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树与二叉树 树和森林的概念 二叉树 二叉树遍历 线索化二叉树 树与森林 堆 Huffman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二叉树在树结构的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二叉树的许多操作算法简单,而任何树都可以与二叉树 相互转换,这样就解决了树的
Advertisements

第7章 樹與二元樹 (Trees and Binary Trees)
主讲:计算机工程学院 李兰 答疑地点:主教学楼B区213
数据结构学习考 复习课(2) 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树、二叉树、森林.
引入树 线性表、堆栈和队列都是线性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一对一; 计算机对弈中的一个格局可能有多个后继格局,用线性结构难以描述。
第6章 树和二叉树 树型结构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非线性结构。直观地,树型结构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第5章 树( Tree )和二叉树 5.1 树的基本概念 5.2 二叉树 5.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5.4 树和森林
CH6 树和二叉树 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6.2 二叉树 6.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6.4 树和森林
数据结构与算法 Data Structure Algorithms
数据结构 第六章 树与二叉树 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蔡茂国.
第五章 树 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方效林 本课件借鉴了清华大学殷人昆老师 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岩老师的课件.
第六章 二叉树和树 6.1 二叉树 6.2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与存储实现 6.3 二叉树的遍历 6.4 线索二叉树 6.5 树和森林
第六章 树和森林 1、树、森林的概念 2、二叉树及其表示 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4、堆 5、树和森林 6、二叉树的计数 7、霍夫曼树
树.
树(三) 2012初赛知识点梳理.
§4 Additional Binary Tree Operations
树和二叉树(四).
Chap4 Tree.
Tree(樹) 什麼是「樹」? 「樹」的範例 「樹」的定義 「樹」的表示法.
第五章 树及二叉树 1.树的定义和术语 2.二叉树:定义、性质、存储 3.二叉树的遍历 4. 二叉树遍历的迭代器类 *5. 中序穿线树 6. 最优二叉树及其应用 7. 树和森林.
Chapter 5 Tree & Binary Tree
其他类型的链表主要内容 静态链表 循环链表 双向链表.
第6章 树和二叉树 6.1 树的有关概念 6.2 二叉树 6.3 二叉树的遍历 6.4 遍历的应用 6.5 线索二叉树 6.6 树和森林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赵海燕 软件研究所 14 Apr 第5章 树与二叉树 之三 赵海燕 软件研究所 14 Apr
Chapter8 Binary and Other Trees
树和二叉树(三).
Ch.6 树
强连通分量 无向图 1、任意两顶点连通称该图为连通图 2、否则将其中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 A D C B E 有向图
第七章 搜索结构 静态搜索结构 二叉搜索树 AVL树.
·线性表的定义及ADT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链接存储结构 · 单向循环链表 · 双链表、双向循环链表 · 一元多项式的加法
哈夫曼编码.
第六章 树与二叉树 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6.2 二叉树 6.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6.4 树和森林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教师:涂晓帆 Sunday, December 09, 2018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第8章 树和二叉树 树 二叉树 二叉树设计 二叉树遍历 线索二叉树 哈夫曼树 等价问题 树与二叉树的转换 树的遍历 主要知识点.
第 七 章 樹狀結構 課程名稱:資料結構 授課老師:________ 2019/1/1.
数据结构与算法
教 师:曾晓东 电 话: E_mail: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教 师:曾晓东 电 话: E_mail:
第5章 树和二叉树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杨开城.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主讲人:王国军,郑瑾 CSU 中南大学信息院计科系
第5章 树和二叉树 5.1树 5.2二叉树 5.3二叉树的遍历 5.4线索二叉树 5.5树、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5.6哈夫曼树.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主讲人:王国军,郑瑾 CSU 中南大学信息院计科系
第11讲 树和二叉树(二).
第六章 树与森林 树和森林的概念 二叉树 (Binary Tree) 二叉树的表示
第五章 树 5.1 树的定义 树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 定义
数据结构概论 第6章 树和二叉树 董黎刚 浙江工商大学信电学院.
二叉树和其他树 (Binary and other trees)
Tree & Binary Tree.
樹 2 Michael Tsai 2013/3/26.
第三章 链表 单链表 (Singly Linked List) 循环链表 (Circular List) 多项式及其相加
感謝同學們在加分題建議. 我會好好研讀+反省~
Tree & Binary Tree.
无向树和根树.
二叉树的遍历.
第三章 链表 单链表 循环链表 多项式及其相加 双向链表 稀疏矩阵.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七章 类与对象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五章 递归与广义表 递归的概念 递归过程与递归工作栈 递归与回溯 广义表.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6.1 树 £6.2 二叉树 £6. 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6.4 二叉树的遍历与线索化 £6.1.1 树的定义
顺序表的删除.
第7章 樹與二元樹(Trees and Binary Trees)
队列及其实现.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第六章 二叉树和树 6.1二叉树 6.2二叉树遍历 6.3树和森林 6.4树的应用.
第5节 树 前两章学习的栈和队列属于线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数据元素的逻辑位置之间呈线性关系,每一个数据元素通常只有一个前件(除第一个元素外)和一个后件(除最后一个元素外)。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线性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问题是很广泛的,但也有很多问题不能依靠线性结构来解决,例如家谱、行政组织机构等都是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其中树就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
第10章 二元搜尋樹 (Binary Search Tree)
本节内容 1. 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2.平衡化旋转 3.平衡二叉排序树的插入操作 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最小生成树 最优二叉树.
第五章 树和二叉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树与二叉树 树和森林的概念 二叉树 二叉树遍历 线索化二叉树 树与森林 堆 Huffman树

树和森林的概念 有根树: 一棵有根树 T,简称为树,它是n (n≥0) 个结点的有限集合。当n = 0时,T 称为空树;否则,T 是非空树,记作 D A C B I J H G F E M L K

r 是一个特定的称为根(root)的结点,它只有直接后继,但没有直接前驱; 根以外的其他结点划分为 m (m  0) 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1, T2, …, Tm,每个集合又是一棵树,并且称之为根的子树。 每棵子树的根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驱,但可以有0个或多个直接后继。

树的基本术语 子女:若结点的子树非空,结点子树的根即为该结点的子女。 双亲(父亲):若结点有子女,该结点是子女的双亲(父亲)。 兄弟:同一结点的子女互称为兄弟。 度:结点的子女个数即为该结点的度;树中各个结点的度的最大值称为树的度。

分支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即为分支结点,亦称为非终端结点。 叶结点:度为0的结点即为叶结点,亦称为终端结点。 祖先:根结点到该结点的路径上的各个结点都是该结点的祖先。 子孙:某结点的所有下属结点,都是该结点的子孙。

1层 2层 3层 4层 结点的层次:规定根结点在第一层,其子女结点的层次等于它的层次加一。以下类推。 深度:结点的深度即为结点的层次;离根最远结点的层次即为树的深度。 1层 2层 4层 3层 depth = 4 D A C B I J H G F E M L K height

高度:规定叶结点的高度为1,其双亲结点的高度等于它的高度加一。 树的高度:等于根结点的高度,即根结点所有子女高度的最大值加一。 有序树:树中结点的各棵子树 T0, T1, …是有次序的,即为有序树。 无序树:树中结点的各棵子树之间的次序是不重要的,可以互相交换位置。 森林:森林是m(m≥0)棵树的集合。

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template <class T> class Tree { //对象: 树是由n (≥0) 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合。在 //类界面中的 position 是树中结点的地址。在顺序 //存储方式下是下标型, 在链表存储方式下是指针 //型。T 是树结点中存放数据的类型, 要求所有结 //点的数据类型都是一致的。 public: Tree (); ~Tree ();

BuildRoot (const T& value); //建立树的根结点 position FirstChild(position p); //返回 p 第一个子女地址, 无子女返回 0 position NextSibling(position p); //返回 p 下一兄弟地址, 若无下一兄弟返回 0 position Parent(position p); //返回 p 双亲结点地址, 若 p 为根返回 0 T getData(position p); //返回结点 p 中存放的值 bool InsertChild(position p, T& value); //在结点 p 下插入值为 value 的新子女, 若插 //入失败, 函数返回false, 否则返回true

bool DeleteChild (position p, int i); //点, 若删除失败, 则返回false, 否则返回true void DeleteSubTree (position t); //删除以 t 为根结点的子树 bool IsEmpty (); //判树空否, 若空则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 void Traversal (void (*visit)(position p)); //遍历以 p 为根的子树 };

二叉树 (Binary Tree) 二叉树的五种不同形态 二叉树的定义 一棵二叉树是结点的一个有限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是由一个根结点加上两棵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互不相交的二叉树组成。 L R L R 二叉树的五种不同形态

二叉树的性质 性质1 若二叉树结点的层次从 1 开始, 则在二叉树的第 i 层最多有 2i-1 个结点。( i≥1)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性质2 深度为 k 的二叉树最少有 k 个结点,最多有 2k-1个结点。( k≥1 ) 因为每一层最少要有1个结点,因此,最少结点数为 k。最多结点个数借助性质1:用求等比级数前k项和的公式 20 +21 +22 + …+2k-1 = 2k-1

性质3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结点有 n0 个, 度为 2 的非叶结点有 n2 个, 则有 总边数为e,则根据二叉树的定义, n = n0+n1+n2 e = 2n2+n1 = n-1 因此,有 2n2+n1 = n0+n1+n2-1 n2 = n0-1 n0 = n2+1

定义1 满二叉树 (Full Binary Tree) ─ 深度为 k的满二叉树是有2k -1个结点的二叉树。 定义2 完全二叉树 (Complete Binary Tree) ─ 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 k,则共有 k 层。除第 k 层外,其它各层 (1~k-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k层从右向左连续缺若干结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性质4 具有 n (n≥0)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log2(n+1) 设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k,则有 2k-1-1 < n ≤ 2k-1 变形 2k-1 < n+1≤2k 取对数 k-1< log2(n+1) ≤k 有 log2(n+1) = k 上面k-1层结点数 包括第k层的最大结点数 23-1 24-1

性质5 如将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自顶向下,同一层自左向右连续给结点编号1, 2, …, n,则有以下关系: 若i = 1, 则 i 无双亲 若i > 1, 则 i 的双亲为i/2 若2*i <= n, 则 i 的左子女为 2*i, 若2*i+1 <= n, 则 i 的右子女为2*i+1 若 i 为奇数, 且i != 1, 则其左兄弟为i-1, 若 若 i 为偶数, 且i != n, 则其右兄弟为i+1 1 2 3 4 8 5 6 7 9 10

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template <class T> class BinaryTree { //对象: 结点的有限集合, 二叉树是有序树 public: BinaryTree (); //构造函数 BinaryTree (BinTreeNode<T> *lch, BinTreeNode<T> *rch, T item); //构造函数, 以item为根, lch和rch为左、右子 //树构造一棵二叉树 int Height (); //求树深度或高度 int Size (); //求树中结点个数

bool IsEmpty (); //判二叉树空否? BinTreeNode<T> *Parent (BinTreeNode<T> *t); //求结点 t 的双亲 BinTreeNode<T> *LeftChild (BinTreeNode<T> *t); //求结点 t 的左子女 BinTreeNode<T> *RightChild (BinTreeNode<T> *t); //求结点 t 的右子女 bool Insert (T item); //在树中插入新元素 bool Remove (T item); //在树中删除元素 bool Find (T& item); //判断item是否在树中 bool getData (T& item); //取得结点数据

BinTreeNode<T> *getRoot (); //取根 void pre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前序遍历, visit是访问函数 void in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中序遍历, visit是访问函数 void post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后序遍历, (*visit)是访问函数 void levelOrder (void (*visit)(BinTreeNode<T> *t)); //层次序遍历, visit是访问函数 };

二叉树的顺序表示 完全二叉树 一般二叉树 的顺序表示 的顺序表示 1 2 3 4 6 7 8 9 12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1 2 3 4 6 7 8 9 12 14 2 4 8 9 10 5 6 7 3 12 10 11 13 完全二叉树 一般二叉树 的顺序表示 的顺序表示

极端情形: 只有右单支的二叉树 1 3 7 15 31 1 3 7 15 31

leftChild data rightChild 二叉树的链表表示(二叉链表) 二叉树结点定义:每个结点有3个成员,data域存储结点数据,leftChild和rightChild分别存放指向左子女和右子女的指针。 leftChild data rightChild data leftChild rightChild 二叉链表

leftChild data parent rightChild 二叉树的链表表示(三叉链表) 每个结点增加一个指向双亲的指针parent,使得查找双亲也很方便。 leftChild data parent rightChild parent data leftChild rightChild 三叉链表

 A B C D F E root 二叉树 二叉链表 三叉链表 二叉树链表表示的示例

data parent leftChild rightChild 1 2 3 4 5 A -1 1 -1 B 0 2 3 C 1 -1 -1 D 1 4 5 E 3 -1 -1 F 3 -1 -1 A B C D F E root 三叉链表的静态结构

二叉树的类定义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BinTreeNode { //二叉树结点类定义 T data; //数据域 BinTreeNode<T> *leftChild, *rightChild; //左子女、右子女链域 BinTreeNode () //构造函数 { leftChild = NULL; rightChild = NULL; } BinTreeNode (T x, BinTreeNode<T> *l = NULL, BinTreeNode<T> *r = NULL) { data = x; leftChild = l; rightChild = r; } };

template <class T> class BinaryTree { //二叉树类定义 public: BinaryTree () : root (NULL) { } //构造函数 BinaryTree (T value) : RefValue(value), root(NULL) { } //构造函数 BinaryTree (BinaryTree<T>& s); //复制构造函数 ~BinaryTree () { destroy(root); } //析构函数 bool IsEmpty () { return root == NULL;} //判二叉树空否 int Height () { return Height(root); } //求树高度 int Size () { return Size(root); } //求结点数

BinTreeNode<T> *Parent (BinTreeNode <T> *t) { return (root == NULL || root == t) ? NULL : Parent (root, t); } //返回双亲结点 BinTreeNode<T> *LeftChild (BinTreeNode<T> *t) { return (t != NULL)?t->leftChild : NULL; } //返回左子女 BinTreeNode<T> *RightChild (BinTreeNode<T> *t) { return (t != NULL)?t->rightChild : NULL; } //返回右子女 BinTreeNode<T> *getRoot () const { return root; } //取根

{ preOrder (root, visit); } //前序遍历 void pre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preOrder (root, visit); } //前序遍历 void in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inOrder (root, visit); } //中序遍历 void post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postOrder (root, visit); } //后序遍历 void levelOrder (void (*visit)(BinTreeNode<T> *t)); //层次序遍历 int Insert (const T item); //插入新元素 BinTreeNode<T> *Find (T item) const; //搜索

protected: BinTreeNode<T> *root; //二叉树的根指针 T RefValue; //数据输入停止标志 void CreateBinTree (istream& in, BinTreeNode<T> *& subTree); //从文件读入建树 bool Insert (BinTreeNode<T> *& subTree, T& x); //插入 void destroy (BinTreeNode<T> *& subTree); //删除 bool Find (BinTreeNode<T> *subTree, T& x); //查找

BinTreeNode<T> *Copy (BinTreeNode<T> *r); //复制 int Height (BinTreeNode<T> *subTree); //返回树高度 int Size (BinTreeNode<T> *subTree); //返回结点数 BinTreeNode<T> *Parent (BinTreeNode<T> * subTree, BinTreeNode<T> *t); //返回父结点 BinTreeNode<T> *Find (BinTreeNode<T> * subTree, T& x) const; //搜寻x

void Traverse (BinTreeNode<T> *subTree, ostream& out); //前序遍历输出 void preOrder (BinTreeNode<T>& subTree,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前序遍历 void inOrder (BinTreeNode<T>& subTree,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中序遍历 void postOrder (BinTreeNode<T>& Tree,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后序遍历

部分成员函数的实现 friend istream& operator >> (istream& in, BinaryTree<T>& Tree); //重载操作:输入 friend ostream& operator << (ostream& out, BinaryTree<T>& Tree); //重载操作:输出 }; template <class T> BinTreeNode<T> *BinaryTree<T>:: Parent (BinTreeNode <T> *subTree, BinTreeNode <T> *t) { 部分成员函数的实现

//私有函数: 从结点 subTree 开始, 搜索结点 t 的双 //亲, 若找到则返回双亲结点地址, 否则返回NULL if (subTree == NULL) return NULL; if (subTree->leftChild == t || subTree->rightChild == t ) return subTree; //找到, 返回父结点地址 BinTreeNode <T> *p; if ((p = Parent (subTree->leftChild, t)) != NULL) return p; //递归在左子树中搜索 else return Parent (subTree->rightChild, t); //递归在右子树中搜索 };

template<class T> void BinaryTree<T>:: destroy (BinTreeNode<T> * subTree) { //私有函数: 删除根为subTree的子树 if (subTree != NULL) { destroy (subTree->leftChild); //删除左子树 destroy (subTree->rightChild); //删除右子树 delete subTree; //删除根结点 } };

二叉树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就是按某种次序访问树中的结点,要求每个结点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 设访问根结点记作 V 遍历根的左子树记作 L 遍历根的右子树记作 R 则可能的遍历次序有 前序 VLR 镜像 VRL 中序 LVR 镜像 RVL 后序 LRV 镜像 RLV

中序遍历 (Inorder Traversal) 中序遍历二叉树算法的框架是: 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 否则 中序遍历左子树 (L); 访问根结点 (V); 中序遍历右子树 (R)。 遍历结果 a + b * c - d - e / f - + / a * e f b - c d

二叉树递归的中序遍历算法 template <class T> void BinaryTree<T>::InOrder (BinTreeNode<T> * subTree,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if (subTree != NULL) { InOrder (subTree->leftChild, visit); //遍历左子树 visit (subTree); //访问根结点 InOrder (subTree->rightChild, visit); //遍历右子树 } };

前序遍历 (Preorder Traversal) 前序遍历二叉树算法的框架是: 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 否则 访问根结点 (V); 前序遍历左子树 (L); 前序遍历右子树 (R)。 遍历结果 - + a * b - c d / e f - + / a * e f b - c d

二叉树递归的前序遍历算法 template <class T> void BinaryTree<T>::PreOrder (BinTreeNode<T> * subTree,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if (subTree != NULL) { visit (subTree); //访问根结点 PreOrder (subTree->leftChild, visit); //遍历左子树 PreOrder (subTree->rightChild, visit); //遍历右子树 } };

后序遍历 (Postorder Traversal) 后序遍历二叉树算法的框架是: 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 否则 后序遍历左子树 (L); 后序遍历右子树 (R); 访问根结点 (V)。 遍历结果 a b c d - * + e f / - - + / a * e f b - c d

二叉树递归的后序遍历算法 template <class T> void BinaryTree<T>::PostOrder (BinTreeNode<T> * subTree,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 if (subTree != NULL ) { PostOrder (subTree->leftChild, visit); //遍历左子树 PostOrder (subTree->rightChild, visit); //遍历右子树 visit (subTree); //访问根结点 } };

应用二叉树遍历的示例 template <class T> int BinaryTree<T>::Size (BinTreeNode<T> * subTree) const { //私有函数:利用二叉树后序遍历算法计算二叉 //树的结点个数 if (subTree == NULL) return 0; //空树 else return 1+Size (subTree->leftChild) + Size (subTree->rightChild); };

应用二叉树遍历的示例 template <class T> int BinaryTree<T>::Height ( BinTreeNode<T> * subTree) const { //私有函数:利用二叉树后序遍历算法计算二叉 //树的高度或深度 if (subTree == NULL) return 0; //空树高度为0 else { int i = Height (subTree->leftChild); int j = Height (subTree->rightChild); return (i < j) ? j+1 : i+1; };

利用二叉树前序遍历建立二叉树 以递归方式建立二叉树。 输入结点值的顺序必须对应二叉树结点前序遍历的顺序。并约定以输入序列中不可能出现的值作为空结点的值以结束递归, 此值在RefValue中。例如用“@”或用“-1”表示字符序列或正整数序列空结点。

利用二叉树前序遍历建立二叉树 如图所示的二叉树的前序遍历顺序为 A B C @ @ D E @ G @ @ F @ @ @ A B C D

利用二叉树前序遍历建立二叉树 template<class T> void BinaryTree<T>::CreateBinTree (ifstream& in, BinTreeNode<T> *& subTree) { //私有函数: 以递归方式建立二叉树。 T item; if ( !in.eof () ) { //未读完, 读入并建树 in >> item; //读入根结点的值 if (item != RefValue) { subTree = new BinTreeNode<T>(item); //建立根结点 if (subTree == NULL) {cerr << “存储分配错!” << endl; exit (1);}

利用二叉树前序遍历建立二叉树 CreateBinTree (in, subTree->leftChild); //递归建立左子树 CreateBinTree (in, subTree->rightChild); //递归建立右子树 } else subTree = NULL; //封闭指向空子树的指针 };

利用栈的前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a b c d e d c c c        访问 a 进栈 c 左进 b 访问 b 进栈 d 空 退栈 d 访问 左进 空 退栈 c 访问 左进 e 初始化 访问 e 左进 空 退栈 结束

利用栈的前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template <class T> void BinaryTree<T>:: Pre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 stack<BinTreeNode<T>*> S; BinTreeNode<T> *p = t; S.Push (NULL); while (p != NULL) { visit(p); //访问结点 if (p->rightChild != NULL) S.Push (p->rightChild); //预留右指针在栈中 if (p->leftChild != NULL) p = p->leftChild; //进左子树 else S.Pop(p); //左子树为空 } };

利用栈的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a b c d e a d a c a a e d e c c c b a 左空 退栈 访问 左空 退栈 访问 退栈访问 右空 退栈访问 栈空结束

利用栈的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template <class T> void BinaryTree<T>:: In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stack<BinTreeNode<T>*> S; BinTreeNode<T> *p = t; do { while (p != NULL) { //遍历指针向左下移动 S.Push (p); //该子树沿途结点进栈 p = p->leftChild; } if (!S.IsEmpty()) { //栈不空时退栈 S.Pop (p); visit (p); //退栈, 访问 p = p->rightChild; //遍历指针进到右子女 } while (p != NULL || !S.IsEmpty ()); };

利用栈的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在后序遍历过程中所用栈的结点定义 ptr tag{L,R}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stkNode { BinTreeNode<T> *ptr; //树结点指针 enum tag {L, R}; //退栈标记 stkNode (BinTreeNode<T> *N = NULL) : ptr(N), tag(L) { } //构造函数 }; tag = L, 表示从左子树退回还要遍历右子树; tag = R,表示从右子树退回要访问根结点。 ptr tag{L,R}

利用栈的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a b c e d aL bL aL bR aL dL bR aL dR bR aL bR aL aL aR eL cL aR eR cL aR cL aR cR aR aR

利用栈的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template <class T> void BinaryTree<T>:: Post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Stack<stkNode<T>> S; stkNode<T> w; BinTreeNode<T> * p = t; //p是遍历指针 do { while (p != NULL) { w.ptr = p; w.tag = L; S.Push (w); p = p->leftChild; } int continue1 = 1; //继续循环标记, 用于R

利用栈的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while (continue1 && !S.IsEmpty ()) { S.Pop (w); p = w.ptr; switch (w.tag) { //判断栈顶的tag标记 case L: w.tag = R; S.Push (w); continue1 = 0; p = p->rightChild; break; case R: visit (p); break; } } while (!S.IsEmpty ()); //继续遍历其他结点 cout << endl; };

层次序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层次序遍历二叉树就是从根结点开始,按层次逐层遍历,如图: a b c d e f - + / * 遍历顺序

层次序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这种遍历需要使用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在处理上一层时,将其下一层的结点直接进到队列(的队尾)。在上一层结点遍历完后,下一层结点正好处于队列的队头,可以继续访问它们。 算法是非递归的。

层次序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a c b a b c c d e d d e e Q a进队 Q a出队, 访问a b进队, c 进队 Q b出队, 访问b d进队 Q d e c出队,访问c e进队 Q e d出队,访问d Q e出队,访问e

层次序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template <class T> void BinaryTree<T>:: levelOrder (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if (t == NULL) return; Queue<BinTreeNode<T> * > Q; BinTreeNode<T> *p = t; Q.EnQueue (p); while (!Q.IsEmpty ()) { Q.DeQueue (p); visit (p); if (p->leftChild != NULL) Q.EnQueue (p->leftChild); if (p->rightChild != NULL) Q.EnQueue (p->rightChild); } };

由给定的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能够唯一地确定一棵二叉树 例如:假定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 AHBFDECKG, 中序序列为HBDFAEKCG

线索化二叉树 (Threaded Binary Tree) 又称为穿线树。 通过二叉树的遍历,可将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数据排列在一个线性序列中,可以找到某数据在这种排列下它的前驱和后继。 希望不必每次都通过遍历找出这样的线性序列。只要事先做预处理,将某种遍历顺序下的前驱、后继关系记在树的存储结构中,以后就可以高效地找出某结点的前驱、后继。

线索 (Thread) a b c e d d a e b c 方法一:增加 Pred 指针和 Succ 指针的二叉树 pred leftChild data rightChild succ d ∧ a e b c root pred succ a b c d e pred succ 方法一:增加 Pred 指针和 Succ 指针的二叉树

这种设计的缺点是每个结点增加两个指针,当结点数很大时存储消耗较大。 对于原来的二叉链表结构,一棵n个结点的二叉树共有2n个指针域,而非空的指针域为n-1个,因此,仍有n+1个指针域没有利用起来。

方法二:增加 左右线索标志的二叉树 改造树结点,将 pred 指针和 succ 指针压缩到 leftChild 和 rightChild 的空闲指针中,并增设两个标志 ltag 和 rtag,指明指针是指示子女还是前驱/后继。后者称为线索。 ltag (或rtag) = 0,表示相应指针指示左子女(或右子女结点);当ltag (或rtag) = 1, 表示相应指针为前驱(或后继)线索。 leftChild ltag data rtag rightChild

线索化二叉树及其链表表示 a b c e d d a e b c leftChild ltag data rtag rightChild ∧ c root pred succ 1 a b c d e pred succ ltag= 0, leftChild为左子女指针 ltag= 1, leftChild为前驱线索 rtag = 0, rightChild为右子女指针 rtag = 1, rightChild为后继线索

线索化二叉树的类定义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ThreadNode { //线索二叉树的结点类 int ltag, rtag; //线索标志 ThreadNode<T> *leftChild, *rightChild; //线索或子女指针 T data; //结点数据 ThreadNode ( const T item) //构造函数 : data(item), leftChild (NULL), rightChild (NULL), ltag(0), rtag(0) {} };

template <class T> class ThreadTree { //线索化二叉树类 protected: ThreadNode<T> *root; //树的根指针 void createInThread (ThreadNode<T> *current, ThreadNode<T> *& pre); //中序遍历建立线索二叉树 ThreadNode<T> *parent (ThreadNode<T> *t); //寻找结点t的双亲结点 public: ThreadTree () : root (NULL) { } //构造函数

void createInThread(); //建立中序线索二叉树 ThreadNode<T> *First (ThreadNode<T> *current); //寻找中序下第一个结点 ThreadNode<T> *Last (ThreadNode<T> *current); //寻找中序下最后一个结点 ThreadNode<T> *Next (ThreadNode<T> *current); //寻找结点在中序下的后继结点 ThreadNode<T> *Prior (ThreadNode<T> *current); //寻找结点在中序下的前驱结点 ……… };

通过中序遍历建立中序线索化二叉树 template <class T> void ThreadTree<T>::createInThread () { ThreadNode<T> *pre = NULL; //前驱结点指针 if (root != NULL) { //非空二叉树, 线索化 createInThread (root, pre); //中序遍历线索化二叉树 pre->rightChild = NULL; pre->rtag = 1; //后处理中序最后一个结点 } };

template <class T> void ThreadTree<T>:: createInThread (ThreadNode<T> *current, ThreadNode<T> *& pre) { //通过中序遍历, 对二叉树进行线索化 if (current == NULL) return; createInThread (current->leftChild, pre); //递归, 左子树线索化 if (current->leftChild == NULL) { //建立当前结点的前驱线索 current->leftChild = pre; current->ltag = 1; }

if (pre != NULL && pre->rightChild == NULL) //建立前驱结点的后继线索 { pre->rightChild = current; pre->rtag = 1; } pre = current; //前驱跟上,当前指针向前遍历 createInThread (current->rightChild, pre); //递归, 右子树线索化 };

pre == NULL root current 0 A 0  0 B 0 0 C 0   0 D 0   0 E 0 

pre == NULL root 0 A 0 current  1 B 0 0 C 0   0 D 0   0 E 0 

root 0 A 0 pre  1 B 0 0 C 0  current 1 D 0   0 E 0 

current root 0 A 0  1 B 0 0 C 0  pre 1 D 1  0 E 0 

pre root 0 A 0  1 B 0 0 C 0  current 1 D 1 1 E 0 

root 0 A 0 current  1 B 0 0 C 0  pre 1 D 1 1 E 1

root 0 A 0 后处理 pre  1 B 0 0 C 1  1 D 1 1 E 1

寻找当前结点在中序下的后继 A if (current->rtag ==1) 后继为current->rightChild else //current->rtag == 0 后继为当前结点右子树 的中序下的第一个结点 B C D E F G H I J K

寻找当前结点在中序下的前驱 if (current->ltag == 1) 前驱为current->leftChild B D E C F H I K G J L if (current->ltag == 1) 前驱为current->leftChild else //current->ltag == 0 前驱为当前结点左子树 中序下的最后一个结点

前序线索化二叉树 前序序列 A B D C E 在前序线索化二叉树中寻找当前结点的后继 p->ltag==1? A 前驱线索 = 前驱线索 =  左子女 p->rightChild == NULL? 后继为 p->leftChild =  无后继 A B C E D

后序线索化二叉树 在后序线索化二叉树中寻找当前结点的后继 后序序列 D B E C A p->rtag==1? 后继线索 = 后继线索 =  右子女 后继为q的右子树中 后序下第一个结点 后继为 p->rightChild =  无后继 后继为q A B C E D q=p->parent q==NULL? q->rtag==1 || q->rightChild==p? 后序序列 D B E C A

A(B(E, F), C, D(G)) 结点的utype域没有画出 树与森林 树(一般的树)的存储表示 1、广义表表示 A B C D E F G A(B(E, F), C, D(G)) 结点的utype域没有画出

2、双亲表示 A B C D E F G data parent A B C D E F G -1 0 0 0 1 1 3 0 1 2 3 4 5 6 树中结点的存放顺序一般不做特殊要求,但为了操作实现的方便,有时也会规定结点的存放顺序。例如,可以规定按树的前序次序存放树中的各个结点,或规定按树的层次次序安排所有结点。

3、子女链表表示 无序树情形链表中各结点顺序任意,有序树必须自左向右链接各个子女结点。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 4 5 6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无序树情形链表中各结点顺序任意,有序树必须自左向右链接各个子女结点。

4、子女指针表示 一个合理的想法是在结点中存放指向每一个子女结点的指针。但由于各个结点的子女数不同,每个结点设置数目不等的指针,将很难管理。 为此,设置等长的结点,每个结点包含的指针个数相等,等于树的度(degree)。 这保证结点有足够的指针指向它的所有子女结点。但可能产生很多空闲指针,造成存储浪费。

      空链域2n+1个 等数量的链域 A B C D E F G data child1 child2 child3 childd       空链域2n+1个 等数量的链域

5、子女-兄弟表示 也称为树的二叉树表示。结点构造为: firstChild 指向该结点的第一个子女结点。无序树时,可任意指定一个结点为第一个子女。 nextSibling 指向该结点的下一个兄弟。任一结点在存储时总是有顺序的。 若想找某结点的所有子女,可先找firstChild,再反复用 nextSibling 沿链扫描。 data firstChild nextSibling

树的子女-兄弟表示 data firstChild nextSibling A B C D E F G

用子女-兄弟表示实现的 树的类定义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TreeNode { //树的结点类 T data; //结点数据 TreeNode<T> *firstChild, *nextSibling; //子女及兄弟指针 TreeNode (T value = 0, TreeNode<T> *fc = NULL, TreeNode<T> *ns = NULL) //构造函数 : data (value), firstChild (fc), nextSibling (ns) { } };

template <class T> class Tree { //树类 private: TreeNode<T> *root, *current; //根指针及当前指针 int Find (TreeNode<T> *p, T value); //在以p为根的树中搜索value void RemoveSubTree (TreeNode<T> *p); //删除以p为根的子树 bool FindParent (TreeNode<T> *t, TreeNode<T> *p); public:

Tree () { root = current = NULL; } //构造函数 bool Root (); //置根结点为当前结点 bool IsEmpty () { return root == NULL; } bool FirstChild (); //将当前结点的第一个子女置为当前结点 bool NextSibling (); //将当前结点的下一个兄弟置为当前结点 bool Parent (); //将当前结点的双亲置为当前结点 bool Find (T value); //搜索含value的结点, 使之成为当前结点 …… //树的其他公共操作 };

子女-兄弟链表常用操作的实现 template <class T> bool Tree<T>::Root () { //让树的根结点成为树的当前结点 if (root == NULL) { current = NULL; return false; } else { current = root; return true; };

template <class T> bool Tree<T>::Parent () { //置当前结点的双亲结点为当前结点 TreeNode<T> *p = current; if (current == NULL || current == root) { current = NULL; return false; } //空树或根无双亲 return FindParent (root, p); //从根开始找*p的双亲结点 };

template <class T> bool Tree<T>:: FindParent (TreeNode<T> *t, TreeNode<T> *p) { //在根为*t的树中找*p的双亲, 并置为当前结点 TreeNode<T> *q = t->firstChild; //*q是*t长子 bool succ; while (q != NULL && q != p) { //扫描兄弟链 if ((succ = FindParent (q, p)) == true) return succ; //递归搜索以*q为根的子树 q = q->nextSibling; }

if (q != NULL && q == p) { current = t; return true; } else { current = NULL; return false; } //未找到 }; template <class T> bool Tree<T>::FirstChild () { //在树中找当前结点的长子, 并置为当前结点 if (current && current->firstChild ) { current = current->firstChild; return true; } current = NULL; return false;

template <class T> bool Tree<T>::NextSibling () { //在树中找当前结点的兄弟, 并置为当前结点 if (current && current->nextSibling) { current = current->nextSibling; return true; } current = NULL; return false; };

树的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 先根次序遍历 后根次序遍历 广度优先遍历 树的二叉树表示 A B C E D F G

树的先根次序遍历 当树非空时 访问根结点 依次先根遍历根的各棵 子树 树先根遍历 ABEFCDG 对应二叉树前序遍历 ABEFCDG 树的先根遍历结果与其对应二叉树 表示的前序遍历结果相同 树的先根遍历可以借助对应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算法实现 A B C E D G F

树的后根次序遍历 当树非空时 依次后根遍历根的各棵 子树 访问根结点 树后根遍历 EFBCGDA 对应二叉树中序遍历 EFBCGDA 树的后根遍历结果与其对应二叉树 表示的中序遍历结果相同 树的后根遍历可以借助对应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算法实现 A B C E D G F

广度优先(层次次序)遍历 A B C E D G F 按广度优先次序遍历树的结果 ABCDEFG 遍历算法用到一个队列。 template <class T> void Tree<T>:: LevelOrder(void (*visit) (BinTreeNode<T> *t) ) { //按广度优先次序分层遍历树, 树的根结点是 //当前指针current。

Queue<TreeNode<T>*> Q; TreeNode<T> *p; if (current != NULL) { //树不空 p = current; //保存当前指针 Q.EnQueue (current); //根结点进队列 while (!Q.IsEmpty ()) { Q.DeQueue (current); //退出队列 visit (current); //访问之 current = current->firstChild; while (current != NULL) { Q.EnQueue (current); current = current->nextSibling; } current = p; //恢复算法开始的当前指针 };

将一般树化为二叉树表示就是用树的子女-兄弟表示来存储树的结构。 森林与二叉树表示的转换可以借助树的二叉树表示来实现。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森林的二叉树表示 各棵树的二叉树表示 T1 T2 T3 A F H B C D G I J A B E K C 3 棵树的森林 F D H

森林转化成二叉树的规则 若 F 为空,即 n = 0,则对应的二叉树 B 为空树。 若 F 不空,则 二叉树 B 的根是 F 第一棵树 T1 的根; 其左子树为B (T11, T12, …, T1m),其中,T11, T12, …, T1m 是 T1 的根的子树; 其右子树为 B (T2, T3, …, Tn),其中,T2, T3, …, Tn 是除 T1 外其它树构成的森林。

二叉树转换为森林的规则 如果 B 为空,则对应的森林 F 也为空。 如果 B 非空,则 F 中第一棵树 T1 的根为 B 的根; T1 的根的子树森林 { T11, T12, …, T1m } 是由 B 的根的左子树 LB 转换而来; F 中除了 T1 之外其余的树组成的森林 { T2, T3, …, Tn } 是由 B 的根的右子树 RB 转换而成的森林。

森林的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 森林的遍历也分为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深度优先遍历又可分为先根次序遍历和后根次序遍历。 给定森林 F,若 F = Ø,则遍历结束。否则 若F = {{T1 = { r1, T11, …, T1k }, T2, ..., Tm},则可以导出先根遍历、后根遍历两种方法。其中,r1是第一棵树的根结点,{T11, …, T1k}是第一棵树的子树森林,{T2, ...,Tm}是除去第一棵树之后剩余的树构成的森林。 深度优先遍历

森林的先根次序遍历 若森林F = Ø,返回;否则 访问森林的根(也是第一棵树的根)r1; 先根遍历森林第一棵树的根的子树森林{T11, …, T1k}; 先根遍历森林中除第一棵树外其他树组成的森林{T2, ...,Tm}。

A B C E D H I K J F G 森林的先根次序遍历的结果序列 ABCDE FG HIKJ 这相当于对应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

森林的后根次序遍历 若森林 F = Ø,返回;否则 后根遍历森林 F 第一棵树的根结点的子树森林{T11, …, T1k}; 访问森林的根结点 r1; 后根遍历森林中除第一棵树外其他树组成的森林{T2, ..., Tm}。

A B C E D H I K J F G 森林的后根次序遍历的结果序列 BCEDA GF KIJH 这相当于对应二叉树中序遍历的结果。

广度优先遍历(层次序遍历) AFH BCDGIJ EK 若森林 F 为空,返回; 否则 依次遍历各棵树的 根结点; 依次遍历各棵树根 结点的所有子女; 依次遍历这些子女 结点的子女结点;  A B C F D H G E I K J AFH BCDGIJ EK

堆 ( Heap ) 优先级队列 每次出队列的是优先权最高的元素。 用堆实现其存储表示,能够高效运作。 template <class E> class MinPQ { //最小优先级队列类的定义 public: Virtual bool Insert (E& x) = 0; Virtual bool Remove (E& x) = 0; };

堆的定义 完全二叉树顺序表示 完全二叉树顺序表示 Ki≥K2i+1 && Ki≤K2i+1 && Ki≥K2i+2 Ki≤K2i+2 09 87 78 45 65 31 53 23 17 完全二叉树顺序表示 Ki≥K2i+1 && Ki≥K2i+2 完全二叉树顺序表示 Ki≤K2i+1 && Ki≤K2i+2

堆的元素下标计算 由于堆存储在下标从 0 开始计数的一维数组中,因此在堆中给定下标为 i 的结点时 如果 i = 0,结点 i 是根结点,无双亲;否则结点 i 的父结点为结点 (i-1)/2; 如果 2i+1>n-1,则结点 i 无左子女;否则结点 i 的左子女为结点 2i+1; 如果 2i+2>n-1,则结点 i 无右子女;否则结点 i 的右子女为结点 2i+2。

最小堆的类定义 template <class E> class MinHeap : public MinPQ<E> { //最小堆继承了(最小)优先级队列 public: MinHeap (int sz = DefaultSize); //构造函数 MinHeap (E arr[], int n); //构造函数 ~MinHeap() { delete [ ] heap; } //析构函数 bool Insert (E& x); //插入 bool Remove (E& x); //删除

bool IsEmpty () const //判堆空否 { return currentSize == 0; } bool IsFull () const //判堆满否 { return currentSize == maxHeapSize; } void MakeEmpty () { currentSize = 0; } //置空堆 private: E *heap; //最小堆元素存储数组 int currentSize; //最小堆当前元素个数 int maxHeapSize; //最小堆最大容量 void siftDown (int start, int m); //调整算法 void siftUp (int start); //调整算法 };

堆的建立 template <class E> MinHeap<E>::MinHeap (int sz) { maxHeapSize = (DefaultSize < sz) ? sz : DefaultSize; heap = new E[maxHeapSize]; //创建堆空间 if (heap == NULL) { cerr << “堆存储分配失败!” << endl; exit(1); } currentSize = 0; //建立当前大小 };

template <class E> MinHeap<E>::MinHeap (E arr[], int n) { maxHeapSize = (DefaultSize < n) ? n : DefaultSize; heap = new E[maxHeapSize]; if (heap == NULL) { cerr << “堆存储分配失败!” << endl; exit(1); } for (int i = 0; i < n; i++) heap[i] = arr[i]; currentSize = n; //复制堆数组, 建立当前大小 int currentPos = (currentSize-2)/2; //找最初调整位置:最后分支结点 while (currentPos >= 0) { //逐步向上扩大堆 siftDown (currentPos, currentSize-1); //局部自上向下下滑调整 currentPos--; };

将一组用数组存放的任意数据调整成堆 自下向上逐步调整为最小堆 53 17 78 09 23 45 65 87 i currentPos = i = 3 currentPos = i = 2 自下向上逐步调整为最小堆

53 17 78 09 23 45 65 87 i currentPos = i = 1 Step 1 Step 2

53 17 78 09 23 45 65 87 i currentPos = i = 0 Step 1 Step 2

53 17 78 09 23 45 65 87 i currentPos = i = 0 Step 3 Step 4

最小堆的下滑调整算法 template <class E> void MinHeap<E>::siftDown (int start, int m ) { //私有函数: 从结点start开始到m为止, 自上向下比较, //如果子女的值小于父结点的值, 则关键码小的上浮, //继续向下层比较, 将一个集合局部调整为最小堆。 int i = start, j = 2*i+1; //j是i的左子女位置 E temp = heap[i]; while (j <= m) { //检查是否到最后位置 if ( j < m && heap[j] > heap[j+1] ) j++; //让j指向两子女中的小者

if ( temp <= heap[j] ) break; //小则不做调整 else { heap[i] = heap[j]; i = j; j = 2*j+1; } //否则小者上移, i, j下降 } heap[i] = temp; //回放temp中暂存的元素 };

最小堆的插入 每次插入都加在堆的最后,再自下向上执行调整,使之重新形成堆,时间复杂性O(log2n)。 template <class E> bool MinHeap<E>::Insert (const E& x ) { //公共函数: 将x插入到最小堆中 if ( currentSize == maxHeapSize ) //堆满 { cerr << "Heap Full" << endl; return false; } heap[currentSize] = x; //插入 siftUp (currentSize); //向上调整 currentSize++; //堆计数加1 return true; };

template <class E> void MinHeap<E>::siftUp (int start) { //私有函数: 从结点start开始到结点0为止, 自下向上 //比较, 如果子女的值小于父结点的值, 则相互交换, //这样将集合重新调整为最小堆。关键码比较符<= //在E中定义。 int j = start, i = (j-1)/2; E temp = heap[j]; while (j > 0) { //沿父结点路径向上直达根 if (heap[i] <= temp) break; //父结点值小, 不调整 else { heap[j] = heap[i]; j = i; i = (i-1)/2; } //父结点结点值大, 调整 } heap[j] = temp; //回送 };

最小堆的向上调整 09 i 09 17 65 17 65 i j 11 23 45 78 87 23 45 78 87 j 53 11 53 23 在堆中插入新元素11

53 17 11 78 09 45 65 87 j 23 i

最小堆的删除算法 template <class E> bool MinHeap<E>::Remove (E& x) { if ( !currentSize ) { //堆空, 返回false cout << "Heap empty" << endl; return false; } x = heap[0]; heap[0] = heap[currentSize-1]; currentSize--; siftDown(0, currentSize-1); //自上向下调整为堆 return true; //返回最小元素 };

Huffman树 路径长度 (Path Length) 两个结点之间的路径长度 PL 是连接两结点的路径上的分支数。 树的外部路径长度EPL是各叶结点(外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 树的内部路径长度IPL是各非叶结点(内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 树的路径长度 PL = EPL + IPL。

1 2 3 4 5 6 7 8 IPL = 0+1+1+2 = 4 EPL = 2+2+2+3 = 9 PL = 13 IPL = 0+1+2+3 = 6 EPL = 1+2+3+4 = 10 PL = 16

n 个结点的二叉树的路径长度不小于下述数列前 n 项的和,即 其路径长度最小者为 完全二叉树满足这个要求。

带权路径长度 (Weighted Path Length, WPL) 在很多应用问题中为树的叶结点赋予一个权值,用于表示出现频度、概率值等。因此,在问题处理中把叶结点定义得不同于非叶结点,把叶结点看成“外结点”,非叶结点看成“内结点”。这样的二叉树称为相应权值的扩充二叉树。 扩充二叉树中只有度为 2 的内结点和度为 0的外结点。根据二叉树的性质,有 n 个外结点就有 n-1 个内结点,总结点数为2n-1。

若一棵扩充二叉树有 n 个外结点,第 i 个外结点的权值为wi,它到根的路径长度为li,则该外结点到根的带权路径长度为wi*li。 扩充二叉树的带权路径长度定义为树的各外结点到根的带权路径长度之和。 对于同样一组权值,如果放在外结点上,组织方式不同,带权路径长度也不同。

具有不同带权路径长度的扩充二叉树 带权路径长度达到最小 WPL = 2*2+ WPL = 2*1+ WPL = 7*1+ 4 5 2 4 5 7 5 7 2 4 WPL = 2*2+ WPL = 2*1+ WPL = 7*1+ 4*2+5*2+ 4*2+5*3+ 5*2+2*3+ 7*2 = 36 7*3 = 46 4*3 = 35 带权路径长度达到最小

Huffman树 带权路径长度达到最小的扩充二叉树即为Huffman树。 在Huffman树中,权值大的结点离根最近。

Huffman树的构造算法 给定 n 个权值 {w0, w1, w2, …, wn-1},构造 具有 n 棵扩充二叉树的森林 F = { T0, T1, T2, …, Tn-1 },其中每棵扩充二叉树 Ti 只有一个带权值 wi 的根结点, 其左、右子树均为空。 重复以下步骤, 直到 F 中仅剩一棵树为止: 在 F 中选取两棵根结点的权值最小的扩充二叉树, 做为左、右子树构造一棵新的二叉树。置新的二叉树的根结点的权值为其左、右子树上根结点的权值之和。 在 F 中删去这两棵二叉树。 把新的二叉树加入 F。

F : {7} {5} {2} {4} F : {7} {5} {6} F : {7} {11} F : {18} Huffman树的构造过程 F : {7} {5} {2} {4} F : {7} {5} {6} 7 5 2 4 初始 合并{2} {4} F : {7} {11} 6 11 合并{5} {6} F : {18} 合并{7} {11} 18

Huffman树的类定义 #include "heap.h" const int DefaultSize = 20; //缺省权值集合大小 template <class E> struct HuffmanNode { //树结点的类定义 E data; //结点数据 HuffmanNode<E> *parent; HuffmanNode<E> *leftChild, *rightChild; //左、右子女和父结点指针 HuffmanNode () : parent(NULL), leftChild(NULL), rightChild(NULL) { } //构造函数

HuffmanNode (E elem, //构造函数 HuffmanNode<E> *pr = NULL, HuffmanNode<E> *left = NULL, HuffmanNode<E> *right = NULL) : data (elem), parent (pr), leftChild (left), rightChild (right) { } };

template <class E> class HuffmanTree { //Huffman树类定义 public: HuffmanTree (E w[], int n); //构造函数 ~HuffmanTree() {deleteTree (root);} //析构函数 protected: HuffmanNode<E> *root; //树的根 void deleteTree (HuffmanNode<E> *t); //删除以 t 为根的子树 void mergeTree (HuffmanNode<E>& ht1, HuffmanNode<E>& ht2, HuffmanNode<E> *& parent); };

建立Huffman树的算法 template <class E> HuffmanTree<E>::HuffmanTree (E w[], int n) { //给出 n 个权值w[0]~w[n-1], 构造Huffman树 minHeap<E> hp; //使用最小堆存放森林 HuffmanNode<E> *parent, &first, &second; HuffmanNode<E> *NodeList = new HuffmanNode<E>[n]; //森林 for (int i = 0; i < n; i++) { NodeList[i].data = w[i]; NodeList[i].leftChild = NULL;

NodeList[i].rightChild = NULL; NodeList[i].parent = NULL; hp.Insert(NodeList[i]); //插入最小堆中 } for (i = 0; i < n-1; i++) { //n-1趟, 建Huffman树 hp.Remove (first); //根权值最小的树 hp.Remove (second); //根权值次小的树 mergeTree (first, second, parent); //合并 hp.Insert (*parent); //重新插入堆中 root = parent; //建立根结点 };

template <class E> void HuffmanTree<E>:: mergeTree (HuffmanNode<E>& bt1, HuffmanNode<E>& bt2, HuffmanNode<E> *& parent) { parent = new HuffmanNode<E>; parent->leftChild = &bt1; parent->rightChild = &bt2; parent->data.key = bt1.root->data.key+bt2.root->data.key; bt1.root->parent = bt2.root->parent = parent; };

Huffman编码 主要用途是实现数据压缩。设给出一段报文: CAST CAST SAT AT A TASA 字符集合是 { C, A, S, T },各个字符出现的频度(次数)是 W={ 2, 7, 4, 5 }。 若给每个字符以等长编码(2位二进制足够) A : 00 T : 10 C : 01 S : 11 则总编码长度为 ( 2+7+4+5 ) * 2 = 36。 能否减少总编码长度,使得发出同样报文,可以用最少的二进制代码?

若按各个字符出现的概率不同而给予不等长编码,可望减少总编码长度。 7 2 5 4 1 A C T S 若按各个字符出现的概率不同而给予不等长编码,可望减少总编码长度。 各字符出现概率为{ 2/18, 7/18, 4/18, 5/18 },化整为 { 2, 7, 4, 5 }。以它们为各叶结点上的权值, 建立Huffman树。左分支赋 0,右分支赋 1,得Huffman编码(变长编码)。

A : 0 T : 10 C : 110 S : 111 它的总编码长度:7*1+5*2+( 2+4 )*3 = 35。比等长编码的情形要短。 总编码长度正好等于Huffman树的带权路径长度WPL。 Huffman编码是一种 前缀编码,即任一个 二进制编码不是其他 二进制编码的前缀。 解码时不会混淆。 Huffman编码树 1 2 4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