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变的MR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缺血性脑梗死 概念:脑血管闭塞所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原因: 脑血栓形成:继发于脑动脉硬化、动脉瘤、血管畸形、炎性或非炎性脉管炎等 脑栓塞:血栓、脂肪、空气栓塞。 低血压和凝血状态 临床表现:依梗死区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缺血性脑梗死 MRI表现: 长T1长T2异常病变区,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楔形或扇形,同时累及皮质和髓质,基底贴近颅骨内板,具有一定程度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呈脑回状,条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强化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度所致. 1-2月后形成长T1长T2异常信号的软化灶。 急性期病灶在弥散加权像(DWI)上呈明显高信号。
缺血性脑梗死 MRI优点: 早期脑梗死MRI能显示,CT显示有困难。 显示小病灶比CT敏感。 显示幕下脑梗死MRI优于CT。
男,68,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天。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弥散加权像更清晰显示病灶
T1WI T2WI 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DWI
随访T2WI证实DWI所见 T2WI未见明显病灶 弥散加权像清晰显示病变 延髓右侧梗死
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分支减少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T2WI
出血性脑梗死 是指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血液溢出. MRI在原有扇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内出现斑点、片状高信号出血灶,T2WI上病灶信号不均匀,占位效应明显。
男,57,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0天。
腔隙性脑梗死 是由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 主要病因: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主要病因: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好发部位: 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 MRI上呈类圆形小病灶,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效应。
男,74,突发右侧肢体无力2天。责任灶?
DWI清晰显示责任灶位于桥脑
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发病快,病情重,预后差. 常见病因:感染,产褥期,严重脱水,头部外伤,脑肿瘤侵犯静脉窦,血液病. 临床表现常不具有特征性.颅高压等表现 MRI:静脉窦流空影消失,亚急性期闭塞静脉窦内出现典型短T1长T2信号血栓影,伴血管外脑质改变.
男,79,反复头痛半年,加剧1天.
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后,术中见静脉血栓. 最终诊断右侧乙状窦血栓,右侧乳突炎
脑出血 主要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 病理基础:高血压所致脑小动脉的微型动脉瘤或玻璃样变. 常见部位:壳核,外囊,丘脑,内囊,脑桥,大脑半球白质
脑出血 MRI表现:脑内血肿的信号随血肿期龄而变化. 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慢性期:短T1,长T1长T2 信号,周围出现低信号环. 脑出血急性期CT显示直观,慢性期MRI显示详细.
左丘脑亚急性血肿 CT平扫 男,56,突发右侧肢体无力4天.
视物双影,左偏身麻木15天. 中脑亚急性血肿
女,15岁,突发头晕,头痛伴呕吐7天. 右小脑半球动静脉畸形伴出血
同前病例,CT平扫
右侧外囊区裂隙状长T1长 T2信号,周边见环形低信号 ,系血肿残腔. 男,66岁,右侧外囊血肿6月后复查
特别提醒: 脑梗死和脑出血不同时期的MRI表现变化较大,因此,确认发病至影像检查时间至关重要.影像诊断要根据准确发病时间及影像征象综合考虑,否则,可能会误判.
颅内动脉瘤 指颅内动脉局灶性异常扩大. 90%起自颈内动脉系,10%起自椎基动脉系. 约一半以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 临床出现症状年龄:40-60岁. 按形态分类:粟粒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壁间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 无血栓动脉瘤:T1WI与T2WI均为无信号或低信号. 部分血栓动脉瘤:血栓呈高,低,等或混杂信号.瘤腔呈流空信号. 完全血栓动脉瘤:呈混杂信号.无流空信号.
鞍区占位,性质?垂体瘤合并出血??
T1WI增强扫描 CT增强矢状面重建 同前病例
鞍区肿块鉴别诊断必须包括动脉瘤!
右侧椎动脉无血栓动脉瘤
MRA原始图像 T2WI 基底动脉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AVM) 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 由增粗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扩张的引流静脉组成. 多发生于幕上,绝大多数为单发.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皮质. 临床表现:出血,头痛,癫痫. MRI:特征性表现为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
左顶叶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并出血
同前病例,CT平扫
右侧额叶动静脉畸形 MRA示左侧中动脉分支增粗并见 畸形血管团及明显扩张的引流静脉
静脉性血管瘤 病理上表现为大脑或小脑深部髓质内多数扩张并呈放射状排列的髓质静脉汇入一支增粗的中央静脉向皮质表面和静脉窦或向室管膜下引流,其间夹有少量脑组织. 好发部位:侧脑室前角附近的髓质区,其次为小脑深部髓质区. 临床表现:常无症状,症状多因伴发的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引起癫痫等. 单纯静脉性血管瘤无需处理.
静脉性血管瘤 MRI: 见扩张的髓质静脉及中央静脉可因血管流空或流动相关增强而显影,髓质静脉呈放射状或星芒状排列,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楚.病变周围血管可有长T2胶质增生信号以及出血信号灶.
右侧小脑半球静脉性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由扩张,衬有内皮的窦样间隙构成,窦样间隙排列紧密,无正常脑组织间隔. 病灶呈圆形或分叶状. 幕上多见,最常见于额,颞叶深部髓质区,皮髓质交界区和基底节区,也见于小脑,脑干和脊髓. 约有50%病例多发. 临床症状:出血.癫痫,或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左侧额叶皮髓交界区海绵状血管瘤
右小脑,左丘脑,左颞叶及右顶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T2WI病灶呈周边环形低信号的混杂信号
同前病例,T1WI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 是一种发生于脑动脉硬化基础上,临床上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血管病. 室管膜下的白质是皮层穿动脉的终末区,当动脉硬化时,使管腔狭窄和边缘区缺血而发生白质脱髓鞘,水肿及组织坏死. 主要症状:缓慢进行性痴呆,性格改变等. 多发慢性发病,1/3为急性起病.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 MRI:双侧半卵圆中心及脑室旁深部脑白质呈长T1长T2信号,无占位效应,异常信号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常伴有脑梗死及萎缩表现.
男,74岁.双侧脑室周围及半 卵圆中心片状长T2异常信号改 变.双侧基底节多发斑点状 长T2信号,脑室扩大,脑沟增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