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 维生素的结构、分类和功能,以及维生 素与辅酶之间的关系。 思考 思考 
Advertisements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人体代谢与疾病 , Metabolism in human body and Diseases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吴耀生教授 ,
第十一章 红细胞酶缺乏症 医学技术系 侯振江.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代謝(Metabolism) Metabolism, the sum of all of the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 in a living organisms, is highly coordinated and purposeful cell activity.
生物 第二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第二章第1節 根、莖和葉的構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vitamin)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已知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第九章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生物電化學短講 生物體能量 呼吸作用 生物電子傳遞系 糖與醣 葡萄糖 糖解作用 檸檬酸循環(TCA cycle) 電子傳遞鏈 傳導概論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30-31章、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Amino Acid Metabolism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CH14 糖解反應、糖質新生作用,以及五碳醣磷酸路徑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间的联系
第 六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三酯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第三节 类脂代谢 第四节 血 脂.
食品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迟明梅.
脂 类 代 谢 第九章 本章主要介绍脂类(主要是脂肪)物质在生物体的分解及合成代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功能和其他的氧化分解途径。 思考 脂类代谢 返回.
第七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 原料、来源 1、脂肪合成原料 脂肪酸和甘油。 生物体能利用糖类或简单碳原物质转化为脂肪酸。
第九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二十三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33章、 核苷酸代谢.
第31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主讲教师:王爱红 延大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肝 性 脑 病.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萧蓓蕾.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氨 基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氨 基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Glucose
Chap 9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15.4 動物體內肝醣的代謝 由肝醣磷酸化酶催化的反應如下:在肝醣非還原端的兩個葡萄糖殘基之(α1→4)糖苷鍵鍵結被無機磷酸鹽(Pi)攻擊,而移除尾端的葡萄糖殘基形成 α-D-葡萄糖 1-磷酸(α-D-glucose 1-phosphate)(圖 15-25)。 p.633.
第16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Chapter28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2018年5月27日星期日.
第八章 糖代谢 glycolysis ● from the Greek glyk-, sweet, and lysis, splitting.
微生物的代谢.
Chapter 3 Metabolisms of Carbohydrates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第九章 核苷酸的代谢 Nucleotide Metabolism
Major Metabolic Pathway Glycolysis Mitochondria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24章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70~100mg%)。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saccharide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和第七章糖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10章 脂类代谢 主讲教师:王玉.
數種代謝物是糖質新生的先驅物,3種重要的受質描述如下:
第9章 脂代谢.
第4章 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bioenergetic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 四 章 糖 代 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 (monosacchride) 寡糖 (oligosacchride) 多糖 (polysacchride) 结合糖 (glycoconjugate)

① 淀粉 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淀粉颗粒 目 录

② 糖原 动物体内糖储存形式

③ 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 β-1,4-糖苷键

第 一 节 概 述 Introduction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二、糖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 葡萄糖 口腔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胃 肠腔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麦芽糖+麦芽三糖 (40%) (25%)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30%) (5%) 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α-葡萄糖苷酶 α-临界糊精酶 葡萄糖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刷状缘 细胞内膜 小肠粘膜细胞 门静脉 肠腔 K+ Na+泵 ATP ADP+Pi Na+ G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糖代谢的概况 葡萄糖 糖原 ATP H2O及CO2 核糖 + 丙酮酸 乳酸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NADPH+H+ 有氧 核糖 + NADPH+H+ 磷酸戊糖途径 酵解途径 葡萄糖 丙酮酸 无氧 乳酸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途径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第 二 节 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

一、定义 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 二、细胞定位:胞浆 三、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 G → 丙酮酸 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第二阶段 丙酮酸 → 乳酸

(二) 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乳酸脱氢酶(LDH) NADH + H+ NAD+ 丙酮酸 乳酸 NADH+H+ 的来源?

Glu G-6-P F-6-P F-1, 6-2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丙 酮 酸 磷酸二羟丙酮 E1 E2 Glu G-6-P F-6-P F-1, 6-2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丙 酮 酸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H+H+ NAD+ 乳 酸 * 不需氧 * 不可逆反应 * 产能少 * 终产物:乳酸 E3

四、糖酵解的调节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关键酶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调节方式

F-6-P F-2,6-2P + PFK-1 + F-1,6-2P 胰高血糖素 + – ATP PKA Pi ADP –/+ + – + AMP + 柠檬酸 – 胰高血糖素 PFK-2 (有活性) FBP-2 (无活性) 6-磷酸果糖激酶-2 ATP cAMP Pi ATP ADP 活化 F-6-P F-2,6-2P + PKA 磷蛋白磷酸酶 PFK-2 (无活性) FBP-2 (有活性) P 果糖双磷酸酶-2 Pi ATP –/+ + PFK-1 ADP + 柠檬酸 – AMP + F-1,6-2P

(二)丙酮酸激酶 1,6-双磷酸果糖(+);ATP, 丙氨酸(-) Pi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P 磷蛋白磷酸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P (有活性) (无活性) ATP ADP 胰高血糖素 PKA, CaM激酶 PKA: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 CaM:钙调蛋白

五、生理意义 1. 在缺氧情况下迅速获能。 2. 是某些特殊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获能途径。

第 三 节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

一、 定义 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二、细胞定位 胞液及线粒体

三、反应过程 G(Gn) 酵解途径 胞液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 乙酰CoA的彻底氧化 乙酰CoA 线粒体 TAC循环 NADH+H+ (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 TAC循环 NADH+H+ FADH2 [O] CO2 H2O ATP ADP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辅 酶 二氢硫辛酰胺 TPP 硫辛酸 FAD, NAD+ L S E1:丙酮酸脱氢酶 HSCoA

(二)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 * 定义 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Krebs循环 / 柠檬酸循环 * 细胞定位 线粒体基质

② ① ② ⑧ ⑦ ③ ⑥ CO2 ④ ⑤ CO2 CoASH CoASH H2O H2O H2O CoASH NADH+H+ NAD+ GDP GTP ATP ADP 核苷二磷酸激酶 NAD+ NADH+H+ ⑦ H2O ③ FADH2 CO2 NAD+ ⑥ FAD GDP+Pi ④ GTP NADH+H+ ⑤ CoASH CO2 CoASH

(三)氧化磷酸化(ATP的生成) 四、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O] NADH+H+ H2O、3ATP 呼吸链 [O] FADH2

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五、有氧氧化的调节 关键酶 ① 酵解途径:己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②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③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

共价修饰调节 目 录

六、巴斯德效应 (Pastuer effect) * 概念 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 机制 有氧和缺氧的情况分析

第 四 节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一、概念 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二、细胞定位:胞 液 三、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 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

磷酸戊糖途径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6-磷酸葡萄糖(C6)×3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 6-磷酸葡萄糖酸(C6)×3 5-磷酸核糖 C5 3NADP+ 3NADP+3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CO2 磷酸戊糖途径 第一阶段 5-磷酸木酮糖 C5 7-磷酸景天糖 C7 3-磷酸甘油醛 C3 4-磷酸赤藓糖 C4 6-磷酸果糖 C6 第二阶段

五、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四、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代谢物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 + H+ 关键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 五、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 第 五 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

Tangde hecheng

糖 原 (glycogen) 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一、糖原的合成代谢 (一)定义 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二)合成部位 器官定位:肝脏、肌肉 细胞定位:胞浆

(三)糖原合成途径 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ATP ADP 己糖激酶; 葡萄糖激酶(肝)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6-磷酸葡萄糖

+ 3. 1- 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TP 2Pi+能量 * UDPG:“活性葡萄糖” 尿苷 UDPG焦磷酸化酶 PPi 3. 1- 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1- 磷酸葡萄糖 + UTP 尿苷 P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 , UDPG ) PPi UDPG焦磷酸化酶 2Pi+能量 * UDPG:“活性葡萄糖”

4. α-1,4-糖苷键式结合 糖原n + UDPG 糖原n+1 + UDP 糖原合酶 ( glycogen synthase ) UDP 4. α-1,4-糖苷键式结合 糖原n + UDPG 糖原n+1 + UDP 糖原合酶 ( glycogen synthase ) UDP UTP ADP ATP 核苷二磷酸激酶

糖原n + UDPG 糖原合酶 糖原n+1 + UDP (glycogen synthase) 糖原n+1 + UDP 糖原n :糖原引物 (primer)

(四)糖原分枝的形成 分 支 酶 (branching enzyme)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glycogenolysis ) * 定义 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 细胞定位:胞 浆 * 肝糖原的分解 1. 糖原的磷酸解 糖原n+1 糖原n + 1-磷酸葡萄糖 磷酸化酶

3. 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4.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肌 3. 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4.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肝,肾)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肌 酵解途径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 糖原合酶 磷酸化酶 G-1-P UTP UDPG PPi 糖原n+1 UDP G-6-P G 糖原n Pi 糖原n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己糖(葡萄糖)激酶 糖原n Pi 磷酸化酶 葡萄糖-6-磷酸酶(肝) 糖原n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关键酶 ① 糖原合成:糖原合酶 ② 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

– 腺苷环化酶 (无活性) 腺苷环化酶(有活性) 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受体 ATP cAMP PKA Pi 磷酸化酶b激酶 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受体 ATP cAMP PKA (无活性) Pi 磷蛋白磷酸酶-1 磷酸化酶b激酶 PKA (有活性) 磷酸化酶b激酶-P –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P 糖原合酶 糖原合酶-P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a-P PKA(有活性)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 葡萄糖(-)磷酸化酶 磷酸化酶 a (R) [疏松型] 磷酸化酶 a (T) [紧密型] 葡萄糖 糖原合酶 磷酸化酶a-P 磷酸化酶b AMP ATP及6-磷酸葡萄糖 ♁  双向调控 双重调节

第 六 节 糖 异 生 Gluconeogenesis

* 概念 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 器官定位:肝、肾 细胞定位:胞浆及线粒体 * 原料 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一、糖异生途径 (gluconeogenic pathway) * 定义 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 过程 糖异生途径与糖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

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丙酮酸 草酰乙酸 PEP ATP ADP+Pi CO2 ① GTP GDP CO2 ② 丙酮酸 草酰乙酸 PEP ①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线粒体)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线粒体 / 胞液)

糖异生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醛时,需要NADH+H+

2. 1,6-双磷酸果糖 转变为 6-磷酸果糖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1,6-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果糖双磷酸酶 Pi 果糖双磷酸酶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Pi 葡萄糖-6-磷酸酶

二、糖异生的调节 底物循环 1,6-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草酰乙酸 丙酮酸 PEP 6-磷酸果糖激酶-1 果糖双磷酸酶-1 ADP ATP Pi 底物循环 (substratecycle)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己糖激酶 ATP ADP Pi PEP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羧化酶 ADP ATP CO2+ATP ADP+Pi G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激酶 GDP+Pi +CO2

1. 6-磷酸果糖与1,6-双磷酸果糖之间 6-磷酸果糖 Pi ATP AMP ADP 1,6-双磷酸果糖 2,6-双磷酸果糖 1. 6-磷酸果糖与1,6-双磷酸果糖之间 6-磷酸果糖 Pi ATP 2,6-双磷酸果糖 AMP 果糖双磷 酸酶-1 6-磷酸果糖激酶-1 ADP 1,6-双磷酸果糖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丙酮酸之间 PEP ADP 1,6-双磷酸果糖 丙氨酸 丙酮酸激酶 草酰乙酸 ATP 丙 酮 酸 乙 酰 CoA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二)补充肝糖原 (三)调节酸碱平衡

乳酸循环(lactose cycle) ———(Cori 循环) 肝 肌肉 血液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糖异生途径 酵解途径 丙酮酸 NAD+ NADH NADH NAD+ 乳酸 乳酸 乳酸 血液

第 七 节 血 糖 Blood Glucose

血糖 一、血糖来源和去路 食 物 糖 CO2 + H2O 肝糖原 肝(肌)糖原 其它糖 非糖物质 脂肪、氨基酸 氧化分解 消化,吸收 分解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 非糖物质 糖异生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脂肪、氨基酸 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3.89~6.11mmol/L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 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 降低血糖:胰岛素(insulin) 主要调节激素 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glucagon)、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正常人体内存在一套精细的调节糖代谢的机制,在一次性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和持续升高。 *葡萄糖耐量(glucose tolerence) 指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的耐受能力的现象。

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 GTT) 临床上用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

三、血糖水平异常 (一)高血糖 (hyperglycemia) (二)低血糖 (hypoglycemia) 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L 肾糖阈 (二)低血糖 (hypoglycemia) 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3~3.89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