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9.1 误差与有效数字 9.1.1 误差 1.误差的来源 2.误差的表示 9.1.2 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的规定 2.有效数字的修约
9.2 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物质质量来测定被测组分含量
将被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再将沉淀 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最后称重。 如:溶液中SO42-含量的测定 二、气化法(挥发法): 9.2.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分类: 一、沉淀法: 将被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再将沉淀 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最后称重。 如:溶液中SO42-含量的测定 二、气化法(挥发法): 通过加热或其它方法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挥发逸出,根据试样质量的减少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105℃ 烘至恒重 例:小麦 干小麦, 减轻的重量即含水量 或干燥剂吸水增重
三、电解法:用电子作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量。 例: Cu 2+ Cu称量白金网增重 +2e Pt电极上 例: Cu 2+ Cu称量白金网增重 +2e Pt电极上 例: Cu 2+ Cu称量白金网增重 +2e Pt电极上 四、萃取法:利用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比例不同,用提取剂将被测物分离出来,再逐去提取剂,称量干燥的提取物,计算组分含量。
沉淀重量分析法:利用沉淀反应,将被测组分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转化为称量形式,通过称量其质量测定含量的方法 9.2.2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沉淀重量分析法:利用沉淀反应,将被测组分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转化为称量形式,通过称量其质量测定含量的方法 沉淀形式 沉淀剂 滤洗、烘(烧) 被测物 称量形式 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
一.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沉淀的 s 小, 溶解损失应<0.2mg, 定量沉淀 沉淀的纯度高 便于过滤和洗涤 (晶形好) 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确定的化学组成, 恒定---定量基础 稳定,不易受水分、CO2、O2等影响---量准确 摩尔质量大---减少称量误差
例:
9.2.3 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m—称量形式质量 ω—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ms—试样质量 F—换算因数 待测组分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F 9.2.3 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ω—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m—称量形式质量 ms—试样质量 F—换算因数 待测组分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F Cl- AgCl AgCl Fe Fe(OH ) 3 Fe 2O3 Fe 3O4 Fe(OH ) 3 Fe 2O3 MgO MgNH4PO4 Mg 2P2O7 P2O5 MgNH4PO4 Mg 2P2O7
9.2 滴定分析法概述 9.2.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滴定分析法: 9.2 滴定分析法概述 9.2.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滴定分析法: 使用滴定管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待测物定量完全反应为止, 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一类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容量)分析法。
(2)滴定: 滴加标准溶液(亦称为滴定剂)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3)化学计量点: 当滴加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按化学计量式理论反应完全点),我们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sp)。 (4)滴定终点: 为了确定化学计量点用指示剂颜色突然改变来完成, 人们把这变色点(停止滴定之点)称为滴定终点(ep)。 (5)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因此造成的测定误差称为终点误差或滴定误差(TE)。
9.2.2 滴定分析法分类和对反应的要求 一.滴定分析法分类 滴定分析为湿法分析,一般在水溶液中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 滴定分析法分为四类。 (1)酸碱滴定法(中和法),以酸碱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2)配位滴定法,利用形成配合物反应的滴定方法,常用的是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 (3)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电子转移,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的滴定方法。 (4)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
A. 热力学要求:反应按一定方程式定量地进行,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且反应完全(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二. 对反应的要求 A. 热力学要求:反应按一定方程式定量地进行,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且反应完全(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计量比不确定 例如:T为滴定剂的滴定反应 c ——浓度,mol/L V ——体积,mL MA ——A物质的相对分子量,g /moL G ——试样称样量,g
B. 动力学要求:反应速度快 要与滴定速度相适应。如果反应速度达不到要求,可通过加催化剂、加热等方式提高速度。 如:Al 3+与EDTA反应慢,不利于终点的判断,不可直接用于滴定。
C. 检测要求: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即有合适的指示剂或用仪器分析法(电位滴定、光度滴定等)确定终点。 反应完全快速、计量比确定,重铬酸盐标液易配置,但用了近80 年寻找适当的检测试剂,现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
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反应可用于直接滴定, 若某一条件不满足则: 返滴定: 反应较慢或反应物为固体时或无适当指示剂。 先加入一定量的过量滴定剂A,使反应加速。反应完成后用另一种标液B滴定剩余的A试剂。 如:CaCO3为固体且易含杂质,可先加入已知量的过量HCl标液,反应剩余的HCl用NaOH标液返滴定。
置换滴定: 对计量关系不确定的反应,先用试剂将被测物A定量地转化置换为另一种可滴定的物质B。
间接滴定: 对不能与滴定剂反应的物质可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间接滴定。
1.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9.2.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 一般要求纯度在99.9%以上。 2)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若含结晶水,其含量也应与化学式相符。 3)稳定,如不吸水,不吸CO2, 不被空气氧化,干燥时不分解等。 4)为了降低称量误差 在可能的情况下 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如: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草酸都可用作标定NaOH的基准物,但前者的摩尔质量大于后者。因此更适宜于用作基准物。
间接法配制: 先配制粗略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 如:HCl标液用无水Na2CO3或硼砂标定,再以HCl标液为滴定剂。
9.3.4 滴定分析的计算 依据:当化学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它们的物质量之间关系恰好符合化学反应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 9.3.4 滴定分析的计算 依据:当化学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它们的物质量之间关系恰好符合化学反应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cB : mol/L 滴定度 T待测物/滴定剂: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的待测组分的质量, g/ml。 A%--待测物质A的质量含量; G-试样的总质量
一. 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稀释与增浓 例:欲配制0.1000mol/L的Na2CO3标准溶液500mL,应称取基准Na2CO3多少克? 一. 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稀释与增浓 例:欲配制0.1000mol/L的Na2CO3标准溶液500mL,应称取基准Na2CO3多少克? 解:Na2CO3相对分子量为106.0g/mol WT=5.3000g
例:已知浓盐酸的密度为1.19g/mol。其中HCl含量约为37%。计算(1)每升盐酸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和浓盐酸浓度; (2)欲配制0.10mol/L的稀盐酸5.0×102mL,应取多浓盐酸少毫升? 解:(1)HCl相对分子量为36.46g/mol (2)稀释前后,溶液中含有的HCl物质的量不变
二. 标准溶液标定浓度的相关计算 例:称取0.3802g基准物质H2C2O4 ·2H2O,溶于水,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4.50ml。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解: H2C2O4 ·2H2O 相对分子量为126.07g/mol
三. 标准溶液标定浓度的换算 例:有一KMnO4标准溶液,浓度为0.02010mol.L-1,换算成 TFe2O3/KMnO4。现称取试样0.2718g,溶解后 将Fe3+还原成Fe2+, 然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26.30 mL 求试样中以Fe2O3表示 的含量。 解:
例 :称取含铜试样 1.000g.溶解后250 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 然 后取 50.00mL于锥形瓶中, 调节pH3.5 — 4.0 加入NH4HF2缓冲溶 液,再加过量KI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24.38mL至终 点,该Na2S2O3溶液是用0.01000mol/L的K2Cr2O7溶液25.00mL标定, 消耗Na2S2O3 14.63 mL,计算试样中铜含量。 解: 标定涉及的反应
滴定测Cu涉及的反应:
9.4 滴定分析原理 滴定分析的原理指滴定过程中溶液中被测离子浓度(或活度)的变化规律,即随滴定剂逐渐加入,溶液的pH(酸碱滴定)、pM(配位滴定)、pX(沉淀滴定)以及电极电势E(氧化还原滴定)的变化规律;如何确定滴定终点;如何选择指示剂;以及由终点误差了解能直接滴定的条件等 .
9.4.1 滴定曲线 以滴定剂加入量(V)或反应完全程度为(%)横坐标,以随滴定剂加入 9.4.1 滴定曲线 以滴定剂加入量(V)或反应完全程度为(%)横坐标,以随滴定剂加入 而变化的反应溶液性质的参数(pH,pM,pX,E)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称为滴定曲线。 四类滴定的过程变化有相似的规律性,曲线呈S型 或倒S型. 在化学计量点sp附近,V变化不大,但溶液性质却有一突变,称为突越.
滴定曲线可由实验数据点绘制,也可由代数法计算绘制. 代数计算的依据: 1)反应足够快,体系快速达到平衡; 2)滴定中任一点体系均达到平衡,溶液性质只有一个; 3)描述滴定反应过程的条件常数K’足够大且在整个过程中恒定。
例: 0.1000mol/L的HOAc标准溶液20.00ml。今以等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计算下列溶液的性质: 1.溶液开始滴定前: 组成: 0.1000mol/L的 HOAC (一元弱酸), 2.溶液滴定百分度90%,即加入的NaOH为18.00ml: 组成:HOAC(余)+NaOAc 3.溶液滴定百分度99.9%,即加入的NaOH为19.98ml: 组成:HOAC(余)+NaOAc
4.溶液滴定百分度100%,即加入的NaOH为20.00ml: 组成:NaOAc 5.溶液滴定百分度100.1%,即加入的NaOH为20.02ml: 组成:NaOH(过)+NaOAc
可见滴定度为0%-90%, △V= 18ml,△pH=2.82; 滴定突跃是指计量点前后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溶液性质的突然改变,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因误差需在±0.1%内,因此滴定百分数应控制在在99.9%--100.1%之间,包含的△pH为突越的范围。 此题的突越范围为pH 7.74 — 9.70
9.4.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滴定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被滴物质与滴定剂浓度, 两者中以条件平衡常数对滴定突跃影响最大。 9.4.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滴定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被滴物质与滴定剂浓度, 两者中以条件平衡常数对滴定突跃影响最大。 突越范围越大,越利于终点检测。
不同浓度的NaOH滴定不同浓度的HCl的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 被滴物质与滴定剂浓度越大,突越范围越大 不同浓度的NaOH滴定不同浓度的HCl的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 K越大,反应越完全,突越范围越大 Ka、Kb越大利于酸碱滴定 NaOH滴定HA
络合滴定: 当KMY一定时,cM大,滴定突跃范围大。
络合滴定: 当cM 一定时, KMY 大,滴定突跃范围大。
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Eθ)差值越大,利于滴定 沉淀滴定: K’sp小利于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Eθ)差值越大,利于滴定
9.4.3 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滴定终点的确定,可采用电位法、光度法等仪器 测定方法,在此,讨论指示剂法。 1.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通用型指示剂: 多为有机弱酸或弱碱
酸碱指示剂:一类有颜色的有机物质,随溶液pH的不同呈现不同颜色,颜色与结构相互关联。 酚酞:三苯甲烷类,碱滴酸时用。 变色范围: 8-10 ,无色==红色。 甲基橙:偶氮类结构,酸滴碱时用。 变色范围: pH=3.4 ,橙红色==黄色。
Mg2+-铬黑T+ EDTA = 铬黑T + Mg2+- EDTA 金属指示剂 例: 滴定前, Mg2+溶液(pH 8~10)中加入铬黑T后,溶液呈酒红色,发生如下反应: 铬黑T + Mg2+ = Mg2+-铬黑T 滴定终点时,滴定剂EDTA夺取Mg2+-铬黑T中的Mg2+,使铬黑T游离出来,溶液呈兰色,反应如下: Mg2+-铬黑T+ EDTA = 铬黑T + Mg2+- EDTA 使用时应注意金属指示剂的适用pH范围,如铬黑T不同pH时的颜色变化: 一般M2+ —EBT :红色或紫红色 故理论上使用EBT: 6.3<pH<11.6 而实际上使用EBT: pH 9 .0 ~10 .5
二甲酚橙(XO) 一般M n+ —XO:红色 因此常在pH <6.3 的酸性溶液中使用XO。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M-PAN:红色 因此,PAN适用范围为pH1.9~12.0
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且氧化态和还原态有不同的颜色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且氧化态和还原态有不同的颜色 22
B. 自身指示剂 C. 专属指示剂 如:KMnO4 在酸性溶液中作为滴定剂,滴定完成后,稍过 量,溶液就呈粉红色 淀粉 与1×10-5mol·L-1I3- 生成深蓝色化合物--- ---碘量法专属指示剂 SCN- + Fe3+ =FeSCN2+ ( 1 ×10-5mol·L-1可见红色) 22 ---Fe3+滴定测Sn2+的专属指示剂
D. 混合指示剂 指示剂+惰性染料 几种指示剂混合而成 特点: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原理: 颜色互补 例:甲基橙+靛蓝(紫色→绿色) 例:溴甲酚绿+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特点: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原理: 颜色互补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 HIn= H+ + In- 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 HIn= H+ + In- (1)KHIn / [H+] = [In-] / [HIn] KHIn 一定,指示剂颜色随溶液[H+] 改变而变 [In-] / [HIn] = 1 时: 中间颜色 = 1/10 时: 酸色,勉强辨认出碱色 = 10/1 时: 碱色,勉强辨认出酸色 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pH=pK HIn 指示剂变色范围: pKHIn ± 1
金属指示剂,变色范围为pH=pK’MIn±1 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范围为EInθ±0.059/z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凡变色点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均可选用;要 求变色及时,变色范围窄,颜色变化明显,可用混合 指示剂。
9.4.4 终点误差及直接滴定条件 一. 终点误差 林邦公式 △ pM,为pMep与pMsp之差 9.4.4 终点误差及直接滴定条件 一. 终点误差 林邦公式 △ pM,为pMep与pMsp之差 csp ,计量点时被测组分的总浓度,可用1/2c初代替. K’t 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对于酸碱滴定,滴定误差公式 强酸强碱滴定: 强酸弱碱滴定: 弱酸强碱滴定:
终点误差公式的作用: a. 计算滴定的终点误差 b. 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对能否进行直接滴定作出判断
例;用0.1000M的NaOH滴定同浓度的HOAc至酚酞变色终点,pH=9.0,计算滴定误差。 K a,HOAc= 1.8×10-5 先求Kt: Kt=Ka/Kw=1.8×109, 解: 化学计量点
二. 直接滴定的可行性分析条件 对酸碱滴定体系,假设△pH为0.3,滴定误差Et≤0.1%,代人误差公式即可求出被直接滴定的条件。 二. 直接滴定的可行性分析条件 对酸碱滴定体系,假设△pH为0.3,滴定误差Et≤0.1%,代人误差公式即可求出被直接滴定的条件。 配位滴定 假设△ pM为0.3~0.5,允许终点误差Et 为0.1%的情况下,由误差公式可导出直接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9.5 滴定分析法应用
9.4 酸碱滴定的应用 1.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NaOH ,Na2CO3 ,NaHCO3 , 判断由哪些组成(定性/定量计算)。 9.4 酸碱滴定的应用 NaOH ,Na2CO3 ,NaHCO3 , 判断由哪些组成(定性/定量计算)。 H2CO3 = H+ + HCO3 - pKa1=6.38 HCO3 - = H+ + CO3 2- pKa2=10.25 1.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V1>V2 : NaOH(V1 – V2) ,Na2CO3 (2V2) V1=V2 : Na2CO3 (V1 +V2) V1<V2 : Na2CO3 (2V1),NaHCO3 (V2 –V1) V1=0 : NaHCO3 V2=0 : NaOH (NaOH与NaHCO3不共存)
例: 烧碱中NaOH 和Na2CO3 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2. 胺盐的测定 A. 蒸馏法 将铵盐试液置于蒸馏瓶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进行蒸馏,用过量的H3BO3溶液吸收蒸发出的NH3: 2. 胺盐的测定 A. 蒸馏法 将铵盐试液置于蒸馏瓶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进行蒸馏,用过量的H3BO3溶液吸收蒸发出的NH3: NH3+ H3BO3 = NH+4+ H2BO3- 用HCl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物的H2BO3- , H+ + H2BO3- = H3BO3 终点时的pH=5,选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B. 甲醛法 反应式: 6HCHO+4NH4+ =(CH2)6N4H+ +3H + +6H2O 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 4 个H+ 。 六次甲基四胺(CH2)6N4是一种极弱有机碱,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3. 硅含量的测定 4. 磷的测定 5. 醛和酮的测定 6. 酯类的测定 7. 环氧化物的测定
设. |Et |≤0.1%, | △pM| ≥0.2代入上式,得: 9.5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A.控制酸度(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 设. |Et |≤0.1%, | △pM| ≥0.2代入上式,得: (可直接滴定的必要条件) 随pH增大,M水解,以开始生成M(OH)n↓为最低酸度(最大pH),用氢氧化物的溶度积粗略计算。 例如,计算Fe 3+的络合滴定的最低酸度。 Fe 3+水解形成Fe (OH ) 3 [Fe 3+ ][OH -]3=K sp
例:确定滴定浓度为c=0.01M的Bi3+的 pH范围: lgKBiY=27.80; Ksp,Bi(OH)3,=6.0 × 10-31 解:要满足可以直接滴定, 需满足lg(c × K’BiY)=lg0.01+ lg K’BiY=6 , 则, lg K’BiY=8.0 由公式 lg ɑY(H)=lg KBiY- lg K’BiY=27.80-8.0 ≈ 20 查表7-5得 pH=0.7 (滴定的最低pH) 确定滴定的最高pH,以不发生水解(不发生沉淀)的pH为准, 得 pH=2 因此,适宜的滴定酸度为pH:0.7-2.0,通常控制在1左右。
B. 使用掩蔽法和解蔽法 要求较低: |Et |≤0.5%, |△pM| ≥0.3代入林邦公式
因此,可设法降低cN来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当 KMY≈KNY ,欲使 因此,可设法降低cN来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常用络合掩蔽剂包括:无机试剂、有机试剂 如:检查水的硬度时,测定水中的Ca2+、Mg2+离子的总量,而水中的Fe3+、Al3+会干扰。
9.4.3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 KMnO4法 1) 直接滴定法: 测定双氧水H2O2的含量 9.4.3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 KMnO4法 1) 直接滴定法: 测定双氧水H2O2的含量 5H2O2+2MnO4-+6H+ 5O2+2Mn2++ 8H2O 2) 间接滴定法: 测定补钙制剂中Ca2+含量 Ca2+ + C2O42- CaC2O4 KMnO4标准溶液 H2C2O4 过滤,洗涤 H2SO4溶解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滴定
3) 返滴定法:测定有机物 MnO4- +MnO2 碱性, △ H+,歧化 Fe2+(过) 有机物+KMnO4(过) CO32- + MnO42-+MnO4- Fe2+(剩) KMnO4标准溶液 滴定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2 . 重铬酸钾法 优点: a. 纯、稳定、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易保存 b. 氧化性适中, 选择性好 滴定Fe2+时不诱导Cl-反应—污水中COD测定 指示剂: 二苯胺磺酸钠, 邻苯氨基苯甲酸 应用: 1. 铁矿或铁合金中铁的测定 Cr2O72-+14H++6e=2Cr3++7H2O
K2Cr2O7法测定铁 Fe2O3 Fe2+ + Sn2+(过量) Fe2+ FeO Cr2O72- HgCl2 Hg2Cl2↓ 浓HCl溶解 SnCl2+TiCl3 预还原 Fe2O3 Fe2+ + Sn2+(过量) FeO HgCl2 Hg2Cl2↓ Fe2+ Cr2O72- 滴定 除去过量Sn2+
测定工业污水中的COD 水样 + HgSO4 + K2Cr2O7标液 (有机物被氧化为CO2) 剩余K2Cr2O7 Fe2+标液滴定 消除Cl- 过量 回流加热 (有机物被氧化为CO2) 强酸介质 Ag2SO4催化 剩余K2Cr2O7 Fe2+标液滴定
I2 + 2e 2I- I2 + 2e 2I- 3 碘量法 弱氧化剂 中强还原剂 指示剂:淀粉, I2可作为自身指示剂 3 碘量法 I2 + 2e 2I- 弱氧化剂 中强还原剂 指示剂:淀粉, I2可作为自身指示剂 缺点:I2 易挥发,不易保存,造成损失 I2 易发生歧化反应,滴定时需控制酸度 I- 易被O2氧化 I2 + 2e 2I-
A. 直接碘量法(碘滴定法) I2+2e = 2I- 直接滴定强还原剂: Sn(II), S2-等 B. 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用I- 的还原性测氧化性物质,用Na2S2O3滴定生成的I2 KIO3, MnO4-, Cr2O72-, Cu2+, H3AsO4, H2O2,PbO2 2I--2e=I2 I2+2S2O32-=2I-+S4O62-
CuI ↓+I2 1) 碘量法测定铜 Cu2+ (Fe3+杂质) NH4HF2 浅蓝色 蓝色 粉白 1) 碘量法测定铜 Cu2+ (Fe3+杂质) NH4HF2 pH3~4 消除干扰 KI(过) CuI ↓+I2 S2O32-滴定 (浅黄色) 淀粉 作指示剂 CuI↓→CuSCN↓ 浅蓝色 KSCN 蓝色 粉白 1)生成FeF63-, 降低(Fe3+/Fe2+)电位,Fe3+不氧化I- 2)控制pH3-4,Cu2+不沉淀 NH4HF2作用: KI作用: 还原剂 KSCN作用: 使反应的产物CuI沉淀转化为不吸附I2的CuSCN
2) 葡萄糖的测定 相关反应(在碱性溶液中) IO-在碱性溶液中能把葡萄糖中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溶液酸化,过量的IO-和I-又生成 I2: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计量关系: 1I2~~ ~~ 1IO- ~~ ~~ 1 葡萄糖
例:取葡萄糖溶液10. 00ml,加入0. 1000mol/L的标准碘液20. 00ml。摇匀,加入1 例:取葡萄糖溶液10.00ml,加入0.1000mol/L的标准碘液20.00ml。摇匀,加入1.000mol/LNaOH溶液4ml。置暗处15min。加入H2SO4后以0.1000mol/LNa2S2O3溶液滴定,加入淀粉滴定至终点。消耗12.00ml。求100.00ml溶液中葡萄糖多少克?(M葡萄糖=180.16) 解: 滴定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砖红色) 9.5.4 沉淀滴定法应用 1. 摩尔法 滴定反应:Ag+ + X- AgX 滴定剂:AgNO3 标准溶液 待测物:Br- 、Cl- 指示剂:K2CrO4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砖红色) 滴定条件:pH 6.5~10.0
滴定反应:Ag+ + SCN- AgSCN (白色) 2. 佛尔哈德法 直接滴定 滴定反应:Ag+ + SCN- AgSCN (白色) 滴定剂:NH4SCN 标准溶液 待测物:Ag+ 指示剂:铁铵矾 FeNH4(SO4)2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指示原理: SCN-+ Fe3+ FeSCN2+ 显红色
3. 法扬司法 吸附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化学计量点后,沉淀表面荷电状态发生变化,指示剂在沉淀表面静电吸附导致其结构变化,进而导致颜色变化,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荧光黄、曙红等 适用范围: 可直接测定Cl-,Br-,I-,SCN-
复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