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循環和呼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命徵象 Vital Signs 1. 體溫 Temperature 2. 脈搏 Pulse 3. 呼吸 Respiration 4. 血壓 Blood Pressure 簡稱 TPR 和 BP.
Advertisements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 “ 十一五 ” 规划教材 解剖学基础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基础教研室.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项目二: 整体及一般检查 1. 任务一 整体状态的观察 一、体格发育 二、营养程度 三、精神状态 四、姿势与体态 五、运动与行为 2.
第七章:動物的呼吸 第一節 呼吸構造與呼吸運動. 動物獲得氧氣的方式 1. 呼吸構造的特性: (1) 都具有溼潤的皮膜,以利於氣體的溶解 (2) 盡量擴大其表面積以增進交換 (3) 同時密布微血管等構造,以運輸氣體 2. 體細胞大多與水接觸的生物,僅靠擴散作用 進行氣體交換, 如:草履蟲、水螅、渦蟲.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長時 間坐在電腦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 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所 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 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粮油贮藏特性 一、 粮油化学成分与贮藏的关系 1 、水分 自由水含量低:粮食贮存稳定性高; 自由水含量高:粮食呼吸旺盛,仓虫、仓螨、霉菌大量繁殖,从 而出现粮食霉变、虫害现象。 2 、淀粉:在存储粮食时,淀粉是比较稳定的。 3 、可溶性糖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受环境高温、微生物作用的影响,粮食中淀 粉、蔗糖等的含量逐渐减少,而一些单糖、麦芽糖的含量不断.
食物 迦密 愛禮信小學 張嘉雯 五望 (9) P.1 目錄 P.1 主題 P.2 目錄 P.3 類別 P.4 飲食金字塔 P.2.
1. 吸菸及會導致的傷害 : ※吸菸的短期立即傷害 : 一、 最大的影響在呼吸道的部分,吸菸會在 肺部、支氣管內積聚有毒物質,使肺部細胞破 壞、肺泡漲大、換氣障礙,導致咳嗽不停、呼 吸困難。 2.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結束放映 目 錄.
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第一课时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癸巳年魯班先師寶誕賀誕金 各會員及商號樂助列
6-1 呼吸運動 6-2 血糖的恆定 6-3 體溫的恆定 6-4 排泄作用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1上 第三單元 /18 生物的運輸作用.
東南科技大學 春暉社 簡 報.
第十五章 呼 吸 respiration.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应用系列 国际经济法教学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清 的学问
第11章 绿色运输和绿色物流 运输和大气质量的关系
公共衛生 認識人體的構造與功能.
生命科學第五章 動物的代謝與恆定性 消費者 例子 草食性 牛.羊(草)、無尾熊(尤加利樹葉)、白蟻(木材纖維) 肉食性
Naphthoquinone類衍生物,Naphthazarin與Methylnaphthazarin調控血管張力與抑制內皮細胞一氧化氮生成機制之探討 本篇論文主要目的在於探討naphthaoquinone類衍生物,Methylnaphthazarin及Naphthazarin對血管張力的影響,及其參與的調控機制。我們利用離體的大鼠胸主動脈環張力實驗,發現在低濃度下,Methylnaphthazarin.
生物的運輸作用 (Transport in Organisms)
第一節恆定性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消化作用與營養 第三節循環作用與養分的運輸 第四節呼吸作用與氣體交換
單 元 簡 報 生態系多樣性及其重要性.
第六章 氣體的恆定.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和人都要饿死。 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呢?
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八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下雨了,快点跑啊~ 呼哧呼哧…… 体液调节 安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只有10几次,为什么奔跑时,呼吸会随之加快?
第二節 循環作用與養分的運輸.
第五章 物質的運輸.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诱因 二、临床表现:皮肤与粘膜的损害 三、治疗与护理措施:皮肤护理:饮食
運輸作用 林皇佑 製作.
4-1水溶液與擴散 4-2植物的運輸構造 4-3植物的運輸作用 4-4動物的運輸構造 4-5動物體內血液流動及淋巴系統
我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第一波適法場域輔導設置管理計畫之進度與成效,及第二波預告適法場域與未來之規劃進程
臺北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科 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 脊椎外傷病患之處置 主講人:重陽專責救護隊     隊員 李憲賓.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短片:吸煙後的肺.
第二十一單元.
思考: 甲状腺激素产生的部位及生理作用? 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什么?.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胡春英.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
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推動計畫 工作報告 工務室陳建德 102年6月27日.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和影响.
第五章 采油工程.
動物體內的運輸作用 作者:李曼韻老師.
生長及發育 (Growth & development)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中一綜合科學科 單完三:細胞.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動物世界.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呼吸運動的機制 呼吸運動的調節 氧與二氧化碳的運輸與交換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如何使用檢索表辨認生物.
呼吸道解剖構造 氣道(airway passages):鼻咽、氣管、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細胞.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Biomechanics of Living Tissues and Cells
第 18 章 心臟血管系統: 血液(blood).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保健脊椎 健康一生 按鍵換頁 紐西蘭新生命慈善基金會 報告人:陳閩雄 一共 89 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十一章 循環和呼吸

學習內容 循環作用 開放式與閉鎖式循環系統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結構 淋巴系統:回收流失的體液 血液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演化 魚類的循環作用 兩棲類及爬蟲類的循環作用 哺乳類及鳥類的循環作用

學習內容 呼吸作用 呼吸系統的類型 水生脊椎動物的呼吸作用 陸生脊椎動物的呼吸作用 哺乳類的呼吸系統 呼吸作用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循環作用 21.1開放式與閉鎖式循環系統 動物的循環系統分成開放式及閉鎖式兩種不同的類型。 軟體動物及節肢動物具有開放式循環系統(open circulatory system) 環節動物及所有的脊椎動物都具有閉鎖式循環系統(closed circulatory system)

21.1開放式與閉鎖式循環系統 軟體動物 節肢動物 環節動物 脊椎動物 開放式 循環系統 閉鎖式 循環系統 循環液 (血淋巴 Hemolymph) 系統內循環液 血液 (透過心臟收縮維持, 在血管內來回流動) 循環系統內 血液 循環系統外 組織間液

21.1開放式與閉鎖式循環系統 在脊椎動物體內的血管網路使血液能自心臟流至全身的所有細胞,然後再流回心臟。 圖片來源http://chugai-pharm.info/medicine/karada/karada007.html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功能 脊椎動物的循環系統具有三種功能: 1. 運輸作用(transportation): 呼吸性(respiratory) 營養性(nutritive) 排泄性(excretory) 內分泌性(endocrine) 2. 調節作用(regulation): 溫度調節作用(temperature regulation) 熱交換作用(heat exchange) 3. 保護作用(protection): 凝血作用(blood clotting) 免疫防禦(immune defense)

21.2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結構 脊椎動物的循環系統又稱為心臟血管系統(cardiovascular system),由三部分所組成:(1) 心臟 (2) 血管 (3) 血液

21.2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結構 動脈:離開心臟的公路 大動脈及小動脈組成整個動脈系統,將血液帶離心臟。 21.2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結構 動脈:離開心臟的公路 大動脈及小動脈組成整個動脈系統,將血液帶離心臟。 動脈具擴張性,其管壁由四層組織所構成。 微血管:進行交換的場所 微血管內的血液會將氧氣及營養分子送入細胞,並收集細胞排出的二氧化碳。 靜脈:將血液帶回心臟 靜脈是將血液帶回心臟的血管,無法接收心臟收縮的脈衝壓力。

血管的結構

血管的結構

血管的結構

21.3 淋巴系統:回收流失的體液 為回收流出血管外的液體,人體利用另一套分佈全身的循環管路系統淋巴系統(lymphatic system)進行收集與再循環使用。 淋巴系統還有三個重要的功能: 將蛋白質帶回循環系統 運送腸道內吸收的脂肪 協助身體的防禦作用

21.4 血液 血漿:血液的液體部分 血漿是一種複雜的水溶液,含有三種不同物質: 代謝產物及廢物 鹽類及離子 21.4 血液 血漿:血液的液體部分 血漿是一種複雜的水溶液,含有三種不同物質: 代謝產物及廢物 鹽類及離子 蛋白質:90% 的血漿是水分,如果血中蛋白質濃度低於所流經細胞內的蛋白質量,細胞會很快地以滲透作用吸走血中的大部分水分。 其餘不含纖維蛋白原且不凝結的液體部分,稱為血清(serum)。

21.4 血液 血球:循環全身的細胞 血液內將近有一半成分是血球細胞,主要的三種細胞是紅血球(red blood cells 或erythrocytes)、白血球(white blood cells 或leukocytes), 及被稱為血小板(platelets)的細胞碎片。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演化 21.5 魚類的循環作用 魚類心臟已演化出具四個連續性腔室的管狀構造: 靜脈竇(sinus venosus;SV) 脊椎動物循環系統的演化 21.5 魚類的循環作用 魚類心臟已演化出具四個連續性腔室的管狀構造: 靜脈竇(sinus venosus;SV) 心房(atrium;A) 心室(ventricle;V) 動脈圓錐(conus arteriosus;CA)

21.6 兩棲類及爬蟲類的循環作用 分為肺循環(pulmonary circulation):在心臟與肺之間往返及體循環(systemic circulation):在心臟與其他身體組織之間往返。

21.7 哺乳類及鳥類的循環作用 流經心臟的循環

21.7 哺乳類及鳥類的循環作用 監測心臟的工作

21.7 哺乳類及鳥類的循環作用 心臟如何收縮

呼吸作用 21.8 呼吸系統的類型 吸收氧氣同時釋出二氧化碳的過程統稱為呼吸作用(respiration)。 呼吸作用 21.8 呼吸系統的類型 吸收氧氣同時釋出二氧化碳的過程統稱為呼吸作用(respiration)。 陸生節肢動物沒有明顯的呼吸器官,只有一套稱為氣管(trachea)的分支構造。 較高等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具有特化的呼吸器官,稱為鰓(gill)。

21.9 水生脊椎動物的呼吸作用 魚游泳時口部會不斷地開閉,吞咽水入口腔然後由後側裂縫排出,使水流不斷由單一方向流過鰓,造成逆向液流作用(countercurrent flow),讓魚體可有效率地吸收氧氣。

21.10 陸生脊椎動物的呼吸作用 兩棲類利用肺獲得氧氣 21.10 陸生脊椎動物的呼吸作用 兩棲類利用肺獲得氧氣 兩棲類的青蛙具有肺臟(lungs)構造,可自空氣中吸取氧氣,同時可利用濕潤皮膚輔助呼吸進行。 爬蟲類及哺乳類增加肺的表面積 哺乳類肺臟的內面形成許多似葡萄串的小氣室,稱為肺泡(alveoli)。

21.10 陸生脊椎動物的呼吸作用 鳥類發展更完善的肺構造

21.11 哺乳類的呼吸系統 哺乳類有一對肺臟懸掛在胸腔(thoracic cavity)內,只靠著肺血管及氣管(trachea)與身體其他部位相連。

21.11 哺乳類的呼吸系統 呼吸機制 空氣主動進出肺的作用,稱為呼吸(breathing)。 21.11 哺乳類的呼吸系統 呼吸機制 空氣主動進出肺的作用,稱為呼吸(breathing)。 潮氣容積(tidal volume):人在休息狀態時,一次呼吸可帶動0.5 公升的空氣進出肺部。 肺活量(vital capacity):如果加大呼吸力量,可額外再增加吸或呼的氣體量。 肺餘容積(residual volume):當用最大力量呼氣後,肺內仍有殘留的空氣量未排出,一般約有1.2 公升。

21.12 呼吸作用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在循環系統內運輸氧氣是由血紅素(hemoglobin)蛋白質負責。 氧氣的運輸

21.12 呼吸作用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二氧化碳的運輸 紅血球在卸除氧氣時,也會同時從組織細胞中取走CO2。 一氧化氮的運輸 21.12 呼吸作用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二氧化碳的運輸 紅血球在卸除氧氣時,也會同時從組織細胞中取走CO2。 一氧化氮的運輸 血紅素另具有結合及釋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氣體的能力, NO 可改變多種細胞的形狀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