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寄语 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刻不容缓 刘力生教授: “CLASSIC是改善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的一次试探。该建议书本着科学、公正、严谨的态度,系统阐述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并提出明确建议。” CLASSIC:意义深远 胡大一教授: “CLASSIC将纷繁庞杂的临床研究结果升华为指导高血压治疗实践的推荐意见,将对正确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并为高血压治疗规范带来有益的深远影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 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 重庆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肥胖性高血压的代谢手术治疗 祝之明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西安
Advertisements

NAVIGATOR 结果对中国临床实践的启示 代文 ® (缬沙坦)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是高血压 代文 ® (缬沙坦)及唐力 ® (那格列奈)未获批 IGT 适应症 DIO-PM016/01-3/201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 施仲伟.
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防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心臟科 中興院區心臟科 主治醫師 陳冠宇 主治醫師 陳冠宇.
高血压的联合治疗策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夏 岳. 降压治疗与心血管危险控制的基本观点 长期有效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率 长期有效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率 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血压降低( 90% ) 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血压降低( 90% ) 获益大小受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
病例报告. 病史 男性, 49 岁,以 “ 反复胸闷气短 2 年余,加重 1 个月 ” 为主诉入 院。 患者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 “ 扩张型心肌病 ” ,并给于对症治疗(具体情况不详)。 1 月前 患者上述症状无诱因再发加重,现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院。 入院时患者明显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藥師如何促進病患的藥物順從性? 以三高治療為例 成大醫院 心臟內科助理教授 劉秉彥 醫師. 高血脂症 張小姐陪母親至家庭醫學科門診就診, 67 歲的 張奶奶有高血壓與高血脂的病史,平時無抽菸 習慣,原始的處方為 amlodipine 5 mg q12h 與 simvastatin 10 mg qd.
难治性高血压病因探寻: 药物选择不当?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胡咏梅. 2 RH 的定义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 上,应用了合理联合的 最佳及可耐受剂量的 3 种或 3 种以上降压药物 (包括利尿剂),在一 定时间内(至少> 1 月) 药物调整的基础上血压 仍在目标水平之上 或服用 4 种或 4.
老年高血压患者 RAAS特点分析及其治疗对策
从最新高血压指南更新 看降压治疗使脑卒中防治获益
-2008年大型临床研究回顾看ACEI的地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张丽华.
冠心病药物治疗热点聚焦 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王勇 李宪伦.
健康燕赵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调脂指南与实践的热点讨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顼志敏 Xu Zhimin.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多重危险因素的系统干预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清远市人民医院 蔡凯主任.
向各位同行问好! 老年人群的合理用药 昆医大一院心内科 云南省心研所 郭 涛.
冠心病的中西医综合防治 熊尚全 福建省人民医院
陈士良 教授 主任医师 舟山市心血管诊疗中心主任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 Primary Hypertension )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杜正光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与风湿性多肌痛 四川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李媛.
高血压治疗如何正确选用药物?.
关注降压质量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
——解读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合 理 选 择 抗 高 血 压 药 物 关注生活质量 北京医院心内科 季福绥
病例 高血压伴冠心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孙宁玲.
长效CCB保护高血压患者 ——让高血压患者远离卒中和冠心病.
新型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家庭自测血压远程传输 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高血压防控与钙通道阻断剂 沈志强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院暨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ACEI降压及心脏保护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
實證醫學專題報告 服用綜合維他命,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多少?
高血压慢病管理中 的血压评估 陈源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高血压管理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洁华.
诊室、家庭血压的规范化测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陈鲁原 2014年7月19日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积极探寻优化的联合降压方案.
从2005年高血压指南看 高血压治疗趋势及进展 (从指南到实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孙宁玲
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 对前列腺体积较大和/或血清PSA水平较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连续药物治疗6年疗效持续稳定
香港紅十字會 青年及義工事務部 耆英健康檢查証書課程.
第七章 高血压病 主讲:杨书侠.
高血压药物治疗 的原则和方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吕卓人.
2010,卒中血压管理的转折点.
B型肝炎帶原之肝細胞癌患者接受肝動脈栓塞治療後血液中DNA之定量分析
一天一次,24小时平稳血药浓度,持续稳定阻滞1受体
我们能从JNC8指南借鉴什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周 健 客观公正解读指南,正确指导临床实践
红曲的研究与发展.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优化降压治疗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诊断与防治 基本知识培训 上海市华山医院 心内科 朱军主任.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卡泊三醇增强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目的 达力士联合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E L Speight
分析抗焦慮劑/安眠劑之使用的影響因子在重度憂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病人和一般大眾的處方形態
王文 中国高血压联盟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再宁平®:依从篇.
如何选择药物控制晨峰血压.
高血压合理用药 最新要点讨论 顼志敏 Xu Zhimin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Telemedicine Study 进一步改善轻中度高血压治疗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 药物治疗.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周子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心研所
ILR诊断心源性晕厥 陈建明 何浪 沈法荣 浙江医院 Instructor’s Notes: Participant’s Notes:
优化降压方案的选择 心血管内科 郭志刚.
Dr. Baokun Li 经济实验教学中心 商务数据挖掘中心
實證醫學常用資源及檢索 策略介紹 林愉珊 典藏閱覽組 國立陽明大學圖書館 民國98年5月11日.
从病例入手 将指南与实践相结合 从病例入手 将指南与实践相结合 北大医院  丁文惠.
精神科 實 證 期 刊 閱 讀 報 告 EBM-style Journal Reading
缺血性卒中血压管理的个体化策略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姚国恩 重庆医科大学 谢 鹏.
2013ESC稳定性冠心病指南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心内科 李公信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比较两种抗血栓药物疗法(延长释放型双嘧达莫 +ASA固定剂量合用vs氯吡格雷)和替米沙坦 vs 安慰剂对卒中患者的作用:有效预防二次卒中的用药方案(PRoFESS) Rationale,Design and Baseline Data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Controlle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家寄语 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刻不容缓 刘力生教授: “CLASSIC是改善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的一次试探。该建议书本着科学、公正、严谨的态度,系统阐述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并提出明确建议。” CLASSIC:意义深远 胡大一教授: “CLASSIC将纷繁庞杂的临床研究结果升华为指导高血压治疗实践的推荐意见,将对正确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并为高血压治疗规范带来有益的深远影响。”

专家寄语 曾春典教授: “CLASSIC将促进两岸三地的临床医生更规范、更正确地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让更多的华人从中受益。” Ko Tak Him教授: “CLASSIC是两岸三地共襄盛举、对话交流的学术盛事,在公正、严谨的原则上,充分展现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华人抗高血压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临床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指导性。”

参与编写CLASSIC的专家组成员 (按字母顺序排列)

建议书内容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高血压患病人数 2000 高血压患病人数 (百万) 2025 中国 98.5 83.1 151.7 147.5 男性 女性 市场经济 体制国家 前社会主 义经济国家 印度 拉美及 加勒比海地区 中东/伊斯兰 国家 中国 亚洲其他地区 及岛屿国家 非洲撒 哈拉地区 男性 女性 98.5 83.1 2000 2025 151.7 147.5 Kerney PK, et al. Lancet 2005;365:217-223

中国高血压人群临床特点 最主要的心血管危险是脑卒中 高血压发生和血压水平与摄盐量或饮食 钠/钾比值较高密切有关 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 约1/10男性患者有嗜酒行为 最主要的心血管危险是脑卒中 高血压发生和血压水平与摄盐量或饮食 钠/钾比值较高密切有关 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

中国大陆人群高血压控制率 (2002年抽样调查资料) 百分比 (%) 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农村 城市 (a) (b) 50.2 31.5 7.9 46.5 33.2 10.7 52.5 36.8 10.0 44.7 27.4 8.0 Reynolds K, et al. J Hypertens 2003;21:1273

中国台湾地区人群高血压控制率 (2003年抽样调查资料)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百分比 (%) 79% 64% 59% 47% 29% 21% 29% 百分比 (%)

CCB:中国人群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种类 大陆 台湾 香港 ims chpa 2007q2 mat

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长处 强效降压 老年和低肾素活性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 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 非甾体抗炎药不干扰降压作用 在嗜酒的患者有显著降压作用 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强效降压

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CCB的份额比较 非洛地平 苯磺酸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非洛地平 非洛地平 苯磺酸 氨氯地平 苯磺酸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 台湾 香港 ims chpa 2007q2 mat

2007AHA高血压冠心病降压治疗的建议 ---不同CCB差别很大 “……ACEI/ARB/利尿剂存在类效应,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副反应存在一致性;同样明确的是,β阻滞剂和CCB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不同药物差异很大” 那么为什么氨氯地平在循证医学中一直无法被超越呢?为什么在权威指南中它是最具有影响力的CCB呢?不同CCB之间是相同的还是有所区别呢?让我们来看看2007年AHA治疗高血压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声明。 这份声明发表于著名期刊Circulation。声明就降压药物的类效应问题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声明指出“ACEI/ARB/利尿剂存在类效应,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副反应存在一致性;同样明确的是,β阻滞剂和CCB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不同药物差异很大”。也就是说,这篇权威的申明第一次明确指出CCB之间是不存在类效应的。 那么作为CCB重要成员的氨氯地平,究竟有哪些不同于其他CCB的地方呢? Clive Rosendorff et al. Circulation. 2007;115;2761-2788.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 最丰富的CCB PUBMED索引 ESH/ESC高血压指南 ESH/ESC高血压指南 2529 指南中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临床研究高达40处 40处 文献数量 11处 8处 238 136 苯磺酸 氨氯地平研究 硝苯地平 控释片研究 非洛地平 缓释片研究 苯磺酸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控释片 * 非洛地平 缓释片 * * *检索关键词:分别用amlodipine、nifedipine gits、felodipine extended release在PubMed检索;检索日期:2008年3月12日

起草建议书三大理由 1 2 3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两岸三地使用率最高的降压药物 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丰富的循证 证据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进展,降压治疗需要优化治疗方案及药物

建议书起草目的 简要复习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资料,系统评述苯磺酸氨氯地平前瞻性随机临床治疗试验 为了改善血压控制达标率,推动建立适合多数中国高血压人群的优化降压治疗方案,更有成效地减少脑卒中与冠心病并发症 根据已有的循证证据,结合中国人群降压治疗现状和降压治疗发展趋势,提出临床积极推广和合理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建议。

第二部分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氨氯地平的作用机制 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非洛地平 带正电荷的 氨基侧链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分子作用机制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分子侧链带正电荷,因此可在带负电荷 的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缓慢移行,并缓慢地与钙通道受体结合与解离。

苯磺酸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 苯磺酸氨氯地平 6-12 35-50 64-80 血药浓度 达峰时间(小时) 血浆半衰期 (小时) 生物利用度 (%) 苯磺酸氨氯地平 6-12 35-50 64-80 硝苯地平 - 普通片 0.5 2 34-43 - 缓释片 7 - 控释片 6 2-3 非洛地平缓释片 2.5-5 11-16 20 卡托普利 0.5-1.5 70-75 依那普利 4 1 40 苯那普利 1.5 21 28-37 Kaiser G et al. 1990,Ulm Eh etal, 1982, Salveth A, 1990

苯磺酸氨氯地平长效的药理学机制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血浆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分子侧链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结合,能持久地发挥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作用

第三部分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优点(一) : 高质量降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优点(一) : 高质量降压 强效 平稳 持久 有效控制晨峰血压 联合降压的理想选择

高质量降压:强效 降压幅度(mmHg) -10 -11.5 -15.2 -17.3 -25.7 -27.5 -28.1 -30.0 CASE-J 降压幅度(mmHg) 赖诺普利 缬沙坦 阿替洛尔 坎地沙坦 -10 -11.5 -15.2 -17.3 -25.7 降压疗效应该做为评价降压药物的主要标准,因此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最重要理由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大,而且可以长期持久控制血压: 我们知道如果评价一个降压药物降压疗效,上万例、数年观察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力度明显要强于几百例的小型研究, ALLHAT 研究是全世界最大的高血压研究,VALUE是CCB和ARB头对头的比较研究,ASCOT研究是欧洲最大的高血压研究,这三个研究均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做为研究用药。通过这三个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均能取得很好的降压效果,降压幅度都很大!ALLHAT研究基线血压是146.2/83.9mmHg,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SBP和DBP分别降低了11.5/9.3mmHg;VALEU研究中基线血压是154.8/87.6mmHg,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SBP和DBP分别降低了17.3/9.9mmHg;ASCOT-BPLA研究中基线血压是164.1/94.8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降低SBP和DBP分别降低了17.3/9.9mmHg。同时由于三个研究观察时间均长达4-6年,因此也充分反应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长期持久控制血压。此外这三个研究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优于ACEI, ARB及B阻滞剂,并且能够长期持久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27.5 -28.1 -30.0 治疗时间 4.2年 5年 5.5年 3.2年 病人数 18102 15245 19257 4728 基线血压 146/84mmHg 155/88mmHg 164/95mmHg 163/92mmHg VALUE: Julius S et al. Lancet. June 2004;363. Frans H.H. Leenen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74-384 ASCOT-BPLA: Bjorn Dahlof, et al. Lancet 2005; 366: 895–906

高质量降压:强效 两药治疗8周后的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下降值 苯磺酸氨氯地平 5-10mg 非洛地平缓释片 5-20mg N=61 N=57 两组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下降值(mmHg) P<0.001 Høegholm A et al. J Hum Hypertens. 1995; 9(8):611-6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强度一致 高质量降压:强效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强度一致     血压(mmHg)     收缩压         舒张压 活性药物治疗期 (周) -4 -2 2 4 6 8 10 12 Kes S, et 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003 ;19(3): 226-237

高质量降压:平稳 在同等条件下比较3种长效CCB的T/P比值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T/P比值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 T/P比值 硝苯地平控释片60mg 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非洛地平缓释片5mg T/P比值 DBP SBP DBP SBP DBP SBP Can J Cardiol. 1998 May;14(5):682-8.

高质量降压:平稳 100%患者 T/P比值>50% 72%患者 T/P比值>50% 硝苯地平控释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 100%患者 T/P比值>50% 72%患者 T/P比值>50% Zannad F et al. Am J Hypertens 1996; 9:633-643. Zanchetti A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1994;12(Suppl8):S97-S106.

VALUE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亚组(n=695):服药后24小时内缬沙坦组 vs.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差值 高质量降压:持久 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服药后20-24小时血压,显著优于缬沙坦 VALUE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亚组(n=695):服药后24小时内缬沙坦组 vs.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差值 1 6 11 16 21 24 给药后时间(小时) 2 1 - 3 4 两组平均收缩压差值(mmHg) * P=0.039 2.7mmHg 最后4个小时 收缩压差值达 Ole Lederballe Pedersen et al.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7, 25:707–712

高质量降压:持久 mm Hg 180 阿替洛尔 / 噻嗪类 苯磺酸氨氯地平 / 倍哚普利 160 136.1 77.4 140 120 阿替洛尔 / 噻嗪类 苯磺酸氨氯地平 / 倍哚普利 163.9 164.1 94.5 94.8 160 平均差值: 2.7 137.7 136.1 79.2 77.4 mm Hg 140 120 100 平均差值: 1.9 80 60 基线 1 2 3 4 5 (年) 时间

高质量降压:持久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谷/峰比(T/P) 漏服后仍大于50% T/P比值 0-24h 24-48h 68% 67% 55% 53% T/P比值 0-24h 24-48h Meredith PAJ, 1993.

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清晨血压显著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 高质量降压:有效控制晨峰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清晨血压显著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 Ferrucci A, et al. Clin. Drug Invest. 1997;13(Suppl 1):67-72

苯磺酸氨氯地平显著降低清晨血压升高速率,优于其它CCB 高质量降压:有效控制晨峰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显著降低清晨血压升高速率,优于其它CCB * P<0.05 vs 治疗前 SBP DBP * 清晨血压上升速度(mmHg/H) * 同其他长效CCB相比,如非洛地平缓释片,研究表明,只有苯磺酸氨氯地平®同时显著降低清晨收缩压、舒张压上升速度。 清晨血压升高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清晨也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苯磺酸氨氯地平®通过控制清晨血压,可以更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硝苯地平 控释片 60mg QD n=20 苯磺酸氨氯地平 10mg QD n=20 非洛地平 缓释片 10mg QD n=15 硝苯地平 控释片 60mg QD n=20 苯磺酸氨氯地平 10mg QD n=20 非洛地平 缓释片 10mg QD n=15 Macchiarulo C. et al. Cur Ther Res Clin Exp. 2001;62:236-253.

苯磺酸氨氯地平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优于缬沙坦 高质量降压:有效控制晨峰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优于缬沙坦 治疗12周后清晨4-9点血压的改变 ∆mmHg P=0.025 P=0.05 DBP SBP Radauceanu A, et al. Fundamental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04(18): 483–491

Please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ccompanying this slide kit. 高质量降压:联合降压的理想选择 SBP DBP 第4周 第8周 第12周 第4周 第8周 第12周  mm Hg In this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study, 397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ixed-dos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either benazepril 10 mg plus amlodipine 5 mg or to captopril 50 mg plus HCTZ 25 mg.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daily for 12 weeks. Eligible patients had hypertension (systolic BP above 160 mm Hg and/or a diastolic BP above 95 mm Hg) that was not controlled adequately by monotherapy with ACE inhibitors, CCB, or diuretics.55 Both fixed-dose combinations reduced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P, but benazepril + amlodipin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captopril + HCTZ.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was already evident after 4 weeks, and was maintained after 8 and 12 weeks. By the end of treatment, the estimat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regimens was 3.7 mm Hg for systolic BP and 2.7 mm Hg for diastolic BP (both P<.001). Moreover, the response rate (defined by a final diastolic BP <90 mm Hg or a decline from baseline of at least 10 mm Hg or by a systolic BP <150 mm Hg or a decline from baseline of at least 20 mm H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benazepril + amlodipine group (95% vs 86%, P=.004).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ixed-dose benazepril + amlodipine combination has greater antihypertensive efficacy than the fixed-dose captopril + HCTZ combination.55 P<.03 P<.001 P<.008 P<.008 P<.0008 苯磺酸氨氯地平5mg+苯那普利10mg HCTZ 25mg+卡托普利 50mg P<.002 Malacco et al. 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2;40:263-269. 55. Malacco E, Piazza S, Carretta R, et al, for the Italian Blood Pressure Study Group. Comparison of benazepril-amlodipine and captopril-thiazide combin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mild-to-moderate hypertension. 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2;40:263-269. Please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ccompanying this slide kit. SLIDE 36

高质量降压:联合降压的理想选择 阿替洛尔  苄氟噻嗪 氨氯地平  培哚普利 SBP Mean difference 2.7 DBP mm Hg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Time (years) Baseline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阿替洛尔  苄氟噻嗪 氨氯地平  培哚普利 137.7 136.1 79.2 77.4 Mean difference 1.9 Last visit Mean difference 2.7 SBP DBP 163.9 164.1 94.8 94.5

高质量降压:联合降压的理想选择 贝那普利/ HCTZ 氨氯地平 / 贝那普利 mm Hg 130mmHg 129.3 mmHg N=5733 Month 5731 5387 5206 4999 4804 4285 2520 1045 5709 5377 5154 4980 4831 4286 2594 1075 Patients *Mean values are taken at 30 months F/U visit

第四部分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优点(二): 安全性高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不仅强效、长效,而且安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较轻,具有较高的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持续性。 Implications for NORVASC In conclusion, we see that the CAMELOT/NORMALISE results offer compelling data for the use of NORVASC in patients with CAD and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CAMELOT/NORMALISE data show that CAD patients, aggressively treated with statins, beta-blockers, and aspirin, may benefit significantly from the addition of NORVASC in their treatment algorithm.

Please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ccompanying this slide kit. 与安慰剂相比:不良反应较少、较轻 P=NS 停药率(%) Amlodipine besylate is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angina.17 Amlodipine besylate has been evaluated for safety in more than 400,000 patients and has been well tolerated in doses up to 10 mg/day.17,18 In clinical trials, the most common side effects versus placebo were edema (8.3% vs 2.4%), headache (7.3% vs 7.8%), fatigue (4.5% vs 2.8%), and dizziness (3.2% vs 3.4%).17,18 The rate of discontinuation due to adverse events in clinical trials other than ALLHAT was 1.5% for amlodipine versus 1.0% for placebo.17 苯磺酸氨氯地平 (n=1730) 安慰剂 (n=1250) NORVASC®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 New York, NY: Pfizer Labs; 2003. 17. NORVASC®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New York, NY: Pfizer Labs; 2003. 18.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New York, NY. Please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ccompanying this slide kit. SLIDE 41

与其他CCB相比:不良反应更少发生 不良反应发生率(%) NORVASC USPI Adlat CC USPI. PLENDIL (felodipine) USPI.

ALLHAT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最高 较少的不良反应增加治疗依从性 ALLHAT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最高 In ALLHAT, the largest hypertension trial ever conducted, adherence with study medication was well documented. The rates of full crossover for each therapeutic class are shown here. For the diuretic arm, full crossovers were assigned to chlorthalidone, not an open-label diuretic, but an open-label CCB or ACE inhibitor. For the ACE inhibitor arm, they were assigned to lisinopril, not on step 1 open-label ACE inhibitor, but on open-label diuretic; for the CCB arm, patients were not on step 1, not on open-label CCB, but on open-label diuretic.14 未服用随机分配药物的患者比例 (%) 1 年 2 年 3 年 4 年 5 年 ALLHA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JAMA. 2002;288:2981-2997. 14. The 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LHA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Major outcom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vs diuretic.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JAMA. 2002;288:2981-2997. Please see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ccompanying this slide kit. SLIDE 43

第五部分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优点(三) 具有强效、平稳、持久的高质量降压和改善动脉内皮功能作用的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改善动脉弹性,进而有效阻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Implications for NORVASC In conclusion, we see that the CAMELOT/NORMALISE results offer compelling data for the use of NORVASC in patients with CAD and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CAMELOT/NORMALISE data show that CAD patients, aggressively treated with statins, beta-blockers, and aspirin, may benefit significantly from the addition of NORVASC in their treatment algorithm.

AVALON-AWC:有效改善动脉弹性 动脉弹性较基线改善程度(%) 大动脉 弹性指数(C1) 小动脉 弹性指数(C2) 小动脉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 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联合治疗组 动脉弹性较基线改善程度(%) 大动脉 弹性指数(C1) 小动脉 弹性指数(C2) 小动脉 弹性指数(C2)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20th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and Exposition May 14 - 18, 2005,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PREVENT: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内膜中层厚度变化(mm)  0.033  0.013 苯磺酸氨氯地平 安慰剂 Pitt et al. Circulation 2000;102:1503-10

CAMELOT/NORMALISE: 阻遏和消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基线血压>平均值患者 N=136 P<.001 P<0.01 P=0.20 P=0.76 苯磺酸 氨氯地平 (n=47) 安慰剂 (n=49) 依那普利 (n=40) Nissen et al, for the CAMELOT investigators. JAMA. 2004;292:2217-2226. 5. Nissen SE, Tuzcu EM, Libby P, et al, for the CAMELOT Investigators.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 the CAMELOT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4;292:2217-2226.

ELVERA: 氨氯地平逆转左室肥厚和ACEI类似 赖诺普利 N=85 N=81 苯磺酸氨氯地平 LVMI(g/m2) P =NS 1 2 (年)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1, 19:303±309

ASCOT/CAFÉ:更好控制中心动脉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n=1042) 阿替洛尔组(n=1031) 外周收缩压: 平均差异(AUC)=0.7(-0.4-1.7)mmHg,P=0.2 133.9 133.2 收缩压 (mmHg) 125.5 121.2 中心收缩压:平均差异(AUC)=4.3(3.3- 5.4)mmHg,P<0.0001 0 1.0 2.0 3.0 4.0 5.0 6.0 (年) * CAFE研究:2199例来自5个英国ASCOT研究中心的患者,中心动脉压可评估人群为2073例:苯磺酸氨氯地平为 基础的治疗方案组(n=1042)和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组(n=1031)。随访4年。 Williams B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3:1213-1225.

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阻止和改善高血压性肾功能减退的进程。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优点(四) 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阻止和改善高血压性肾功能减退的进程。 Implications for NORVASC In conclusion, we see that the CAMELOT/NORMALISE results offer compelling data for the use of NORVASC in patients with CAD and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CAMELOT/NORMALISE data show that CAD patients, aggressively treated with statins, beta-blockers, and aspirin, may benefit significantly from the addition of NORVASC in their treatment algorithm.

ALLHAT:研究期间eGFR的变化 ----基线 eGFR ≥90 * * * * * In participants with baseline GFR 90 or above, means in all groups decreased over time, and those in the amlodipine group remained the highest and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in the chlorthalidone group.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lisinopril had significantly, but only slightly, higher GFR’s at 2 years and 4 years of follow-up. * p<0.05 vs. Chlorthalidone Estimated GFR (eGFR) calculated from the simplified MDRD equation Rahman M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5;165:936-46

ALLHAT:研究期间eGFR的变化 ----基线 eGFR 60-80 * * *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baseline GFR 60-89, follow-up levels for those assigned to chlorthalidone or lisinopril decreased over time. For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amlodipine, GFR values increased slightly to 1 year, and then declined to 4 years, with levels at all 3 follow up time point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hlorthalidone group. * p<0.05 vs. Chlorthalidone Estimated GFR (eGFR) calculated from the simplified MDRD equation Rahman M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5;165:936-46

ALLHAT:研究期间eGFR的变化 ----基线 eGFR <60 * * *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baseline GFR <60, those assigned to chlorthalidone or lisinopril maintained level GFR values during the first two years of follow-up, with slightly declining levels to 4 years.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amlodipine had increased GFR values at 1 year and 2 years, with a subsequent decrease. The differences at all three follow-up time points between amlodipine and chlorthalidone were significant. * p<0.05 vs. Chlorthalidone Estimated GFR (eGFR) calculated from the simplified MDRD equation Rahman M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5;165:936-46

第六部分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主要临床试验 JAMA. 2002;288: 2981 Hypertension. 2006;48: 374-384 Lancet. 2004;363: 2047 J Hypertens 2007; 25: 707-712 Nissen SE et al. JAMA 2004; 292: 2217-26 随机到活性药物治疗组的患者接受雅施达4mg/日的治疗。由经治医生决定是否加用纳催离以达到理想降压目标。 Lancet. 2005;366: 895 Hypertension 2008;

ALLHAT: 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 CHD 复合CHD 脑卒中 氯塞酮* 新药* p† 新药更好 氯塞酮更好 19.2 31.2 9.3 -2 19.2 31.2 9.3 18.8 19.0 15.7 33.2 34.7 32.6 9.0 10.5 10.6 0.65 0.81 0.71 0.97 0.18 0.05 0.28 0.02 0.04 -1 CHD +3 +5 复合CHD +10 -7 +15 脑卒中 +19 – 40 – 20 +20 +40 苯磺酸氨氯地平 新药更好 氯塞酮更好 赖诺普利 * 每1000病人年;† Cox 回归分析 多沙唑嗪 JAMA 2000; 283: 1967-75; JAMA 2002; 288: 2981-97.

ALLHAT研究: 氨氯地平在基线已经有CHD的患者中 预防心肌梗死与ACEI疗效相似 基线有CHD 基线无CHD 0.20 0.15 0.10 0.05 0.00 0.20 0.15 0.10 0.05 0.00 氨氯地平 赖诺普利 氨氯地平 赖诺普利 累计CHD 发生率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ALLHAT研究的冠心病亚组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基线状态有冠心病和无冠心病2组,比较这2组患者的一级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可以看到无论患者基线有无冠心病,CCB组和ACEI组的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一级终点事件发生时间(年) 一级终点事件发生时间(年) RR(95%Cl) P 值 RR(95%Cl) P 值 赖/氨 1.06(0.99-1.32) 0.69 赖/氨 0.98(0.88-1.13) 0.78 Frans H.H. Leenen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74-384.

VALUE:预设终点分析 全部心梗 全部脑卒中 相对风险 主要心脏终点 心脏病发病 心脏病死亡 全部充血性心衰 全因死亡 缬沙坦更好 0.5 1 2 缬沙坦更好 苯磺酸氨氯地平更好 Julius S et al. Lancet. June 2004;363.

CAMELOT: 氨氯地平较安慰剂减少主要终点事件31% P=0.16 安慰剂 依那普利 苯磺酸氨氯地平 15% 31% 19% P=0.10 P=0.003 累积事件发生率 6 12 18 24 (月) 各时期存在危险性的人数 CAMELOT研究发表于美国JAMA杂志,主要研究者Steven Nissen是美国ACC主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该研究不仅比较了络活喜与安慰剂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而且加入ACEI作为对照,使结果更具说服力。此外该研究亚组NORMALISE第一次采用IVUS方法观察降压药物对冠脉斑块的影响,使得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CAMELOT研究结果显示络活喜比安慰剂降低主要终点心血管不良事件31%,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而依那普利与安慰剂相比没有显著降低主要终点。 安慰剂 655 588 558 525 488 依那普利 673 608 572 553 529 苯磺酸氨氯地平 663 623 599 574 535 *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行复苏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因心绞痛住院,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致死性/非致死性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任何新发外周血管疾病. . JAMA. 2004;292:2217-2226.

(苯磺酸氨氯地平+/-培哚普利 vs 阿替洛尔+/-苄氟噻嗪) ASCOT-BPLA: 终点事件发生率 (苯磺酸氨氯地平+/-培哚普利 vs 阿替洛尔+/-苄氟噻嗪) 致死/ 非致死性 卒中 总心血管 事件和 介入 非致死心梗 和冠心病死亡 心血管 死亡 新发 糖尿病 总死亡 总冠脉事件 肾损害 -5 降低百分比 (%) -10 * -15 * * * -20 -25 * * -30 * P<0.05 * -35 Dahlof B, Sever P, et al. Lancet. 2005;366:895-906.

CASE-J: 主要终点 心血管事件比较 首次事件患者比例(%) 苯磺酸氨氯地平 坎地沙坦 基线 6 12 18 24 30 36 42 HR=1.01; 95% CI 0.79-1.28 P=0.969 基线 6 12 18 24 30 36 42 48 (月) 坎地沙坦: 17.7/1000 病人年;苯磺酸氨氯地平: 17.6/1000 病人年

荟萃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显著减少脑卒中发生 VS.安慰剂 VS.ACEI VS.ARB VS.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P=0.004 P=0.032 P=0.002 14% 16% 18% 荟萃分析: ALLHAT(n=24309)/ASCOT(n=19257) 脑卒中发生危险降低(%) 荟萃分析:IDNT(n=1146)/VALUE(n=15245) P=0.038 荟萃分析:ALLHAT(n=18102)/CAMELOT(n=1336) 荟萃分析还证实,在降低脑卒中危险方面,与安慰剂比较,络活喜®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40%,与ACEI比较,络活喜®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18%,与ARB比较,络活喜®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16%,与利尿剂及B受体阻滞剂比较,络活喜®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14%,均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这充分说明络活喜®在预防脑卒中方面相比其他药物具有一定优势。 40% 荟萃分析:PREVENT(n=825)/CAMELOT(n=1318)/IDNT(n=1136) Franz H. Messerli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59-361.

荟萃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 1% VS.安慰剂 VS.ARB VS.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P=0.89 VS.ACEI P=0.26 荟萃分析: ALLHAT(n=18102)/ CAMELOT(n=1336) 4% P=0.009 18% 冠心病事件发生危险降低(%) 荟萃分析:ALLHAT(n=18102)/CAMELOT(n=1336) P=0.031 荟萃分析:IDNT(n=1146)/ VALUE(n=15245) 31% 前面的各项大型临床研究分别比较了络活喜®与其他各类降压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疗效,Hypertension杂志2006年9月发表文章,将迄今为止涉及络活喜®的多项大型、前瞻、随机临床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对比了络活喜®与各类降压药物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疗效。 荟萃分析还证实,在降低冠心病事件危险方面,络活喜®不但显著优于安慰剂,而且显著优于新型ARB药物。并且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相比,疗效相当。 荟萃分析:PREVENT(n=825)/CAMELOT(n=1318)/IDNT(n=1136) Franz H. Messerli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59-361.

荟萃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 ACTION NORDIL INSIGHT STOP-2-A STOP-2-C ALLHAT-A ALLHAT-D INVEST CONVINCE ASCOT VALUE Syst-Eur Syst-China IDNT-pbo IDNT-Irbe -5 0 5 10 15 0.50 0.75 1.00 1.25 1.50 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比 本图是发表在06年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篇荟萃分析报告,标注了所有CCBs的CVD风险比。 横轴以0为标准,对比CCB与对照药物相比BP的变化(向右-正,为CCB比对照药降低的BP值),反之(向左-负,为CCB比对照药增加的BP值) 纵轴以1为标准,为CCB与基线1相比CVD的变化(向上-正,为CCB的CVD增加),反之(向下-负,为CCB的CVD减少) 所有以络活喜为代表的氨氯地平的试验,其BP无论是否较对照药物降低,其CVD均下降或不增加.(所有试验均在95%的可信区间内) 而INSIGHT, ACTION(硝苯地平控释片)试验,与对照药物相比,无论血压是不变或降低,其CVD分别+25%和+20%。 CCB与对照药物收缩压差值 (mm Hg) William J. Elliott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3:2763-2772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循证结论 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在迄今所有头对头比较的临床治疗试验中,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预防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方面优势显著

临床意义 证据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明显循证优势 苯磺酸氨氯地平强效、平稳、持久的高质量降压作用,良好安全性和治疗持续性,以及有效改善动脉弹性和阻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等综合优点,是其显著减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并带来更多获益的主要原因

专家寄语 胡大一教授: 曾春典教授: Ko Tak Him教授: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目前临床研究证据最丰富和使用最广泛的CCB。在药理学、降压质量、临床受益等方面具有特点和优势。” “在台湾,苯磺酸氨氯地平因良好的降压质量以及显著减少心脑肾终点事件的疗效,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CCB。” Ko Tak Him教授: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在香港应用最为广泛的CCB,其药理学特性、降压质量、临床收益得到香港学术界和患者的普遍认同。被誉为经典的降压药物。”

第七部分 前言 药理机制和药代学特点 临床降压特点 不良反应 靶器官保护作用 循证证据 临床应用建议

建议(一):治疗对象 苯磺酸氨氯地平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无绝对禁忌症(对苯磺酸氨氯地平有过敏反应或不能耐受治疗者除外) 以下人群应优先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颈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性心绞痛 脑卒中病史 外周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

建议(二):治疗方法 起始剂量 5mg,每日1次;维持剂量5-10mg,每日1次 给药时间无硬性规定 起始治疗2 周后可递增剂量 给药时间无硬性规定 一般以早晨起床后服用较为适宜,有利于控制整个24小时和白昼时段的血压水平 部分患者也可以晚上临睡前服用,有利于增强对血压晨峰的控制 可以与其它药物一起服用,如他汀类或阿斯匹林

建议(三):治疗方案 大部分患者需要联合治疗 苯磺酸氨氯地平/-阻滞剂联合治疗适宜人群 苯磺酸氨氯地平/ACEI或ARB联合治疗适宜人群 血压升高2级以上或心血管高危患者,初始即可联合治疗 苯磺酸氨氯地平/-阻滞剂联合治疗适宜人群 病程相对较短的中、青年交感活性亢进患者 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苯磺酸氨氯地平/ACEI或ARB联合治疗适宜人群 病程相对较长的老年患者 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 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

建议(四):治疗随访 初始治疗患者 经过治疗血压控制达标患者 不要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这是治疗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一般每2周或者根据需要进行随访 经过治疗血压控制达标患者 维持治疗方案,可以每4周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 不要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这是治疗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的持续性对血压控制达标十分重要

建议(五):不良反应处理 少数患者尤其年轻女性,在开始治疗的数天内可能出现头痛、面红、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通常在继续治疗后减轻或消失 下肢水肿一般在治疗4-8周后发生,多见于中年女性,可采用睡眠时抬高下肢等措施缓解 发生过敏性皮疹和牙龈增生者,需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