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明)吴承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欢迎进入 语文课堂 猜一猜,他是谁? 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取经路上,他是师父的好帮手。 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 。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 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2016 年会美猴王视频互动 猴年到了,根据舞台艺术的变化和创新,视频互动秀的素材也是千其万变,意境的脚 本创作,根据了美猴王大闹天空的灵感。融入了素材的制作如蟠桃会、万箭齐射、哮天犬、 炫丽的荧光金箍棒、京剧的打斗、动画里的哪吒、托塔李天王和群猴一起舞蹈的素材。场 面的衔接和转换也是细腻。加上演员华丽美猴王孙悟空的服装,量身制定的动作素材和孙.
《西游记》 大闹天宫 张添壹. 西游记简介 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 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 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 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 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 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 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
今天我们走进中国著名的长篇古典神话小 说《西游记》中,阅读其中一个精彩绝伦 的片断,去领略大家喜爱的深化英雄齐天 大圣孙悟空的风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 个怎样的故事呢?齐天大圣又展示了他哪 些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 了解。 导入.
学院讲坛学院讲坛 从魔成佛的孙悟空从魔成佛的孙悟空 开讲人 : 刘舒婷 时间 : :30 地点 : 报告厅 主办 : 公共教学系.
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玄奘 b b b b玄明 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 b天蓬元帅 c c卷帘将 抢答题.
名著阅读《西游记》. 唐僧道: “ 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 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 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 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 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 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 的脱身?你回去罢!
试试备课通 备课好轻松 吴承恩. 为什么课文不写大小二圣不一 下子就拿出最高强的法术一两个回 合便分出胜负?从而让学生体会故 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 (文喜见山不喜平)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明朝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 安人,出身于一个从 “ 两世相继为学官 ” , 终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科场屡次不第, 长期过着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 他为人风趣, “ 善谐剧 ” ,酷爱野史奇闻, 生活经历又激发了他的愤慨和狂傲,两者 结合在一起,便自然地引起他继承 “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阅读提示: 本课是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 片段,课文叙述了石猴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 读课文,看看石猴是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 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 论。把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也可以抄下来。 如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西游记西游记 五( 2 )班 赵祥锟. 课题名称:古典文学 —— 西游记 课题研究目的:让同学们了解西游 记。 课题研究时间: 2014 年 6 月 — 9 月。 指导老师:龙老师 课题研究人员 : 赵祥锟.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30 执教者 河源市第一小学 王静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 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 吴承恩。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 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 沙和尚等。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件名著推荐阅读 西 游 记西 游 记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 人物形象、著作的演化过程,初步了解神魔小 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 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
西游记. 请选择 1 、红孩儿号称 ( ) ,是( )的儿子。 A 圣婴大王 牛魔王 B 美猴王 铁扇公主 C 金角大王 铁扇公主 2 、沙和尚原本是天上的( ) A 弼马温 B 天蓬元帅 C 卷帘大将 3 、书中去西天取经的高僧叫( ),又叫( ) 。 A .唐玄奘 唐三藏 B .唐玄奘 金蝉佛子.
六( 8) 陈雨欣 26. 目录 主要人物 具体故事 我的感受 主要人物 孙悟空 太白金星 玉帝.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 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 恩。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 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 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 尚等。
项目三 提升篇 —— 内蕴与人性 任务 1-2 《西游记》导读. 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府人。明代作家。从小就很聪明, 少年得志,名满乡里。《淮安府志》 说吴承恩 “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 诗文,下笔立成。 ”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 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
淘气的猴子 共 408 个 桃子 平均每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共 840 个 桃子 平均每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 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 吴承恩。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 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 沙和尚等。
7 的乘法口诀 长沙市雨花区和平小学 王 慧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齐天大圣在 炼丹炉中关了 七七四十九天 孙悟空不管三 七二十一,举 起金箍棒就打。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西游记 ---师徒四人的情感 6(10)班 第3小组 sunshine小组.
什么是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敞开心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向对方诉说。.
《西游记》 猴王出世.
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吗?.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猴王出世 《西游记》.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21 猴王出世 广州黄埔港湾小学 叶丽芳制作.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21* 猴王出世.
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 内容简介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第二十一课 猴王出世 R 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 名著《西游记》导读.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ANYTHING,ANY TIME, ANYWHERE 无论何事,何时,何地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你知道这些标志吗?. 你知道这些标志吗? 网络——信息安全 小组讨论 你觉得网络信息安全吗? 为什么?
2011 SCRIPTURE READING 每周读经
我叫“神舟号”.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西藏 Tibet.
本节内容 结构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圣诞节前夕.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总复习.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诗篇 100.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猴王出世 《西游记》.
位似.
脚步 祢的脚步 带着我的脚步 一步一步 都有祝福 每个脚步 我要紧紧跟随 走在蒙福的道路 Your footsteps are leading my footsteps Every step holds your blessings Every step I follow you Every step.
7的乘法口诀 新乡市凤泉区宝山路小学 孙继霞.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西游记 ——(明)吴承恩

文学成就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中心思想1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孙悟空的积极乐观、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都具有非正义的性质,玉皇的昏庸暴戾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缩影;而取经路上妖魔的阴险淫恶则反映了社会上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正由于有了这样的对立面,孙悟空才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人物.也正是因为书中突出了斩

妖除怪的内容,而使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仅有象征性意义. 对于唐僧这个人物,作者是批评大于肯定 妖除怪的内容,而使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仅有象征性意义.对于唐僧这个人物,作者是批评大于肯定.他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仪,迂腐顽固,不分是非,从而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这也是《西游记》与传统的取经故事的不同之处.此外,书中还刻画了猪八戒这样一个既憨厚纯朴、吃苦耐劳、对敌斗争从不屈服、同时又贪馋好色、以及嫉妒心强、斗争不够坚定的社会小生产者的形象,作者对他给予了戏谑嘲笑和善意的批评.作者正是通过书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鞭笞了黑暗、邪恶势力,劝戒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敌要狠,除恶务尽.从而使这部书具有了深刻的寓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心思想2 《西游记》的主题是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种种行为和斗争,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从而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

中心思想3 一、《西游记》中正名思想之一 --地位界定    1、寻得水帘洞,称名美猴王    孙悟空在《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与众猴不同的胆量和勇气,更为重要的是,文章体现出了他对名声地位的重视。 众猴拍手称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石猴为了荣登王位,不惜舍身探险,而且,因为他有能力,他便去努力追求与他的品德能力相对应的地位。这正是儒家正名思想的流露。 

2、欲登仙箓,两度受职    从菩提老祖那里学成了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后,孙悟空便不再是那个"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罢了"的没有性格的老实猴了。本领强大的他入海索要披挂,入冥界勾画生死簿。他甚至不再满足自己称王花果山。太白金星曾两度奉命招降石猴,石猴竟也欣然前往,原因是他觉得能在天上做个仙官,这种地位和自己的本领很相配。待他发现"弼马温"是"未入流"的官,不觉心头火起,打出天门,回到了花果山。后文每每有人或有妖用"弼马温"这个名号嘲笑他,他都羞怒不已。回到花果山后,他置个旌旗,写了"齐天大圣"四大字,立杆张挂。并强调"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第五回开头语是这样的,"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因此,让他掌管蟠桃园,他欢喜谢恩,朝上唱诺而退,只是"蟠桃盛会"的召开,他得知自己没有赴会资格,因此心生不满。于是提前偷喝仙酒,偷吃佳肴,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意识到自己这么做闯下大祸,然后逃回花果山。 

3、跟随凡僧,求取正果    想那石猴有大闹天宫的本事,如何自愿跟一个凡僧西行求经。紧箍咒自然是约束他西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菩萨许诺,取经回来,还他个金身正果。另外,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叙述,因为打死六个劫匪,唐僧埋怨悟空,悟空不伏管教,丢下师父,跑到龙王那里去喝酒。龙王说了这样一番 话:"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又说"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于是悟空急忙回去找师父。龙王的话之所以让毛躁高傲的悟空沉吟不语,主要是他说中了悟空的心事。自己一身本领,却只是个妖,这种地位和自己太不相称了。取经虽苦,但以此换来的名誉地位是值得让他人尊敬的。所以悟空是西行路上的铁杆取经者。    

对自身地位的重视者当然不只悟空一人,唐僧小白龙、八戒、沙僧历经艰难险阻不都为了求取真经,得成正果吗?即使是慈悲的观音菩萨,谁侵犯她的名声地位她也跟谁急。在第四十二回,行者告诉观音:八戒曾前来请观音,却因为红孩儿假变成观音菩萨的模样,骗八戒进入妖洞并抓住吊在皮袋里。观音菩萨听说,心中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恨了一声,将手中的宝珠净瓶往海心里扑的一掼,唬得。温文稳重的观世音是佛教中普渡众生的菩萨,她乐于帮人脱灾解难,对付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时,她甚至让土地众神将窝中小兽,窟内雏虫送往巅峰安生。就是这样恩及蝼蚁的人,却执意要收伏红孩儿,而且又借天罡刀,又给人家套金箍。末了,为了让红孩儿定心,还要教他一步一拜,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 

二 《西游记》中的正名思想之二--角色扮演和规范遵循    (一)师徒角色扮演及规范遵循    《西游记》中,唐僧是本领全无的肉体凡胎,因为人妖不分,他多次误解孙悟空,甚至还把人家赶走。他多次骂八戒是"馕糠的劣货",只知"胃里擦痒"。悟空自不必说,八戒、沙僧也都是有一身本领贬入人间的神仙。他们为什么听命于一个甚至有些胆小的凡僧的话呢?最主要的原因,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同,遵循的规范自然不。

同。中国有句古语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礼记》中说"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即君王不以对待臣的态度对待臣有两种情形:一是当臣子是祭祀主持人的时候,一是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可见师之尊严。所以仅凭唐僧是师父这一点,无论是争强好胜的孙悟空,偷懒贪吃的猪八戒,还是温柔敦厚的沙和尚,都无条件尊重并听命于唐僧。    在第三十七回,猪八戒曾抱怨:"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规范

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焐脚。"八戒的这番话让我们知道,做徒弟的义务有很多,做师父的权利也很大。做师父的可以打骂、惩罚徒弟,而做徒弟的只能像儿子对待老子似地听师父的话。第三十一回中,猪八戒去花果山请悟空回去救师父。离开花果山前,众猴拦住不让他走。他说:"我保唐僧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到不是赶我回来,倒是叫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对被逐之事不仅不恨,反且自己觉得身上有妖精气了,怕师父嫌弃,路遇大海时又下海洗了个澡。当黄袍怪嘲笑他:"你好不丈

夫啊!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甚么嘴脸,又来见人。"行者却道:"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降了妖救完师父后,唐僧挽留,悟空也没有抱怨之意。只是对师父说"但不念那话(紧箍咒),足感受厚之情也"。回想被逐之时,悟空受了多少委屈,莫说是心高气傲的他,就是换做一般人,也很难这么快就释然。纵观悟空生平,他上不怕玉帝如来,下不怕各种艰难险阻。可以说他没向任何人示过弱,没轻易向谁低过头。可独独对自己的师父,他受了委屈还陪着小心。

《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一段悟空的心理描写写得非常有趣,那时他变成小妖要去面见老妖,走到老妖的门外却哭了。文中这么叙述:"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  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她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只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叫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  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那悟空是多么暴躁的个性,依照他的性子,别说是一个老妖,就是一窝妖精他也敢于只身闯入,然后尽情打杀。可是这里为了解救师父,他忍受了

自己平日不能忍受之辱。儒家的尊师思想的影响在这段文字里不言而喻。 (二)君臣角色扮演及规范遵循    儒家思想里,君主和臣子尊卑有别,等级划分鲜明。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答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的回答中,前一个字组成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君臣父子,是实际扮演角色的人。后一个君臣父子就是一种规范,或者说是儒学眼中的一种君臣父子的理想类型。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君臣父子要遵循儒学约定的规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否则就不合规范,不合儒家礼仪。    

《西游记》第四回中,曾因孙悟空躬身回答玉帝的问题,这不是一个臣子回答玉帝问题时应做的动作,臣子应恭恭敬敬的跪拜才对。所以当时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只是个参见的礼仪,却让神仙"大惊失色",足见儒家这种君臣观念对人们的影响之大,即使身为神仙,也依然不敢免俗。    当行者一行人到达凤仙郡时,那里已三年未下雨。行者请来龙王,龙王不敢私自下雨,悟空问及玉帝,方知道干旱原因:在玉帝浮游三界,驾至凤仙郡时,凤仙郡的郡侯恰好将斋天素供推到喂狗,而且口出秽言,冒犯了玉帝。玉帝为了惩罚郡侯的这种大不敬,特地设下面山、米山、金锁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埏"凤仙郡才该下雨。想那玉皇大帝乃是三界之主,也被佛、道尊为最崇高的神,照理应该宽宏大量,大人不计小人过。不就是没吃上斋供,挨了几句骂吗?况且,这只是郡侯一个人犯的错,非要惩罚就惩罚他一个人好了。可堂堂玉帝,却因郡侯一人犯错,惩罚全郡百姓,而且一惩就是三年。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刑罚中的"连坐""诛九族"。看来,君主的尊严真的神圣不可侵犯,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啊!    

《西游记》第七十八回,师徒四人行至比丘国,比丘国国王因被白面狐狸迷住,身体精神俱欠佳。命在须臾之际,为保自身性命,竟然准备采用妖道的方法治病,即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这些小孩,大的不满七岁,小的只有五岁,都被养放在自己家门口的鹅笼里,以备国王使用。此处的父母虽不愿意,但"惧怕王法,不敢啼哭"。当悟空想办法把小儿们都藏在城外时,国丈建议国王"若用唐僧的心肝煎汤","强似那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之心","足保万年之寿"。于是两人就合计起怎样招来唐僧,怎样剖取他的心肝。作为国君,只要他需要,臣子的性命如草芥一样不值钱。不但认为这个和尚的心肝想取就取,而且还取的理直气壮。真像八戒说的那样"君让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后来妖精国丈和妖后都得到应有的惩罚,照理这种昏君不理也罢,寿星竟然还给国王三颗火枣,那国王"后得长生者,皆原于此"。就是儒家的这种深入人心的君贵臣轻思想把那些封建君主宠惯的越发自私,越发失去理性。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文章中的表现也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儒家正名思想的三个方面,包括地位界定、角色扮演和规范遵循。正名即是还原或重塑一种与地位相关的规范要求。也即是一个人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这个定位也许是别人或社会给的,也许是自己争取的。然后要清楚在这个位置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严格遵循社会约定速成的规范去做。在儒学社会,这种定位和规范的标准都以儒家的思想为准绳。作者吴承恩以及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文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重,吴承恩的作品自然不能脱离这种影响而独立存在。所以作品中的儒家思想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和当时时代的儒家思想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