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tical Chemistry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method)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 吴敏中. 胃乐说明书 [ 药品名称 ] 胃乐胶囊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黄棕色,气味香,味微苦 [ 主要成分 ] 氢氧化铝 [Al ( OH ) 3 ] 、甘草提取物、白芨、 木香等 [ 药理作用 ] 中和胃酸过多、抗溃疡、镇痛、抗炎 [
Advertisements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在自然界中, 不同种生物之间 有着千差万别的 外形,但他们的 细胞构成确很相 似。 新课导入. 野花和熊猫.
结晶学与矿物学 矿物的成因 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矿物形成的方式和条件 矿物的变化 矿物形成的时空关系 反映矿物成因的一些现象.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组成细胞的分子 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邹承鲁.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7.1 概述 分离的要求是分离得完全,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同时选用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被测组分的损失,用回收率来衡量。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第21章 铬副族和锰副族.
精品课程 项目三 培养基的配制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 4.
作物缺素症的表现与防治 河北省廊坊市农广校
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福清市首届名师 福州市化学会理事
課程名稱:常見元素與元素符號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厦门大学 分析化学教学组 小组研究性作业
为了增加乳制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加入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专题12 化学实验.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概 述.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制作人:陶文娟.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第 12 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二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 第二节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 一、沉淀的生成 一、沉淀的生成 二、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秦才玉.
nB = nA (2-2) (四) 滴定分析中有关计算 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是“等物 质的量反应规则”。即:在滴定
分 析 化 学 Analytic Chemistry 赵小菁 基础医学部.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主讲教师:姜凤超.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实 验 讲 座.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十章 重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包括的内容: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 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要求 2、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第一章 水溶液 1.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平衡.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 Ksp= 1.10  10-12
1. 概述 2. 沉淀滴定法 3. 重量分析法 4. 小 结.
专题归纳整合 请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下列关键词: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 平衡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提示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科学发现系列讲座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酸的警示标志 第二节 常见的酸 二、硫酸.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专题2:第二单元 课题3:离子反应 桐乡高级中学 张锦松.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慧眼识金属:.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实验二中 化学组 程维胜.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四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苏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化学选修4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课时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罗丹.
? 化学能 电能 化学能 电能 右图是将 转化为 的装置,称为_______。 原电池 Zn为___极,发生 反应。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2019年7月12日星期五.
定性分析 單元十一 陽離子 第四屬分析 臺北市立松山工農 化工科謝榮忠製作.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method)

本章重点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晶形沉淀的条件 重量分析的计算

7.1 重量分析法概述 7.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7.1.1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 7.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与对沉淀的要求 7.1.1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 7.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与对沉淀的要求 7.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7.2.1 溶解度与溶度积 7.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7.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7.4 沉淀条件的选择 7.3.1 沉淀的分类 7.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7.3.3 沉淀的纯度 7.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7.3.1 沉淀的分类 7.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7.3.3 沉淀的纯度 7.4 沉淀条件的选择 7.4.1 晶形沉淀 7.4.2 无定形沉淀 7.4.3 均匀沉淀法

7.5 有机沉淀剂 7.6 重量分析的计算 7.7 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 7.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7.5.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7.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7.5.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7.6 重量分析的计算 7.7 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 7.7.1 样品的称取和溶解 7.7.2 沉淀的制备 7.7.3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7.7.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7.1.1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 md mdw ms 干燥剂 分类 干燥剂· nH2O 挥发法 X·nH2O △ X + nH2O(g) ↑ 7.1.1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 干燥剂 md 分类 干燥剂· nH2O mdw 挥发法 X·nH2O ms △ X + nH2O(g) ↑ 电解法 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的重量为基础 沉淀剂,R 沉淀型,P1 待测物质,X 沉淀法 称量型,P2 P1 = P2 ≠P2

电解法(电重量法) 例:在0.5 mol/L H2SO4 溶液中电解CuSO4 阳极反应 2H2O = O2↑+ 4H+ + 4e 阴极反应 Cu2+ + 2e = Cu↓ Cu在阴极上沉积 电解完成以后,取出电极称重,电极增加的重量即为溶液中Cu的量。

特点 不需用基准物质 准确度高 不适用于微量分析 程序长、费时 应用 主要应用含量不太低的 Si, S, P, W, Mo, Ni, Zr, Hf, Nb, Ta 的精确分析

mS mp Ba%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沉淀剂 沉淀型沉淀 过滤 洗涤 灼烧 或烘干 试样 称量型 称重 计算 例,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溶样 HCl 稀H2SO4 BaSO4 过滤 洗涤 称样 mS 灼烧 称重 计算 Ba% mp

Precipitation form 对 沉淀形式 的要求 溶解度小 晶形好 纯度高 易于转化 对 称量形式 的要求 有确定的化学组成 稳定,不易与O2, H2O, CO2 反应 Weighing form 例:测Al 摩尔质量足够大 NH3 Al(OH)3↓ 灼烧 Al2O3 称量误差 Al 0.1888g 0.1000g 烘干 8-羟基喹啉 Al Al(C9H7NO)3↓ Al(C9H7NO)3↓ 1.704g 0.1000g 思考:沉淀损失的影响。

7.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7.2.1 溶解度与溶度积 溶解度 solubility 7.2.1 溶解度与溶度积 溶解度 solubility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最大量。 注意:分析浓度、溶解度(s) 及平衡浓度 的区别。 例: CaF2 = Ca2+ + 2F- H+ HF

溶度积与溶解度 MA (s) M n+ + A n- S MA型微溶化合物 MmAn型微溶化合物 MmAn(s) mM n+ + nA m- mS nS

条件溶度积 conditional solubility product MA (s) M n+ + A n- OH- L H+ S = [M′] = [M]M S = [A′] = [A]A K′sp,MA = [M′] [A′] = [M]M [A]A = Ksp,MA M A 由于副反应的影响,溶解度增大 MmAn(s) mM n+ + nA m- 同理,对 例:计算CaF2 在0.01mol/L HCl中的溶解度。 解:

同离子效应 common ion effect 7.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 common ion effect 沉淀反应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某种构晶离子,沉淀的溶解度 减小。 MA (s) M n+ + A n- S + CM S MmAn(s) mM n+ + nA m- mS + CM nS

i Ksp I S 同离子效应占优 盐效应占优 盐效应 在大量强电解质存在下,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增大。 例:Pb2++Na2SO4 PbSO4+2Na+ [Na2SO4](mol/L) 0.001 0.01 0.02 0.04 0.10 0.20 SPbSO4 (mmol/L) 0.15 0.024 0.017 0.014 0.013 0.023 [Na2SO4]S S最低 [Na2SO4]S 同离子效应占优 盐效应占优

salt effect CNa2SO4增大I增大减小 增大Ksp增大溶解度S增大。 在利用过量沉淀剂造成的同离子效应降低沉淀溶解度的同时,要考虑到盐效应的影响,即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 当沉淀的溶解度很小时,盐效应可以忽略;当沉淀溶解度大,而且离子强度I高时,才考虑盐效应的影响。

酸效应 1)已知pH 例:计算pH = 3.00, CaC2O4 的溶解度 解: CaC2O4 = Ca 2+ + C2O42- H+

2)未知pH 影响酸度 H2O的离解 H2O= H+ + OH- 弱酸根的碱式离解 MA = M + A H2O HA + OH- 判断主导作用 以 S0 表示无副反应的溶解度 则,MA有 MmAn 有 两种情况 pH = 7.00, 求 S0 < 10-7, 水的离解控制酸度, S0 > 10-7, A 的离解控制酸度,

例题1 求Ag2S在水中的溶解度。 Ksp (Ag2S) = 10 –48.7 解: 体系的pH由水的离解控制, pH = 7

例题2 计算MnS 在水中的溶解度。Ksp (MnS) = 10 –9.7 解: 体系的pH由 S2- 的离解控制, MnS + H2O = Mn 2+ + HS - + OH - S S S

络合效应 金属离子易水解生成羟基络合物 L是OH - 根据 pH 求 L是外加的络合剂 根据络合剂浓度求 当 CL 较大,且微溶化合物的 S0 很小, [L] ≈ CL 例如, AgI 在0.1 mol/L NH3 溶液中的溶解度。 当 CL 较小,且微溶化合物的 S0 较大, [L] ≠CL 例如, pH 10时BaSO4 在0.01 mol/L EDTA溶液中的溶解度。 L是构晶离子本身 络合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并存 M(OH)n在水中的溶解度

例题1 AgI 在0.1 mol/L NH3 溶液中的溶解度。Ksp (AgI) = 8.3×10 –17 解: AgI = Ag + + I - NH3 ∵C(NH3) 较大,且 AgI 的 S0 很小, ∴ [NH3] = C(NH3)

例题2 pH = 10.0 , BaSO4 在0.01 mol/L EDTA溶液中的溶解度。 Ksp (BaSO4 ) = 10 –9.97,lgK(BaY ) = 7.8 解: BaSO4 = Ba 2+ + SO4 2- pH = 10.0 时, Y H+ 解方程可求出S

L是构晶离子本身 MA = M + A A MA MA2 … CA 例如

lgK(PbY) = 18.1, Ksp(PbC2O4) = 10-9.7, 例题1 已知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后pH = 4.0, 溶液中总的草酸为0.1 mol/L, 未与Pb2+络合的EDTA的浓度为0.01 mol/L, 计算PbC2O4的溶解度。 lgK(PbY) = 18.1, Ksp(PbC2O4) = 10-9.7, pKa1 = 1.22, pKa2 = 4.19, pH = 4.0, lgY(H) = 8.7 解: PbC2O4 = Pb2+ + C2O42- 构晶离子的络合效应 Y H+ HC2O4 - H2C2O4 构晶离子的酸效应 H+ 构晶离子的同离子效应 S C(C2O42-) = 0.1 mol/L S = [Pb′] ≠ [(C2O42-) ′]

其它影响因素 一般无机盐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 溶剂 相似相溶的原则 对同种沉淀而言,颗粒越小溶解度越大。 颗粒大小 Microsolubility Macrosolubility Particle size ≈10-3mm Solubility Macro- and micro-solubility of a crystalline solid

Crystalline precipitate Amorphous precipitate 6.3.1 沉淀的分类 沉淀的分类 实例 沉淀颗粒半径 大 小 大 小 晶形沉淀 BaSO4 MgNH4PO4 0.1 ~ 1 m Crystalline precipitate 凝乳状沉淀 AgCl Curdy precipitate Fe2O3.nH2O 0.02 m 无定形沉淀 Amorphous precipitate Al2O3.nH2O 主要成因 沉淀外观 沉淀自身性质 沉淀时的条件

沉淀的形成过程 长大 聚集 无定形 成核作用 长大 构晶离子 沉淀微粒 晶核 定向排列 晶形 无定形沉淀过程示意 晶形沉淀过程示意

无定形沉淀形成示意

晶形沉淀过程示意 SO42- Ba2+

Ba2+ SO42-

SO42- Ba2+

SO42- Ba2+

SO42- Ba2+

SO42- Ba2+

均相成核是在过饱和状态时,构晶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缔合形成 成核作用 Von Weimarn 公式 均相成核 相对的 Q 瞬时浓度 Ba2+ SO42- Ag Cr2O7 CrO4 成核作用 S 晶核的溶解度 lgN Q 异相成核 绝对的 异相成核均相成核 临界点Q/S BaSO4 1000 异相成核 AgCl 5.5 临界点 均相成核是在过饱和状态时,构晶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缔合形成 异相成核是以固相微粒起着晶核的作用

> > 沉淀微粒大小的影响因素 小的沉淀微粒 成核速度 晶核长大速度 沉淀微粒大小 大的沉淀微粒 晶核长大速度 成核速度 温度、搅拌等沉淀条件 浓度

后沉淀 postprecipitation 6.3.3 沉淀的纯度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后沉淀 postprecipitation 共沉淀 coprecipitation 吸附 adsorption 包藏 occlusion 混晶 mixed crystal

沉淀 用 例 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作用力 静电力 吸附层:构晶离子 扩散层:抗衡离子 吸附原则 溶解度小 电价高 浓度大 Ba2+ SO42- 沉淀 用 例 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作用力 SO42- Ba2+ Cl- Ca2+ 静电力 SO42- 吸附层 K+ NO3- 吸附层:构晶离子 扩散层:抗衡离子 吸附原则 溶解度小 Na+ 电价高 浓度大 扩散层 Ca2+ NO3- Cl- K+ Na+ 溶解度(mol/L):25°C Na2SO4 1.4 K2SO4 0.64 CaSO4 3.6×10-4 BaSO4 ~10-5 Ca(NO3)2 3.2 CaCl2 9.4

表面吸附影响因素 沉淀表面积 温度 杂质浓度 表面吸附

包藏 occlusion 作用力——静电力,符合吸附规则 硫酸钡的共沉淀(30°C) 杂质 离子 100 moL BaSO4中玷污盐的量n/mol Ba2+加到SO42-中 SO42- 加到Ba2+中 I- Br - Cl - ClO3 - NO3 - Na+ Ca2+ 0.005 0.35 0.45 2.7 5.4 9.9 15.9 0.032 1.65 9.8 19.6 4.1 3.6

混晶或固溶体 化学平衡过程 同型混晶 半径相近,晶体结构相同 BaSO4-PbSO4 AgCl-AgBr 晶体结构不同 异型混晶 MnSO4·5H2O-FeSO4 · 7H2O

后沉淀 后沉淀现象是指一种本来难以析出沉淀的物质,或是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而不能单独沉淀的物质,在另一种组分沉淀之后被“诱导”而随后也沉淀下来的 现象,而且它们沉淀的量随放置的时间延长而加多。 例,在0.01 mol/L Zn2+的0.15 mol/L HCl溶液中,通H2S, ZnS形成过饱和溶液,若加入Cu2+ Zn Cu S

共沉淀与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杂质的量 杂质的性质 测Ba, 无影响 包藏H2SO4 测S, 负误差 包藏BaCl2

共沉淀与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的处理 表面吸附 洗涤,改善沉淀条件 包藏 重结晶 混晶 预先分离 后沉淀 立即过滤,不陈化

6.4 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小,沉淀陈化 相对过饱和度小,减少均相成核; 稀 减少杂质吸附量 6.4 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小,沉淀陈化 相对过饱和度小,减少均相成核; 稀 减少杂质吸附量 增大溶解度,减少相对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热 增大扩散速度,有利于沉淀长大; 减少吸附 慢 减少均相成核; 有利于沉淀长大 搅 陈 减少包藏; 晶形完整化

无定形沉淀 减少水合,使其聚集紧密,便于过滤;减少杂质吸附 热 减少水合,减少吸附,防止胶溶 浓 减少水合。沉淀完后,稀释搅拌,减少杂质吸附 快,搅 减少水合 大量电解质 利于凝聚、沉降 立即过滤

均匀沉淀法 通过缓慢的化学过程,逐步地、均匀地在体系中产生沉淀剂,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缓慢的形成,因而生成的沉淀颗粒较大。 例 在酸性介质中沉淀CaC2O4

6.5 有机沉淀剂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种类多 溶解度小 对无机杂质吸附少,干扰少 组成恒定,烘干称重

7.6 重量分析的计算 aA → mM → bB a A b B 重量因素或换算因子 例: 欲测组分 称量形式 化学计量式 换算因子 7.6 重量分析的计算 aA → mM → bB a A b B 重量因素或换算因子 例: 欲测组分 称量形式 化学计量式 换算因子 SO42- BaSO4 MgO Mg2P2O7

用换算因数(conversion factor)或称化学因数(chemical factor)可使计算简化。 例1.称取BaCO3试样0.5010g,溶解后加H2SO4作沉淀剂,得到BaSO4沉淀0.5811g。求试样中BaCO3含量。 解:BaCO3+H2SO4=BaSO4+H2O+CO2 197.4 233.4 x g 0.5811 g

conversion factor 意义:单位质量的称量形式相当于被测成分的质量。

适当系数使分子分母中某一主要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练习:待测成分 称量形式 F MgO Mg2P2O7 2×MgO/Mg2P2O7 P2O5 Mg2P2O7 P2O5/Mg2P2O7 S BaSO4 S/BaSO4 SO42- BaSO4 SO42-/BaSO4 Fe Fe2O3 2×Fe/Fe2O3  P2O5 (NH4)3PO4·12MoO3 适当系数使分子分母中某一主要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例2:用重量法测定样品中Fe的含量。称取样品0.1777g,得到Fe2O3 0.1370g,求试样中Fe%和Fe3O4%。

例3:欲配制含NH3 1 mg/ml的标液250.0ml,应称取NH4Cl基准物质多少克? 解: 练习1、欲配制含Cu2+ 1mg/ml的标液100.0ml,应称取CuSO4·5H2O多少克?   2、欲配制含Cr 1mg/ml的标液250.0 ml,称取K2Cr2O多少克?

7.7 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 7.7.1 样品的称取和溶解 1、样品的准备(取样要有代表性) 2、取样量 取样的多少,决定于允许生成沉淀的量,或者说称量形式的量。按称量形式允许的量算出样品的称量。 晶形沉淀:质地紧密,密度大,允许称量形式的量为0.3~0.5g; 非晶形沉淀:体积大,允许称量形式的量在0.1g左右。

例:欲测定Na2SO4·10H2O含量,应称取样品多少克? 解:Na2SO4·H2O BaSO4 322.2  233.4 x1  0.3 g  x1=0.4g x2     0.5 g x2=0.7g

3、样品的溶解 控制配出体积100~200ml。 水溶; 酸溶; 碱溶; 高温熔融。 7.7.2 沉淀的制备

7.7.3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1、沉淀的过滤 目的:和母液分开。 玻砂漏斗或滤纸过滤。 玻砂漏斗又叫垂熔玻璃砂芯坩埚,其底部为玻璃粉烧结成的滤板,玻璃粉之间有微小的孔眼,其孔眼大小与玻璃粉粗细有关,通常按孔眼从大到小将玻砂坩埚分为1号~7号。重量分析一般用的是3~4号。

滤器 玻砂漏斗: 低温(200℃下)干燥就可得到固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的沉淀。 氧化性的或腐蚀性的沉淀但是非碱性的沉淀。 滤纸(定量滤纸,灰分< 0.1mg): 需经高温灼烧的沉淀。 根据沉淀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无灰滤纸: 疏松的快速滤纸:过滤胶状沉淀等非晶形沉淀 较紧密的中速滤纸:过滤粗晶形沉淀 最紧密的慢速滤纸:过滤细晶形沉淀

2、沉淀的洗涤 洗涤的目的:除去混杂在沉淀中的母液和吸附在沉淀表面上的杂质。 洗涤沉淀时要注意 (1)防止沉淀的损失; (2)有些沉淀防止胶溶。 选择洗涤液的原则、洗涤方式(自学P.48~49)。

7.7.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目的:除去沉淀中的水分和洗涤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使沉淀变成具有固定的组成的称量形式。 1、干燥(烘干) 7.7.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目的:除去沉淀中的水分和洗涤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使沉淀变成具有固定的组成的称量形式。 1、干燥(烘干) 若沉淀只需除去其中的水分和挥发性物质,则经过干燥处理即可。干燥温度一般不高于200℃。 2、灼烧 某些沉淀因组成不定,干燥后不能称量,有的沉淀的水分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除去,就要在干燥后再灼烧。例如

Questions 如何判断物质水分、挥发性物质是否除尽?沉淀是否已转变成固定组成的称量形式? 什么是恒重? 怎样才能比较容易地达到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