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壹、國際關係 貳、國際現勢 參、國際組織 肆、全球民間社會展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交流. 摘 要 建造师制度简介 一级建造师报考要求 一级建造师考试制度 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 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区别 考试及培训心得交流.
Advertisements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 1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A 、概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 政策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 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刚刚听到的歌曲的名字? 1979 年的春天指什么? “ 画一个圈 ” 是指什么?
国内外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刘墨祥. 国内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 21 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加入了 WTO ,标志着从此 我国接受了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这一规 则在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而我们面临着真正的 国际竞争压力、面临着如何解决好本世纪我国的 医疗保健措施、药学事业、医药经济发展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因而加强、加快自主创新药物研究.
第五冊第一章 西亞 班級 : 國三丁班. 簡介 西亞與中亞氣候 乾燥,傳統上是 游牧民族重要的 生活空間,而今 日當地盛產的石 油、複雜的民族 紛爭與特殊的地 理位置,緊密地 牽動全球的經濟 與政治情勢變化, 成為國際關注的 焦點之一。
社會領域備課社群 成果發表 成員 : 蘇鈴琴 蕭淑婉 王美心 姚淑芬 許易萍 黃稚婷. 103 年度上學期會議討論的時程表 日期會議內容 8/29如何呈現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師教學策略 10/1如何在社會領域內發展學校本位的國際教育課程 11/5第一學期現有課程架構融入國際教育的可能性方案 12/3特色課程的校本課程規劃.
公營事業民營化前後績效之比較 -- 以陽明海運公司為例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台灣農民的地位與形象 —— 以「無米樂」 (2005 年 ) 為例. 故事大綱  紀錄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 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 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 共生共存著  可是我們曾經想過 , 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
單元 5 亞洲概述與東北亞 一、亞洲概述 二、東北亞 -日本、南韓、北韓. 1.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 2. 地理位置:歐亞大陸東側 東面 — 太平洋、南面 — 印度洋、 北面 — 北極海、西南面 — 地中海、黑海 一、亞洲概述 ◎基本資料 黑海 地中海 北 極 海 太平洋太平洋 印 度 洋.
第四章 全球經營環境.
教育学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漫谈《教育学》(新编本) 张乐天
第三課 國際關係、國際組織、全球社會 彰化 高中 2011.
痛并快乐着 ——新课改前行三年的心路历程 我—— 深圳宝安中学, 一名普通且年轻的历史教师。 我的追求—— 在历史的天空下,
基础与能力并重、 教师和学生同行 ——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站(教学点)网络图.
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材料 (2015年第3期)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 二○一五年三月.
兩岸互動歷史 陸委會、海協會與九二共識.
屠立華老師 授課 ─國際領隊合格持證‧青山外語主任23年 ─輔大歷史系畢業‧歷史教師多年 ─國立中山大學華語中心講師 ─國立高師大成教所碩二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周继专.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通識教育科專題研習報告 認識全球化 翟敏娟著 組員名單: 林慧敏4W(12) 梁月韻4W(14) 徐秀清4W(21) 蘇文傑4W(29)
中国历史以来的 对外开放(关系).
大學法修正之前瞻與困境 楊朝祥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七課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壹、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 貳、國際組織的功能與運作 參、我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第9章 區域經濟整合.
福建 简称闽,省会福州,省名取自福州府、建州府二府首字,“闽”是福建最原始的名称,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的简称和别称。
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斌 • 北京
第 4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勢 冷戰時代的形成 區域危機與衝突 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 歐洲共產政權的崩潰 區域統合的進展 全球化的時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辽宁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彭红英.
第2課 倫理、道德與社會生活 壹、倫理、道德與生活 貳、道德規範的形成與變遷 參、公德心與社會生活 肆、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2015年浙江高考政治生活 考点与时政热点解读.
第二章 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做佃農贏過當地主, 15個年輕人的希望故事 家佳的讀書報告 荒地闖出百萬年薪.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从历史角度看世博.
关注时事政治 了解社会热点 ——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例析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陈保生 2014年3月25日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中国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第五章 教育目的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峰.
北京机动车限行令事件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本市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7月20日起至9月20日,北京市机动车将分单双号行驶。
上海梦:城市现代化历程 苏智良.
主要的動物---豬 近年來由於工商業起飛,各行各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但農民的收入卻未因此而增加,因此養豬成為農民的主要副業,並逐漸佔居養豬戶農民的主要收入,全盛時期本地豢養豬隻超過五萬頭,但也相對衍生了許多廢水排放的污染問題。 所幸在有關單位的全力輔導下成立了養豬專業區,並設置了褒忠鄉潮厝養豬廢水共同處理場以處理本村及鄰近村莊.
朝代顺序 国家的产生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 明、清 社会的变革时期
清淨家園‧社區行動 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環保生態面向95年度執行成果簡報.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高考政治总复习 ——必修模块知识框架.
浅谈中国农村改革问题 一、中国农村改革 二、三农问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五章 台灣的經濟 發展與成長.
三 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 对应学生用书P249.
第二章 教育目的.
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九章 国 际 法.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章 觀看世界的方式 第一節 區域的意義及其劃分 第二節 文化景觀與文化區 第三節 國家間的結盟 第四節 經濟發展下的世界.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 党的发展历程—— 2016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一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History 第一節 政治 第二節 經濟 第三節 社會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第2章 歐洲概述與歐洲西半部-南歐 ㄧ、歐洲概述 (一)位置與範圍:歐亞大陸西北側,濱大西 洋、北極海,緯度跨35°~71°
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灣全球佈局之策略 主講人:洪德生 院長 2007年5月5日.
第8章 区域经济整合.
第一讲 日语翻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3章 東南亞 ㄧ、自然環境 (ㄧ)範圍: 1.中南半島 2.南洋群島—菲律賓群島、東印度群島.
第十一章 經貿2-國際經貿活動與組織 11-1 國際貿易活動 11-2 跨國投資(FDI) 11-3 外匯的收支 11-4 國際經貿組織.
韩中FTA与未来的韩中经济合作 外交通商部 貿易部長 朴 泰 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第41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欧洲一体化进程 知识回顾 性质: 经济组织 性质:经济政治组织 欧洲共同体(1967) 19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1993)
第四章 全球環境中的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課 國際關係、組織與全球 社會 壹、國際關係 貳、國際現勢 參、國際組織 肆、全球民間社會展望

  在經濟發達、科技進步的現代世界, 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等交 流日益頻繁,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於國際 社會之外。所以,現代各國政府除了處理 國內事務以外,還要處理國 際間的事務。此外,由於交 通和通訊發達,「地球村」 的夢想已非遙不可及。

壹、國際關係 一、國際關係的本質 1.現代國際關係的起源,可追溯至十七 世紀中葉,現代主權國家成立後,主權國家間互動而建構的種種規範,成為國際政治的基礎。 2.現代的國際關係,是指國際社會成員的關係,而國際社會的成員除各個主權國家以外,尚涵蓋國際組織、跨國公司乃至於個人等其他成員。

國際關係的本質,可從下列兩方面加以分析: (一)合作與衝突 1.合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團體,為 了達成共同目標,而透過妥協,採取互不衝突,甚或一致的政策立場。 2.衝突:較合作更為常見,國家與國家間的衝突,往往是國際關係的常態。衝突的成因主要是為了利益,有時嚴重的衝突會導致戰爭。

在各國之間,合作與衝突往往同時並存,二國彼此之間究竟為合作或衝突之關係,往往難以單一認定。 例如:美國面對臺灣問題,美國希望維持臺海和平,中共則始終不放棄以武力侵犯臺灣的可能,但基於各方面的考量,美國又不得不放低姿態,給予中共「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以合作的方式,來換取中國廣大的市場與龐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有助於為雙方建立較穩定之政治關係。

(二)權力均衡 國際社會運作,權力也是一項重要因素。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權力之於國際政治,一如金錢之於國際經濟,所以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本質上就是一種權力政治。無可諱言的,國家活動必然涉及權力,因為政治活動的本質就是權力的爭取、行使和控制,所以權力依然是國際關係的核心。

影響權力的形成因素: 1.有形因素:人口、地理、自然資源、經濟力量、軍事力量。 2.無形因素:國民士氣、國家領導風格等無形因素,對於一國在國際上是否獲得他國承認及尊重,以維護國家利益與發揮國際影響力,也具有關鍵的作用。例如:以色列雖是個 小國,但由於國民愛國心強烈, 加上它獲得美國等大國的支持,且十分團結,因而得以在中東地區與周遭阿拉伯國家相互抗衡。

力,為使國際社會能順利運作,避免發 生戰爭,「權力平衡」是常被用以維持 國際秩序與和平的方法之一。第二次世   由於國際社會缺乏強有力的制裁能 力,為使國際社會能順利運作,避免發 生戰爭,「權力平衡」是常被用以維持 國際秩序與和平的方法之一。第二次世 界大戰後美蘇兩強的對峙,基本上就是 一種權力均衡的政治運作。

二、國際關係的形成、演進與特點 (一)國際關係的形成與演進 1.國際政治的開展 自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簽訂後,不但結束了三十年的宗教戰爭,也確立了現代國家的概念。主權是現代國家的最高意志,國家共同禦敵的聯盟也自然產生。主權國家所構成的國際社會是處於一種群龍無首的「無政府狀態」,是一個無組織、缺乏結構化的社會。

2.十八、十九世紀的國際關係 十八世紀以來,不少歐洲國家拜工業革 命之賜,經濟發達、國力強盛,藉著海上航 運之便,開始殖民擴張政策,也增加了國家 與國家之間的接觸機會,國際關係也得到進 一步的發展,當時的列強如英國、法國、奧 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西班牙,時而軍事 衝突,又時而軍事結盟,歐洲因而成為國際 政治的核心,主宰了整個世界。

3.兩極對立的國際政治情勢 到了二十世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 禮,摧毀了歐洲主導的國際體系結構,英、 法等傳統歐洲殖民強國的實力式微,國際政 治體系結構開始發生結構性的 改變。美國與蘇聯因不同的意 識形態,成為東西兩大陣營的 強權,國際政治遂進入以兩極 對立及東西對抗為主軸的冷戰 結構,此種對立延續到1990年 代初期。

4.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局勢 蘇聯解體後,冷戰結束,國際 社會又回到多元競爭的後冷戰結構。

二十世紀晚期以來,隨著科技及交 通的發展,加上人民對戰爭的恐懼,國 家之間的互動,除利用武力來爭取及維 護國家利益外,還要透過經濟、貿易的 手段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以滿足人民的 需求。因此,國際社會又發展出更複雜 的國際關係,國際社會的成員也由原始 的主權國家,擴展到國際組織、跨國公 司,甚至政商領袖等個人菁英。

(二)國際關係演進的特點 1.國際社會成員互賴加深 2.由兩極對立到多極並立 3.區域衝突代替全面對抗 4.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

1.國際社會成員互賴加深 早期的國際關係只限於國家與國家之間 的接觸,但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國際社會 的成員不只限於國家,國際關係的行為者包 括了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及跨國公司等。 在各種領域裡與我們生活相關的事務, 都已無法由單一國家獨自面對,因此藉由國 際社會的合作和國際組織的協助,才能解決 各種問題,國際社會的成員,彼此的互賴及 合作,也較以往緊密。

2.由兩極對立到多元並立 二次大戰結束至九○年代蘇聯解體,為國際政治的兩極對立時期。冷戰結束後,進入多元時代,雖然美國擁有政治、經濟及貿易上的優勢,仍扮演著超強的地位,但日本、中國、歐盟、俄羅斯等國相繼崛起,它們的實力也不容忽視,多元體系的架構逐漸浮現。

3.區域衝突代替全面對抗 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全世 界許多國家都捲入戰爭的漩渦,基本 上是全面性的衝突與對抗,戰後的東 西對抗,實質上也是一種全面性的對 抗。但進入後冷戰時期,這種全面對 抗已不復見,然而區域性衝突仍層出 不窮。

區域衝突的性質 1.爭奪戰略地位之衝突,例如:美國為了維護中東地區的石油利益,於2003年入侵伊拉克事件。 2.爭奪領土的衝突,例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有關占領區的持續性衝突。 3.分裂國家之衝突,例如:南、北韓之衝突。 4.分離主義引發之衝突,例如:俄羅斯之車臣問題、英國之北愛爾蘭問題、印尼之東帝汶問題等。

4.經濟競爭取代軍事對抗 進入後冷戰時期,在談判代替對抗的氛 圍下,軍事衝突降低,國際問題的焦點,已 由軍事轉移至經濟、貿易、人權、環保、貧 窮等議題,尤其進入全球化時代,國家與國 家之間在貿易方面的競爭已到白熱化的階段 ,其重要及影響程度, 已凌駕過去的軍事對抗 。

貳、國際現勢 一、東西對抗與南北對抗 (一)東西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勢力深入歐洲的心臟地區,並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擴張軍力,東歐國家相繼淪入共黨統治;而西方國家內部亦有共黨分子進行各種顛覆活動,遂引起西方國家的恐慌。美國目睹共黨勢力的擴張,不僅削弱世界和平的基礎,也危及美國的安全,乃企圖採取圍堵政策對抗蘇聯的赤化。

六○年代,亞非新興國家脫離殖民統治尋求獨立,而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為避免捲入美蘇對峙的漩渦,標榜和兩強維持等距關係,採行不結盟政策,無形中降低了兩強對立的情勢。

了對峙緊張的局面,加上美、蘇雙方 皆能體認核子戰爭的危險,願意展開 限制核武談判,東西對抗的國際關係 ,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七○年代,美國退出越戰,和緩 了對峙緊張的局面,加上美、蘇雙方 皆能體認核子戰爭的危險,願意展開 限制核武談判,東西對抗的國際關係 ,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八○年代,蘇聯政局有了急遽轉變, 1985年戈巴契夫上臺,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危 機,改採開放政策,對東歐共黨國家採行不 干涉政策。1989年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時, 東歐及蘇聯不敵民主浪潮,政權相繼解體, 整個國際結構有了重大的改變,集團對峙的 局面不復存在,遂進入政治學者所謂的「後 冷戰」時期,國際體系結構也呈多元發展。

(二)南北對抗 今日世界北半球的國家幾乎是工業發達 國家,南半球的國家包括部分亞洲、非洲與 拉丁美洲(澳洲、紐西蘭與少數產油國除外 ),皆為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般統稱為 開發中國家或第三世界的國家,以有別於共 產集團的第二世界和已開發的第一世界國家 。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之工業國家間的衝突 及對抗,近年通稱為南北衝突或南北對抗。

「南北對抗」的問題範圍廣泛,包 括人口過剩、糧食不足、武器擴散、 軍備競賽、人權保障、環境保護、新 殖民主義貿易及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 立等。其中仍以經濟發展不均衡所衍 生的種種紛爭,為問題的核心。

七○年代之後,南北經濟力量的差距更 加拉大,使南方國家的不滿升高。 1973年石油危機時,開發中國家即以其 所出產的初級產品為武器,得以成功地威脅 到已開發國家,使得北方國家不得不正視南 方國家的要求,開始與開發中國家對話。次 年,在南方國家「七七集團」 的策動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 「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宣 言。

自2003年以來,八大工業國家高峰 會(G8)開始邀請中國、印度、巴西、 南非和墨西哥等國家參與對話,討論如 何解決南北差距的問題。

八大工業國組織(G8) 八大工業國組織的成員,包括法國 、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義大利、 加拿大。 該組織成立於1975年,加拿大於 的成員。

二、國際政治結盟區塊 九○年代,蘇聯解體後,國際政治舞臺呈現多元發展。 1.歐洲 a.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EEC),1993年擴大組成歐洲聯盟(EU),將經濟的統合擴大到政治層面。目前會員國已增加到二十七國,人口總數高達四億九千萬人,為現今世界上統合最成功的區塊。 b.獨立國協組織:該國協擁有可觀的軍備,實力不容小覷;而俄羅斯每年都參與「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其影響力自不在話下。

2.亞洲地區 a.中國積極與北韓合作,並利用北韓的核武問題,迫使美國、日本、俄羅斯、南韓等四個國家,不定期舉行「六方會議」,提高中國在東亞區塊的發言地位。

b.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原由馬來 西亞、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五國所組成,近年大事擴張,東南亞國家如越南、緬甸相繼加盟外,還積極拉攏鄰近國家,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甚至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入盟。若上述國家都能順利加入的話,此區塊將擁有全世界過半的人口,政治及經濟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3.美洲的「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南美共同市場」(Mercosur) 。 4.非洲的「非洲聯盟」(AU)等區域結盟。 5.跨洲際的政治結盟,首推聯合國(UN), 其次有「不結盟國家組織」(簡稱 NAM)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三、當前主要的國際衝突 (一)政治衝突 家主權及領土完整,例如:2003年美國向伊 拉克開戰,無非在維護其在中東地區的石油    政治衝突大多在爭取國家利益及維護國 家主權及領土完整,例如:2003年美國向伊 拉克開戰,無非在維護其在中東地區的石油 權益;又如中國不願西藏獨立 ,若發生動亂,不惜軍事鎮壓 、兵戎相見,即在伸張國家主 權,維護領土完整的利益。

(二)族群衝突 例如: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國境內 的庫德族問題、俄羅斯的車臣問題、西班牙 北部的巴斯克族問題;又如2008年2月塞爾維 亞境內的科索沃在英美兩大國的支持下,宣 布獨立,但俄羅斯、中國和西班牙等國家, 不是反對就是不予承認, 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境內的 少數族裔都有爭取獨立的聲 浪。因此,族群衝突有時會 引發連鎖效應,不易處理。

(三)文明衝突 文明衝突,包括了意識形態及宗教 意識的衝突,此也是國際上頗為棘手的 問題。一則強調東西之間本有文明差距, 衝突無法避免; 二則西方國家辯稱 其殖民政策是一種 現代化的努力。

(四)經濟衝突 早期的經濟衝突,在於資源的掠奪,如日本在1937年侵略中國後,又發動太平洋戰爭,其目的在爭取更多的原料,以供應本國的經濟發展。但在今天國際關係中,造成經濟衝突的因素,主要包括國際貿易上的關稅、市場開放、貿易出超、入超平衡、金融外匯、外國產品市場、勞工等問題。

國際社會中有許多衝突與紛擾的局勢,但為了解決各種衝突,國際社會突破主權國家的界限,提出了各種方案,求新求變,創造光明的未來。

參、國際組織 濟、環境、疾病等議題跨越國與國的界限,為了有效解決國際的衝突或問題,促進國際社會的合作,增進各國 的共同發展,乃有國際組織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許多政治、經 濟、環境、疾病等議題跨越國與國的界限,為了有效解決國際的衝突或問題,促進國際社會的合作,增進各國 的共同發展,乃有國際組織 的出現,結合各國政府或民 間的力量,處理單一國家無 法解決的問題,建立合作關 係與解決紛爭的管道。

一、國際組織及其功能 政府間國際組織(簡稱IGOs) 是指國與國之間或政府與政府之間的組 織形態,此類組織通常是由國家或政府簽訂 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條約規章所建立的,並依 此協商簽署國的合作事宜,其領域涵蓋軍事 、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例如:聯合國 (UN)、世界貿易組織(WTO)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等皆屬之。

國際組織的功能 (一)國家安全利益的保障 (二)提供國際合作的平臺 (三)扮演衝突協調者的角色 (四)發揮弱勢國家集體的力量 (五)取代國家部分功能

二、國際非政府組織及其功能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或稱國際非政府組織(簡 稱INGOs) 是指依各國私法而成立,且行為主體並 非是國家或政府,其組成主要著重於非政治 性目標,例如:國際紅十字會(ICRC)、國 際奧林匹克組織(IOC)、國際特赦組織 (AI)等。

由於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具有國家主權性 質的國際組織不同,其範圍涵蓋經濟、社會 、法律、科學、運動、宗教、人文等各種層 面,甚至將跨國公司及個人菁英都納入在內 ,例如: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 總統高爾,他提出全球暖化 的報告,警惕世人要重視現 有的生活環境,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他的影響力超越 美國本土,擴及全球。

國際非政府組織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一)提供多元的溝通管道 (二)擴大人類社會關心的議題

肆、全球民間社會展望 一、全球化與全球民間社會的形成 198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化的來臨 ,經濟貿易、人權、人道救援、環境保 護、政治民主化、貧富差距以及永續經 營等跨國性的國際問題紛至沓來,以國 家為主要行為角色的國際關係,已然無 法滿足與因應國際社會的轉變。

聯合國前任祕書長安南提出以「全球 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觀點來處 理跨國性議題,全球治理概念強調以民間 社會或非政府組織直接涉入 國際事務,而非透過主權國 家作為中介者,使得非政府 組織在治理上的重要性日益 增加,促成「全球民間社會」 (global civil society) 的成形。

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 相對於國家與營利企業,它具有自主 特性,是由人民自動組成團體以監督政府並 參與公共事務的自發性力量。然而,隨著全 球化到來,原本以國內範疇為主的民間社會 ,也開始面臨許多挑戰及轉變。一方面,許 多原本屬於國內之議題,開始擴張為各國共 同遭逢之挑戰,另一方面,某些國內事務, 也可透過通訊網絡,快速訴諸全球民眾,成 為普世關切之議題。

例如: 2008年3月西藏爆發抗暴事件,中國派兵鎮壓,不數日即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中國頓成為眾矢之的,連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傳遞,都成 為世人抗議的對象, 甚至揚言抵制奧運。

全球民間社會的形成要件: (一)全球性的議題 (二)超國界的溝通 (三)跨國性的組織

二、反全球化的運動 由於在全球化過程中,出現了許多 跨國公司剝削弱勢群體、國際組織決策 時未能顧及弱勢群體利益的各種現象, 因此世界各地陸續出現了各項由民間自 發的反全球化行動。

目前進行反全球化運動的全球民間 社會,是由許多世界各國不同的反全球 化民間組織共同合作所形成,而較少見 大型的特定跨國組織。 在少數的反全球化大型跨國組織中 ,最具影響力之一為「人民全球行動組織」(簡稱PGA)。

在各國民間組織中,以臺灣為 例,臺灣的相關組織有苦勞網;而 香港則有反全球貧窮化陣線。

全球民間社會推動反全球化運動的 方式,包括: 1.在各項與全球化相關之國際經貿會議 會場外舉行大規模示威抗議。 2.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

反全球化運動的重要功能 1.對各國際組織與跨國公司施壓,迫使其修 正政策。 2.匯集各方意見,透過共同討論,找出如何 反制全球化力量,以保障弱勢群體利益的 具體策略。 3.引起輿論關注,以召集更多世界各地民間 組織加入反全球化行動,建立起跨國合作 網絡,以擴大全球民間社會力量。

三、國際志工主義的盛行 全球民間社會力量展現的另一具體面向 為國際志工團體的興盛。 志工是指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者,而志 願服務則是指面對他人需要,個人出於自願 且不求回報的助人行動。 近幾年來國際間形成了許多跨國性的志 工組織例如:青年志工服務日組織(簡稱 GYSD)、國際志工協會(簡稱IAVE)。

全球民間社會的興起則意味著人民 參與國際事務的自主力量,此自主力量 常致力於關注各種弱勢團體之權益,並 召集更多人為這些弱勢團體提供服務。 因此,全球民間社會力量的投入, 相信將對國際事務的解決帶來更為正面 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