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知识点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任务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主题三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任务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知识点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2年4月29日 2012年4月29日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服务与管理 w-1
【学习导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中国的六大传统节日及节日时间。 2.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民俗也是旅游的一部分,从而为做好导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节日文化的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
【教学重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传统习俗。 【教学难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节日由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提问学生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 大家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一、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来自于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如《说文.禾木》曰“年,谷熟也”。在夏商时期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从周朝开始出现,汉武帝太初元年始定夏历(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这一天称为新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一、春节 春节活动习俗 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祀、祭祖、吃团圆饭、守岁 贴春联、挂年画、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鞭炮, 吃年糕、饺子、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压岁钱的来历 ---“岁”与“邪祟”的’‘祟“同音,长辈们希望能压住邪祟,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二、元宵节 又名上元节,指农历正月十五日,即农历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因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节。 也称“灯节”,唐代以来民间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节日活动:元宵节之夜有放灯、观灯、赏灯、耍社火、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
二、元宵节 习俗----元宵赏灯 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家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二、元宵节 习俗----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格各异。 有团圆美满之意。
三、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即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是24节气中的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三、清明节 关于寒食的传说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三、清明节 晋文公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三、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 踏青 荡秋千 蹴鞠 插柳 放风筝 打马球
三、清明节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三、清明节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三、清明节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三、清明节 放风筝 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三、清明节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四、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五月节、端阳节、重五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即事物的边缘或开始的意思;午,愿意为月初五的仪式,端五就是初五,因“五”和“午”同音,故五月五日就是端午节了,意为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 端午节的起源:为了纪念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四、端午节 节日活动习俗 吃粽子 赛龙舟 悬菖蒲、贴艾虎 挂香囊 炮制雄黄酒 小孩戴五毒裹肚
四、端午节 粽子 又叫“角黍”、“筒粽”,前者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名,后者用竹筒盛米煮成。
赛 龙 舟
四、端午节 悬菖蒲、贴艾虎 家家把菖蒲和艾条插在门头,并用菖蒲、艾叶、榴头、蒜头、龙船花,制成人性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另外,古人插艾和菖蒲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四、端午节 香囊 俗称“香布袋”,香布袋于节前由家中妇女用彩色丝绸或细布面料,内装香草、白芷、丁香等缝制而成。其形状有棱角、蝴蝶、猴子、鸡子蟾等,香布袋气味芳香,既可防毒驱虫,又是很好的装饰品。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为仲秋,十五日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五、中秋节 嫦娥奔月----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五、中秋节 中秋节传说二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五、中秋节 玉兔捣药 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五、中秋节 节日习俗 赏月 早来自月亮崇拜——远古时期,白天靠阳光,夜晚靠月光,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很敬畏,自然产生了月亮崇拜。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加上正是秋收季节,五谷丰登,瓜果满枝满架,这是一年辛劳的回报,是来年生计的凭靠。所以,中秋时节,人的心情最好。到唐代,中秋节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赏月也成为一种习俗。
五、中秋节 节日习俗 吃月饼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六、重阳节 重阳节的得名 农历九月初九,《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九”,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的得名 农历九月初九,《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九”,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节日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六、重阳节 登高 起源-----据民间传说可能是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据有关文献记载:“九为老阳,阳极必变”,而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因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这一天逐渐演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而古人认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祸,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六、重阳节 赏菊、饮“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六、重阳节 插茱萸 茱萸雅号“辟邪翁”,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六、重阳节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糙花糕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糙花糕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一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糕”与“高”同音,因此重阳节吃糕象征着步步登高,独具深意。
【课堂小结】 一、春节 二、元宵节 三、清明节 四、端午节 五、中秋节 六、重阳节
课堂作业 综合题 节日 时间 主要食品 主要活动 元宵节 放灯、观灯 公历4月5日前后 寒食 踏青、扫墓 端午节 赛龙舟 月饼 赏月 节日 时间 主要食品 主要活动 元宵节 放灯、观灯 公历4月5日前后 寒食 踏青、扫墓 端午节 赛龙舟 月饼 赏月 重阳节 出游、登高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 、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B 1、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 、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A.家人团聚 B.登高远眺 C.舞狮子 D.荡秋千 2、到了 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的祭月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A. 唐 B.宋 C.明 D.清 3、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和 为主要内容。 A.祈求丰收 B.招财进宝 C.孝敬老人 D.大吃大喝 4、春节的主要习俗有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炮竹、蒸年糕、包饺子、 和拜年。A.守岁 B.团拜 C.磕头 D.打扑克 B A A A
【巩固练习】 5、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 、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C 5、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 、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A.舞狮子 B.踩高跷 C.猜灯谜 D.扭秧歌 6、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 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A.粽子 B.米粉 C.饺子 D.年糕 7、元宵赏灯起源于东汉时期,原始 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的盛大节日。 A.民间 B.佛教 C.迷信 D.道教 8、农历九月九日为中国传统的 节,因古老的《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也叫重九。 A.中秋节 B.五月节 C.重阳节 D.情人节 C A B C
【巩固练习】 二、判断题 1、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 ) 1、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 ) 2、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是元宵节。 ( ) 3、贴春联、挂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 ) 4、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唐朝。旨在祝福全家幸福和睦,在新的一年里康乐幸福。 ( ) 5、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冷的食品,源于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士甘焚死不公侯”的屈原。 ( ) 6、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它也称端五、重五、端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