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簡介 鍾美芳
會計是神奇的商業密碼 財務報表製造軟體 會計好像一個神奇的魔術箱,將交易資料放進去,就可以變出財務報表。情況如圖1-1。
會計是神奇的商業密碼 第一節
一、會計的意義 根據美國會計學會(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AAA)於1966年對會計所下的定義為:「會計是對經濟資料的辨認、衡量與溝通之程序,以協助資訊使用者作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筆者試以比較淺顯的方式加以定義為:「會計是以貨幣為單位,運用記錄、分類、彙總的技術,將企業個體的經濟資料轉化成有用的資訊,並透過分析與解釋以幫助資訊使用者作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料,以幫助企業內部管理人 員做決策者,稱為管理會計;其所注重者,乃規劃與控制過程中,公司內部資源分配的會計資料。 二、會計資訊使用者 (一) 企業內部使用者(管理會計) 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料,以幫助企業內部管理人 員做決策者,稱為管理會計;其所注重者,乃規劃與控制過程中,公司內部資源分配的會計資料。 如:邊際貢獻與損益兩平點的精算與運用 降低成本的做法 年度預算目標之擬定與落實差異分析 設置利潤中心 產品定價策略 重大資本支出的評估與可行性研究
企業外部使用者眾多,包括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機構、顧客、外部審計人員及其他人員等。 (二) 企業外部使用者(財務會計) 企業外部使用者眾多,包括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機構、顧客、外部審計人員及其他人員等。 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料,以幫助企業外部人士做決策者,稱為財務會計;其所注重者,乃公司與公司間之資源分配的會計資料。提供投資人、債權人決策所需的參考資訊,實為財務會計之主要目的。由於外部資訊使用者眾,且其所需資訊各異,企業無法為其各人之所需而提供不同的資訊,為了合乎共同之需要,財務會計所提供之報表稱為「一般目的財務報表」(General-purpose Financial Statement)。
一、會計方程式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 (公式1-1) 或 資產–負債 = 業主權益
會計科目 (一) 資產 資產(Assets)係指企業所控制之資源,該資源係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生,且預期未來可產生經濟效益之流入。 (一) 資產 資產(Assets)係指企業所控制之資源,該資源係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生,且預期未來可產生經濟效益之流入。 (二) 負債 負債(Liabilities)係指企業之現有義務,該義務係由過去交易事項所產生,且預期未來清償時將產生經濟資源之流出。
(三) 業主權益 業主權益(Owner’s Equity)係指企業之資產扣除其所有負債後之剩餘權益。 (三) 業主權益 業主權益(Owner’s Equity)係指企業之資產扣除其所有負債後之剩餘權益。 業主為企業的老闆,是企業經營風險的最後承受者,因此其對企業資產的享有權利當然要在清償所有負債之後,故業主權益又稱為「剩餘權益」(Residual Equity)。由於業主權益為資產減負債,因此也叫做「淨資產」。 至於公司組織之業主權益稱為「股東權益」,又區分為「股本」(資本)、「資本公積」及「保留盈餘」(或「累積虧損」)三類,此將於公司會計加以詳述。
(四) 收 益 收益係指當期經濟效益增加之部分,以資產之流入、資 產之增加或負債之減少等方式,造成業主權益之增加,而該增加非屬業主所投入者。收益包括收入與利益。 (五) 費 損 費損係指當期經濟效益減少之部分,以資產之流出、資產之耗用或負債之增加等方式,造成業主權益之減少,而該減少非屬分配予業主者。費損包括費用與損失。
會計上為了說明業主權益因何在一段期間中發生變動,因此將會計方程式擴充,由業主權益衍生出另外兩類科目,也就是「收益」與「費損」,以方便計算企業的損益,顯示企業經營的績效,收益減費損就是企業的淨利或淨損。另外業主權益也會因為業主之增資或提取而變動其金額,由於: 期末業主權益=期初業主權益+[業主增資-業主提取] +[當期收入-當期費用]
牛刀小試 ( ) 1. 我國現行財務會計準則公報係由何者發布: (A)經濟部 (B)財政部 (C)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D)全國商業總會 ( ) 1. 我國現行財務會計準則公報係由何者發布: (A)經濟部 (B)財政部 (C)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D)全國商業總會 ( ) 2. 企業員工為會計資訊的: (A)外部使用者 (B)內部使用者 (C)外部或內部使用者 (D)指定使用者 ( )3. 財務會計最主要目的是: (A)強化內部控制與防止舞弊 (B)提供稅捐機關核 定課稅所得之資料 (C)提供投資人、債權人決策所需的參考資訊 (D)提供公司管理當局財務資訊,以幫助決策
會計之意義與功能 二、會計之功能 1. 簿記的基本功能:記錄、彙整資料。 2. 系統的處理功能:經由資訊系統,產生報表。 1. 簿記的基本功能:記錄、彙整資料。 2. 系統的處理功能:經由資訊系統,產生報表。 3. 溝通與報導的功能:報導企業財務狀況。 4. 分析與解釋的功能:經由財報分析了解企業。 5. 控制與規劃的功能:幫助管理者進行成本控管。 6. 評估的功能:幫助評估各種決策或管理者績效。
會計原則
財務報表有四個主要品質: 可了解性; (2) 攸關性; (3) 可靠性; (4) 比較性:
會計品質:(一)可了解性 可了解性(Understandability)係指財務報表與會計資訊可以讓使用者了解。
會計品質:(二)攸關性 所謂攸關性(Relevance)亦即資訊與決策相關,能幫助問題之解決,成分有二: 1.預測價值:意指資訊能幫決策者預測未來之可能結果,以作當前的最佳抉擇。 2.回饋價值:意即資訊能將決策執行的結果回饋給決策者,幫助決策者比較實際與預計之差異,而 有助於對未來決策之參考。。
會計品質:(三)可靠性 所謂可靠性(Reliability),亦即資訊能夠忠實表達真相,並避免人為的偏差與錯誤。資訊是否可靠可用下列五個因素衡量: 1.忠實表達: 2.實質重於形式: 3.中立性: 4.審慎性: 5.完整性:
會計品質:(四)比較性 比較性(Comparability)意指能使資訊使用者,從兩組經濟情況中區別出異同點。為了達到比較性,相同的經濟事項,應該採用相同的會計方法或原則,而不同的經濟事項,應該採用不同之會計方法或原則。 比較性中包含了一致性的觀念,一致性意指一家公司各年度的財務報表要具有比較性,採用的會計原則、方法與程序,應該各年前後一致的採用,除非有正當之理由,否則不能任意變更。
會計品質限制因素 (一)時效性 時效性(Timeliness)意指在決策尚未決定,或在問題的關鍵時刻前提供資訊給決策。 (二)成本和效益的均衡 會計資訊本身有其價值,蒐集資訊必須花費成本,只有會計資訊產生之效益高於成本時,才值得蒐集與提供會計資訊。
會計基本假設 (一)企業個體慣例 (二)繼續經營慣例 (三)貨幣評價慣例 (四)會計期間慣例
會計基本原則 (一)成本原則:各科目入帳以成本為原則 (二)收益原則:需可實現或已實現時入帳 (三)配合原則:收益入帳時,其背後所有 成本皆須於同一會計期間入帳 (四)充分揭露原則:所有會影響觀財報者判斷之資訊皆須揭露 (五)穩健原則:可能的損失立即承認,利益則待實現才承認 (六)行業特性:
牛刀小試 ( ) 1.劃分會計期間之目的為: (A) 便於計算損益 (B) 防止內部舞弊 (C) 有助於分工合作 (D) 反應幣值漲跌 ( ) 1.劃分會計期間之目的為: (A) 便於計算損益 (B) 防止內部舞弊 (C) 有助於分工合作 (D) 反應幣值漲跌 ( ) 2.買進萬能工具 $2,100,估計可用7年,買進時列為當期費用 ,是基於: (A)一貫性原則 (B)穩健原則 (C)重要性原 則 (D)收入與費用配合原則 ( ) 3.商業會計用來記載財務性質之交易及事項的主體為:(A) 投資者 (B)資本主 (C) 企業 (D)合夥人 ( ) 4. 會計資訊認定及報導的門檻乃指: (A)時效性 (B)中立性 (C)比較性 (D)重要性 ( ) 5.某商店5年前購買土地一筆 $500,000,目前市價漲至 $800,000, 會計記錄仍保持原始成本,係符合: (A)會計期間慣例 (B)繼續經營慣例(C)企業個體慣例 (D)貨幣評價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