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總體經濟學概述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之界定 瞭解總體經濟學的演進 瞭解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Advertisements

經濟學 .方文碩、楊永列、葉志權 合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2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之衡量 瞭解各種國民所得之間的關係 瞭解物價水準與物價指數 瞭解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瞭解國民所得會計之限制 瞭解家計單位所得分配衡量 瞭解新經濟福利指標 瞭解綠色國民所得帳.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13.1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經濟成長與創新 演示者:陳怡如、林佩儀.
第九章 經濟成長.
10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魏嘉美老師.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人民痛苦指數 第七組 吳政穎 陳顯榮 許家嘉 張巧吟
第三章 古典學派.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經濟科 伍衛中老師 丘鎮城老師.
第四篇 景氣循環理論: 短期經濟體系 第十一章 總需求Ⅱ: 運用IS-LM模型.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失業 瞭解通貨膨脹 瞭解菲力浦曲線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授課老師:_____.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14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第一章 緒 論.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 2 9 章 總體經濟學的爭論 : 貨幣學派, 新古典理論及 供給面經濟學派. Debates in Macroeconomics: Monetarism, New Classical Theory, and Supply Side Economics.
第三章:利率與利率的決定 授課老師:_____.
26 總合供需均衡 本章首先由勞動市場推導 AS 線; 再與 AD 結合作 AD-AS 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失業的看法不同。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第4章 凱因斯學派.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短期均衡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 虧損的三種情形 簡報是否有重複? 1.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CH03 資訊管理的智慧觀點:技術篇.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總合需求曲線與總合供給曲線的意涵。 求出均衡物價與均衡所得水準。 應用總合供需模型,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的經濟效果。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之定義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方式 解構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3章 古典學派.
第9章 理性預期與現代凱因斯理論: 理性工資僵固性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經濟科 伍衛中科主任 陳以諾老師.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 1 章 緒 論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Chapter 10 總體經濟 與 總體指標.
公衛一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的差異主要在研究的對象與課題上。前者研究的對象是整體的,是以單一國家,甚至於全世界的經濟現象作為研究的對象。而後者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的,是以參與市場的個人、家庭、廠商的經濟行為,以及這些行為與個別市場間的交互運作的關係,作為研究的對象。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失業與物價膨脹 17. 失業與物價膨脹 17 本章學習目標 說明如何衡量失業及失業的種類。 說明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失業理論。 分析物價膨脹的意義與成因。 分析衡量物價膨脹的方式。 了解菲力浦曲線的形成與意義。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消費需求除了受當期實質所得的影響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 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國際財務管理與金融 劉亞秋‧薛立言合著 東華書局
˙經濟成長 ˙景氣循環 ˙通貨膨脹 ˙經濟理論和經濟事實
第11章 景氣循環:實質景氣循環理論與新興凱因斯學派模型
授課老師:   教授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ch5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黃志典: 國際財務管理概論.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本期消費除了是當期實質所得的函數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第14章 貨幣與金融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瞭解貨幣的供給 瞭解貨幣的需求 瞭解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1章 總體經濟學概述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之界定 瞭解總體經濟學的演進 瞭解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 瞭解總合供需基本模型 瞭解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 瞭解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 扮演的角色

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之界定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1/9) 十五世紀的重商主義 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主要論點 自利動機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幕後推動力 現代工業建立於精密的分工與資本的累積 主張政府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所有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故市場機能可充分運作以達成均衡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2/9) 馬爾薩斯、李嘉圖、約翰米爾,至馬夏爾等古典經濟學派經濟學者提倡自由經濟,讓價格充分運作,政府不必進行干預,以達到市場均衡及社會資源調配最適境界 法國經濟學家賽伊提出賽伊法則 (Say‘s law) ,主張「供給能創造本身的需求」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3/9) 1936年凱因斯發表 《 就業、利率、貨幣的一般理論 》,建立經濟分析架構,以解釋經濟大恐慌時之種種經濟現象,並提出解決經濟衰退及失業之建議 1960年代可以說是凱因斯理論的全盛時期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4/9)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5/9) 1974~1975年及1980~1982年的經濟衰退,產生罕見的「停滯性膨脹」(stagflation)的問題,以傅利曼為首的貨幣學派,及以盧卡斯與薩靖德為首的新興古典學派(又稱理性預期學派)遂應勢興起 1970年代貨幣學派的經濟思想頗受各國政府與經濟學界的認同 理性預期假說,彌補凱因斯理論中所欠缺的「未來經濟預期分析」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6/9) 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以及亞洲新興國家的出現,經濟成長遂成為現代總體經濟學所關切的熱門問題,而有新成長理論(new growth theory)之誕生 以盧卡斯(R. E. Lucas, 1937-)與羅模(P. Romer, 1955-)為首的新成長理論之焦點,則放在經濟成長的原動力、生產技術進步及經濟成長政策等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7/9) 1990年代,新興凱因斯學派強調由於市場機能無法充分發揮、市場之不完全競爭以及工資與物價存在若干程度的僵固性,政府應積極介入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8/9) 新興古典學派與新興凱因斯學派之比較

總體經濟學的演進(9/9) 1996年新經濟體系開始登上舞台;新經濟體系具有下列四項特徵: 知識獨領風騷 科技主宰創新 速度決定成敗 改革影響盈虧

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1/2) 對外問題 國際收支 貿易發展 匯率升貶等 國內問題 國民所得 就業 物價水準等

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2/2) 痛苦指數(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可用來衡量總體經濟表現之不良程度

總合供需基本模型 總合供需基本模型及總合供需之變動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1/5) 總體經濟的三個部門: (1)家計單位 (2)廠商 (3)政府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2/5) 家計單位的資金流入有下列數項: 工資 利息 股利 租金 移轉性收入 家計單位的資金流出有下列數端: 購買 納稅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3/5) 廠商的資金流入有下列數項: 銷售 出租 利息 股利 廠商的資金流出有下列數端: 購買 薪資 租金 納稅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4/5) 政府的資金流入有下列數項: 稅金 規費 租金 政府的資金流出有下列數端: 購買 薪資 利息 移轉性支出

總體經濟的基本架構(5/5) 總體經濟的三種市場 商品與勞務市場 勞動市場 金融市場

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扮演的角色 政府角色的變遷 古典經濟學派提倡讓價格機能充分運作,遵守市場自由交易,政府不必干預,則社會資源調配就會達到最適境界 在庇古的福利經濟學與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之倡導下,政府謀得其在經濟社會的干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