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请选择: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性竞争 第三节 寡头垄断 第四节 市场效率分析 *第五节 市场结构和进入障碍.
Advertisements

一、垄断 二、垄断竞争市场 三、寡头市场 小结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主讲:丁建勋 副教授 运输经济学 主讲:丁建勋 副教授
初级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产量决策与供给 主讲人:陈煜
四種市場結構與介紹 第五組:莊鈞媛 劉怡婷 柯怡萍 滑朔.
微 观 经 济 学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部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弘 2010年3月13日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叶红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公共定价 【基础知识】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不能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公共定价。
第九章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四章 市場與價格 4-1 「市場」是什麼? 4-2 市場均衡與價格機能 4-3 價格變動 4-4 價格控制 4-5 市場的型態與特性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獨占市場 榨取濫用或剝削的濫用(exploitation abuse) 阻礙濫用或障礙的濫用(hindrance abuse)
微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 汪秋菊 此幻灯片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经济学课题组
7 不完全競爭市場.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六章 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决策 本章主要内容: 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2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本讲主要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第五章 市 场 结 构 分 析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五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2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1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本章小结 2018/11/10
P-d p 1 1-q q qp+(1-q)(p-d) 2 1-q2 q2 q2p+(1-q2)(p-d) …. n 1-qn qn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CH9 不完全競爭市場 產量與價格的決定   我們生活周遭的產業幾乎是不完全競爭市場,瞭解此市場的特徵與廠商決策,將有助於解讀廠商間的競合行為。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成本函数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四节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本章小结
學習目標 瞭解市場結構的類型與特性 描述完全競爭廠商的生產決策 說明完全競爭市場的短、長期均衡 OBJECTIVES.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理论产生的背景
如果只有几个卖者,寡头垄断理论可用来指导决策。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一节 垄断市场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第五章成本 本章在剖析几种成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角度讨论了厂商的生产成本问题,以揭示厂商产出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的成本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一节 垄 断 一、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1.基本特征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一、供求理论 核心内容: 供求均衡 拓展内容: 最高限价,最低限价.
第六章 厂商均衡理论 经济管理学院 赵 俊 平 2018/11/29 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竞争 第三节 寡头 第四节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五节 结束语.
Internet Economics Basics of Supply Side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1.
第10章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1.
獨占市場的特徵 只有一家廠商 這家廠商可能販賣貨物 (如自來水公司),也可能提供服務 (如台灣證券交易所)。 產品無近似替代品
第八章 完全獨占市場 產量與價格的決定.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本章要点 一、垄断市场 二、垄断竞争市场 三、寡头市场 四、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16 垄断竞争.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八章 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第四篇 市场竞争结构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 局部均衡 一般均衡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外部性与公共品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陆东辉.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14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经济学学位课考试复习.
内 容 框 架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生产理论 第五讲 成本理论 第六讲 市场理论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我们将从垄断竞争市场开始。在这个市场上,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獨占的意義及成因 瞭解獨占廠商的短期均衡 瞭解獨占廠商的長期均衡 瞭解獨占廠商的訂價 瞭解獨占的應用 瞭解反獨占法
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1.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完全競爭市場 6. 完全競爭市場 6 本章學習目標 熟悉四種不同市場結構的特徵。 了解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分析。 了解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分析。 了解完全競爭產業的長期供給線。 了解完全競爭市場效率的觀念。
第五章 市 场 结 构 分 析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类型 厂商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进出难易程度 接近商品 完全竞争 很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农产品 垄断竞争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轻工业产品、零售业 寡头 几个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汽车、石油 垄断 唯一 唯一的产品,且无详尽的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制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公用事业,如水、电

一、完全垄断市场(perfect monopoly market) 1、完全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无相近的替代品(One product(no good substitutes)) 存在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 买方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上,垄断者能获得超额利润主要是由于实行了卖方垄断。

垄断的成因 对资源的独家控制,如南非的德别尔公司 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和技术, 政府的特许,铁路 自然垄断,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

2、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D=价格线P=平均收益AR,向右下方倾斜。 Q

MR=dTR/dQ=d(P·Q)/dQ=P+Q·dP/dQ<P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P R d = AR=P 厂商的需求曲线即市场的需求曲线 d(AR) MR O Q MR=dTR/dQ=d(P·Q)/dQ=P+Q·dP/dQ<P 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P R TR TR 总收益曲线是一条抛物线 Q O

例:设反需求函数为P=a-bQ,则总收益函数为TR=P·Q=aQ-b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dTR/dQ=a-2bQ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例:设反需求函数为P=a-bQ,则总收益函数为TR=P·Q=aQ-bQ2,边际收益函数为MR=dTR/dQ=a-2bQ 则: dP/dQ=-b dMR/dQ=-2b 则: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使直线时,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纵轴截距相等,边际收益曲线的横轴截距时需求曲线横轴截距的一半。

总收益、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总收益、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当│ed│>1时,边际收益>0,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 。此时, TR斜率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ed│=1时,边际收益=0,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此时,TR斜率为零,表示厂商总收益达到极大值点。 当│ed│<1时,边际收益<0,总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此时, TR斜率为负,表示厂商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垄断者决不会在需求曲线上弹性不足(即|ED|<1 )的范围内进行经营。 A B |ED|>1(弹性充足) |ED|=1(单位弹性) p1 p2 MR Q2 Q1 最大TR 结论:垄断者决不会在需求曲线上弹性不足(即|ED|<1 )的范围内进行经营。 |ED|<1(弹性不足) 总收益

例:一个垄断者总成本函数为: TC=10+5Q; 边际成本函数为:MC=dTC/dQ=5;估计需求 价格弹性为-2.0 令MR=MC 得到 MC=5美元=P(1+1/-2.0)=MR 利润最大化的定价应为:P=5/0.5=10美元 如果 E=-4.0 ,则定价应为 P=5美元/(0.75)=6.67美元/单位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P 只有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MC AC K N 厂商自行决定产品价格,价格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MR<AR。 AR=P G E MR O Q M 仍要根据 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决策。 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MR=MC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不可以任意定价,必须根据市场来定价。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两种盈亏分析法(续) $ O Q $ Q O Q2 Q3 总收益—总成本分析法 Q1 Q1 Q2 Q3 TC E0 TR O $ Q B Q2 Q3 E 总收益—总成本分析法 Q1 A D=AR MR Q1 Q2 Q3 O Q $ AC MC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 P0

Profit 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形 1)获取超额利润的短期均衡:P>AC Q $ O P0 Q0 E A B C MC AC D = AR MR Q $ O MC AC 1)获取超额利润的短期均衡:P>AC P0 Q0 E A Profit B C

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形 D = AR MR Q $ O MC AC 2)超额利润为零的短期均衡:P=AC P0 Q0 E A

Loss 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形 3)亏损最小的短期均衡:AVC<P<AC Q $ O B C F G P0 Q0 E A AC D = AR MR Q $ O MC AC AVC 3)亏损最小的短期均衡:AVC<P<AC B C F G Loss P0 Q0 E A

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 一产量——多价格 Q $ O MC D1 MR1 P1 Q0 D2 MR2 P2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 一价格——多产量 Q $ O MC D1 MR1 MR2 D2 P1 Q1 Q2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问题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

MR=SMC=LMC,此时SAC=LAC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短期利润最大长期利润最大 MR=SMC=LMC,此时SAC=LAC O Q $ LMC LAC SMC1 SAC1 D1 MR1 QS A F PS A’ G Profit SMC2 SAC2 E B QL B’ PL H Profit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利润。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一般会获得利润,而且比短期利润要大,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和市场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就是全行业的供给曲线,所以,垄断厂商的分析就是垄断市场的分析。

6、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指同一产品以不同价格出售,具体讲,就是同一成本的产品对不同顾客规定不同价格,或者不同成本的产品对不同顾客规定同一价格,或者同一成本的产品对同一顾客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数量规定不同价格。 同一产品指经济意义上的同一产品。(1)由于运输费的不同导致同一型号彩电在不同地方以不同价格出售,这就不属于价格歧视。(2)厂商实施价格歧视往往尽量使产品看上去略有不同。如精装书与平装书,尽管制作成本有差异,但此时价格歧视往往是实质性的。

价格歧视的条件 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能够被区分开。(需求弹性不同) 消费者群体或销售市场相互隔离。无法转卖或转卖的成本太高从而不值得转卖。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完全价格歧视(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指每一单元产品以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即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都不一样,不同消费者所获得的价格是不同的。 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企业能够区分不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预期(willingness to pay)或保留价格(reservation price ),从而向产品价值预期高的消费者高的卖高价,低的卖低价。

一级差别价格 垄断厂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来确定每单位的销售价格 服务行业 P O Q n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Q O $ AR MR H 消费者剩余= △ HPmF= △ HEF MC I QC PC G Pm Qm E F J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Q O $ 生产者剩余= PmIEF= △ HIE H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AR MR MC J Pm Qm E F QC PC G I

一级价格歧视 P=MC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Q O $ 生产者剩余= △ HIG H AR MR 消费者剩余= 0 MC J Pm Qm E F P=MC QC PC G I

一级价格歧视 实施中的困难,因为: 消费者人数太多 难以估计不同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或最高愿付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secon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指不同单元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而购买同一数量的不同消费者都付同一价格。最普遍的便是数量优惠,此时每一个消费者获得的价格因其购买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所有消费者所面临的定价机制是一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如规定买五送一,买十送三。

二级差别价格 垄断厂商根据购买量的多少来确定销售价格 水、电、汽 P O Q n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能比单一价格获取更多利润 Q O $ H 比单一价格增加利润EJKL AR MR Pm Qm E F P2 Q2 MC G I

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指不同消费者可能付不同的价格,而同一消费者所购买的不同单元的价格是一样的。或者说,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的价格不一样,但在同一市场上则只有一个价格。 最常见的价格歧视方法。要求厂商将消费者区分为不同组别,且不同组别消费者具有各自需求函数且需求弹性各不相同。

π= P1(Q1) ·Q1+ P2(Q2) ·Q2- TC(Q1+Q2) 三级价格歧视 通过三级价格歧视实现利润最大必须满足条件 MR1=MR2=MC 证明:设两市场需求函数分别为P1(Q1)与P2(Q2),成本函数为TC(Q1+Q2),则利润函数为 π= P1(Q1) ·Q1+ P2(Q2) ·Q2- TC(Q1+Q2) 令π对Q1,Q2的偏导数为零,则可得 MR1(Q1)=MC(Q1+Q2) MR2 (Q2) =MC (Q1+Q2) 即 MR1=MR2=MC

三级价格歧视 各个市场产品的价格高低取决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定价较低,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定价较高。 证明:由于MR=P(1+1/ed),又有MR1=MR2=MC,因此P1(1+1/ed1) =P2(1+1/ed2),于是 例:设ed1=-2, ed2=-4,则

三级价格歧视 图例 Q O $ D1 MR1 Q1 P1 F H MRT MR2 D2 Q2 P2 G I MC QT E

7、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由来: FC大、但是VC小的行业,一个厂商的生产能力即可满足全部市场需求。若有多个企业经营,造成资源浪费。 特点 (1)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所以AC曲线呈现下降状态 (2)高价格(Pm)、高利润、低产出(Qm)、低效率 低效率的解决:政府管制 (1)管制定价: 令P1=MC,导致厂商亏损 令P2=AC,获得正常利润 双重定价:令厂商收取固定与变动费用 (2)规定利润率(即资本回报率)

自然垄断 P AR MR Pm AC P2 P P1 MC O Pm Q Qm Q2 Q1

二、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 1、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垄断又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和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同类但不同质的市场。 把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厂商的总和叫生产集团。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产品差别的存在: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是最基本条件。 (2)存在较多的厂商。 (3) 厂商的生产规模较小,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显著的是轻工业品市场,如:盒饭、方便面、牙膏、理发、香烟等。而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河南小麦与河北小麦没有差别。

2、垄断竞争市场特点 垄断竞争的特征: 企业数量较多(Many firms) 进出该行业容易(Free entry and exit) 存在产品差别(Differentiated product) 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3、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主观需求曲线(d曲线) 客观需求曲线(D曲线) P P0 P1 d D O Q0 Q1 q1 Q 生产集团内某一厂商变动其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客观需求曲线(D曲线) 生产集团内某一厂商变动其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同样变动价格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P P0 P1 d D O Q0 Q1 q1 Q

4、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P D SMC MR1 d1 SAC MR2 d2 d3 P1 Q2 Q1 P2 Q3 O Q

短期均衡条件 MR = SMC P D SMC SAC P0 d MR O Q0 Q

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MR = SMC 在短期中,每一个生产有差别的厂商都可以在部分消费者中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处于完全垄断状态。 垄断竞争市场最需进行广告宣传

5、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均衡条件:MR = LMC=SMC,AR = LAC=SAC Q $ O Q $ O LMC LAC LMC (b) Q $ O LMC LAC LMC LAC d(AR) MR SMC1 SMC2 I A QSR P1 E1 A’ SAC1 SAC2 d(AR) MR Profit QLR P0 E2 J

6、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P SACM LAC SACP A B C dp dm O Q QA QB QC

7、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没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原因与垄断厂商相同:在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况下,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8、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品质竞争 品质竞争,即产品差异化竞争,包括提高质量、改进性能和结构、增加功能、完善服务等,以减轻替代品的威胁,吸引更多消费者。也可通过市场细分、产品定向来争取局部市场的竞争优势。 营销竞争或广告竞争 营销竞争,是品质竞争的补充,它将差异化的作用通过营销特别是广告而得以充分发挥。包括广告宣传、销售网点、委托代理、售后服务等。 制造产品差别,是努力使产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开展市场营销,则是努力使消费者的需要适应产品的差别,所谓“广告创造需求”。

Profit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宣传作用也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广告竞争模型 $ MC AC2 P2 AC1 P1 Q $ O AC1 MC D2 MR2 Q2 P2 E2 A2 B2 C2 Profit D1 MR1 Q1 P1 E1 A1 B1 C1 Profit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简单原则 垄断竞争厂商的广告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应当等于其广告弹性与需求弹性(绝对值)之比 证明:设广告费用为A,则需求函数变为Q=Q(P,A),利润函数变为 π=P·Q(P,A)-TC(Q)-A 利润函数对A求偏导数,得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简单原则(续1)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广告的简单原则(续2) 广告是非论 大多数人认为消费者从品质竞争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从广告竞争中得到的好处。

三、寡头垄断市场 1、基本特征 寡头的现实例子:汽车、钢铁、铝、化工、电气设备 类型 厂商极少(Small number of firms) 产品同质或异质(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ay or may not exist) 进出不易(Barriers to entry) 相互依存(Price player or Price searcher) 寡头的现实例子:汽车、钢铁、铝、化工、电气设备 类型 纯粹寡头(pure oligopoly)与差别寡头(differentiated oligopoly) 双头寡头(duopoly)与多头寡头 串谋(collusion)与非串谋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2、非勾结性寡头模型——古诺模型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由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utoine Cournot)在1838年提出 假设 两家厂商相互竞争,同时决策。 生产同质产品,价格取决于两寡头产量之和,成本为零。 需求曲线是线形的,双方准确的了解需求曲线。 双方决策时都将对方产量视为既定:即各厂商在决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时,都假定其他厂商不会变化。

2、非勾结行性寡头模型——古诺模型 Q/8 Q/16 Q/32 Q/64 A厂商 B厂商 OQ1=Q/2 OQ1/2=Q/4 (Q-Q/4)/2=3Q/8 (Q-3Q/8)/2=5Q/16 (Q-5Q/16)/2=11Q/32 (Q-11Q/32)/2=21Q/64 p1 p2 D=f(p) Q Q1 Q2 F G H p Q/8 Q/16 Q/32 Q/64 A厂商的均衡产量:(=B厂商均衡产量) Q(1/2-1/8-1/32-……)=Q/3 行业的均衡产量=2Q/3

如果只有A、B两个厂商,市场总容量为Q,则: Q(1/2-1/8-1/32-……)=Q[1-1/2+1/8+1/32+……)]Q/3 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Q(1/4+1/16+1/64+……)=Q/3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 Q/3+Q/3=2/3Q 一般结论: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 Q • 1/(m+1)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Q • m/(m+1) 其中:m为厂商数量

例:代数方法 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1500-Q,其中Q=QA+QB,两寡头的成本均为零。 πA(QA,QB)=TRA-TCA=P·QA-TCA= 1500QA-QA2-QAQB 则:QA=750-QB/2 即为A厂商的反应函数。 同理: πB(QA,QB)=TRB-TCB=P·QB-TCB= 1500QB-QB2-QAQB QB=750-QA/2 即为B厂商的反应函数. 则可求得QA=QB=500;P=500

古诺模型和反应函数 一个厂商的产量 是另外一个厂商 产量的函数。 QB 1500 QA=750-QB/2 750 E(500,500) O 500 750 1500 QA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由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utoine Cournot)在1838年提出 假设 两家厂商相互竞争,同时决策 生产同质产品,价格取决于两寡头产量之和 双方决策时都将对方产量视为既定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寡头1的需求曲线 Q $ O D1(0) MR1(0) D1(50) MR1(50) D1(75) MR1(75) MC1 12.5 25 50 100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均衡示例 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60-Q,其中Q=Q1+Q2,寡头1的成本函数为TC1(Q1)=Q12,寡头2的成本函数为TC2(Q2)=Q22+15Q2。 于是,寡头1的利润函数为 π1(Q1,Q2)=TR1-TC1=P·Q1-TC1= (60-Q1-Q2) ·Q1- Q12 对Q1求导,得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均衡示例(续1) 类似地,寡头2的利润函数为 π2(Q1,Q2)=P·Q2-TC2= (60-Q1-Q2) ·Q2- Q22-15Q2 对Q2求导,得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均衡示例(续2) Firm 1’s reaction curve Q1=R1(Q2)=15-Q2/4 60 15 Cournot Equilibrium Firm 2’s reaction curve Q2=R2(Q1)=45/4-Q1/4 45/4 45 8 13 E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模型中双头寡头古诺均衡的一般表达式 Q2 Q1 O Cournot Equilibrium

古诺模型——一般分析 古诺模型中双头寡头古诺均衡的一般表达式(续) 进一步,若设市场反需求曲线为P=a-bQ,两寡头的边际成本相同,即MC1=MC2=c,则古诺均衡解为 Q1=Q2=(a-c)/3b,Q=2(a-c)/3b, P=a-2(a-c)/3=(a+2c)/3 若设边际成本为零,即MC1=MC2=0,则古诺均衡解为 Q1=Q2=a/3b,Q=2a/3b,P=a-2a/3=a/3

价格刚性 市场价格不随某些因素的变动而改变 3、非勾结行性寡头模型——斯威齐模型 假设 垄断厂商的价格反应是跟跌不跟涨 P D d MC1 P0 MC2 MR1 d D MR2 O Q0 Q 价格刚性 市场价格不随某些因素的变动而改变

应用专栏 避免价格战 避免价格战的几种方法 了解如何避免价格战已经成为紧密型寡头集团中许多高利润经营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认识到定价竞争的性质,并设法通过扩大市场来减弱价格竞争的强度 带有差别定价的顾客细分 差异化和创新

4、勾结性寡头市场模型 公开勾结 非公开勾结 卡特尔 价格领导 为了维持较高价格通过明确协议正式勾结在一起的一群厂商 制定统一的价格 分配产量 MCA = MCB = …… = MCN = MC = MR 非公开勾结 价格领导 由一家厂商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均按照此价格销售 支配型价格领先制 晴雨表型价格领先制 低成本型价格领先制

卡特尔利润最大化和产量分配 厂商E的产量 厂商F的产量 卡特尔的产量 Q P D Q*E Q*F Q*总 P* PS Q MCE ATCF MCE ATCF D Q*E Q*F Q*总 P* PS MCF ΣMC MR Q 厂商E的产量 厂商F的产量 卡特尔的产量

5、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和垄断和垄断竞争厂商一样,寡头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寡头厂商的均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存在寡头厂商和行业的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四、不同市场的比较 经济效益:利用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1、垄断的效率损失 P>MC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Q O $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D=AR MR MC Pm Qm E F QC PC G

垄断的效率损失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Q O $ H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D=AR MR MC Pm Qm E F QC PC G I

垄断的效率损失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Q O $ H 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 D=AR MR △消费者剩余=-A-B MC Pm Qm E F △生产者剩余=A-C A B QC PC G △社会剩余=-B-C J C I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2、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对比 AC MC AC MC Perfect Competition Q $ O Q $ O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D MR QMC PMC EMC QC PC EC D = MR 区别:1、收益曲线;2、均衡价格:PMC>PC;3、均衡产量:QMC>QC; 4、生产效率:not minAC vs. minAC; 5、资源配置效率:P>MC vs. P=MC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对比 收益曲线 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生产效率:过剩生产能力(Excess capacity) 资源配置效率 产品差别与消费者选择 产品替代与厂商竞争

ON <ON’ <ON” OM >OM’ >OM” 价格 产量 P LMC LAC N” E N’ AR=MR=P 三个市场比较: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完全垄断 价格 ON <ON’ <ON” 产量 OM >OM’ >OM” P LMC LAC N” E N’ AR=MR=P N E’ AR”=P” E” AR’=P’ MR” MR’ Q O M” M’ M

三个市场比较: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完全垄断 经济效益 垄断与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产品产别 广告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