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事件气候变化思考 (以热带气旋和台风为例) 赵宗慈 (国家气候中心) zhaozc@cma.gov.cn 极端项目,2010,9,沈阳 主要参考文献:赵宗慈,江滢,2010,热带气旋与台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8(15),88-96
内容 (极端事件:少,强,突发;气候变化:长期) 1 引言 (研究的意义) 2 思考一,如何定义和表征?(观测资料的可靠性? ) 3 思考二,观测到的近几十年变化特征? 4 思考三,预测和预估未来的变化特征(模式定义,方法)? 5 思考四,古气候启示?变化原因? 6 思考五,极端影响和风险管理与对策 7 展望(资料,方法,模式,原因,预测预估)
1 引言 带来灾害(降水-洪涝,风速-大风,海浪-巨浪,气压-低压) 影响全球温度 适中的热带气旋(解除干旱,增加风电)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西北太平洋编号与登陆台风数资料绘制(1951-2009)
2 思考一,如何定义和表征? WMO,各有关国家气象部门 常规:生成位置(源地)和移动路径,发生和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强度(气压,风速,降水,海浪),影响范围,年,季和月发生个数 近期:多数与风速的平方或立方有关,累计气旋能量指数(ACE-NOAA),气旋潜在强度指数(PI),气旋总功率耗散指数(气旋潜在破坏性指数)(PDI),气旋对流有效势能(CAPE),生存期间最大(峰值)风速 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定义和特征,各种定义和表征的一致性和差异?
2 思考一,如何定义和表征 (观测资料的可靠性?) 台站观测资料:*1948-目前,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北大西洋,*1970-目前,北印度洋,南印度洋,澳洲-南太平洋,*2004,南大西洋1个 卫星资料:1970年-目前(实际更多分析1980年以来),认为更可靠 资料差异随台风强度增加而减小
(邹燕,赵平,2009;赵宗慈,江滢,2010)
1950-1979年西北太平洋TC频数对比 (CAM_SHTI 37个, JTWC 26个,平均差11个) CMA_SHTI JTWC 资料差异随台风强度增加而减小 (邹燕,赵平,2009)
1980-2005年3套TS资料对比 频数差异0~2个 频数 CMA_SHTI 订正到1min JMA JTWC 破坏力指数 JTWC 邹燕,赵平2009
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ACE和个数对比 (1980-2005年8-10月)相关系数0.896,增加趋势 (相对于1971-2000年中值的百分数) (根据IPCC2007绘制) (根据Knutson等,2008绘制)
3 思考二,观测到的近几十年变化特征? 自1970年以来,全球热带气旋数和日数有略减小的趋势,但是强热带气旋(飓风4和5级)活动(个数和日数)有明显增加趋势(75%)(个数,日数,强度:降水,风速,海浪) 全球热带海温变暖,热带气旋潜在破坏性加强 强台风/飓风最大增加在北太平洋,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强飓风数近11年中9年高于平均,2005年破记录;从未观测到热带气旋活动的南大西洋2004年观测到1个; 几个洋区之间“互补”(有多有少,有强有弱) 有年代际变率(准周期性),无明显变化趋势 如何解释这些特征?
热带气旋季节ACE相对于1971-2000年中值的百分数(单位:%) 趋势? 周期性? 年代际? 累积气旋能量指数(ACE-NOAA) IPCC2007
4 思考三,预测和预估未来的变化特征? 总热带气旋个数可能减少,主要是弱热带气旋个数减少 最大(峰值)风速强度可能增加 热带气旋涉及范围内降水加强 最强热带气旋个数和强度可能增加和增强 预估未来ENSO变化? 全球和降尺度方法模拟能力检验/评估(强调特高分辨率如5km才可能模拟出超强飓风/台风)? 关键:气候模式中如何定义?
短期气候预测和长期气候预估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更好? 古气候相似 对预估的启示
降尺度方法 动力降尺度模式:降尺度飓风预测业务模式, ZETAC18km区域大气模式, GFDL+GFDN动力降尺度模式 统计降尺度:例如,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 人造台风模型,“随机播种”和“Beta和水平平流”模型,Monte-Carlo台风风场随机模型 预测和预估中都需要全球气候模式的计算结果来驱动 短期气候预测初始化和同化问题
一对 飓风 强度 预测 系统 CHIPS 模拟 功率耗散指数 蓝色: 观测 红色: 模拟 Emanuel等 2008
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个数模拟与观测检验 +40% 观测 0.15/a 882hpa 85m/s Knutson等,2008
10个多年 10个少年 52 130 观测 82 145 模拟 58 109 暖气候 (A1B) 1980-2006年 Knutson等,2008
预估全球变暖北大西洋飓风变化 18 AR4 +ZETAC 21世纪 后期
10个气候模式人类排放增加 对NWP 台风变化预估(赵宗慈等,2008) (21世纪后期相对于1961-1990年) 加强 8/10 2/10 RegCM2 JMAA106 CCSR FRCA106 MRI106 HadCM3A MRIA20 GFDL INGV106 IPRC30 减少 增加
5 思考四,古气候对预估启示 上新世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与预估21世纪类似,较今更暖气候(热带太平洋东西南北海温温差小),全球各洋区热带气旋较今明显多 近400年,La Nina年多个台风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的可能性大于El Nino 年,北大西洋的全新世研究也支持这个结论
统计降尺度模型模拟热带气旋路径 目前 飓风强度 飓风级别 上新世 初期 热带风暴 热带低压 (Fedorov等,2010)
1600-1911年ElNino/La Nina当年登陆台风个数的发生频率(梁友叶,张德二,2007) (登陆广东,福建,浙江)
7 展望 (资料,方法,模式,原因,预测预估) 星号:参会单位,不同颜色的数字表示提供资料的单位数
西北太平洋2010年8月底 到9月初,台风6,7,8 三个台风同时出现影响, 历史上少见 北大西洋2010年9月同时 出现三个热带气旋,历史 上少见:1893,1926, 1950,1961,1967,1980, 1995,1998,2010 年总数减少?出现多的季节 推迟?强度加强?
结束 谢谢
2 几个问题 第五,有哪些影响因子? 台风生成直接影响因子:热力因子(如SST)(水汽因子),动力因子(如动力稳定性,大气对流,大气水平和垂直运动,海洋上翻) ENSO: El Nino 年相应北大西洋,“远西”太平洋和澳洲附近飓风影响减小;在北和南太平洋中部和西北太平洋飓风增加(?不同时间,不同地区) 全球变暖?自然的年代际变率(活跃期)? 亚洲-太平洋涛动,西北太平洋副高,季风槽 影响因子未来如何变化?
16个全球气候模式预估ENSO变化 (人类排放增加)(IPCC2007) 6/16 2/16 1/16 7/16 2051-2100
利用IAP模式预测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环流背景场(郎咸梅,王会军,2008) IAP9L-AGCM 3-10月 1970-2003年集合回报7 VSZW:纬向风垂直切变 (7-15N, 155E-170W) (12-24N, 145-180E)
过去5百万年 太平洋SST变化 中太平洋沿 日界线 SST纬向分布 (Fedorov等, 2010) 热带东太平洋SST经向 (黑线和红线40万年滑动平均) 热带东太平洋SST经向 对比发展 (3S/91W, 32N/118W) 沿赤道SST纬向梯度发展 (0N/159E, 0N/95W) 中太平洋沿 日界线 SST纬向分布 4百万年前 目前 (Fedorov等, 2010)
工业化前 CO2 290ppm 上新世 CO2 从290ppm 到 355ppm 8-40N/S, 0-200m 垂直扩散增加 温室效应 CO2 从290ppm 到355ppm CCSM3模拟 SST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