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投资学跨国投资问题研究 第一节 跨国投资与全球经济发展 1、当代跨国投资的特征: . 第六章 投资学跨国投资问题研究 第一节 跨国投资与全球经济发展 1、当代跨国投资的特征: (1)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在加强。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流入的FDI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达到7550亿美元,并以绿地投资为主。
(4)跨国公司采取更加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在以往的经营活动中,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FDI(股权控制)的方式在东道国创建一个由母公司拥有并掌管的内部分支机构系统,以此来构建其国际化的生产网络。但现在改为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合作方式包括:合同制造和农业耕作、服务业外包、特许经营、许可证转让等。
(2)国有企业和主权财富基金保持国际化步伐。国有跨国公司的数量从2010 年的650 家增至2012 年的845 家,虽然国有跨国公司在数量上相对较小(不到跨国公司总数的1%),但它们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却相当可观,大约占到了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11%。 2012 年,主权财富基金的FDI 存量预计为127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流入了金融、房地产、建筑和公用事业领域。并以发达经济体为投资目的地。 2、跨国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外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增长: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外溢效应”,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各国间的传递,促进投资国和东道国双方的经济增长。
(2)非股权形式加强发展中国家长期产业能力建设。 ●非股权形式在发展中国家创造了2000万个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大多数从事合约制造、服务外包和特许经营活动。 ●非股权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技能建设途径。非股权形式本质上是在合约的保护下向东道国公司转让知识产权。许可证是跨国公司准许非股权伙伴获得知识产权,通常附有合约条件,但是常常包含培训或技能转让。电子、服装、制药、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等部门的非股权形式公司已经通过获取和吸收技术技能,凭借自身力量成长为跨国公司和技术领袖。 (3)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际分工深化。在当代产业内分工模式之下,原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发、
零部件的加工和采购、组装、营销等一系列环节,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分散到世界不同的地区进行,企业的各个部门、工厂、车间以总公司分支机构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定位。在这种产业内分工模式之下,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东道国当地的区位优势进行生产,而最终产品往往是多国合作的结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产品”。 (4)对外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交互作用 ●投资创造效应。它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刺激其他国家对一体化区域内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区域内成员之间直接投资的净增加。例如,美国对欧共体的FDI,由1950年的5.4%,到1972年的17.1%,1998年上升为54%。 ●投资转移效应。它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刺激区域外有关国家和区域内成员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发生变化。
例如,欧共体于1986年吸纳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成员国。由于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生产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其他成员国更大的区位优势,欧共体其他成员国纷纷将此类生产基地转到这两国,使这两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迅速增长。 3、跨国投资对投资国经济的影响 (1)跨国投资对投资国国民收入的贡献。促使跨国直接投资拉动投资国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机制是:“回波效应”、“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是指产业链的国际化,带来上下游环节以跨国投资为纽带的国际价值增值链。 ●回流效应即指携带有新技术、新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的利润的汇回增加了母公司的经济实力。
●扩散效应表现为产业的境外投资会拉动相关产业的成长,增长的动力会扩散到更大的经济空间。 (5)跨国投资对投资国就业的影响 ●替代效应是指因从事海外生产而使本土进行的生产活动减少而导致的就业机会的丧失。 ●刺激效应是指海外直接投资所导致的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它包括:向海外子公司出口资本货物、中间产品及辅助产品的额外的就业机会,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工作机会,跨国公司本土机构的人员需求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以及国内其它公司向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服务所提供的新的就业机会。
就业数量 就业质量 就业区位 积极 消极 表6-3 跨国投资对投资国就业的潜在效应 影响领域 影响表现 表6-3 跨国投资对投资国就业的潜在效应 影响领域 影响表现 就业数量 就业质量 就业区位 直接效应 积极 创造或维持母国就业,如那些服务于国外附属企业的领域 产业重构时技能提高,生产价值也提高 有些工作可移至国外,但也可能被高技能所弥补,从而改善劳动市场状况 消极 为了维持母国就业,保持或降低工资 “工作出口”可能恶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 简介效应 为承揽国外附属企业任务的母国供应商或国内服务型产业创造和维持就业 刺激多种产业发展 “蓝领”工作减少被当地劳动力市场对出口或国际生产领域高附加值工作的更大需求所弥补 与被重新定位的生产或活动有关的企业和产业就业损失 供应商受到工资和就业标准方面的压力 暂时解雇工人引起当地劳动市场需求连锁性下降,从而导致母国工厂的裁员
(3)跨国投资对投资国技术的外溢效应 ●市场规模效应。销售收入的上升和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会增加跨国公司的利润,而利润的上升大大增强了跨国公司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的能力,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跨国公司必定会利用这种能力,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进而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竞争效应。跨国公司要想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来确保其一直拥有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垄断优势,这尤其适用于那些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行业比如软件和计算机行业。同时,跨国公司为了东道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会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方面的研发。 ●边际产业转移效应。边际产业的萎缩和朝阳产业的发展必将导致母国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
(4)跨国投资对投资国结构调整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引发母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低增值工序转移海外,而将高技术含量、高增值工序留在国内),进而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动。 4、跨国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1)跨国投资对东道国资金形成的效应 ●直接效应。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增加了东道国可用于投资的储蓄和外汇(在直接投资的初始阶段,跨国公司主要利用自有资本;随着投资在东道国的扩展,跨国公司倾向于利用外部资金,多数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在东道国当地筹资 )。 ●间接效应。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牵动效应。 产业连锁效应主要表现在外国直接投资带动当地产业链辅助性投资而产生的投资乘数效应。
示范与牵动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而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东道国原来因缺少资本和竞争而形成的分散、小规模的低效率生产,发展成为较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 例如,外国直接投资对大多数发展中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是有所贡献的,其作用要大于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调查结果,1986~1989年,89个发达国家中只有35个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内资本形成之比超过5%;而同期16个发展中国家有63%的国家这一比例超过5%。 (2)跨国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获取境外资源,支持产业“进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可以超越本国的“资源禀赋”,而通过利用他国的“资源禀赋”,去培植优势产业和形成竞争优势。
●转移边际产业,支持产业“退出”。 ●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产业“扩张”。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进行扶植、扩张,形成“垄断”优势。 以市场扩张带动产业扩张。 (3)跨国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效应
●示范-模仿效应。跨国公司的示范和当地企业的模仿通常被认为是最明显的技术溢出渠道,这也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一种经典传播机制。 ●市场竞争效应。为生存下去,国内的企业就必须提高研发力度 跨国公司打破了东道国的行业垄断 跨国公司向合资公司提供较为先进的技术或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人员培训效应。跨国公司的技术流动和技术溢出往往以该公司系统接受培训和工作过的人员为载体扩散到东道国企业。 ●前后向关联效应。东道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前后关联的过程中,通过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的流动,产生 FDI 技术溢出效应。 (4)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效应
●从短期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具有正效应。 ●从长期来看,存在这种多因素可能导致资本汇出,从而产生消极影响。 项目 肯尼亚 牙买加 印度 伊朗 哥伦比亚 马来西亚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7 -25.5 -11.7 -55.0 -35.3 -37.6 投入资本(%) 12.5 1.1 3.3 3.4 5.0 5.3 获取利润(%) 17.2 10.7 3.1 8.6 5.2 出口倾向(%) 42.9 24.9 3.2 0.3 4.3 8.5 进口倾向(%) 32.8 57.7 14.5 54.6 32.9 44.6
第二节 跨国投资决策 1、投资环境评价模型 (1)类神经网络方法。类神经网络是对生理学上的真实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功能,以及若干基本特征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抽象、简化和模拟而完成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 (2)类神经网络海外投资环境评估 ●类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类神经网络模型是由大量简单处理单元(一般称为神经元或节点)按某种方式互连而成的复杂网络。一般来说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评估程序:确定投资环境评估因素 评估因素处理 案例研究汇集实际经验 构建评估模型 运用、分析及决策 2、目标市场进入方式决策模型。 (1)不同进入策略的风险与收益
(2)进入方式的选择 ●产品差异性。 对于差异性较大的商品,比如医药等,宜采取独资;对于差异性较小的产品,则宜采用合资 ●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处于投入期的产品,即那些相对不成熟的产品,或是技术专有性较强的产品,宜采取独资的进入方式;而对于处在成熟期的产品,宜采用合资 ●产品组合。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对于主线产品宜采用独资,而对于非主线产品可考虑合资。 ●技术水平。拥有高技术的企业一般采取独资。 ●进入壁垒。当东道国的进入壁垒较高时,采取购并方式更易减少市场进入的风险和障碍。 3、投资战略抉择模型 (1)竞争力评价体系 (2)投资战略选择模型
●左上象限。企业竞争力依赖于要素禀赋,总体竞争力弱,说明企业在本国拥有良好的要素禀赋,产品成本较低,但企业能力要素较差,导致企业对本国的微观经济环境依赖过重,从而不适宜在海外投资设厂。可选择战略有:贸易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 ●右上象限。企业竞争力依赖于要素禀赋,总体竞争力较强。这种情况下,企业竞争力虽然主要来自于要素禀赋,但能力要素亦不弱。可选择战略有:开发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 ●左下象限。企业竞争力依赖于能力要素,总体竞争力弱。可选择战略有:吸收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 ●右下象限。企业竞争力依赖于能力要素,总体竞争力强,这类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也是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可选择战略有:整合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
4、对外投资的适度规模预测模型 (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检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均GDP、外汇储备、汇率、企业投资利润率、进出口额、国家政策等,其中,前五项是可以量化的。 项 目 外汇储备 利润率 汇率 进出口额 人均GDP 对外直接 投资额 1 -0.721 8 0.837 936 -0.92 0.888 735 -0.675 67 0.804 246 0.984 112 -0.801 12 0.903 754 0.902 798 对外直接投资额 0.498 274 -0.732 0.689 731 0.537 578 0.599 577
(2)利用灰色系统建立预测模型 (3)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关联度很高。而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的预测,只能说明未来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活动的活跃,未来几年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有加速增长的趋势。 第三节 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 1、跨国公司投资资产配置 (1)国际直接投资:新建 并购 (2)国际间接投资:国际信贷 国际证券 (3)国际租赁 (4)国际工程承包 (5) 国际信托投资
2、跨国公司营运资产管理 (1)跨国公司内部信贷与现金管理 ●内部贷款方式:子公司直接贷款 存款保证贷款 平行贷款 ●全球性现金管理:流动性 税收 收益率 (2)跨国公司短期有价证券管理 ●短期有价证券的种类 类 别 特 点 国家财政部门发行的各种国库证券,如国库券、预付税债券等。 这类短期债券发行债大,期限短,风险小,利率低,市场交易活跃。 国家政府代理机构发行的各种证券。 风险稍大,利率稍高,畅销性较弱。 商业银行发行的可流通的“存单”或称“定期存款证券”。 期限较短,风险较大,畅销性好,利率高。 信誉卓著的产业机构、金融机构发行的商业票据。 期限短,风险大,利率较高,投资时需格外谨慎。
●现金与短期有价证券的持有比例 【案例】假设b代表现金与证券每次转兑固定费用26.5元 i是证券年利率10.95%;年内单利计算;日利率0.03% (3)跨国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福弗廷,是专门的代理融资技术。它适用于为从安装到投产需多年时间的大型资本设备项目融资。当出口交易完成,进口公司向出口商交送一系列相当于进口货款金额的本票,进口公司的本票经进口方银行担保背书,进口方银行成为交易中的债务人。本票有不同的到期日,一般是6个月间隔期,同分期付款的日期相衔接,由进口商到期用可兑换货币赎回。出口方将这些从进口方收到的本票无追索权地全部出售给福弗廷方。福弗廷方为这些票据背书,在货币市场上出售,收回资金,收取收益差(票据总金额和福弗廷购买票据支付的贴现之差)加上风险补贴。
●保付代理,是由代理商购买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以加快出口商的出口应收款转换成现金。这种保付代理是出口应收款的贴现,多数是无追索权的,保付代理商负担所有的信用和政治风险。 ●延期信贷,跨国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经常采用延期信贷的办法。信贷期限越长,销售量可能越大。 (4)跨国公司国际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决策就是决定现有制成品、加工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最佳存货水平。 最佳定购=月销售量+最低库存保有量 最低库存保有量=日销售量x运输天 3、跨国投资风险管理 (1)跨国投资风险的种类: ●政治风险 :战争风险 征用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 汇兑限制风险
●汇率风险:交易风险 ●经营风险:价格风险 销售风险 财务风险 人事风险 技术风险 (2)政治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政治风险的评估
●政治风险的防范策略 项 目 说 明 办理海外投资保险 在许多工业化国家,都设有专门的官方机构对私人的海外投资提供政治风险的保险,这些保险承保的范围包括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和转移风险三类。一般做法是:投资者向保险机构提出申请保险,保险机构经调查认可后接受申请并与之签订保险单。投资者有义务不断报告其投资的变更状况、损失发生状况,并且每年定期支付费用。当风险发生并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后,保险机构按合同支付保险赔偿金。 与东道国政府谈判 投资者在投资前与东道国政府谈判,并达成协议,以尽量减少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这类协议要明确:一是公司可以自由地将股息、红利、专利费等本金利息汇回母公司。二是划拨价格的制定方法,以免日后双方在划拨价格上产生争议。三是公司缴纳所得税和财产税参照的法律和法规。四是发生争议时采用的仲裁法和仲裁地点。
(3)外汇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外汇的预测。市场预测法 项 目 说 明 即期汇率预测法 如果某种货币的汇率波动比较小,外汇市场比较平稳,在预测该货币的短期汇率时,可以认为当期的即期汇率就是下一期的即期汇率,即: ESt+1=St 式中,Est+1:预期的第t+1期的即期汇率;St:第t期的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预测法 主要的国际货币通常都有发达的远期外汇市场或者期货市场,对货币的未来即期汇率的一致看法,在国际金融市场套利机制的作用下,远期汇率就是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即:ESt+1=Ft 式中,Est+1:预期的第t+1期的即期汇率;Ft:第t期市场标志的第t+1期的远期汇率。
●外汇风险的防范策略 项 目 说 明 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依据现在约定的比例,以一种货币交换另一种货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是指以汇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用来回避外贸汇率风险。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外贸汇率期货交易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它不仅为广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的工具,而且也为套利者和投机者提供了新的获利手段。 外汇期权 外汇期权是国际外汇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具,它不仅可以规避外贸汇率风险,还存在着使投资者盈利的机会。外汇期权分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买入期权的特点是,可以锁定风险,在先付出一笔期权费后,便没有任何风险可言,而收益则可以无穷大;卖出期权的特是,得到的收益是固定的,而风险是无穷的。外汇期权工具的使用会使企业的应收或实收外汇所产生的风险得到主动规避。 远期结售汇 远期结售汇是指我行与客户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在到期日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再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汇或售汇业务。其目的是将未来汇率锁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防止汇率下跌幅度超出预期而发生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企业可以通过做远期结汇来锁定未来收汇的汇率风险,其核心在于贴水的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实际速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避免汇率风险的方法,而且这方法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选择。 货币掉期 货币掉期交易,指客户与银行签订货币掉期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将以一种货币计价的债务(或资产)转化为另一种货币计价的债务(或资产)。本金在期初和期末以事先约定的汇率交换,避免了外汇波动的不确定性。
(4)经营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经营风险的评估方法:德尔菲法 步骤 内 容 1 确定可以明确回答的问题,问题条目可由组织者或参与者单方面决定,也可由双方共同商定。 2 将问题以通讯方式寄给参与者,或在会议上发给与会者,但要保证参与者不能面对面。 3 问询分为两轮或多轮进行,每一轮反复都带有对每一条目的统计反馈,它包括中位值或一些离散度的测量数值,必要时提供全部回答的概率分布。 4 随着每次反复所得信息量的减少,由组织者决定在某一轮停止反复。
●经营风险的防范策略。人才流失风险 营销渠道风险 火灾等意外风险 竞争实力风险 价格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