写真纪实,包含情感 (三)、形式短小,笔法灵活,语言优美
三 、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 包含一定的思想与理想,但强烈的抒情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它往往缘事而发,依事生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李密《陈情表》,苏轼《前赤壁赋》 -----杨朔《茶花赋》
2、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记叙事件、人物为主,但包含着很强的抒情性。包括记叙文,传记文学、文艺通讯、回忆录、游记等。 柳宗元《小石潭记》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 欧阳修《醉翁亭记》
3、议论散文 议论散文以议论、抒情为主,它针对生活中具体的人、事或现象,以饱含感情之笔和形象的语言发表议论。其中议论小品往往抓住日常生活、经济生活、文艺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一事一议。
四、报告文学 1、及时的纪实性 2、以形象描写为主的叙事性。
第五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艺术的特点 --《茶馆》
--《白鹿原》
--《沙家浜》
思考:你看过哪些戏剧?戏剧艺术有何特点。
第一,综合性 第二,直观性 第三,舞台性
二、戏剧文学的特点 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剧本。戏剧有广狭二义:一是话剧、歌剧、戏曲的总称,一是专指话剧。狭义的戏剧文学也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则应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构成了戏剧文学的四大审美特征。
(一)让人物用言行自我展示故事与性格 1、剧本是“演”的故事,是叙事文学 2、戏剧文学是特殊的叙事艺术
(二)设置矛盾冲突与悬念 第一,只有用更加对立的方法才能使剧中人物彼此去分得更加分明,从而缩短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第二,依靠强烈的冲突促使剧情很快展开,保证一场戏在两三个小时内演完。 第三,矛盾冲突是联系剧中人物的纽带。
(三)用分场分幕的办法使情节与时空高度集中 三一律 要求剧情的集中。
(四)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 1、语言的个性化 2、语言的口语化 3、语言的动作性
三、戏剧的分类 1.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2.悲剧、喜剧、正剧。
第六节 影视文学
一、电影与电视艺术 1、电影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2、电视艺术 电视是一门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艺术,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标志着电视的诞生。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特点:荧幕小,画面小,清晰度差,在镜头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少用远景和全景,场景转换不宜太快;观赏特点,给观众以想象空间和介入机会,引人入胜;生活化特点,逼真反映生活。
幸福来敲门 剧照
二者的共同之处 1、艺术的综合性与清晰性 2、形象的直观性与丰富性
二、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以叙述故事与刻画形象为内容 (二)语言具有可视的形象性 (三)尽量减少人物语言,用画面展示
三、关于蒙太奇与长镜头 蒙太奇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例子:《牧马人》
长镜头 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的长达10分钟),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例子:《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思考与练习] 一、基本概念: 诗歌 小说 散文 报告文学 戏剧文学 节奏 韵律 蒙太奇 悲剧 喜剧 暗场处理 二、简答: 一、基本概念: 诗歌 小说 散文 报告文学 戏剧文学 节奏 韵律 蒙太奇 悲剧 喜剧 暗场处理 二、简答: 1.体裁成立的关键是什么? 2.小说刻画人物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3.古今小说的情节类型主要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怎样? 三、辨析与评述:①长歌当哭 ②小说要“好看” ③冲突是戏剧的生命 ④诗言志 ⑤愤怒出诗人 ⑥诗贵含蓄
第一节 民间文学
一、民间文学的含义和分类 (一)含义 中国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见中国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二)分类 1、口头文学类 2、民间戏曲类 3、口头艺术类
二、民间文学的特性 (一)集体性 集体创作 民众集体中流传 (二)口头性 (三)变异性 (四)传承性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可惜没有记下,也没有法子几下。我们祖先原始人,原始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 --鲁迅
(二)民间文学有着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其次,民间文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料 再次,民间文学作品还保留了历代劳动人民积累和总结出的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
第二节 通俗文学
一、通俗文学的含义 通俗文学指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又称大众文学﹑俗文学。与严肃文学﹑雅文学相对而言。
较为传统的 言情小说 科幻小说 历史小说 西部小说 侦探小说 恐怖小说 反西部小说、女侦探小说
新的类型 甜蜜野蛮小说、现代哥特小说、恐怖小说、反西部小说、女侦探小说
思考:你读过哪些通俗小说?
二、通俗文学的特征 1、通俗的大众性 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朵,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 --《古今小说序》
2、目的的娱乐性 阅读通俗小说是一种消遣。读者沉浸在幻想的天地里,与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产生共鸣,和他们共同冒险,既脱离现实,又没有超出想象。读者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另外世界进入无法进入的社会,也会见无法会见的许多人。 --赫勒尔德
3、题材的刺激性和情节的曲折性 例子:《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4、故事的圆满结局和模式化。 例:《西厢记》 张君瑞闹道场 崔莺莺夜听琴 张君瑞害相思 草桥店梦莺莺 张君瑞庆团圆
5、商业性
第三节 网络文学
一、网络文学的含义 2003年以来,有关网络文学如何定性、网络文学的优长与局限及其对网络文学的已有现状如何看待,逐步形成了一些焦点性的问题,并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从而使有关网络文学的理性思考更为集中,理论研讨也更为深入。
代表人物: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时代的文学,技术的因素比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都要多,因而不仅容易出现“只见网络没有文学”的现象,而且还容易在文学观念上叛逃应有的审美设定,宽容乃至助长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以技术审美化替代艺术审美性,导致文学的“非艺术化”和“非审美性”。
网络文学,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 由于借助强大的网络媒介,网络文学具有多[1]样性、互动性和知识产权保护困难的特点。其形式可以类似传统文学,也可以是博文、帖子等非传统文体。实时回复、实时评论和投票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由于网络文学传播的便捷,导致知识产权不易受到保护。
二、网络文学的历史 发端期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高潮 《告别薇安》等 低谷 众多网站倒闭 第二次高潮 《鬼吹灯》、《盗墓笔记》
三、网络文学的特征 1、超文本型与交互性
2、游戏性与娱乐性 现在的网络文学追求的就是一种写出来就爽了,就舒服了的感觉。 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最可信的目的是为了那些个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 --宁财神
3、自由性、大众性与民间性 4、后现代性
思考:你度过哪些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存在有没有价值?你觉得网络文学还存在什么问题。
[思考与练习] 一、基本概念:民间文学 通俗文学 网络文学 超文本 二、简答: 1、简述民间文学的特征。 2、简述通俗文学的特征。 一、基本概念:民间文学 通俗文学 网络文学 超文本 二、简答: 1、简述民间文学的特征。 2、简述通俗文学的特征。 3、简述网络文学的特征。 三、辨析与评述:⑴民间性是民间文学的生命。⑵通俗小说的故事很多都是“套子”。⑶网络文学是最自由的文学。
深度阅读 著作: 1、[波兰]罗曼·英加登著,陈燕谷等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导言”、第一章“对文学艺术作品认识的初级阶段”。 2、[以色列]里蒙-凯南著,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三联书店1989年版)的第四章“文本:时间”、第六章“文本:聚焦”。 3、[美]卡勒著,盛宁译:《结构主义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七章“程式与归化”。 4、[美]布罗凯尔著,胡耀恒译:《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版):第三章“戏剧的结构、形式与风格”。 论文: 5、司空图著:《与李生论诗书》,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袁行霈著:《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