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課前引導
喧囂的孤寂 http://big5.elong.com/gate/big5/trip.elong.com/u/blog_25147.html
柳宗元〈江雪〉示意圖 / 傅抱石繪
題解 《永州八記》第一篇,是遊記。 寫於元和四年,柳宗元貶到永州的第五年。 以〈始得西山宴遊記〉為篇名,「始得」二字具有特殊意涵。 永州西山
柳宗元坐在法華西亭中,看見西山,才發現它的景色優美,所以說「始得西山」。 「始得西山」遊覽之勝,是心境上的一個轉折,一個新的開始。 全文共五次「始」字,四次明點,一次暗點(然後知)。 「宴遊」是喝酒遊玩之意。
出處 出自《柳河東集》 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後,寄情於山水之間,將所見所感寫成《永州八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第一篇,往往被視為八記的導論。
永州八記 1.始得西山宴遊記 5.袁家渴記 2.鈷鉧潭記 6.石渠記 3.鈷鉧潭西小丘記 7.石澗記 4.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8.小石城山記 1.始得西山宴遊記 5.袁家渴記 2.鈷鉧潭記 6.石渠記 3.鈷鉧潭西小丘記 7.石澗記 4.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8.小石城山記 前四篇作於唐憲宗元和四年(西元八○九) 後四篇作於元和七年。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代表作。 《永州八記》構思巧妙,古人將《永州八記》比為山水畫,八篇合看像是一幅山水長卷,分看像八面折疊的山水屏風。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以西山周遭景點為描寫對象,繪景狀物,生動活潑。
永 州 位 置
寫作背景 唐貞元二十一年元月,唐順宗即位。柳宗元參加宰相王叔文的改革運動,得罪權貴。 同年八月,順宗被迫讓位,憲宗即位,憲宗不滿改革,參與改革者皆遭迫害,王叔文被貶逐賜死,柳宗元貶為永州司馬。 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雖任司馬職,但不負責實際工作,因此鎮日與山水為伍,〈始得西山宴遊記〉為此時之作。
主旨 本文主要敘述發現西山和遊覽西山的經過。以西山的獨特景象自況,寄寓自己的孤高情懷,排解被貶謫的苦悶及渴望與自然冥合得到精神上的解脫,忘掉個人得失榮辱。
「始得」之意 包含兩層意義: 第一層:第一次發現西山勝景。 第二層:遊覽西山才首次獲得遊山 的意趣,感到以前所遊覽 的不值一提。
文眼:始 全文以「始」字貫串。 以「始」字標其題。 以「始」劃分界線。 連用兩個「始」字作結。
全篇以「始」字為中心貫串全文 於文中明點「始」四次 第一個始 第二個始 第三個始 第四個始 始 指 異 之 嚮 之 未 始 遊 遊 於 是 乎 始 未 始 知
始得西山宴遊記 副詞 最初、初次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動詞 開始 始指異之 才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 遊於是乎始 始
遊記文學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為山水文學之宗,以文學筆法寫地理書,刻劃山水形貌,開遊記文學先河。 山水遊記真正奠基者是柳宗元,《永州八記》及其他遊記散文融合寫景、敘事、抒情、議論寫作藝術。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公安派袁宏道〈西湖遊記〉、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亦屬遊記名作。
作者 作者 出身官宦之家 生平 以柳易播 不好為人師
柳宗元
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 世稱「柳河東」又 稱「柳柳州」自稱 「河東解人」 。 生於唐代宗大曆八 年(西元七七三),卒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四十七。
出身官宦之家 「柳、薛、裴」三大姓是河東望族。 柳宗元生長於文化氣息濃厚的官宦之家。柳家以文教傳家,柳宗元自幼受其薰染。 高宗時期,武則天迫害王皇后,王皇后為柳家外孫女,柳氏門第因而聲勢銳減。母親盧氏乃名門之後,親教柳宗元讀書。
生平 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貶官永州期間作《永州八記》。 元和十年調任柳州刺史,勤政愛民,受民愛戴,卒於任內。 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主張「文以明道」,與韓愈並稱「韓柳」。 韓愈稱柳宗元: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好友劉禹錫輯其詩文遺稿《柳河東集》傳世。
以柳易播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時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錫親在堂,吾不忍其窮,無辭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為母子永決。」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錫而自往播。會大臣亦為禹錫請,因改連州。(《新唐書》) 以此足見柳宗元與劉禹錫交情並見其仁厚天性。
不好為人師 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不過兩人對仰慕求教者的方法卻不相同。 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不過兩人對仰慕求教者的方法卻不相同。 韓愈不顧世人笑罵,招收學生,以青年導師自命,作〈師說〉表明立場。 柳宗元則謙虛謹慎,提攜後進卻不願以師者自居。謫居永州之後,顧慮更多,不敢公開招收門生弟子,為此他特別寫〈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師友箴〉二文,申明不為人師的理由。
文學探究 文學主張 寓言故事 文學作品 小人物傳記 山水遊記 議論文 詩歌成就
文學主張 第一,主張「文以明道」,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學的實用性。 第二,講求文章藝術之道,認為注重藝術形式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文學作品 以古文和詩歌為主 古文 詩歌 山水遊記 寓言故事 人物傳記 議論文 山水詩最出色 多作於貶謫後
山水遊記 柳宗元貶官在永州,留下諸多清麗逸秀的遊記作品 。 《永州八記》是最著名的遊記散文,分篇閱讀各有意境特色 ,八篇串組則彷彿一幅優美的卷軸山水畫。 承襲《水經注》精工細緻的筆法,在筆觸中抒發個人際遇及感懷,因而使山水遊記達到「情景交融」境界。
寓言故事 柳宗元鋪寫寓言式散文,使故事結構更緊湊、人物更鮮活、說理更深刻。 文章語言經高度鍛鍊而彰顯出藝術性。 此類代表作如〈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黔之驢〉。
小人物傳記 柳宗元傳記散文,秉持《史記》的優良傳統,藉社會中的小人物,抒發廣大民眾的心聲。 通常是以在時代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人物為對象。 此類作品如〈種樹郭橐駝傳〉、〈段太尉逸事狀〉等。
議論文 柳宗元對歷史事件人物往往有深刻體會和批評,因此在說理類散文,往往舉出大量歷史材料,作正反例證,強化文章論點。 說理散文,結構嚴謹,筆力強勁,論理不落俗套,具說服力。 此類文章如〈六逆論〉、〈駁復仇議〉、〈封建論〉
詩歌成就 柳宗元的詩歌多作於貶謫之後。 〈江雪〉、 〈漁翁〉寫山水風光與隱逸生活,風格近似陶淵明。 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唐代山水詩四大家。
補充資料 柳州治績 柳侯祠
柳 宗 元 塑 像
柳州治績 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柳宗元調任柳州刺史,任期雖不滿四年,卻有非凡的政績: 1. 興辦學堂,教育生徒:對開發柳州民智 甚有貢獻。 2. 教導百姓鑿井,灌溉農田,解決人畜飲 水問題,並廣泛栽種樹木,造林防洪。 3. 革除買賣奴婢等陋習,使許多人恢復 自由。
柳侯祠 元和十四年,柳宗元病卒於柳州刺史任內。長慶元年,當地百姓建祠紀念,初名羅池廟。北宋徽宗將羅池廟改為柳侯祠,現存是清康熙四年所重建的。 元和十四年,柳宗元病卒於柳州刺史任內。長慶元年,當地百姓建祠紀念,初名羅池廟。北宋徽宗將羅池廟改為柳侯祠,現存是清康熙四年所重建的。 祠宇共三進,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粉牆墨瓦,紅柱飛檐,曲徑迴廊,形式古樸。祠內陳列柳宗元文物、圖表、史籍、書畫,如龍城柳、荔子碑、柳侯古刻像、羅池廟碑等珍貴文物,及柳宗元塑像。
祠堂周圍有柳宗元衣冠塚、羅池、柑香亭、思柳軒等名勝,均與柳宗元有關。
段落大意 被貶永州之初,常憂懼不安,因此寄情山水。 敘述發現西山的經過,以為遊遍永州,但未知西山怪特之處。與率眾登山的情形。及受西山氣象感染,體會宇宙無窮盡的道理,因而開懷痛飲,頹然就醉,至日暮仍不願離開。 作者認為遊西山才是遊覽山水的開始。 交代本文寫作日期。
第一大段 貶謫心情 遊歷態度 永州遊蹤 上高山 入深林 窮迴溪 幽泉怪石 無遠不到 恆惴慄 施施而行 漫漫而遊
宴遊情況 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宴遊樂趣 相枕以臥,臥而夢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宴遊感想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第二大段 遊歷時間 偶然發現 登山經過 元和四年 九月二十八日 坐法華西亭 望西山 始指異之 過湘江 緣染溪 斫榛莽 焚茅茷 窮山之高而止
西山景色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遊山領會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寫作原因 知吾嚮之未始遊, 遊於是乎始, 故為之文以志
寫作分析 開頭「自余為僇人」三句,記自己貶謫永州後處境的險惡與心情的惶恐,「恆惴慄」使情態畢現。 「施施」、「漫漫」表明隨意漫遊,寫出緩步漫遊的外表行動,也反映無所事事的心理狀態。 「坐、醉、臥、夢、覺、起、歸」等一系列的活動,勾畫恣意而遊,漫無目的的神情意態。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收束上文,開啟下文,是一個過渡,巧妙帶出主題。 「始指異之」,精鍊寫出指點稱異的手勢、言語和神態。「過湘江,緣染溪」,記下行進路線,標明西山方位所在。「斫榛莽,焚茅茷」說明上山之路草木叢生,無人問津。 接著說明登臨山頂所見的景象和感受,刻劃出西山的高峻不凡。手法亦敘亦議,正面讚頌西山。
對西山的評價,有明顯自況之意,用自己的人格寫西山,藉西山顯示自己的性情,特立的西山,成為柳宗元高尚人品的象徵。 「引觴滿酌」三句,簡略敘寫宴飲西山的情況。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暮色自遠方向近處移動,將「暮色」擬人化。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彷彿整個身心都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達到物我契合的境界。 這種境界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說:「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再次正面點明題目:「始」。 文章末尾記上年分,呼應「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
側寫西山特立 1. 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以視線的推移突出西山是永州最高的山。 2. 眼下所見高下之勢:藉感覺山下景物縮小,襯托西山之高峻。 3.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從近到遠而至天邊景象,一望無際,加強西山高聳形象。
弦外之音 以西山自比,含蓄表現自己不肯隨波逐流的特出高尚人格。 以西山自比,暗示自己才華終會為人發現。 藉說明永州美好山水被埋沒,而流露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愁緒。
文章寓意 柳宗元寫西山是有所寄託的,文中極寫西山之奇異怪特,點明如此奇特之西山竟被人遺棄,正好反映出作者現實的遭遇,雖有才華,卻被貶於永州。 柳宗元寫西山是有所寄託的,文中極寫西山之奇異怪特,點明如此奇特之西山竟被人遺棄,正好反映出作者現實的遭遇,雖有才華,卻被貶於永州。 西山傲然挺立,不與培塿為類,表明作者自己的卓立特出,恥於與朝廷小人為伍,故事實上西山不同凡俗的形象,正是作者自我人格的寫照。
心境變化 遊歷西山之後,忘記心中憂鬱恐懼的感覺,忘了自我、忘了苦痛。西山壯觀景色,使作者心境開闊,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達臻無我境界。 遊覽西山前 恐懼不安 害怕受政治迫害 遊覽西山後 心境開朗 精神凝聚 遊歷西山之後,忘記心中憂鬱恐懼的感覺,忘了自我、忘了苦痛。西山壯觀景色,使作者心境開闊,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達臻無我境界。
寫作技巧 巧妙點題,前後呼應。 記敘抒情,融為一體。 情感含蓄,寓意深刻。 駢散互用,句法多變。
寫作特色 一、對比結構,前後呼應 「未得西山」前的宴遊情況,與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情況,構成鮮明對比。前者是漫不經心地出遊。後者是陶醉在自然美景中,獲得心靈慰藉,樂而忘返。結構對比,前後呼應,不僅所見自然景色不同,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神感受迥異。
二、語言清麗,筆致傳神 作者善於以清麗語言、傳神筆致,將大自然美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描寫西山的高峻,由山上往下望,「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極目所至的千里原野變了尺寸大小,盡收眼底;身邊煙雲繚繞,西山的高峻,彷彿已與天連為一體。
三、情景相融,情感深刻 《舊唐書》本傳:「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可知他在永州所寫的山水遊記,都能感動讀者。 他的作品,不只是山川景物的客觀描寫,而是藉山川景物的描寫,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抑鬱,做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既是西山的雄偉壯麗,也是作者「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體驗和感受。
四、語法特殊,駢散交用 作者在文中運用三字句排比句法、頂針句法,以及駢散錯綜的句法,並且將動詞緊湊排比。 這些刻意的安排,與登山的呼吸、步伐、景觀相配合;簡短的排比句法與登山時急促的呼吸相配合;頂針的句法與登山時緊湊的步伐相配合;駢散錯綜的句法與登山所見之自然景觀相配合;從文句的節奏之中,體現登山者的動作與神態。
遊記類古文 時代 篇名 出處 作者 中唐 柳宗元 北宋 王安石 明 袁宏道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河東集》 〈鈷鉧潭西小丘記〉 〈遊褒禪山記〉 《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明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中郎集》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