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Advertisements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省质检考前指导.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專題研究方法與化學啟發實例 第一部份:專題研究方法 第二部份:化學實驗引導實例.
高考无机综合题(元素化合物)专题27复习策略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 4.
专题12 化学实验.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六章 灰分及几种矿物元素的测定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会考知识条目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 A 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 铁铜的化学性质 B Fe2+,Fe3+的性质及转化 C
化学化工学院 梁少俊 分析化学实验.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 又称络合滴定法 滴定条件: 配位剂种类: 以生成配位化合物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Chapter 10 §10~2配位滴定法 10.1作业:11、13、15、16、18.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一、EDTA及其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氨羧络合剂 最常见: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 Diamine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第十一章 配位滴定法 主要内容: 1.配位滴定法概述 2.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3.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4.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制作人:陶文娟.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内 容 提 要 一、氧化数 元素的氧化数是指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它原子形成分子或离子时转移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第 五 章 酸 碱 反 应.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method)
第一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GXQ 分析化学 学年.
第7章 络合滴定法 7.1 概述 7.2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7.3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7.4 EDTA滴定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imetry)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14.1 氮族元素 §14.2 氧族元素.
化學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驗試題第二題第二站
nB = nA (2-2) (四) 滴定分析中有关计算 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是“等物 质的量反应规则”。即:在滴定
第二章 化学分析法 本章基本要求: 1.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滴定分析、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
Acid-Base Equilibrium and Acid-Base Titration
分 析 化 学 Analytic Chemistry 赵小菁 基础医学部.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主讲教师:姜凤超.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实 验 讲 座.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十章 重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包括的内容: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 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要求 2、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第一章 水溶液 1.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平衡.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 Ksp= 1.10  10-12
1. 概述 2. 沉淀滴定法 3. 重量分析法 4. 小 结.
分 析 化 学 Analytic Chemistry 赵小菁 基础医学部.
第四章 沉淀滴定方法 本章重点: 摩尔法原理、条件、范围; 佛尔哈德法原理、条件、范围; 法扬司法原理、条件、范围。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框图题集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7 酸碱滴定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蛋壳中Ca, Mg含量的测定 化学生物学专业 雷雨.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某弱酸的pKa = 9.21,现有其共轭碱NaA溶液20.00 mL,浓度为 mol / L,当用 mol / L HCl溶液滴定时,化学计量点的pH值为多少?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为多少?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 解:pKb = 14 – 9.21.
理化检验 生活废水中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KMnO4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方法,深化对返滴定法的理解;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四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讲教师:徐 丽.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位平衡常数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则有[Ag(NH3) 2] +配离子生成: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第8章 沉淀滴定法 8.1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8.2 莫尔法 8.3 佛尔哈德法 8.4 法扬司法.
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7.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7.2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7.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9.1 误差与有效数字 9.1.1 误差 1.误差的来源 2.误差的表示 9.1.2 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的规定 2.有效数字的修约

9.2 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物质质量来测定被测组分含量

将被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再将沉淀 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最后称重。 如:溶液中SO42-含量的测定 二、气化法(挥发法): 9.2.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分类: 一、沉淀法: 将被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再将沉淀 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最后称重。 如:溶液中SO42-含量的测定     二、气化法(挥发法): 通过加热或其它方法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挥发逸出,根据试样质量的减少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105℃ 烘至恒重 例:小麦 干小麦, 减轻的重量即含水量 或干燥剂吸水增重

三、电解法:用电子作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量。 例: Cu 2+ Cu称量白金网增重 +2e Pt电极上 例: Cu 2+ Cu称量白金网增重 +2e Pt电极上 例: Cu 2+ Cu称量白金网增重 +2e Pt电极上 四、萃取法:利用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比例不同,用提取剂将被测物分离出来,再逐去提取剂,称量干燥的提取物,计算组分含量。    

沉淀重量分析法:利用沉淀反应,将被测组分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转化为称量形式,通过称量其质量测定含量的方法 9.2.2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沉淀重量分析法:利用沉淀反应,将被测组分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转化为称量形式,通过称量其质量测定含量的方法 沉淀形式 沉淀剂 滤洗、烘(烧) 被测物 称量形式 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

一.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沉淀的 s 小, 溶解损失应<0.2mg, 定量沉淀 沉淀的纯度高 便于过滤和洗涤 (晶形好) 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确定的化学组成, 恒定---定量基础 稳定,不易受水分、CO2、O2等影响---量准确 摩尔质量大---减少称量误差

例:

9.2.3 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m—称量形式质量 ω—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ms—试样质量 F—换算因数 待测组分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F 9.2.3 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ω—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m—称量形式质量 ms—试样质量 F—换算因数 待测组分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F Cl- AgCl AgCl Fe Fe(OH ) 3 Fe 2O3 Fe 3O4 Fe(OH ) 3 Fe 2O3 MgO MgNH4PO4 Mg 2P2O7 P2O5 MgNH4PO4 Mg 2P2O7

9.2 滴定分析法概述 9.2.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滴定分析法: 9.2 滴定分析法概述 9.2.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滴定分析法: 使用滴定管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待测物定量完全反应为止, 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一类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容量)分析法。

(2)滴定: 滴加标准溶液(亦称为滴定剂)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3)化学计量点: 当滴加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按化学计量式理论反应完全点),我们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sp)。 (4)滴定终点: 为了确定化学计量点用指示剂颜色突然改变来完成, 人们把这变色点(停止滴定之点)称为滴定终点(ep)。 (5)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因此造成的测定误差称为终点误差或滴定误差(TE)。

9.2.2 滴定分析法分类和对反应的要求 一.滴定分析法分类 滴定分析为湿法分析,一般在水溶液中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 滴定分析法分为四类。 (1)酸碱滴定法(中和法),以酸碱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2)配位滴定法,利用形成配合物反应的滴定方法,常用的是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 (3)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电子转移,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的滴定方法。 (4)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

A. 热力学要求:反应按一定方程式定量地进行,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且反应完全(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二. 对反应的要求 A. 热力学要求:反应按一定方程式定量地进行,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且反应完全(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计量比不确定 例如:T为滴定剂的滴定反应 c ——浓度,mol/L V ——体积,mL MA ——A物质的相对分子量,g /moL G ——试样称样量,g

B. 动力学要求:反应速度快 要与滴定速度相适应。如果反应速度达不到要求,可通过加催化剂、加热等方式提高速度。 如:Al 3+与EDTA反应慢,不利于终点的判断,不可直接用于滴定。

C. 检测要求: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即有合适的指示剂或用仪器分析法(电位滴定、光度滴定等)确定终点。 反应完全快速、计量比确定,重铬酸盐标液易配置,但用了近80 年寻找适当的检测试剂,现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

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反应可用于直接滴定, 若某一条件不满足则: 返滴定: 反应较慢或反应物为固体时或无适当指示剂。 先加入一定量的过量滴定剂A,使反应加速。反应完成后用另一种标液B滴定剩余的A试剂。 如:CaCO3为固体且易含杂质,可先加入已知量的过量HCl标液,反应剩余的HCl用NaOH标液返滴定。

置换滴定: 对计量关系不确定的反应,先用试剂将被测物A定量地转化置换为另一种可滴定的物质B。

间接滴定: 对不能与滴定剂反应的物质可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间接滴定。

1.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9.2.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 一般要求纯度在99.9%以上。 2)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若含结晶水,其含量也应与化学式相符。 3)稳定,如不吸水,不吸CO2, 不被空气氧化,干燥时不分解等。 4)为了降低称量误差 在可能的情况下 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如: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草酸都可用作标定NaOH的基准物,但前者的摩尔质量大于后者。因此更适宜于用作基准物。

间接法配制: 先配制粗略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 如:HCl标液用无水Na2CO3或硼砂标定,再以HCl标液为滴定剂。

9.3.4 滴定分析的计算 依据:当化学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它们的物质量之间关系恰好符合化学反应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 9.3.4 滴定分析的计算 依据:当化学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它们的物质量之间关系恰好符合化学反应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cB : mol/L 滴定度 T待测物/滴定剂: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的待测组分的质量, g/ml。 A%--待测物质A的质量含量; G-试样的总质量

一. 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稀释与增浓 例:欲配制0.1000mol/L的Na2CO3标准溶液500mL,应称取基准Na2CO3多少克? 一. 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稀释与增浓 例:欲配制0.1000mol/L的Na2CO3标准溶液500mL,应称取基准Na2CO3多少克? 解:Na2CO3相对分子量为106.0g/mol WT=5.3000g

例:已知浓盐酸的密度为1.19g/mol。其中HCl含量约为37%。计算(1)每升盐酸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和浓盐酸浓度; (2)欲配制0.10mol/L的稀盐酸5.0×102mL,应取多浓盐酸少毫升? 解:(1)HCl相对分子量为36.46g/mol (2)稀释前后,溶液中含有的HCl物质的量不变

二. 标准溶液标定浓度的相关计算 例:称取0.3802g基准物质H2C2O4 ·2H2O,溶于水,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4.50ml。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解: H2C2O4 ·2H2O 相对分子量为126.07g/mol

三. 标准溶液标定浓度的换算 例:有一KMnO4标准溶液,浓度为0.02010mol.L-1,换算成 TFe2O3/KMnO4。现称取试样0.2718g,溶解后 将Fe3+还原成Fe2+, 然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26.30 mL 求试样中以Fe2O3表示 的含量。 解:

例 :称取含铜试样 1.000g.溶解后250 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 然 后取 50.00mL于锥形瓶中, 调节pH3.5 — 4.0 加入NH4HF2缓冲溶 液,再加过量KI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24.38mL至终 点,该Na2S2O3溶液是用0.01000mol/L的K2Cr2O7溶液25.00mL标定, 消耗Na2S2O3 14.63 mL,计算试样中铜含量。 解: 标定涉及的反应

滴定测Cu涉及的反应:

9.4 滴定分析原理 滴定分析的原理指滴定过程中溶液中被测离子浓度(或活度)的变化规律,即随滴定剂逐渐加入,溶液的pH(酸碱滴定)、pM(配位滴定)、pX(沉淀滴定)以及电极电势E(氧化还原滴定)的变化规律;如何确定滴定终点;如何选择指示剂;以及由终点误差了解能直接滴定的条件等 .

9.4.1 滴定曲线 以滴定剂加入量(V)或反应完全程度为(%)横坐标,以随滴定剂加入 9.4.1 滴定曲线 以滴定剂加入量(V)或反应完全程度为(%)横坐标,以随滴定剂加入 而变化的反应溶液性质的参数(pH,pM,pX,E)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称为滴定曲线。 四类滴定的过程变化有相似的规律性,曲线呈S型 或倒S型. 在化学计量点sp附近,V变化不大,但溶液性质却有一突变,称为突越.

滴定曲线可由实验数据点绘制,也可由代数法计算绘制. 代数计算的依据: 1)反应足够快,体系快速达到平衡; 2)滴定中任一点体系均达到平衡,溶液性质只有一个; 3)描述滴定反应过程的条件常数K’足够大且在整个过程中恒定。

例: 0.1000mol/L的HOAc标准溶液20.00ml。今以等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计算下列溶液的性质: 1.溶液开始滴定前: 组成: 0.1000mol/L的 HOAC (一元弱酸), 2.溶液滴定百分度90%,即加入的NaOH为18.00ml: 组成:HOAC(余)+NaOAc 3.溶液滴定百分度99.9%,即加入的NaOH为19.98ml: 组成:HOAC(余)+NaOAc

4.溶液滴定百分度100%,即加入的NaOH为20.00ml: 组成:NaOAc 5.溶液滴定百分度100.1%,即加入的NaOH为20.02ml: 组成:NaOH(过)+NaOAc

可见滴定度为0%-90%, △V= 18ml,△pH=2.82; 滴定突跃是指计量点前后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溶液性质的突然改变,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因误差需在±0.1%内,因此滴定百分数应控制在在99.9%--100.1%之间,包含的△pH为突越的范围。 此题的突越范围为pH 7.74 — 9.70

9.4.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滴定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被滴物质与滴定剂浓度, 两者中以条件平衡常数对滴定突跃影响最大。 9.4.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滴定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被滴物质与滴定剂浓度, 两者中以条件平衡常数对滴定突跃影响最大。 突越范围越大,越利于终点检测。

不同浓度的NaOH滴定不同浓度的HCl的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 被滴物质与滴定剂浓度越大,突越范围越大 不同浓度的NaOH滴定不同浓度的HCl的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 K越大,反应越完全,突越范围越大 Ka、Kb越大利于酸碱滴定 NaOH滴定HA

络合滴定: 当KMY一定时,cM大,滴定突跃范围大。

络合滴定: 当cM 一定时, KMY 大,滴定突跃范围大。

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Eθ)差值越大,利于滴定 沉淀滴定: K’sp小利于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Eθ)差值越大,利于滴定

9.4.3 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滴定终点的确定,可采用电位法、光度法等仪器 测定方法,在此,讨论指示剂法。 1.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通用型指示剂: 多为有机弱酸或弱碱

酸碱指示剂:一类有颜色的有机物质,随溶液pH的不同呈现不同颜色,颜色与结构相互关联。 酚酞:三苯甲烷类,碱滴酸时用。 变色范围: 8-10 ,无色==红色。 甲基橙:偶氮类结构,酸滴碱时用。 变色范围: pH=3.4 ,橙红色==黄色。

Mg2+-铬黑T+ EDTA = 铬黑T + Mg2+- EDTA 金属指示剂 例: 滴定前, Mg2+溶液(pH 8~10)中加入铬黑T后,溶液呈酒红色,发生如下反应: 铬黑T + Mg2+ = Mg2+-铬黑T 滴定终点时,滴定剂EDTA夺取Mg2+-铬黑T中的Mg2+,使铬黑T游离出来,溶液呈兰色,反应如下: Mg2+-铬黑T+ EDTA = 铬黑T + Mg2+- EDTA 使用时应注意金属指示剂的适用pH范围,如铬黑T不同pH时的颜色变化: 一般M2+ —EBT :红色或紫红色 故理论上使用EBT: 6.3<pH<11.6 而实际上使用EBT: pH 9 .0 ~10 .5

二甲酚橙(XO) 一般M n+ —XO:红色 因此常在pH <6.3 的酸性溶液中使用XO。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M-PAN:红色 因此,PAN适用范围为pH1.9~12.0

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且氧化态和还原态有不同的颜色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且氧化态和还原态有不同的颜色 22

B. 自身指示剂 C. 专属指示剂 如:KMnO4 在酸性溶液中作为滴定剂,滴定完成后,稍过 量,溶液就呈粉红色 淀粉 与1×10-5mol·L-1I3- 生成深蓝色化合物--- ---碘量法专属指示剂 SCN- + Fe3+ =FeSCN2+ ( 1 ×10-5mol·L-1可见红色) 22 ---Fe3+滴定测Sn2+的专属指示剂

D. 混合指示剂 指示剂+惰性染料 几种指示剂混合而成 特点: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原理: 颜色互补 例:甲基橙+靛蓝(紫色→绿色) 例:溴甲酚绿+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特点: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原理: 颜色互补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 HIn= H+ + In- 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 HIn= H+ + In- (1)KHIn / [H+] = [In-] / [HIn] KHIn 一定,指示剂颜色随溶液[H+] 改变而变 [In-] / [HIn] = 1 时: 中间颜色 = 1/10 时: 酸色,勉强辨认出碱色 = 10/1 时: 碱色,勉强辨认出酸色 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pH=pK HIn 指示剂变色范围: pKHIn ± 1

金属指示剂,变色范围为pH=pK’MIn±1 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范围为EInθ±0.059/z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凡变色点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均可选用;要 求变色及时,变色范围窄,颜色变化明显,可用混合 指示剂。

9.4.4 终点误差及直接滴定条件 一. 终点误差 林邦公式 △ pM,为pMep与pMsp之差 9.4.4 终点误差及直接滴定条件 一. 终点误差 林邦公式 △ pM,为pMep与pMsp之差 csp ,计量点时被测组分的总浓度,可用1/2c初代替. K’t 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对于酸碱滴定,滴定误差公式 强酸强碱滴定: 强酸弱碱滴定: 弱酸强碱滴定:

终点误差公式的作用: a. 计算滴定的终点误差 b. 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对能否进行直接滴定作出判断

例;用0.1000M的NaOH滴定同浓度的HOAc至酚酞变色终点,pH=9.0,计算滴定误差。 K a,HOAc= 1.8×10-5 先求Kt: Kt=Ka/Kw=1.8×109, 解: 化学计量点

二. 直接滴定的可行性分析条件 对酸碱滴定体系,假设△pH为0.3,滴定误差Et≤0.1%,代人误差公式即可求出被直接滴定的条件。 二. 直接滴定的可行性分析条件 对酸碱滴定体系,假设△pH为0.3,滴定误差Et≤0.1%,代人误差公式即可求出被直接滴定的条件。 配位滴定 假设△ pM为0.3~0.5,允许终点误差Et 为0.1%的情况下,由误差公式可导出直接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9.5 滴定分析法应用

9.4 酸碱滴定的应用 1.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NaOH ,Na2CO3 ,NaHCO3 , 判断由哪些组成(定性/定量计算)。 9.4 酸碱滴定的应用 NaOH ,Na2CO3 ,NaHCO3 , 判断由哪些组成(定性/定量计算)。 H2CO3 = H+ + HCO3 - pKa1=6.38 HCO3 - = H+ + CO3 2- pKa2=10.25 1.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V1>V2 : NaOH(V1 – V2) ,Na2CO3 (2V2) V1=V2 : Na2CO3 (V1 +V2) V1<V2 : Na2CO3 (2V1),NaHCO3 (V2 –V1) V1=0 : NaHCO3 V2=0 : NaOH (NaOH与NaHCO3不共存)

例: 烧碱中NaOH 和Na2CO3 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2. 胺盐的测定 A. 蒸馏法 将铵盐试液置于蒸馏瓶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进行蒸馏,用过量的H3BO3溶液吸收蒸发出的NH3: 2. 胺盐的测定 A. 蒸馏法 将铵盐试液置于蒸馏瓶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进行蒸馏,用过量的H3BO3溶液吸收蒸发出的NH3: NH3+ H3BO3 = NH+4+ H2BO3- 用HCl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物的H2BO3- , H+ + H2BO3- = H3BO3 终点时的pH=5,选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B. 甲醛法 反应式: 6HCHO+4NH4+ =(CH2)6N4H+ +3H + +6H2O 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 4 个H+ 。 六次甲基四胺(CH2)6N4是一种极弱有机碱,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3. 硅含量的测定 4. 磷的测定 5. 醛和酮的测定 6. 酯类的测定 7. 环氧化物的测定

设. |Et |≤0.1%, | △pM| ≥0.2代入上式,得: 9.5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A.控制酸度(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 设. |Et |≤0.1%, | △pM| ≥0.2代入上式,得: (可直接滴定的必要条件) 随pH增大,M水解,以开始生成M(OH)n↓为最低酸度(最大pH),用氢氧化物的溶度积粗略计算。 例如,计算Fe 3+的络合滴定的最低酸度。 Fe 3+水解形成Fe (OH ) 3 [Fe 3+ ][OH -]3=K sp

例:确定滴定浓度为c=0.01M的Bi3+的 pH范围: lgKBiY=27.80; Ksp,Bi(OH)3,=6.0 × 10-31 解:要满足可以直接滴定, 需满足lg(c × K’BiY)=lg0.01+ lg K’BiY=6 , 则, lg K’BiY=8.0 由公式 lg ɑY(H)=lg KBiY- lg K’BiY=27.80-8.0 ≈ 20 查表7-5得 pH=0.7 (滴定的最低pH) 确定滴定的最高pH,以不发生水解(不发生沉淀)的pH为准, 得 pH=2 因此,适宜的滴定酸度为pH:0.7-2.0,通常控制在1左右。

B. 使用掩蔽法和解蔽法 要求较低: |Et |≤0.5%, |△pM| ≥0.3代入林邦公式

因此,可设法降低cN来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当 KMY≈KNY ,欲使 因此,可设法降低cN来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常用络合掩蔽剂包括:无机试剂、有机试剂 如:检查水的硬度时,测定水中的Ca2+、Mg2+离子的总量,而水中的Fe3+、Al3+会干扰。

9.4.3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 KMnO4法 1) 直接滴定法: 测定双氧水H2O2的含量 9.4.3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 KMnO4法 1) 直接滴定法: 测定双氧水H2O2的含量 5H2O2+2MnO4-+6H+ 5O2+2Mn2++ 8H2O 2) 间接滴定法: 测定补钙制剂中Ca2+含量 Ca2+ + C2O42-  CaC2O4  KMnO4标准溶液 H2C2O4 过滤,洗涤 H2SO4溶解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滴定

3) 返滴定法:测定有机物 MnO4- +MnO2 碱性, △ H+,歧化 Fe2+(过) 有机物+KMnO4(过) CO32- + MnO42-+MnO4- Fe2+(剩) KMnO4标准溶液 滴定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2 . 重铬酸钾法 优点: a. 纯、稳定、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易保存 b. 氧化性适中, 选择性好 滴定Fe2+时不诱导Cl-反应—污水中COD测定 指示剂: 二苯胺磺酸钠, 邻苯氨基苯甲酸 应用: 1. 铁矿或铁合金中铁的测定 Cr2O72-+14H++6e=2Cr3++7H2O

K2Cr2O7法测定铁 Fe2O3 Fe2+ + Sn2+(过量) Fe2+ FeO Cr2O72- HgCl2 Hg2Cl2↓ 浓HCl溶解 SnCl2+TiCl3 预还原 Fe2O3 Fe2+ + Sn2+(过量) FeO HgCl2 Hg2Cl2↓ Fe2+ Cr2O72- 滴定 除去过量Sn2+

测定工业污水中的COD 水样 + HgSO4 + K2Cr2O7标液 (有机物被氧化为CO2) 剩余K2Cr2O7 Fe2+标液滴定 消除Cl- 过量 回流加热 (有机物被氧化为CO2) 强酸介质 Ag2SO4催化 剩余K2Cr2O7 Fe2+标液滴定

I2 + 2e 2I- I2 + 2e 2I- 3 碘量法 弱氧化剂 中强还原剂 指示剂:淀粉, I2可作为自身指示剂 3 碘量法 I2 + 2e 2I- 弱氧化剂 中强还原剂 指示剂:淀粉, I2可作为自身指示剂 缺点:I2 易挥发,不易保存,造成损失 I2 易发生歧化反应,滴定时需控制酸度 I- 易被O2氧化 I2 + 2e 2I-

A. 直接碘量法(碘滴定法) I2+2e = 2I- 直接滴定强还原剂: Sn(II), S2-等 B. 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用I- 的还原性测氧化性物质,用Na2S2O3滴定生成的I2 KIO3, MnO4-, Cr2O72-, Cu2+, H3AsO4, H2O2,PbO2 2I--2e=I2 I2+2S2O32-=2I-+S4O62-

CuI ↓+I2 1) 碘量法测定铜 Cu2+ (Fe3+杂质) NH4HF2 浅蓝色 蓝色 粉白 1) 碘量法测定铜 Cu2+ (Fe3+杂质) NH4HF2 pH3~4 消除干扰 KI(过) CuI ↓+I2 S2O32-滴定 (浅黄色) 淀粉 作指示剂 CuI↓→CuSCN↓ 浅蓝色 KSCN 蓝色 粉白 1)生成FeF63-, 降低(Fe3+/Fe2+)电位,Fe3+不氧化I- 2)控制pH3-4,Cu2+不沉淀 NH4HF2作用: KI作用: 还原剂 KSCN作用: 使反应的产物CuI沉淀转化为不吸附I2的CuSCN

2) 葡萄糖的测定 相关反应(在碱性溶液中) IO-在碱性溶液中能把葡萄糖中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溶液酸化,过量的IO-和I-又生成 I2: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计量关系: 1I2~~ ~~ 1IO- ~~ ~~ 1 葡萄糖

例:取葡萄糖溶液10. 00ml,加入0. 1000mol/L的标准碘液20. 00ml。摇匀,加入1 例:取葡萄糖溶液10.00ml,加入0.1000mol/L的标准碘液20.00ml。摇匀,加入1.000mol/LNaOH溶液4ml。置暗处15min。加入H2SO4后以0.1000mol/LNa2S2O3溶液滴定,加入淀粉滴定至终点。消耗12.00ml。求100.00ml溶液中葡萄糖多少克?(M葡萄糖=180.16) 解: 滴定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砖红色) 9.5.4 沉淀滴定法应用 1. 摩尔法 滴定反应:Ag+ + X-  AgX  滴定剂:AgNO3 标准溶液 待测物:Br- 、Cl- 指示剂:K2CrO4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砖红色) 滴定条件:pH 6.5~10.0

滴定反应:Ag+ + SCN-  AgSCN (白色) 2. 佛尔哈德法 直接滴定 滴定反应:Ag+ + SCN-  AgSCN (白色) 滴定剂:NH4SCN 标准溶液 待测物:Ag+ 指示剂:铁铵矾 FeNH4(SO4)2 pH, I, 吸附能力 沉淀表面积大 指示原理: SCN-+ Fe3+  FeSCN2+ 显红色

3. 法扬司法 吸附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化学计量点后,沉淀表面荷电状态发生变化,指示剂在沉淀表面静电吸附导致其结构变化,进而导致颜色变化,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荧光黄、曙红等 适用范围: 可直接测定Cl-,Br-,I-,SCN-

复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