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林啟哲 學號:4970C043 班級:資傳二A 指導老師:李志賢 網路環境變遷 學生:林啟哲 學號:4970C043 班級:資傳二A 指導老師:李志賢
網路 網際網路有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不論是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或是網際網路的人際關係皆可獲得改善,進而提高心理幸福感,上網有助於增加知識、提供生活資訊、 廣交朋友、排除寂寞、打發時間等作用,使用網路不但可以在線上與現實生活中的同事、同學間維持既有的強聯繫,同時也可以增加個人網絡中弱聯繫的數量多樣 性,降低因為時間與溝通不足與人所產生的陌生感; 而且網路成員提供資訊、支持、友誼和歸屬感給離線後很難接觸或完全陌生的人,許多網路成員在電子支持的群體中得到社會、生理與心理問題的幫助,與對他們有益的相關資源和訊息,也就是虛擬社群的互動。
網 路社群同時也提供感情及同儕團體支持酒精和毒品上癮者,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支持,對於真實的人際會面提供另一個管道,且在匿名情況的保護下,網路上互不認識 的人網友也可以分享心底最私密的經驗與感受,因此我們常在網路上發現許多助人行為,尤其是不必將自己暴露在真實世界互動的資訊交流,無私的資訊交流正是網 路上人際關係最可貴之處。 另外,網際網路世界豐富的內涵可使個人從單調的例行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使人能依自己獨特的想像力發展各自的潛能與興趣, 對特定對象而言,當他們的身份或發言的內容較具敏感性時,網路匿名是具有正面意義的,虛擬網路空間可以滿足人際交往、社會承認、歸屬感、學習、自我尊嚴、 自我實現的需求,也是個人學習、顯現個人網路專業、提高成就感及對環境宰制最好的場域,屬於人類基本需求最高級的自我實現之成就感可在此環境中發揮出來。
撥接網路 台灣的網際網路發展起始於1994年,台灣第一家ISP業者——新絲路開始提供撥接上網,半年後在中華電信Hinet撥接服務以及資策會SEEDNet(種子網路)兩大國營業者帶動下,而入口網站中發展初期的蕃薯藤(Yam)曾經風靡一時,但之後奇摩站(Kimo)與網路家庭(PChome)競爭當下,台灣網際網路與世界潮流一樣不可擋的高速發展。 撥接網路速度僅有56K。 撥接式數據機
ADSL 全名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中譯非對稱數位用戶線路,或作非對稱數位用戶回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ADSL因為上行(從用戶到電信服務提供商方向,如上傳動作)和下行(從電信服務提供商到用戶的方向,如下載動作)頻寬不對稱(即上行和下行的速率不相同)因此稱為非對稱數位用戶線路。它採用分頻多工技術把普通的電話線分成了電話、上行和下行三個相對獨立的通道,從而避免了相互之間的干擾。通常ADSL在不影響正常電話通訊的情況下可以提供最高3.5Mbps的上行速度和最高24Mbps的下行速度。
ADSL是一種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在電信服務提供商端,需要將每條開通ADSL業務的電話線路連接在數位用戶線路訪問多路復用器(DSLAM)上。而在用戶端,用戶需要使用一個ADSL終端(因為和傳統的數據機(Modem)類似,所以也被稱為「貓」)來連接電話線路。由於ADSL使用高頻訊號,所以在兩端還都要使用ADSL訊號分離器將ADSL數據訊號和普通音訊電話訊號分離出來,避免打電話的時候出現噪音干擾。 通常的ADSL終端有一個電話Line-In,一個乙太網口,有些終端集成了ADSL訊號分離器,還提供一個連接的Phone介面。 某些ADSL數據機使用USB介面與電腦相連,需要在電腦上安裝指定的軟體以添加虛擬網卡來進行通訊。
ADSL傳輸標準 由於受到傳輸高頻訊號的限制,ADSL需要電信服務提供商端接入設備和用戶終端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5千米,也就是用戶的電話線連到電話局的距離不能超過5千米。 ADSL設備在傳輸中需要遵循以下標準之一: ITU-T G.992.1(G.dmt) G.dmt:全速率,下行8Mbps,上行896Kbps ITU-T G.992.2(G.lite) G.lite:下行1.5Mbps,上行512Kbps ITU-T G.994.1(G.hs) 可變位元率(VBR) ANSI T1.413 Issue #2 下行8Mbps,上行896Kbps
網路登錄標準 ADSL通常提供三種網路登錄方式: 橋接,直接提供靜態IP PPPoA,基於ATM的點對點協議 PPPoE,基於乙太網的點對點協議 後兩種通常不提供靜態IP,而是動態的給用戶分配網路地址。 (圖)常見的ADSL數據機盒:
少見的VDSL VDSL(英文:Very High Bit-rate DSL),又稱超高速用戶數位迴路,是一種非對稱DSL,這是目前速度最快的xDSL技術,顧名思義較HDSL(高速數位用戶迴路)為快,通過一對VDSL設備,用作光纖結點到附近用戶的最後引線。VDSL允許用戶端利用現有銅線獲得高頻寬服務而不必採用光纖。VDSL和ADSL一 樣,是以銅質電話線傳輸的xDSL寬頻解決方案家族成員。可以經一對傳統用戶銅線在一定服務範圍內有效傳送下行達12.9Mb/s 至52.8Mb/s,上行達1.6Mb/s至2.3Mb/s的數據信息。但比起ADSL離固網機房約4公里的距離限制,VDSL有效傳輸距離只有幾百公 尺,是「光纖到府」時代可望實現的寬頻上網解決方案。 VDSL的缺點是傳輸速度與傳輸距離成反比,大多數配線無法達到其品質要求,因此用戶端數百呎以內線路不能使用一般的數位式電路,一定要使用光纖數位電路才行。而且VDSL的制定目前還沒有一套標準,是故距真正普及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Cable Modem Cable Modem寬頻上網服務,是藉由有線電視(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亦稱CATV)業者所鋪設的高頻寬纜線系統,再結合新一代的Cable Modem技術,在您的家裡和網際網路世界之間架起一條虛擬的「資訊高速公路」,讓您在彈指之 間,上傳下傳絕不等待,體驗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快感,比起一般的56K撥接上網要快上數十倍。 是利用有線電視系統的同軸電纜線作為上網傳輸的媒介,具有調變及解調變、收音調諧器、加密/解密器、橋接器、路由器、調諧器、網路界面卡、網路集線器,並具有SNMP和乙太網路連結功能的設備。主要是將有線電視同軸電纜的電波訊號,轉換為數位封包資料。 Cable Modem上行傳輸速率約在768Kbps~10Mbps/秒,下行傳輸速率約36Mbps/秒。Cable Modem與ADSL(非對稱式數位用戶迴路)數據機為目前市場上兩大寬頻數據機。目前以北美系統業者所組成的MCNS(Multimedia Cable Network Service)組織制定的DOCSIS(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為最主要的國際標準,由Cable Labs執行認證工作。 目前全球Cable Modem前四大廠為Motorola、Terayon、Com21及Toshiba。國內則有亞旭、金寶、突破科技及合勤等生產者。
光纖網路(光纖通訊) 光纖網路為目前電信業者最主打的網路速率型態 光纖通訊(Fiber-optic communication),是指一種利用光與光纖(optical fiber)傳遞資訊的一種方式。屬於有線通訊的一種。光經過調變(modulation)後便能攜帶資訊。自1980年代起,光纖通訊系統對於電信工業產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同時也在數位時代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光纖通訊具有傳輸容量大,保密性好等許多優點。光纖通訊現在已經成為當今最主要的有線通訊方式。將需傳送的資訊在發送端輸入到發送機中,將資訊疊加或調變到作為資訊訊號載體的載波上,然後將已調變的載波透過傳輸媒質傳送到遠處的接收端,由接收機解調出原來的資訊。 根據訊號調變方式的不同,光纖通訊可以分為數位光纖通訊,類比光纖通訊。光纖通訊的產業包括了光纖光纜,光器件,光裝置,光通訊儀錶,光通訊積體電路等多個領域。
利用光纖做為通訊之用通常需經過下列幾個步驟: 以發射器(transmitter)產生光訊號。 以光纖傳遞訊號,同時必須確保光訊號在光纖中不會衰減或是嚴重變形。 以接收器(receiver)接收光訊號,並且轉換成電訊號。 (示意圖)
光纖常被電話公司用於傳遞電話、網際網路,或是有線電視的訊號,有時候利用一條光纖就可以同時傳遞上述的所有訊號。與傳統的銅線相比,光纖的訊號衰減(attenuation)與遭受干擾[來源請求](interference)的情形都改善很多,特別是長距離以及大量傳輸的使用場合中,光纖的優勢更為明顯。然而,在城市之間利用光纖的通訊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通常施工難度以及材料成本難以控制,完工後的系統維運複雜度與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早期光纖通訊系統多半應用在長途的通訊需求中,這樣才能讓光纖的優勢徹底發揮,並且抑制住不斷增加的成本。 從2000年光通訊(optical communication)市場崩潰後,光纖通訊的成本也不斷下探,目前已經和銅纜為骨幹的通訊系統不相上下[1]。
對於光纖通訊產業而言,1990年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正式進入商業市場的應用後,很多超長距離的光纖通訊才得以真正實現,例如越洋的海底電纜。到了2002年時,越洋海底電纜的總長已經超過25萬公里,每秒能攜帶的資料量超過2.56Tb,而且根據電信業者的統計,這些數據從2002年後仍然不斷的大幅成長中。 現代的光纖通訊系統多半包括一個發射器,將電訊號轉換成光訊號,再透過光纖將光訊號傳遞。光纖多半埋在地下,連接不同的建築物。系統中還包括數種光放大器,以及一個光接收器將光訊號轉換回電訊號。在光纖通訊系統中傳遞的多半是數位訊號,來源包括電腦、電話系統,或是有線電視系統。
發射器 在光纖通訊系統中通常作為光源的半導體元件是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或是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LED與雷射二極體的主要差異在於前者所發出的光為非同調性(noncoherent),而後者則為同調性(coherent)的光。使用半導體作為光源的好處是體積小、發光效率高、可靠度佳,以及可以將波長最佳化,更重要的是半導體光源可以在高頻操作下直接調變,非常適合光纖通訊系統的需求。 LED藉著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 的原理發出非同調性的光,頻譜通常分散在30奈米至60奈米間。LED另外一項缺點是發光效率差,通常只有輸入功率的1%可以轉換成光功率,約是100微 瓦特(micro-watt)左右。但是由於LED的成本較低廉,因此常用於低價的應用中。常用於光通訊的LED主要材料是砷化鎵或是砷化鎵磷(GaAsP),後者的發光波長為1300奈米左右,比砷化鎵的810奈米至870奈米更適合用在光纖通訊。由於LED的頻譜範圍較廣,導致色散較為嚴重,也限制了其傳輸速率與傳輸距離的乘積。LED通常用在傳輸速率10Mb/s至100Mb/s的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 LAN),傳輸距離也在數公里之內。目前也有LED內包含了數個量子井(quantum well)的結構,使得LED可以發出不同波長的光,涵蓋較寬的頻譜,這種LED被廣泛應用在區域性的波長分波多工網路中。
光纖 光纖纜線包含一個核心(core),纖殼(cladding)以及外層的保護被覆(protective coating)。核心與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較高的纖殼通常用高品質的矽石玻璃(silica glass)製成,但是現在也有使用塑膠作為材質的光纖。又因為光纖的外層有經過紫外線固化後的壓克力(acrylate)被覆,可以如銅纜一樣埋藏於地下,不需要太多維護費用。然而,如果光纖被彎折的太過劇烈,仍然有折斷的危險。而且因為光纖兩端連接需要十分精密的校準,所以折斷的光纖也難以重新接合。 光放大器 過去光纖通訊的距離限制主要根源於訊號在光纖內的衰減以及訊號變形,而解決的方式是利用光電轉換的中繼器。這種中繼器先將光訊號轉回電訊號放大後再轉換成較強的光訊號傳往下一個中繼器,然而這樣的系統架構無疑較為複雜,不適用於新一代的波長分波多工技術,同時每隔20公里就需要一個中繼器,讓整個系統的成本也難以降低。 光放大器的目的即是在不用作光電與電光轉換下就直接放大光訊號。光放大器的原理是在一段光纖內摻雜(doping)稀土族元素(rare-earth)如鉺(erbium),再以短波長雷射激發(pumping)之。如此便能放大光訊號,取代中繼器。
接收器 構成光接收器的主要元件是光偵測器(photodetector),利用光電效應將入射的光訊號轉為電訊號。光偵測器通常是半導體為基礎的光二極體(photo diode),例如p-n接面二極體、p-i-n二極體,或是雪崩型二極體(avalanche diode)。另外「金屬-半導體-金屬」(Metal-Semiconductor-Metal, MSM)光偵測器也因為與電路整合性佳,而被應用在光再生器(regenerator)或是波長分波多工器中。 光接收器電路通常使用轉阻放大器(transimpedence amplifier, TIA)以及限幅放大器(limiting amplifier)處理由光偵測器轉換出的光電流,轉阻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可以將光電流轉換成振幅較小的電壓訊號,再透過後端的比較器(comparator)電路轉換成數位訊號。對於高速光纖通訊系統而言,訊號常常相對地衰減較為嚴重,為了避免接收器電路輸出的數位訊號變形超出規格,通常在接收器電路的後級也會加上時脈及資料回復電路(clock and data recovery, CDR)以及鎖相迴路(phase-locked loop, PLL)將訊號做適度處理再輸出。
波長分波多工 實際做法就是將光纖的工作波長分割成多個通道(channel),俾使能在同一條光纖內傳輸更大量的資料。一個完整的波長分波多工系統分為發射端的波長分 波多工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以及在接收端的波長分波解多工器(wavelength division demultiplexer),最常用於波長分波多工系統的元件是陣列波導光柵(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s, AWG)。 而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商用的波長分波多工器/解多工器,最多可將光纖通訊系統劃分成80個通道,也使得資料傳輸的速率一下子就突破Tb/s的等級。
頻寬距離乘積 由於傳輸距離越遠,光纖內的色散現象就越嚴重,影響訊號品質。因此常用於評估光纖通訊系統的一項指標就是頻寬-距離乘積,單位是百萬赫茲× 公里(MHz×km)。使用這兩個值的乘積做為指標的原因是通常這兩個值不會同時變好,而必須有所取捨(trade off)。舉例而言,一個常見的多模光纖(multi-mode fiber)系統的頻寬-距離乘積約是500MHz×km,代表這個系統在一公里內的訊號頻寬可以到500MHz,而如果距離縮短至0.5公里時,頻寬則 可以倍增到1000MHz。
應用極限 訊號色散 訊號衰減 訊號再生 最後一哩光纖網路 雖然目前已經出現很多技術降低諸如色散之類的問題,也使得光纖通訊系統的容量已經達到14Tb/s以及160公里的傳輸距離,仍然有些問題需要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研究與克服。 如: 訊號色散 訊號衰減 訊號再生 最後一哩光纖網路 雖然光纖網路享有高容量的優勢,但是在達成普及化的目標,也就是「光纖到戶」(Fiber To The Home, FTTH)以及「最後一哩」(last mile)的網路佈建上仍然有很多困難待克服。然而,隨著網路頻寬的需求日增,已經有越來越多國家逐漸達成這個目的。以日本為例,光纖網路系統已經開始取代使用銅線的數位用戶迴路系統。
與傳統通訊系統的比較 對於某個通訊系統而言,使用傳統的銅纜作為傳輸介質較好,或是使用光纖較佳,有幾項考量的重點。光纖通常用於高頻寬以及長距離的應用,因為其具有低損耗、高容量,以及不需要太多中繼器等優點。光纖另外一項重要的優點是即使跨越長距離的數條光纖並列,光纖與光纖之間也不會產生串訊(cross-talk)的干擾,這和傳輸電訊號的傳輸線(transmission line)正好相反。 不過對於短距離與低頻寬的通訊應用而言,使用電訊號的傳輸有下列好處: 較低的建置費用 組裝容易 可以利用電力系統傳遞資訊 因為這些好處,所以在很短的距離傳輸資訊,例如主機之間、電路板之間,甚至是積體電路晶片之間,通常還是使用電訊號傳輸。然而目前也有些還在實驗階段的系統已經改採光來傳遞資訊。 在某些低頻寬的場合,光纖通訊仍然有其獨特的優勢: 能抵抗電磁干擾(EMI),包括核子造成的電磁脈衝。(不過光纖可能會毀於α或β射線) 對電訊號的阻抗極高,所以能在高電壓或是地面電位不同的狀況下安全工作。 重量較輕,這在飛機中特別重要。 不會產生火花,在某些易燃的環境中顯得重要。 沒有電磁輻射、不易被竊聽,對於需要高度安全的系統而言十分重要。 線徑小,當繞線的路徑被限制時,變得重要。
現行技術標準 為了能讓不同的光纖通訊設備製造商之間有共通的標準,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制定了數個與光纖通訊相關的標準,包括: ITU-T G.651, "Characteristics of a 50/125 µm multimode graded index optical fibre cable" ITU-T G.652,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cable" 其他關於光纖通訊的標準則規定了發射與接收端,或是傳輸介質的規格,包括了: 10G乙太網路(10 Gigabit Ethernet) 光纖分散式數據介面(FDDI) 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 HIPPI 同步數位階層(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光纖網路(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ing) 此外,在數位音效的領域中,也有利用光纖傳遞資訊的規格,那就是由日本東芝(Toshiba)所制定的TOSLINK規格。採用塑膠光纖(plastic optical fiber, POF)作為媒介,系統中包含一個採用紅光LED的發射器以及整合了光偵測器與放大器電路的接收器。
行動上網 台灣的行動上網方式有: 3G無線上網(CDMA2000,UMTS) 3.5G無線上網(EVDO Rev A,HSDPA),甚至是政府大力的寬頻行動WiMAX。
3G 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英語: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細胞移動通訊技術。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通話)及數據資訊(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3G的代表特徵是提供高速數據業務,速率一般在幾百kbps以上。 3G的含義 第一代手機是指類比信號手機;第二代手機是指數字信號手機,如我們常見的GSM和cdmaOne,提供低速率數據業務;2.5G是指在第二代手機上提供中等速率的數據服務,傳輸率一般在幾十至一百多kbps。 3G能將無線通訊與國際網際網路等多媒體通訊結合的新一代行動通訊系統。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訊形式,提供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資訊服 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 384kbps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由於採用了更高的頻帶和更先進的無線(空中介面)接入技術,3G標準的行動通訊網路通訊質量較2G、 2.5G網路有了很大提高,比如軟切換技術使得旅途中高速運動的移動用戶在駛出一個無線小區並進入另一個無線小區時不再出現掉話現象。而更高的頻帶範圍和 用戶分級規則使得單位區域內的網路容量大大提高,同時通話允許量大大增加。 3G最大的優點即是高速的數據下載能力,相對2.5G(GPRS/CDMA1x)100k左右的速度。3G能夠達到300k-1M左右,比家庭用ADSL寬頻速度還要快幾倍。
3.5G(HSDPA) 高速下行封包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的縮寫HSDPA)是一種行動通訊協議,亦稱為3.5G(3½G)。 該協議在WCDMA下行鏈路中提供封包數據業務,在一個5MHz載波上的傳輸速率可達8-10 Mbit/s(如採用MIMO技術,則可達20 Mbit/s)。在具體實現中,採用了自適應調變和編碼(AMC)、多輸入多輸出(MIMO)、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快速調度、快速小區選擇等技術。
3.5G技術 主要的技術為: 自適應調變和編碼。HSDPA中鏈路將根據無線鏈路質量的變化而自適應調整調變和編碼方法。鏈路自適應調變將確保用戶能獲得最高可能的數據率,不論用戶是在基站附近或是小區邊沿。 快速調度方法。HSDPA中包調度是直接由基站控制的,而不是像WCDMA release99 中是由RNC控制的。更靠近空中介面及更短的幀長度使得基站調度更快更有效。基站調度所需資訊包括通道質量、終端容量、QoS等級和可獲得的功率/碼源等。 快速重傳方法。在WCDMA release99中,數據包重傳是由RNC控制的。而在HSDPA,基站將直接控制更快的重傳機制。同時,HSDPA還使用了增量冗餘(Incremental Redundancy)技術,該技術使得基站只需重傳出錯的位元。
後記 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心更快的網路傳輸方式也逐漸的更新。 進來也常常在路上看到電信工作人員在處理地下光纖線路,應該不用多久家家戶戶也都是光纖網路了。 不過以台灣的網路使用資費來講,高過許多國家,也希望以後價錢可以更低一些,讓更多人方便的使用網路。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