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研究簡史
古希臘時期 亞里士多德撰寫《靈魂論及其他》,闡述了他對生與死、睡與醒,以及其他心腦問題的深入思考。另一位古希臘學者希波克拉底則認為,“人類應該知道,我們的喜怒哀樂都來自大腦,且只來自大腦。”希波克拉底可是最早的一元論者。
1879年 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並認為心理學就是研究意識的科學。這標誌著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意識也從哲學進入到心理學的研究範圍。
19世紀末 西班牙神經解剖學家羅曼尼·卡哈爾(Romany Cajal)運用並改進了銀染色法,對神經系統進行了大量研究,創立了神經系統的神經元理論,認為神經系統並非連續一片,而是由一個個的神經元組成。卡哈爾的研究,為現代神經科學奠定了基礎。
1913年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沃森(John Watson)發起了一場行為主義運動,在美國盛行一時。他認為對於行為主義來說,意識與靈魂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從而把意識問題排擠出心理學。此後,行為主義成為心理學的主流,心理學家不再談論意識問題,也很少有人嘗試區分腦內的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
1969年 神經科學家傑里·萊特文(Jerry Lettvin)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時,闡述了後來被稱為“祖母細胞”(grandmother cell)的理論。萊特文認為,我們日常的每一種意識體驗、思維以及記憶,不管是對於某個親戚朋友,還是其他任何人或者物,都只有大約 18000 個神經元與之對應。
中世紀 笛卡爾提出身心二元論,認為人由完全不同的兩種實體組成,一個是心靈,另一個是身體。心靈是非物質實體,永生不滅,不佔空間,具有意識;身體是物質實體,可以被摧毀,佔據空間。心靈“寄居”在人的身體(或者說大腦)中,接受身體傳來的信息,並向身體發送指令。
1890年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描述了被他稱為“思想”(thought)的五種特徵:每個思想都是個人意識的一部分;思想總是在變化之中;在感覺上是連續的;似乎可以處理與自身無關的問題;思想可能集中到某些物體而捨棄其他物體。
1897年 英國科學家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爵士(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在卡哈爾創立的神經元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使用突觸(synapse)這個術語,來描述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經元之間的接觸部位,並認為神經元是通過這個部位進行信息溝通的。
1924年 德國醫生漢斯·伯傑(Hans Berger)第一次記錄了患者的腦電波,成為第一個描述正常和非正常大腦的不同波形、節律的科學家。
1987年 美國布蘭迪大學的雷·傑肯道夫(Ray Jackendoff) 提出中間層次理論(intermediate level theory),認為意識既不是來自未經加工的知覺單元,也不是來自高層的思想,而是來自於最低的周邊(類似於感覺)和最高的中樞(類似於思想)之間的一種表達層次。
1990年 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美國科學家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發表《論意識的神經生物學理論》,提出泛泛的哲學爭論無助於解決意識問題,真正需要的是有希望解決這些問題的新的實驗方法。只有通過研究神經元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積累以實驗為基礎的、明確的知識,並建立起真正科學的意識模型。
1997年 國際性學術聯合會“意識科學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 ASSC)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國際會議,此後每年召開一次會議。
1998年 荷蘭神經科學家伯納德·巴爾斯(Bernard Baars)提出了意識的全局工作空間模型。他認為意識存在於一個被稱為全局工作空間的模型之中,除此之外還有無意識加工的處理器以及背景。這就好比一個劇院,劇院的舞台就像工作記憶,而注意的作用就像一只聚光燈,舞台上被聚光燈照亮的部分就是意識部分。
2004年 美國科學家朱利奧·托諾尼(Giulio Tononi)提出“整合信息理論”,認為一個物理系統滿足兩個條件即可擁有意識:一是這個物理系統必須具有豐富的信息,二是在系統中信息必須要高度整合。托諾尼還與意大利科學家馬塞洛·馬西米尼(Marcello Massimini)合作,利用經顱磁刺激技術和腦電圖,開發出了一種檢測意識的方法。
1994年 “走向意識科學”(Toward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TSC)國際會議首次在美國圖森市(Tucson)召開,標誌著意識作為一個明確的研究主題,成為哲學和科學的共同使命,也標誌著意識研究的科學共同體的形成。
1998年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意識研究中心。該中心成立的目的是聯合哲學家、認知科學家、神經科學家、社會學家、醫生、物理學家、藝術家和人類學家,共同研究人的意識問題。
2003年 美國生物學家傑拉爾德·埃德爾曼(Gerald Edelman)提出動態核心假說 (Dynamic Core Hypothesis),認為在任何一個給定時刻,人腦中只有一個神經元的子集直接對意識經驗有所貢獻,換言之,人在報告某一意識時,大腦中相當一部分神經活動和人所報告的意識沒有對應關係。
2013年 美國政府啟動“大腦計劃”(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 BRAIN),旨在集結各方智慧,更好地理解人腦的工作原理以及人腦出現故障時如何解決。同年,歐盟的人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 入選了歐盟的未來旗艦技術項目,也成為了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人類大腦研究項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