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概述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信 移动数据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概述 综述 蜂窝技术的基本概念 蜂窝移动通信的频率分配 提高容量 蜂窝技术不是分割频率而是分割地理区域 蜂窝系统的优势:频率复用 我国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曾使用890—90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和935—95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工作频段,现已逐步将部分频率让给GSM 我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使用905—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和950—96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工作频段,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GSM系统使用905—909MHz和950—954MHz工作频段,中国联通公司GSM系统使用909—915MHz和954—960MHz工作频段。此外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还使用了1800MHz频段的10MHz的带宽。 第三代移动通信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
图6-8-1 常用无线区群结构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移动通信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制式 第一代的主要缺陷: AMPS TACS 容量有限 保密性差,容易发生盗码并机 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妨碍漫游,限制了服务覆盖面等 我国TACS制式: A系统(摩托罗拉网) B系统(爱立信网)
数字蜂窝系统的优势 能有效地利用无线频率资源,系统容量大 呼叫质量高 能向用户提供话音以外的多种非话业务 制式比较统一,能方便地提供自动漫游业务(包括国际漫游) 易于加密,提供较完善的保密方法(如话音、接入加密等) 数字网要求的功率较低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制式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DCS-1800 TDMA IS—136(最初被称为D—AMPS) CDMA IS—95(QCDMA) PDC(个人数字蜂窝) 我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以GSM为主,同时也采用了DCS—1800以及CDMA制式
图6-8-2 GSM系统结构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PSTN 公众电话交换网 PLMN 公众陆地移动网 PSPDN 分组交换公众数据网 CSPDN 电路交换公众数据网 NSS 网络交换子系统 MSC 移动交换中心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VLR 访问位置寄存器 AUC 鉴权中心 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 BSS 基站子系统 BSC 基站控制器 BTS 基站收发信台 OMC 操作维护中心 MS 移动台 图6-8-2 GSM系统结构
GSM系统组成 网络交换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中心(OMC) 移动台(MS) 移动交换中心(MSC)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鉴权中心(AUC)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收发信台(BTS) 操作维护中心(OMC) 移动台(MS)
GSM系统的主要优点 标准化程度高,接口开放,联网能力强,能国际漫游 能提供准ISDN业务:电信业务、承载业务、补充业务 使用SIM卡,实现机卡分离,手机通用,适合未来个人通信的需要 保密安全性能好,具有鉴权、加密功能 频谱利用率比模拟系统好,系统容量大,比模拟网大三倍以上 价格便宜
路由选择原则 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应尽可能快的就近进入移动网查询路由,由移动网进行接续。 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应立即进入固定网,由固定网进行接续。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多址方式 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CDMA)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各发送端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地址识别(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
实现码分多址的必备条件 (实现码分多址的三大关键技术) 足够多的地址码,且要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 在各接收端,必须产生本地地址码,其不但在码型结构上与对端发来的地址码一致,而且在相位上也要完全同步。用本地码对收到的全部信号进行相关检测,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号 码分系统必须与扩展频谱(简称扩频)技术相结合
采用CDMA技术的优点 系统容量大 软容量 软切换 特有的分集形式 与窄带系统(模拟系统)共存 保密性强 发射功率低 频率分配和管理简单 语音激活技术 扇区划分技术 软容量 软切换 特有的分集形式 与窄带系统(模拟系统)共存 保密性强 发射功率低 频率分配和管理简单 CDMA系统需攻克的难点:远近效应,如功率控制方法
移动数据通信技术 传输承载平台技术 应用开发平台技术 短消息(SMS) 非结构化补充业务(USSD) 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SD)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SCSD)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增强型分组数据业务(EDGE) 第三代技术(3G) 应用开发平台技术 SIM卡应用工具(SIM Toolkit) 无线应用协议(WAP)
移动数据业务 电路型数据业务 分组型数据业务 CSD(接入速率9.6 kbit/s) HSCSD (57.6 kbit/s) GPRS(171.2 kbit/s) EDGE (384 kbit/s) 第三代数据业务(2 Mbit/s)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SCSD) 采用了新的信道编码方式,使每个时隙的传输速率从9.6 kbit/s提高到14.4 kbit/s 上下行数据传输可采用不同速率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特点 传输速率快 可灵活支持多种数据应用 网络接入速度快 可长时间在线连接 计费更加合理 支持4种编码方式,并采用多时隙(最多8个时隙)合并传输技术,使数据速率最高可达171.2kbit/s 可灵活支持多种数据应用 网络接入速度快 可长时间在线连接 计费更加合理 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降低通信成本 支持多用户共享一个信道的机制(每个时隙允许最多8个用户共享) 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覆盖,提高网络建设速度,降低建设成本 在无线接口,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物理信道,定义了新的用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可设置专用的分组数据信道,也可按需动态占用话音信道 GPRS的核心网络顺应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为GSM网向第三代演进打下基础
增强型数据业务(EDGE) 采用一种改进的GSM调制技术,每时隙的速率提高到48 kbit/s 属于增强型GPRS数据业务
WAP是在Internet业务实现的机制上进行了简化、优化和扩展,以适应移动终端传输带宽窄、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显示屏幕小等特点
WAP系统组成 WAP网关(或WAP代理服务器) WAP终端 无线网络 应用服务器 功能:协议转换;内容编解码;用户认证、用户管理、计费功能等 WAP终端 WAP终端安装有支持WAP协议的微型浏览器作为用户接口,完成类似于Web浏览器的功能 无线网络 应用服务器
IMT-2000的特点 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 高速传输,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业务 无缝业务传递 支持系统平滑升级和现有系统的演进 适应多种运行环境
第三代移动通信地面无线接口主要技术 IMT—2000 CDMA DS(直接序列) IMT—2000 CDMA MC(多载波) UTRA/WCDMA cdma2000DS IMT—2000 CDMA MC(多载波) cdma2000MC(包括1x,3x并可扩展至6x,9x,12x) IMT—2000 CDMA TDD(时分双工) TD-SCDMA UTRA TDD IMT—2000 TDMA SC UWC-l36 IMT—2000 TDMA MC EP DECT
三种方案的主要差别情况
实施第二代网络向第三代演进时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 投资 技术的可用性与成熟性 操作的灵活性 过渡要求
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方案 GSM网络向第三代的演进 窄带CDMA网络向第三代的演进 GPRS EDGE cdma2000-1x 向第三代演进不是立即重新建设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而是在已有的第二代网络上增加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首先在用户密集地区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平滑过渡和升级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