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代文学概况 一、清代社会概况 二、清代文学概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色彩 · 对比.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语文园地二.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电子软件互联网 扁平化创意手绘模板 专业PPT定制 封面和内页的所有素材均可自由配色分层编辑.
2019/4/16 关注NE官方微信,获取更多服务.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小组名称:羽墨云轩 班级:五(4) 姓名:叶嘉莹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基因信息的传递.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Ssss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清代文学概况 一、清代社会概况 二、清代文学概况 第一章 清代文学概况 一、清代社会概况 二、清代文学概况 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二、清代文学概况 诗歌: 清代诗人提倡兼学唐宋诗歌的长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数量上和总体成就上都超越元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清初的遗民诗人,抒写家国之痛,张扬民族气节,关注民生疾苦,铸就了一代诗史。钱谦益主盟虞山诗派,开创有清一代新诗风;吴伟业领袖娄东诗派,其“梅村体”开拓出叙事诗的新境界;王士禛标榜神韵,以冲和淡远为尚;凡此诸家,共同促成清初诗坛万紫千红的局面。 清代中期,沈德潜力主格调,效仿汉魏、盛唐;翁方纲倡导肌理,注重义理、考据;袁枚标举性灵,追求诗歌解放;厉鹗宗祢宋诗,壮大浙派门户;各派之间相互争胜,皆有所成就。

词 词至清代又出现了振颓起衰的中兴气象,词人云集,词派纷呈,高潮迭现,流光溢彩,远超元明,直追两宋。清代初年,陈维崧取法苏、辛,雄放恣肆,为阳羡词派之宗主;朱彝尊圭臬姜、张,清空醇雅,执浙西词派之牛耳;纳兰性德推崇南唐二主,纯任性灵,卓然自成一家。清代中期,张惠言、周济提倡词的比兴、寄托,强调词的社会作用,开创了常州词派,代表了词风的转变,其影响直至清末

散文 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蔚为大观。清初散文可分两类:一类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学人之文,以学术修养为根柢,以政论、史论见长,无不风骨遒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一类是侯方域、魏禧、汪琬等为代表的文人之文,以唐宋古文为取资,以传记文学为优,文风各具特色,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清代中叶出现了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提倡义理、考据和辞章,使古文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在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嘉庆年间,恽敬、张惠言自立门户,开创阳湖派 。

骈文 骈文的创作才再度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传诵一时的作品。清代初年,陈维崧、毛奇龄等以骈文寄托才情,渊博雄肆,追踪魏晋,揭开了骈文复兴的序幕。清代中期,雍、乾之际的胡天游推波助澜,其骈文沉博瑰伟,“直掩徐庾”,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尔后有汪中、洪亮吉、袁枚等“骈文八大家”出现,一时间佳构连篇,云蒸霞蔚,呈现中兴气象,形成与桐城古文尖锐对立的格局。

文言小说 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大大拓展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与表现功能,成为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的艺术典范。清代中期,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意与《聊斋》相抗衡,尚质黜华,追踪晋宋,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品;袁枚的《子不语》记述简略,行文洒脱,表现出向六朝志怪回归的趋势。

白话短篇小说 清代初年,拟话本小说由改编转向独创,自主性大大增强,《醉醒石》、《照世杯》、《豆棚闲话》等各展风姿,争奇斗艳,其中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最具特色。清代中叶,拟话本的创作已开始衰落,说教色彩日益浓厚,较有影响的只有杜纲的《娱目醒心篇》。

章回小说 清代初年,英雄传奇小说有新的收获,产生了《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寄托民族意识,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才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好逑传》、《平山冷燕》等超越世俗情欲,抒写落魄文人婚恋梦想的作品不断问世;在学步《金瓶梅》的基础上,还产生了《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等以家庭及社会生活为题材,描写现实人生的世情小说。清代中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到了顶峰。

戏曲 清初剧坛,戏曲创作的高潮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以文字为剧,以才学为剧,案头化倾向严重。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注重舞台的表演性和戏剧性,开创了戏曲创作的新局面。李渔重视戏剧的本体价值和娱乐作用,对我国喜剧艺术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康熙年间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清代中期,传奇、杂剧的创作皆转入低潮,只有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饶有情趣,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清丽可读,方成培的《雷锋塔》盛演不衰,就戏剧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杂剧、传奇已经走完了它们的历史行程,代之而起的是地方戏曲。

第二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一、蒲松龄的生平 其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书、应考时期。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一、蒲松龄的生平 其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书、应考时期。 2.第二时期(1670――1671):为南游作幕时期。 3.第三时期(1671――1715):为设帐教学、多次应考时期。

二、蒲松龄的创作 他的著作也基本上分属于两大类:即雅文学与俗文学。收有其诗词文章的《聊斋文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可归于前者;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出的聊斋俚曲、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所撰写的一系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聊斋杂著可归于后者。另外,有人认为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亦出自蒲松龄之手。

作品 聊斋著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志异》八卷;还有碑阴所附:“杂著”五册(《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各一册),“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魔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二册)。另外还有墓碑未载的部分编选与辑录作品等。由于古人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前冠以室名,因而蒲松龄的著作分别称为:《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聊斋俚曲》、《聊斋戏》等。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1)手稿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东北发现,仅存半部,凡四卷,二百三十七篇。(2)铸雪斋抄本,1751年张希杰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而成,共十二卷,实存作品四百七十四篇。(3)青柯亭刻本,1766年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刊刻而成,共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是目前所存最早刻本,并成为此后通行本之底本。(4)三会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十二卷,收作品四百九十一篇,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一、《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此类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现出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代表作品有《席方平》、《促织》、《梦狼》、《续黄粱》等。 二、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作者对科举的愤懑不平,首先发泄在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上,如《司文郎》、《贾奉雉》。作者还饱含辛酸,深入揭示出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的摧残、腐蚀与扭曲,如《叶生》、《王子安》。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三、《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此类小说往往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代表作品有《婴宁》、《青凤》、《香玉》、《连城》、《阿宝》等。 四、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此类作品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美刺的原则,立意在于劝善惩恶。代表作品有《乔女》、《娇娜》、《张诚》、《曾友于》等。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作者有意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理想,使作品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幻想性与真实性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突出特点。 二、《聊斋志异》形象塑造的基本方式是:以他们作为“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为核心,巧妙地融合进他们作为“物”的自然属性或幻想属性,使之成为一种人性和物性复合统一的艺术形象。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三、对孔子、屈原、司马迁发奋著述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聊斋自志》:“披罗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三、对孔子、屈原、司马迁发奋著述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聊斋自志》:“披罗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 长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 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集腋成裘,妄继幽 冥之录,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乎!嗟乎!知 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叶生》中表白感慨:“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 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清人冯镇峦评云:“余谓此篇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 心。”

第四节 清代其他文言小说 一、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概况 第四节 清代其他文言小说 一、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概况 清代前期,除《聊斋志异》外,其他单篇作品,亦日益增多,大都收录于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中。清代中期,掀起了一股文言小说创作风潮。此期的文言小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模仿《聊斋志异》的近于传奇形式的作品,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沈起凤的《谐铎》、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较有特色;一类是模仿魏晋志怪之作,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等。

二、纪昀与《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对《聊斋志异》体式上的“一书而兼二体”与描写上的“细微曲折,摹绘如生”深为不满,提出小说创作应揆情度理,直录其事,“简淡数言,自然妙运”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拟魏晋志怪类小说,也是继《聊斋》之后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此书的最突出之处是鲜明的反理学倾向,此外,抨击浇漓世风,揭露鬼蜮伎俩的作品也占相当篇幅。在艺术特色方面,此书有意追摹六朝志怪,篇幅短小,记事简要,重实录而少铺陈,尚质朴而黜繁华,叙述简古雅洁,议论妙极精微。

第三章 《儒林外史》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 其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701――1721):为少年读书、准备应举时期。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 其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701――1721):为少年读书、准备应举时期。 2. 第二阶段(1722――1732):为返回故乡、独立支撑家庭时期。 3. 第三阶段(1733――1754):为移家南京、从事著书时期。

二、吴敬梓的创作 1. 吴敬梓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已佚。今存乾隆年间刊行之四卷本,为他四十岁之前的诗文作品。建国后陆续发现《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诗文三十馀篇。 2. 《儒林外史》的版本历来有五十回本、五十五回本、五十六回本等歧说,但前两个版本迄今均未见到。现存最早的刻本是1803年卧闲草堂的巾箱本,五十六回。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一、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小说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儒生形象、官绅形象、名士形象,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弊端和功名富贵观念,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世风的颓败。 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小说通过三类肯定性的人物形象:带有某种叛逆精神的形象、真儒名贤形象、市井奇人形象,来寄托作者的理想,反映作者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二、叙事艺术的新特点。1.《儒林外史》继承并发展了《金瓶梅》的写实观念,真正完成了古代小说从传奇性向现实性的转变,从故事型小说跨入到性格型小说,它有意淡化故事情节,弱化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用寻常细事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2.突破类型化的模式,显示出充分的个性化。3.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三、结构形式的特色。它没有贯穿首尾的中心人物与主要事件,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全书以对儒林的厄运进行反思为中心题旨,将各自独立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统摄起来,因此结构仍不失谨严完整,布局也不失和谐统一。 四、语言是高度纯熟的白话,单纯明净,清新洗炼,同时也吸收了文言语体的艺术传统,实现了白话语体的雅洁化和韵味化。

第四章 《红楼梦》

第一节 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创作 一、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曹雪芹的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节 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创作 一、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曹雪芹的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幼年时期。居家江宁,富贵繁华的世家生活,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第二时期为愤世嫉俗,豪放不羁的青壮年时期。家产被抄,定居北京,家境迅速衰落,放浪形骸的生活,多才多艺的才华。 第三时期为“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晚年时期。迁居北京西山,著书黄叶村,泪尽而逝。

二、《红楼梦》的成书和版本 1. 《红楼梦》的成书:曹雪芹大约从三十岁开始创作《红楼梦》,共“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至病死为止,只整理出前八十回。八十回以后,大约也写过一些片断手稿和回目,在传阅中“迷失”。现存《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二、《红楼梦》的成书和版本 2.《红楼梦》的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统,此系统的版本大都题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目前发现的脂本有十余种,其中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种本子,距离曹雪芹写作年代较近,对研究《红楼梦》成书有重要价值。一是一百二十回刻本系统,此系统的版本题名《红楼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补而成,并由程伟元以萃文书屋的名义两次刊行,故一般称为“程高本” 或“程本”。1791年, “程甲本”问世;第二年,程高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修订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

第二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一、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他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也是作品的灵魂。宝黛爱情是建立在叛逆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新型爱情,包含了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和习俗,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民主性精华,因此是腐朽的传统礼法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和专横的封建势力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金玉良缘虽合乎贾府的家族利益但宝玉的悬崖撒手,使得宝钗在得到有名分后不久就变为弃妇,她同样也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无疑也是一场悲剧。

第二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二、女子悲剧。作品形象地展示出这些女子在各自不同的遭际中被摧残、被扭曲、被蹂躏、被吞噬的悲剧命运,以及殊途同归于“薄命司”的苦难历程,无论贵者贱者强者弱者叛逆者卫道者,她们处于封建末世的男权社会,都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都无可挽回地一起走向了终极归宿。大观园的女儿悲剧是青春、美、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悲剧。

第二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三、家族悲剧和社会悲剧。《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作为一条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贾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实际上就是它所寄生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因此《红楼梦》又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

第二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四、人生悲剧。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突出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来的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他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他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他虽然与封建秩序格格不入,但又对周围环境无可奈何,他虽然满怀希望寻求新的出路,但又无路可走,所以他的人生备感痛苦、困惑。当他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丑剧和悲剧后,对人生和尘世有了更多的独特感悟,产生了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形象塑造的个性化。1.《红楼梦》完全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2.《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人各一面,毫不雷同。3.作者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形神毕现,入木三分,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二、叙事艺术。1.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2.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3.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二、叙事艺术。1.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2.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3.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 三、语言艺术。它以当时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形成了简洁纯净、洗练自然、准确精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第四节 《红楼梦》的影响和研究 一、《红楼梦》的影响 第四节  《红楼梦》的影响和研究 一、《红楼梦》的影响 1. 就题材内容而言,它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它之后,一些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曾模仿其笔法,现代、当代作家中受其沾溉者也为数不少。 2.《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三十多种续书。 3.《红楼梦》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红楼梦》还流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二、《红楼梦》的研究 《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评论、研究它的浓厚兴趣,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两百多年来产生了各种红学派别: 1. 评点派 2. 索隐派,又称为旧红学派 3. 新红学派,或称为考据派。

第五章  清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

第一节 清代初期的长篇小说 一、清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概况 第一节  清代初期的长篇小说 一、清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概况 从总体上看,清初的长篇小说已迈入个人独创期,作品的现实感和作家的主体意识都有所增强,作品的类型也纷繁多样。世情小说以《醒世姻缘传》最为著名,时事小说可以《梼杌闲评》为代表,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后传》成就最高。这一时期还兴起一新的小说创作流派,即以《玉娇梨》、《平山冷燕》等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 。

 二、才子佳人小说 1. 才子佳人小说,指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故事的章回小说,是“学步”《金瓶梅》而又有所反驳、纠偏的世情“异流”,崛起于明末,盛行于清代前期。这些小说大抵是落魄文人与谋利书商运作的产物,反映的是下层文人所憧憬向往的富贵风流梦,理想色彩较浓,从中表现出来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妇女观,都有值得肯定的积极因素;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情节结构的固定化、程式化,人物形象的概念化、脸谱化,又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才子佳人小说是由《金瓶梅》向《红楼梦》过渡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小说历史链条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陈忱与《水浒后传》 在《水浒》的诸多续书中,陈忱《水浒后传》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都是最高的,它也是英雄传奇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小说一方面继承了原著官逼民反、锄奸诛恶的主题,另一方面其描写的重心更偏向于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抒写他家国倾亡的怨愤悲痛,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大都能保持前传中的基本性格特征,有些人物的性格还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在情节结构上,作者采用了前传“百川入海”式的结构,但组织得更加严密、更加精致。在语言运用上,已失去前传中来自民间的粗犷和气势,雅洁自然,细腻准确,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文人化的特色。

四、西周生与《醒世姻缘传》 1.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是继《金瓶梅》之后又一部个人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小说旨在维护封建纲常,宣扬因果报应,带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但作者的笔触一旦接触到现实人生,就往往突破了预定的创作意图,描绘出相当丰富的真实而鲜活的世态人情。艺术上,描写则颇为真切、细致,贴近生活原貌,对城乡下层社会的描绘尤富生活气息。采用了夸张的漫画化的讽刺手法,写活了市井社会的众生相,小说纯用山东方言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情调,风格活泼冷峭而又幽默诙谐,文笔汪洋恣肆而又灵动活跃。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长篇小说 一、清代中期长篇小说创作概况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长篇小说 一、清代中期长篇小说创作概况 清代中期的长篇巨制空前繁荣,产生了《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经典性的名著,同时也造成了古代小说发展难乎为继的局面。李绿园的《歧路灯》在世情中论教育,李汝珍的《镜花缘》于讽世中显才艺,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把英雄业绩、儿女柔情与经史子集的才学炫耀混在一起,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则集历史、神魔、侠义、世情于一身,都显示出古代小说的题材类型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衍变趋向。另外,屠绅的《蟫史》是我国第一部用文言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陈球的《燕山外史》是清代唯一一部用四六骈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则显示出他们在语体方面欲有所变革的努力。

二、李汝珍与《镜花缘》 在中国古典小说即将转入低谷之际,《镜花缘》确是一部别开生面之作。从作者的表白和小说的描写来看,作品呈现出多重写作意图和创作旨趣,使其成为一部对古典小说具有某种总结意义的作品。它对妇女问题的看法,明显继承了《红楼梦》的民主思想,但又缺乏《红楼梦》那样深厚的悲剧底蕴。它的揭示社会丑态与辛辣讽刺,跟《儒林外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不如《儒林外史》那样态度严肃,冷峻有力。李汝珍本有意逞才炫博,在小说中治学,以小说显才学,特别是作品后半部分着重铺排众女子的才能,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充溢着考据之风和学究之气,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坏了情节的连贯性与形象的完整性。

第六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一节  《长生殿》 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1.洪昇的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645――1667):出身于世宦之家,诞生于逃难途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受业于明代遗民。第二时期(1668――1690):就学于北京国子监,结交名流而诗名大振,家难迭起而有家难回,旅食京华十余年却功名不遂,因演《长生殿》之祸而断送功名。第三时期(1691――1704):举家南归,放浪潦倒的晚年生活,酒后堕水而死。

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2. 洪昇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其诗文词曲均达相当水平,现存有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他的主要成就在戏曲方面,现有名目可考者十二种,只有传奇《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尚存。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1.作品主要描写了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歌颂了他们精诚不散,终结连理的钗盒情缘。上半部,作者生动细腻地敷演出李、杨爱情的发展过程,富于深刻的现实性。下半部,作者重点写二人尘世、仙界,苦苦思念,情意绵绵,具有浓厚的理想性。《长生殿》中所描写所宣扬的“情”,冲破时空的束缚,超越生死仙凡的界限,不受世俗利害关系的纠缠,为传统的李、杨故事注入了新的质素。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2.全剧把爱情悲剧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合观共视,既寄寓有“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教训意义,也不乏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作品将李、杨的爱情生活和宫廷政治、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示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画卷。 3.《长生殿》中所讴歌的真情、至情,除了作为生死情缘的爱情之外,还把“情”的内涵拓宽到了政治和道德的领域。在作者看来,夫妻之间的真诚专一和忠臣孝子的坚贞不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生发的,它们共同构成至情思想的文化内涵。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1.《长生殿》兼用写实与幻想的创作方法。一方面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在揭露和批判方面较多地采用写实手法;另一方面通过幻想的情节歌颂精诚动天地的理想爱情,第二十五出之前写人间事,以写实为主;之后多写仙界事,以幻想为主。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2.《长生殿》的结构宏伟,场面壮丽,而又排场紧凑,组织严密。剧本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两条线索互相穿插,彼此关联,自然而又紧密地扭结在一起。而李、杨爱情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佃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钗盒随故事的进展由合而分,由分而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命运变化。

借弹词写兴亡之感 李龟年流落江南覃州,戏剧却故意说成是南京:“只得把霓裳御谱沿门卖,有谁人喝声采?空对着六代园陵草树埋,满目兴衰。”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3.《长生殿》化俗为雅,形成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文采斐然而又不失本色。曲文的优长处更在于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善于融情入景,形象地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同时富于性格化和动作性,不同人物有不同的曲辞风格。

第二节 《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 1.孔尚任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二节  《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 1.孔尚任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648――1683):为苦读经史,积极应举时期。用心举业却乡试落第,隐居石门山却又纳捐国子监生。 第二时期(1684――1702):为辗转仕途,宦海沉浮时期。御前讲经得以“异数”出山,三年湖海飘泊及与明末遗民的交往,返京后闲适的生活情调,《桃花扇》成却以“疑案”谪官。 第三时期(1702――1718):为频繁出游,穷苦终老时期。黯然归乡重过隐居生活,外出漫游以慰寂寥,卒于老家故居。

一、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 2. 孔尚任一生著述等身。诗文集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今人汪蔚林辑为《孔尚任诗文集》。他的戏剧创作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彩合撰的传奇《小忽雷》。在1699年完成《桃花扇》的创作。

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1.《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小王朝一代覆亡的悲剧历史,并从中揭示出明代三百年基业一旦瓦解的历史原因。通过南明王朝这一系列覆亡事实,作者暴露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昏庸腐朽的本质,深刻地揭示出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2.《桃花扇》表现出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剧烈搏斗。正义力量的代表者有侯方域、李香君和复社人士,有柳敬亭、苏昆生、李贞丽等下层平民,还有抗清英雄史可法等;邪恶势力的代表者主要是阮大铖、马士英、弘光帝等所谓的“弘光群丑”。 3.《桃花扇》全剧表现出深沉的感伤之情,弥漫着浓重的幻灭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明末清初历史的深刻反思,笔调凄清悲楚,深沉的感伤情怀几乎笼罩全剧。

三、《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作者一方面采取了征实求信的原则,剧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事件,基本上都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弘光一朝的历史。另一方面,作者虽然以史为据,却并不拘泥于历史,有时也以虚幻之笔略加点染。 2.人物塑造。《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桃花扇》在刻划人物时,较多地注意到人物类型的多样化,将各色人物的精神、面目都表现得勃勃欲生、跃然纸上,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都个性鲜明,毫不雷同。同时,人物描写绝不脸谱化、简单化,注意到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

三、《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3.结构严谨,组织巧妙。剧本以爱情悲欢为主线,串联起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在侯、李爱情这条主线中,作者又以一把宫扇作为贯穿之物,让它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多次出现,成为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凝聚点,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剧本的情节既细针密线,又转换灵活,全剧起伏、转折、照应,都显得井然有序,前面情节为后面情节的张本,后面情节又为前面情节做照应,连环牵绾,相互映带。

第七章  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

第一节 清代初期戏曲 一、清代初期戏曲创作概况 第一节  清代初期戏曲 一、清代初期戏曲创作概况 清初戏剧可视为晚明戏剧的延续,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戏剧创作进入新的繁荣期。此期的剧作家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注重抒情性而不大注意情节结构和舞台要求。二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能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故事性强、戏剧性强,便于演出。三是以李渔为代表的娱乐派剧作家,其风情喜剧,构思奇巧,富于机趣,舞台效果甚佳。至康熙年间,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先后问世,把戏曲的结构、音乐、表演和历史剧创作艺术等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树立了不朽的艺术典范。

二、吴伟业和尤侗的创作 吴伟业和尤侗都是文人化剧作家的代表,他们多以创作诗词的传统思维模式创作戏曲,多借古代的历史故事抒发内心的情感,这就给他们的作品带来主观化和案头化的创作倾向。吴伟业写有传奇《秣陵春》和杂剧《临春阁》、《通天台》,都是借历史人物而随意生发,以陶写其胸中之抑郁牢骚,在伤今吊古中寄托有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尤侗著有传奇《钧天乐》和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合称《西堂乐府》。其中五种杂剧大都是通过为历史上不得其遇的才士贤人鸣不平,发泄自身不合时宜的牢骚及对世道不公的怨愤, 《钧天乐》体现出作者对科举制度既愤懑、谴责又憧憬、热望的双重心态。

三、李玉和苏州派 1. 明末清初,在苏州出现了一群沉抑民间的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代表作《渔家乐》)、朱素臣(代表作《十五贯》)、叶雉斐(代表作《琥珀匙》)等。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又称吴县派)。苏州派戏曲在题材上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许多下层人物以正面形象的姿态活跃在舞台上。在艺术上,苏州派戏剧家能紧密结合舞台实际,戏剧冲突集中,结构紧凑,熟谙音律,曲辞通俗,演出效果好。

三、李玉和苏州派 2. 李玉的创作和《清忠谱》 (1)李玉的剧作可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作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崇祯年间刊刻的《一笠庵四种曲》,亦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后期作品较多的是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直接从明末苏州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代表作有《千钟禄》(又名《千忠戮》)、《万里缘》等,其中《清忠谱》成就最高。

2.李玉的创作和《清忠谱》 (2)《清忠谱》是一部描写明末东林党人及苏州市民同魏忠贤阉党斗争的时事剧,为我国戏曲史上迅速反映当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名剧之一。它大胆地把苏州市民的暴动搬上舞台,充分显示出民众的力量,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剧本成功地刻划了周顺昌清正刚直、坚强不屈的性格,更为难得的是还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位义士的英雄形象,作品充分肯定了这些市井细民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这是《清忠谱》在思想境界上的重大开拓。剧本在艺术上的最重要的成就是善于利用有限的舞台以表现广阔的群众斗争场面,善于把群众与个人、明写与暗写、前台与后台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次是主题突出,线索分明,详略得当,布局合理,一洗明人传奇头绪纷繁、结构松散的通病。 2.

四、李渔的创作 1. 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所作《笠翁十种曲》几乎全是敷演男女情事的风情喜剧。形成了其娱乐动机和教化目的相混合的喜剧创作观。他在创作中追求“风流道学合而为一”的折衷主义理想 ,刻意在风流艳情中宣扬伦理道德,因而大多数作品格调不高、趣味庸俗。

四、李渔的创作 2. 李渔的传奇“寓道德于诙谐,藏经术于滑稽”,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他善于发掘和提炼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因素,广泛使用意外性、偶然性、误会、错认、突变、逆转等一系列喜剧手法,使关目情节出其不意,同时又处处流露出幽默、滑稽、诙谐的喜剧风格,使观众获得娱乐的享受。他还相当重视戏曲的舞台性特点,其剧作求新求奇、机趣通俗,特别适合舞台演出。李渔在古典戏曲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他的《闲情偶寄》既有系统性,也有实践性,把我国戏曲理论批评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高度。

第二节 清代中期戏曲 一、清代中期戏曲创作概况 第二节  清代中期戏曲 一、清代中期戏曲创作概况 戏剧,至清代中期逐渐发生明显的分野,即花部与雅部的分庭抗礼。一方面,文人学者继续进行传统的杂剧与传奇的创作,他们大写历史剧而远离现实,大写案头剧而脱离舞台,宣扬封建道德的伦理教化剧和娱宾遣兴的风情喜剧占据着剧坛的主流,另一方面,地方戏曲即所谓花部日益兴盛。至乾隆时代,花部各腔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粗犷的风格和通俗的语言,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已能与昆腔传奇分庭抗礼,乃至逐渐占取上风。乾隆末年,四大徽班相继晋京,带来徽剧的二簧调,同时吸收昆曲、秦腔等声腔曲调,在同雅部的对抗中,取得了压倒优势。

二、蒋士铨与《红雪楼九种曲》 蒋士铨为乾隆时代最负盛名的戏曲家,也是昆腔传奇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较为著名的作家。现存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包括杂剧三种、传奇六种)最有名。其戏曲创作大都以表彰节烈、扶植人伦为主旨,涂染着浓厚的道德色彩,蒋士铨以诗人的激情和灵气写作曲辞,剧作有诗歌的意境和文采,典丽流畅,清雅自然,但案头化较重,与演出有所脱节。

三、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 清中叶的杂剧作家以杨潮观最为著名,代表作是《吟风阁杂剧》,共收剧三十二种,每剧一折,各有独立的故事。作者十分重视作品的社会功用,《吟风阁杂剧》借用历史而不囿于史实,重在针砭时世,有一定的现实性,大多数剧本构思新颖,故事简洁完整,曲词清新优美,宾白诙谐生动,但舞台效果不佳,这也反映了此期戏曲案头化的倾向。代表剧目有《寇莱公思亲罢宴》、《汲长孺矫诏发仓》等。

第八章  清代诗文词

第一节  清初诗歌 一、清初诗歌创作概况 清代诗歌最富成就的时期是清初时期,此期诗坛大致可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个阶段。明清易代之际的诗坛主要为遗民诗人和由明入清并一度仕清的文人所把持。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启蒙思想家及屈大均、吴嘉纪等为代表,他们的诗作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斗志,最富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

一、清初诗歌创作概况 由明仕清的诗坛名流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是当时诗坛领袖,对于明清诗风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吴伟业 的“梅村体”,在叙事诗中独具一格,风行一代。 康熙年间,王士禛标榜神韵,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最大 。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转而学宋,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查慎行在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陆游为效法对象,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

 二、顾炎武和屈大均 1.顾炎武的诗不论是拟古、咏史、纪游、即景等,都贯穿着抗清复明和坚守气节的中心主题,有不少诗篇描叙了易代之变给江南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抗清志士救危济亡的悲壮之举,具有鲜明的史诗色彩,顾炎武继踵杜甫,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诗风沉雄悲壮,苍劲刚健,对转变明末清初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著有《亭林诗文集》 。

二、顾炎武和屈大均 2. 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他的诗大都抚时感世,缘事而发,现实内容十分丰富,屈大均的诗歌学屈原和《离骚》,同时兼学杜甫和李白,工于近体,五律尤胜,风格高浑雄肆,奔放纵横,于雄壮中飞腾驰骋,在慷慨中寓有奇气,而不似一般遗民之作多饮泣吞咽之声,在清初遗民诗人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有《壬戌清明作》、《读陈胜传》等。

三、钱谦益的创作 1. 钱谦益的一生都随政治风云起落沉浮,处于进退失据的尴尬状态。他的诗作就是其坎坷心路历程的写照。《初学集》抒写对党争阉祸的愤慨,倾吐宦海失意的郁闷,《有学集》熔民众的疾苦与家国的变故于一体,其中也不乏对自己降清的沉痛自责与真诚忏悔;《投笔集》更流露出浓重的故国山河之思,其内容大抵与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南明永历政权的军国形式有关,代表作品有《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

三、钱谦益的创作 2. 钱谦益上兆明代诸派,下开有清一代之风,起衰振微,功不可没。其诗初学盛唐,尤其服膺老杜,后转益多师,大力推崇宋元,能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故自成一家。受钱氏影响,在其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

四、吴伟业与梅村体 1.吴伟业诗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主题:一是以明清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为题材,描绘山河破碎、人生离乱的广阔图景,反映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历史变故,抒写亡国遗老的黍离之悲。二是吴伟业自感出仕两朝,名节有亏,内疚与负罪、悔恨和自责相互交织,心理负荷极为沉重,故表现失节忏悔以求心灵自赎的悲吟,这些诗作情辞哀怨,感慨苍凉,反映了心怀故国、却又被迫出仕的清初文人的共同痛苦。代表作品有《圆圆曲》、《捉船行》、《楚两生行》、《鸳湖行》等。

四、吴伟业与梅村体 2.最能代表吴伟业艺术风格与成就的还是七言歌行。他的七言歌行能够兼收众家之长,自成一家,被称为“梅村体”。“梅村体”的主要艺术特征有:第一,融元、白叙事诗的铺排和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李商隐的色泽浓丽于一炉,并引进史传文章、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叙述手法,使其歌行沉郁苍凉,气势磅礴,又韵致深曲,独具一格。第二,语言以华美清丽见长,声律以和谐谨严称擅。第三,多以人物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同时在人物的身世遭遇和荣辱变迁中又牵合着家国兴替,绾系着一代史实,梅村体在题材、格式、韵味等方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

五、王士禛与神韵说 1.王士禛“神韵说”的内涵 神韵说在理论上着重继承了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说、严羽的“妙悟”“兴趣”说,而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在创作实践上,则主要奉王孟韦柳等人的山水田园隐逸闲适之作为典范。总的来看,他所追求的神韵是一种意味含蓄空灵,境界缥缈清远,语句隽永清秀,韵致冲淡蕴藉的诗境。

五、王士禛与神韵说 2.掌握神韵说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神韵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造诣,但占据主流的仍是其风神独绝的神韵诗。王氏的神韵诗多为模山范水、批风抹月的的写景纪游之作,或融情入景,或缘情写景,皆冲和淡远,清新空灵,含情绵邈而出之纡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有天然不可凑泊之致。其诗的音节流利跌宕,词句明隽圆润,深入浅出,言近意远,表现出玲珑飘逸的风神,含回不尽的余韵。他的神韵诗也并非全无寄托,只是它的寓意深藏,如撮盐入水,浑然无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的神韵诗的代表作有《秋柳》四首、《秦淮杂诗》二十首、《再过露筋祠》、《真州绝句》五首等。

第二节 清代中期诗歌 一、清代中期诗歌创作概况 第二节  清代中期诗歌 一、清代中期诗歌创作概况 清代中期,形成了若干流派,诗歌创作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此期首先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沈德潜的格调说,沈氏以起衰复古自命,宗唐而黜宋,欲使诗歌回归古典审美规范;厉鹗则延续了查慎行标举宋诗的方向,是当时浙派的盟主;另一推崇宋诗的诗人是翁方纲,以倡导肌理之说而闻名,他论诗注重义理、考据。在诗论主张上,与格调、肌理针锋相对的是袁枚的性灵说,袁枚在乾隆诗坛最具影响力,开创了清诗创作的新格局 ;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郑燮、黄景仁则在诸派之外,自成一格。

二、沈德潜与格调说 “格调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诗人的性情要合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儒家诗教,诗歌创作要中正平和、委婉含蓄,使诗歌为封建纲纪政教服务,企图以此来弥补神韵派忽视内容的不足; 二是强调学习“诗法”,亦即诗的“体格声调”,讲究诗格的高古雅正,声调的和谐浏亮。沈氏的格调说本于明代七子,故他于明诗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三、翁方纲与肌理说 翁方纲所谓的肌理,包括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其肌理说也就是要求以学问作为作诗的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思想和文辞谐和,做到外表空灵,内容质实。翁方纲的本意在于以学问考证的质实,补救神韵、格调之失,有可取之处,但实际上却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

四、袁枚与性灵说 1.袁枚所说的“性灵”,首先是指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真性情,他认为诗由情生,性情是诗歌的本源和灵魂;其次是指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必须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最后,诗人的真性情还要以高度的诗才表现出来,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另外,他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反对摹唐拟宋。

四、袁枚与性灵说 2.袁枚的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并且显示出向近代文学演进的历史征兆。其诗的题材相当广泛,举凡咏物怀古、反映现实、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都有所涉及,这些作品皆能直抒性情,富有新的气息。他写有一些关心民瘼、揭露社会弊病的诗篇。在艺术上,袁诗大都任性而发,浑成灵动,流转自如,清新隽永。他的写景诗能表现出诗人刹那间的感受,笔调轻快,意境明晰,颇有飘逸玲珑之妙;他的咏史诗能在旧题中翻出新意,设想别致,识见不凡,做到了浅近与精警的和谐统一。代表作品有《马嵬》、《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湖上杂诗》等。

第三节 清代初期、中期文 一、清代初期、中期文创作概况 第三节  清代初期、中期文 一、清代初期、中期文创作概况 清代初期的散文主要是扭转晚明文风,骈文则酝酿中兴。此期最先起来矫正明末空疏文风的,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遗民学者,侯方域、魏禧、汪琬等古文三大家,则以规模闳大、出入唐宋的古文扫清了晚明文风的纤佻,进一步促进了清代散文的健康发展。在这一阶段,骈文创作也开始受到重视,其中陈维崧最为突出,清代中期是桐城派崛起并控制文坛的时代,骈文则出现中兴的高潮。此后,恽敬、张惠言创立阳湖派。骈文创作一时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号为中兴,其中常州派的洪亮吉与扬州派的汪中是此期成就最高的骈文家。

二、清初散文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皆以擅长散文而名著天下,号为古文三大家(亦称清初三大家、国朝三家)。他们的文章,接续唐宋古文的传统,风格淳正,题材严肃。三家文风各具特色,侯方域尤重韩、欧,传记文如《李姬传》、《马伶传》等融入小说家笔法,比较注重细节的生动描绘,情节曲折,形象鲜明,魏禧受《左传》、苏洵影响较深,叙事简洁,善于议论,为文凌厉雄杰,富刚劲慷慨之气,其文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品是《大铁椎传》、《哭莱阳姜公昆山归君文》。汪琬原本六经,叙事有法,碑传尤为擅长,其文疏畅条达,醇正质实,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特别注意传主事迹之考核,代表作品有《江天一传》、《周忠介公遗事》。

三、桐城派 1. 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发端于清初,兴盛于清中叶,其余绪直到清末民初,几乎与有清一代相始终。因为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名派。桐城派在理论上以“义法”为基础,建立起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契合古文发展的格局;在创作上讲求凝练雅洁,清通畅达,文从字顺,有利于文章的流传,也有利于扩大影响。但它在思想方面多以程朱理学为指导,在艺术方面有时也失之于枯淡庸弱。

三、桐城派 2.“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1)桐城派的奠基者方苞,首先树起“义法”说的大旗,所谓义即言之有物,也就是以宣扬理学道统为宗旨的思想内容;所谓法即言之有序,也就是写文章的种种法则和规矩。两者关系是义决定法,而法则体现义,“义法”说成为桐城派文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三、桐城派 (2)作为桐城派的拓大者,刘大櫆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处:一是将方苞的义法理论予以深化和具体化,他一方面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充实言有物的内容;一方面对“神、气、音节”等行文之道给予高度重视,大大突破了言有序的范围。二是提出了因声求气说,把难以把握的“神气”与具体可感的音节、字句联系起来,这就为探寻义法奥妙揭示出门径,也使其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三、桐城派 (3)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在古文理论上对方、刘既有所继承,也有所修正和发展,从而完善了桐城派的文论体系。首先,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和学养统一;又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相济为用,以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其次,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主张两者应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这一看法已触及到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在美学理论上有着新的开拓。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使桐城派理论更加细密、完整。

三、桐城派 3. “桐城三祖”的创作概况 方苞的古文大多为崇道明经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应用文字,道学气味较浓,但一些记事小品和山水游记写得较为出色,选材精当,剪裁干净,体现出严谨雅洁之风,代表作品有《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刘大櫆因终生仕途失意,故为文多叹穷言愁,寄愤骂世,充溢着一股比较特异的雄肆奇诡之气,在艺术上以辞采绚烂,音节铿锵称胜。姚鼐一生致力于古文创作,其文材料充实,视野开阔,语言流利清新,刻划生动,颇具文采,特别是在篇章结构上,起承转合,宛转自如,已臻化境。代表作品有《登泰山记》、《游媚笔泉记》。

四、汪中 汪中被视为清代骈文中兴的最杰出代表。汪中的骈体文突破了“饰其词而遗其意”的传统作风,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和真实的思想情感。在艺术上,汪中的骈文以六朝初唐为取法典范,但又戛戛独造,卓然自成一家。其文悲愤抑郁,沉博绝丽,情致高远,意度雍容,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穷形尽相而又宛转自如,文脉流贯而又萧疏淡雅,特别难得的是汪文不仅仅以用典属对的博洽精巧取胜,更以感情的真挚深沉来打动读者,在清代骈文中格调最高。代表作品有《自序》、《哀盐船文》、《吊黄祖文》、《狐父之盗颂》等。

第四节 清代初期、中期词 一、清代初期、中期词创作概况 第四节  清代初期、中期词 一、清代初期、中期词创作概况 清代,词一度中兴。清初,王夫之、屈大均等以词诉亡国悲哀,表复国信念,使词作向现实靠拢。在这之后,出现了清词中兴的第一个高潮,主要标志是产生了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他们代表着清初词坛的三种不同流派和风格。清代中期,以厉鹗领衔的浙派盛极一时,其后浙派走向没落。与此同时,阳羡词派渐趋式微,只有黄景仁、蒋士铨、洪亮吉等少数词人,以其愤世嫉俗之情、郁勃苍凉之作,矫正词坛的软弱疲沓。嘉庆、道光年间,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应运而生,他们力图廓清积弊、挽转颓势,把词的创作和理论推向尊词体、重寄托的阶段,是清词中兴第二个高潮到来的标志。

二、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1. 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

二、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陈维崧词师法苏、辛,创作之丰,为历代词人之冠。在词学观念上,他推尊词体,强调词的独立价值,以词并肩经史,摈弃词为小道、词为艳科的传统意识,将词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创作实践中,他敢拈大题目,写出大意义,大量反映民生之哀,大胆抒发亡国之痛,大力表现乡土之情,特别是把明末清初的重大社会问题写进词中,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是古代词史上的一大创举。在艺术上,陈词以豪放为主,风格雄浑恣肆,“精悍”“横霸”,工壮语,有气魄,长调小令,莫不纵横如意。代表作品有《醉落魄·咏鹰》、《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贺新郎·纤夫词》等。

三、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1. 浙西词派是清代重要词派,兴起于康熙盛世开始出现之际。此派的创始人是朱彝尊,为浙江秀水人,由于他的词论和词作影响极大,浙西词人李良年、李符、龚翔麟、沈岸登、沈皞日都与他相互倡和,号为“浙西六家”,后由龚翔麟选辑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又名浙派)。浙西词派崇尚南宋的格律词人姜夔、张炎,标榜醇雅、清空,注重词的声律、技巧,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乾隆末年。

三、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2.朱彝尊词作大抵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参与抗清,依人远游,其词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吊古伤今、体物寄怀都有独到之处,格调也较为激越;后期躬逢盛世,出仕清廷,歌颂太平、咏物集句则成为词作的主流,情绪也趋于平和。朱氏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独具风韵的爱情词。朱彝尊以姜、张为宗,走婉约一路,其词构思精巧,描写细密,讲究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力求使词具有蕴藉空灵的格调与疏淡清远的意境。但由于偏重形式,有时不免失于细巧、空疏。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长亭怨慢·雁》等。

四、纳兰性德 1.纳兰性德词的题材大都为家庭生活、身边琐事、儿女私情以及塞外风光,绝少涉及社会重大问题;内容上也多写离情别绪和个人的哀怨闲愁,情调凄婉感伤。纳兰之作,以悼亡词和边塞词最为有名。

四、纳兰性德 2.纳兰性德以“词人之词”的当行本色著称于世,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以南唐后主李煜为法。他作词纯任性灵,其作大都个性鲜明,沉挚自然,表现出真实而深切的人生感受,绝少矫饰做作。在写法上纯用白描,直抒胸臆,出语天然,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任感情在笔端奔泻。其词以小令最受人称道,长调则声情兼备,既擅婉约,又能豪放。纳兰以其特有的艺术品味,为清初的中原词坛吹进了清新的气息,同时也给词这种越来越失去自然本色的文体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代表作品有《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等。

五、张惠言与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张惠言从正统文学观念出发,推尊词体,认为诗词同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强调词的内容,主张词要有言外之意,要有比兴寄托;文辞要深美闳约,风格要低徊幽眇。其后,周济提出“词史”的观念,认为词应该抒写时代盛衰和反映现实生活;在讲“非寄托不入”的同时又讲“专寄托不出”,使常州词派的理论更加系统明确。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常州词派不仅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也大都受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