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何謂企業社會責任? Branco及Rodrignes (2006)指出CSR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例如像環境的保護,人力資源的管理,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環境,和當地社區的關係,以及與供應商和消費者的關係。 Lawrence and Weber (2008)定義CSR為公司應對受公司行動影響的人,他們的社區,以及他們的環境負責。其意涵是對人及社會造成傷害應加以確認並盡所有可能加以補救。它可能需要公司犧牲某些利潤,如果其社會衝擊嚴重傷害某些利益關係人或如果其基金可用來從事對社會有正面衝擊的話。
社會責任的兩種觀點 1. 古典觀點(The Classical View) 古典觀點(classical view)認為管理「唯一的社會責任」是追求最大的利潤。 Milton Fried-man認為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經營企業,為股東(公司的實際所有者)獲取最大的利益。 2. 社會經濟觀點(The Socioeconomic View) 社會經濟觀點(socioeconomic view)認為管理的社會責任不只是追求利潤,而應包括社會福祉的保護與增進。
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一) William C. Firederick (2006)指出CSR在過去半世紀已不斷演進,大致可分成四個(歷史)階段,每一階段有其不同的焦點、驅動力,以及政策工具。CSR觀念從CSR1,企業社會管理(Corporate social stewardship) 1950s-1960s,然後CSR2,企業社會回應(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 1960s-1970s,接著CSR3,企業/商業倫理(Corporate/Business Ethics) 1980s-1990s,到CSR4,企業/全球公民 (Corporate/Global Citizenship) 1990s-2000s 。
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二) 1950s-1960s CSR1,企業社會管理(Corporate social stewardship)重視 -- 企業慈善–施捨的行動; -- 經理是公共的管理信託者﹔ -- 平衡社會壓力。 CSR 政策工具: -慈善基金; -公共關係。
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三) 1960s-1970s CSR2,企業社會回應(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重視 -- 社會衝突分析; -- 社會回應之策略優先次序; -- 回應社會之組織再設計和訓練; -- 利益關係人地圖和執行。 CSR 政策工具: -利益關係策略; -法規的遵從; -社會審計; -公共事務功能; -治理政策; -政治遊說。
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四) 1980s-1990s CSR3,企業/商業倫理(Corporate/Business Ethics)重視 -- 促成一個倫理的企業文化; -- 建立一個倫理的組織氣候; -- 確認共同的倫理原則。 CSR 政策工具: - 任務/願景/價值的聲明; - CEO 領導倫理。
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五) 1990s-2000s CSR4,企業/全球公民(Corporate/Global Citizenship)重視 -- 利益關係人夥伴關係; -- 財務,社會,及環境績效的整合; -- 確認全球化的衝突; -- 公司及環境的永續。 CSR 政策工具: - 政府間的衝突; - 全球審計標準; - 非政府組織(NGO)的對話; - 永續性的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