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的經濟活動 第四組 1030910黃聖為 1012929鍾炘均 1010927丘朝元 1030952張祐銓 1030909陳奕廷 1041435林詣翔
Part.1 施世榜開發彰化平原之緣由
經濟條件:市場、農業條件 1. 稻米市場之擴大,台灣與大陸人口增加 自荷治時期以來因糖為國際性商品,市場比米大,因而農民種植甘蔗 意願較高,後因閩省人多糧少,商船偷運台米出口,導致1710年台米 價高騰,台灣人口也因偷渡遷居而增加,造成米糧需求量大增。 2. 彰化平原農業發展的優越條件 平原廣大 土地肥沃 氣候合適 水源充足
政治環境:中部統治政權之強化,較安全的投資環境 因嘉南平原開發殆盡,康熙中葉後因應社會需要逐漸加強中部地區 的管轄,保障人民安全。 1.北路營營柵移至斗六門 2.諸羅、鳳山縣署歸治 3.設淡水分防千總
社會條件 彰化平原原本只有少數平埔族居住,廣大的平原上至少有三個社會條 件利於漢人開墾。 1.平埔族農業落後且人口少,廣大平原未充分利用。 2.彰化的原住民大多是熟番,對漢人較友善。 3.漢人移民日增,漢庄出現,一旦一聚落生活機能完善便會大量吸引漢 人前來開墾。
Part.2興建八堡圳的歷程
水利設施分類 漢人為了稻米的生產量,引進了四種水利設施,分別為: 陂(埤) :即為池塘 湖(潭) :有泉水可引,水量較埤大,可用於灌溉 水圳:引山泉或溪流,不用築堤,直接疏鑿溪泉,一種大型溝渠 涸死陂:地勢低下的小型埤,完全依賴雨水,容易乾涸
八堡圳興建緣由 清初前,人口不多,所以台灣都以興建方便省錢,但供水有限的埤和 湖居多,直到康熙四十年後,人口上升,需擴張農業,提高稻米產量, 而平原地區適合耕種,但缺乏水源,需大規模水利設施,所以施氏榜 率先投資興建。
資金籌措 鄭夢星認為資金主要來源在販售原鄉安海的房地產,但作者以最樂觀 的方式推算原鄉房地產的總金額只有十萬多而已,並不足以負擔一般 水圳的興建工程,所以作者覺得施氏榜應向原住民取得廉價土地和人 力壓低造價,而資金的方面也不只有原鄉的房地產,還有早期投資鳳 山縣的收益。
八堡圳興建的困難 彰化平原有豐富的水源,但難以利用,其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冬夏乾溼差別大 第二:台灣為新摺曲山脈地形,山峰陡峭,雨水快速入海而無法利用, 有時甚至導致水患 第三:平原水流慢,濁水溪泥沙量又大,使濁水溪經常改道
與林先生合作 施氏榜一開始建好水圳後,卻遇上圳水不通,林先生看到此問題,便 向施氏榜傳授興建水圳的技巧。 林先生向施氏榜提供三種技術
圳頭的選擇 林先生將圳頭選在水源豐富且地勢較高,同時又是溪流匯入平原的要 地-鼻子頭 為了提供穩定的水源,林先生攔截往南流的水路,讓水集中在鼻子頭 的埤頭,換句話說,就是將廣大集水區的水儲存在水庫中,以供下游 的灌溉水源。
水圳路線的戡定 舊濁水溪以南,地形較緩,充滿砂質土壤,有肥沃的土地,但水道頻 繁改道,不利開發,所以選擇相對較穩定的舊濁水溪以北的地區引水 灌溉。 要將濁水溪的水截流導入圳道,要興建一條由高而下的圳道,所以林 先生在無月的夜晚,以一連串的燈來掌握地勢的走向,將過高的剷平, 過低的架上引水道,建造一條流暢的水路。
竹圳工程技術的創新:堤堰 施氏榜築圳初期,不是無法聚集足夠水量,就是暴雨來,水流湍急, 沖毀堤防,因此林先生用「笱」建造堤堰。笱形狀像是倒轉魚罩,用 竹子編織而成,裡面裝小石頭,大小不限。但石笱須經常更換,而且 更換工作既危險有費時,往往一天都換不到十粒。
經營管理問題 一、供水的穩定性 二、供水順序 三、維修問題 四、水租之徵收
管理組織 圳長:統理一切圳務,由圳主聘請並向他負責 埤甲:負責管理所轄圳路,徵收當地水租並調節水糾紛 埤匠:具有水圳工程專業的工匠,負責重要圳頭維修 巡圳:巡視圳路破壞與否及圳水有無 引水人:負責保養水圳,並防止其他人隨意引水灌溉,以免危害圳主 及引水者的利益
Part.3 八堡圳 合墾制的盛行
清代土地分類: 清代土地分為三種: 番有地:原住民擁有的土地 民有地:一般漢人的土地 國有地:官方所有擁地土地 施世榜向官府請墾的國有地最多
合墾制 那時候地方上有人望的地方領袖或是地主成為墾戶後,通常不是親 自拓墾,而是招佃開墾。佃戶將土地墾成後,業戶可收較高的租額, 而佃戶只要繳交此一定額租,就可永為己業,為雙贏的政策 在主佃分工合作下,彰化平原才能迅速開發,並完成水田化,成為 台灣第一大米倉
拓墾地點與面積 據道光二十三年(1843)施家後代稱八堡圳完成後,施世榜年收租穀 近四萬5千餘石,換成每甲大租8.8石,達5113.6甲
拓墾地點與面積 地點可分成兩大部分 鹿港地區 其他彰化地區 鹿港地區: 鹿港原為馬芝遴社散佈區,陳拱較早在此投資,因此施世榜向他購地, 特別的是施世榜在這除了田園外也投資魚塭,發展養殖漁業,多角化 的經營理念創造更多利益
田園之經營管理 租館: 設十二租館經營管理: 施世榜設有圳長、埤甲、埤匠、巡圳等職來管理水圳事務並將其田園 分與八子三弟,並沿八堡圳流經路線,設立十二館,管理收租與圳務 事宜,十二館又分水尾四館及水頭八館
田園之經營管理 管理問題: (1)修圳費用: 由上述海口四館負責,並保護上游之埤頭分水處係水源區,此地稱硯料山, 在今二水,圳水在此分流至平原地區,由埤匠看管。 (2)土地糾紛 1789年林爽文事件,田園遭到侵占,施家等業戶請彰化縣立燕霧全保界址。 (3)施長齡各房土地典售問題 也就是還清拖欠的銀錢,田地就可歸其所有。
Part.4 水圳興建後的影響
(一)水圳興建啟動臺灣水田化運動 八堡圳尚未建成以前,臺灣農作物的灌溉多是利用「陂」、「潭」等 人工儲水池來灌溉。隨著中國大陸人口壓力擴張與臺灣移民增加,以 「陂」、「潭」來灌溉的方法已不敷所需,而施世榜看出環境的變化, 認為有利可圖,率先投入水圳工程建設。八堡圳的成功為臺灣帶來了 示範作用,隨後十五庄圳和二八水圳也相繼完成。
(二)彰化平原成為當時最大的穀倉 在沒有水圳灌溉的土地大租額最多每甲四石,但開鑿水圳後,大租額 變為八石。彰化平原原本就土地肥沃,有充沛水源灌溉,荒地變良田, 因而迅速成為全台米產最豐富的地區。
(三)鹿港崛起為米出口港 八堡圳的完工使彰化平原成為中國大陸的糧食供應地,於是臺灣與中 國大陸之間可以互補所需,中國大陸取得急需的米產,臺灣則藉由米 產換取民生用品。彰化平原臨海的鹿港因而成了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 的貿易區,迅速繁榮,使鹿港不算良好的天然條件成為臺灣中部正供 官穀的轉運中心,成為臺灣的貿易中心。
(四)對施家的影響 八堡圳完成後,施家十二租館租穀的收入達45000石。施家應是清初 數一數二的大富豪,而臺灣仕紳通常先致富再求功名,施家因此成為 臺灣重要社會領袖,在社會上扮演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