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 冯天涛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 实验一 拉伸实验 实验二 压缩实验 实验三 拉伸时材料弹性常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四 剪切实验 实验五 冲击实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信息技术基础 Windows 7 + Office 2007.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信息的编码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第3章 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上) 16位汇编版本 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只讲16位汇编.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Linux 帧缓冲 北京博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第15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电路.
第八章 数据通信.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第3章 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 3.1 输入/输出接口 3.2 输入输出数据传输的控制方式 3.3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欢迎辞.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 汇编程序功能  伪操作 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 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汽车机械基础-- 第一篇 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第一章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
“2005年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8086的存储器组织 的系统配置及引脚功能 CPU时序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 汇编程序功能  伪操作 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 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材料力学实验 冯天涛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 实验一 拉伸实验 实验二 压缩实验 实验三 拉伸时材料弹性常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四 剪切实验 实验五 冲击实验

实验一 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操作规程及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断面 收缩率。 3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4 .观察以上两种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利 用自动绘图装置绘制拉伸图。 5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拉伸时的机械性质。

实验一 拉伸实验 二、实验设备和量具 1 、量具:游标卡尺、钢尺、分规。 2 、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 三、实验原理 1 .为了检验低碳钢拉伸时的机械性质,应使试样轴向 受拉直到断裂。 2 .铸铁属脆性材料,轴向拉伸时,在变形很小的情况 下就断裂,故测定其抗拉强度极限。

实验一 拉伸实验

四、实验试样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 .低碳钢试样的拉伸实验 1 )测定试样的截面尺寸

实验一 拉伸实验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2 )试样标距长度 l 0 之间用分划器等分 10 格或 20 格, 并刻出分格线,以便观察变形分布情况,测定延伸率。 3 )根据低碳钢的强度极限,估计加在试样上的最大载 荷,据此选择适当的机器量程。 4 )试车正常后,正式实验开始,自动绘制拉伸图。拉伸图 5) 计算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实验一 拉伸实验 低碳钢拉伸图

实验一 拉伸实验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2 .灰铸铁试样的拉伸实验 灰铸铁试样是在非常微小的变形情况下突然断裂的, 断裂后几乎测不到残变形。对灰铸铁只需测定它的强 度极限。

实验一 拉伸实验 六、注意事项 1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开动机器。 2 .练习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操 纵台。 3 .要慢速均匀加载,使测力指针匀速缓慢转动。卸载时 也要用慢速。按规定将载荷卸到所需值。 4 .试件安装必须正确、防止偏斜和夹入部分过短现象。 5 .试验时听见异声或发生任何故障,应立即停车。

实验一 拉伸实验 七、思考题 1 .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机械性质。 2 .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3 .什么叫比例试件,它应满足什么要求?

实验二 压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压缩时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和铸铁的强度极限。 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实验设备和量具 1 、万能材料试验机1 、万能材料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实验二 压缩实验 三、实验原理 当试件承受压缩时,其上下两端面与试验机支承垫之 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这些摩擦力阻碍试件上部和下 部的横向变形。当试件的高度相对增加时,摩擦力对 试件中部的影响将有所减小,因此抗压能力与试件高 度和直径的比值有关。 低碳钢和铸铁等金属材料的压缩试样一般制成圆柱形, 高与直径之比在 1 ~ 3 的范围内。目前常用的压缩试 验方法是两端平压法。

实验二 压缩实验 四、实验步骤 1 、低碳钢试样的压缩实验 1 )测定试样的截面尺寸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两端及中部三处截面的直 径, 取三处中最小一处的平均直径来计算截面面积。 2 )试验机的准备。 选择测力度盘。调整指针,对准零点,并调整自 动绘图器。

实验二 压缩实验 四、实验步骤 3 )安装试件 将试件两端面涂以润滑剂,然后准确地放在试验机球 形承垫的中心处。 4 )检查试车 5 )进行试验 缓慢均匀地加载,注意观察测力指针的转动情况 和绘图纸上的压缩图,以便及时而正确地测定屈服载 荷,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 压缩实验 四、实验步骤 2 、铸铁试样的压缩实验 铸铁试样压缩试验的步骤与低碳钢压缩试验基本相同, 但不测屈服载荷而测最大载荷。

实验二 压缩实验 五、注意事项 1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开动机器。 2 .练习时要严格要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 操纵台。 3 .要慢速均匀加载,使测力指针匀速缓慢转动。 卸载时也要慢速,按规定将载荷卸到所需值。 4 .试验时听见异声或发生任何故障,应立即停车。

实验二 压缩实验 六、思考题 1 .试分别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在轴向拉伸和压缩下的力学 性质。 2 .由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试验结果,比较塑性材 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质以及它们的破坏形式。 3 .为什么铸铁试件在压缩时沿着与轴线大致成 45° 的斜 面破坏?

实验三 拉伸时材料弹性常数的测 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虎克定律。 2 .测定钢材的弹性模量 E 以及泊松比。 3 .了解电阻应变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 .万能材料试验机 1 .万能材料试验机 2 . 静态电阻应变仪

实验三 拉伸时材料弹性常数的测 定实验 三、实验原理 材料弹性常数 E 及泊松比的测定,一般是在比例极限 以内的拉伸试验中进行的。为了保证试件上被测部位 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要求试件有一定的长度,测量 应变的方法很多,这里采用电测法。

实验三 拉伸时材料弹性常数的测 定实验 四、实验步骤 1. 测量试件横截面的几何尺寸 b , h ,求出面积 F=b×h 。 2. 熟悉应变仪的使用和接线方法,并进行刻度读数练 习。 3. 接上纵向 “ 工作片 ” R1 和 “ 补偿片 ” R2 ,根据预定的 载荷增量△ P ,逐级加载,记录相应的读数△,卸载。 4 .以横向片代替 “ 工作片 ” R1 ,重复 3 ,测得△

实验三 拉伸时材料弹性常数的测 定实验 五、试验结果的处理 1. 由 P , F 算出, 用测得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画出图, 观察各点是否近似于一直线,以验定虎克定律。 2. 求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六、注意事项 1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开动机器。 2 .练习时要严格要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者不得擅自离 开操纵台。 3 .要慢速均匀加载,使测力指针匀速缓慢转动。卸载 时也林用慢速。按规定将载荷卸到所需值。

实验三 拉伸时材料弹性常数的测 定实验 六、注意事项 4 .试件安装必须正确、防止偏斜和夹入部分过短现象。 5 .试验时听见异声或发生任何故障,应立即停车 。 七、思考题 1 .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 2 .试验时为什么要加初载荷?

实验四 剪切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强度极限。并观察试样破坏情况。 二、实验设备 万能材料试验机 剪切器

实验四 剪切实验 三、实验原理 实际工程中的铆钉、销钉、键等联接件,都直接承受 剪切。此种联接件主要承受剪切和挤压变形,还伴随 有弯曲作用,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工程设计 中对于上述联接件都是直接从剪切实验中测取金属材 料的实际剪切强度极限来作为强度计算的依据。

实验四 剪切实验 四、实验步骤 1 .测量试样截面尺寸。 2 .选择试验机及所用量程。 3 .安装剪切器及试样,测读破坏载荷。加载过程中利 用自动绘图器观察大致的载荷 —— 变形关系,结合示 力指针前进情况,粗略地判定试样开始进入全面屈服 时的载荷。 4 .试验完毕,做好常规的清理工作。

实验四 剪切实验 五、试验结果的处理 根据试件直径计算两倍的横截面面积。再根据公式算 出低碳钢的剪切强度极限。 绘出试件断口形貌并进行分析。 六、思考题 1 .低碳钢材料在剪切试验中,其剪切断口有何特点? 2 .实际剪切与理论纯剪切有哪些区别?

实验五 冲击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钢材与铸铁的冲击韧度,观察破坏情况,进行比较。 二、 实验设备 冲击试验机 。

实验五 冲击实验 三、 实验原理 变形速度不同,材料的机械性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工程上常采用 “ 冲机韧度 ” 来表示材料抵抗冲击的能力。

实验五 冲击实验

四、实验步骤 1 .学习冲击试验机的使用。特别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在安装试件之前先进行空打,记录试验机因摩擦阻 力所消耗的能量,并校对零点。 3 .分别安装低碳钢 ( 或中碳钢 ) 与铸铁试件,测定其冲 击韧度。 五、试验结果的处理 根据试件折断所消耗的能量,计算低碳钢 ( 或中碳钢 ) 与铸铁的  k ,并进行比较。 观察两种材料断口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