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OSI 分層模型與 TCP/IP 通訊協定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網路安全技術 OSI網路七層 指導教授:梁明章 教授 A 林聖凱.
Advertisements

项目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大学计算机基础—— 系统工具与环境 (理工科用) 赵 欢 肖德贵 李丽娟 洪跃山 编著.
3 網路的通訊協定 ㄧ般人和人溝通,就要看他所懂得語言,例如一個說台語的人與一個說國語的外省人溝通,就會產生溝通不良的情況,如果兩個都會台語或兩個都會說客家話,這樣溝通上就不會有問題。通訊協定比較好理解的講法就是標準和規則。更簡單的來說,例如我們看到紅燈就要停、綠燈才可以走,這就是一種協定了。若是彼此使用不同的協定,那就會造成混亂,無法溝通。於電腦網路中就會無法轉換,導致無法通訊。
第二章 電腦網路與通訊 2-1 Internet 的發展 2-2 電腦如何進行通訊 2-3 網際網路協定(IP) 2-4 網路路徑的選擇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设备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 主讲教师:陆宜梅(副教授).
PART II 05 ZigBee  概述  IEEE 實體層通訊協定  IEEE 資料鏈結層協定
資料傳輸協定 (p. 35) OSI (p. 35~39) TCP/IP (p. 43~44) Windows設定 (p. 44~45)
計算機網路 2005 台大資訊營.
網路概論 第13章 通訊協定與IP定址.
第7章 OSI資料鏈結層.
第 1 章 網路互連.
IP 位址 靜宜大學資工系 蔡奇偉 2006.
第 2-3 章 OSI七層模式 Session Layer Presentation Layer Application Layer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资源子网:   主机 终端 终端控制器   外设 软件资源 信息资源    .
第7章 网络互联技术.
第 1 章 網路基礎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6.1:计算机网络基础 项目描述 能力目标 应用网络可以工作、学习,网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了解网络知识、培养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信息分析、辨别能力,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作、学习。
ARP and RARP 靜宜大學資工系 蔡奇偉 副教授 2006.
计算机网络基础.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局域网及局域网组网技术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Mobile IP Mar.14,’03 B 黃品甄 B 范哲瑋.
TCP/IP通訊協定與網路架構 台大計資中心 李美雯
第2章 網路模型運作、ICMP與ARP協定.
Chapter 20 電子郵件: SMTP、POP 和 IMAP
何謂網路?.
通訊協定 OSI分層模式 與 TCP/IP協定
HL-001 网络基础知识 ISSUE 5.1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TCP協定 (傳輸層).
Use IPv6 in WinXP, Windows 7, Linux, FreeBSD
HiNet 光世代非固定制 用戶端IPv6設定方式說明
家用網路所遇到的問題 與解決方案 演講者:徐子浩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OSI模型 Andres, Wen-Yuan Liao
Chapter 5 IP 位址:無級式定址.
IP位址與網路遮罩 前言 何謂IP位址 IP位址的分類 網路遮罩 常見的保留位址 子網路規劃 DNS.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TCP/IP介紹 講師:陳育良 2018/12/28.
第三章通訊協定和網路模型 課前指引 現在是一個網路的時代,身處科技時代的我們,必須對網路有個了解,本章最主要要談的是網路的基礎,從什麼是通訊的協定和模型,到OSI模型的定義和功能,並了解目前網路運作的TCP/IP歷史和模型,最後說明模型的運作原理和優點。
Chapter 5 Link Layer (連結層).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電腦通訊網路 (2).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Topic Introduction—RMI
常見網路設備簡介 A 周緯龍.
本 章 重 點 16-1 網路發展的歷史 16-2 網路拓樸 16-3 OSI與DoD參考模型.
第 2 章 網路的技術與概念.
Ch9 Networking Protocols and OSI Model
OSI Model 2019/4/13.
Chapter2 Internet發展史 網路應用入門(一) Chapter2 Internet發展史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引言 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系统结构参考模型ISO/OSI
網路概論 第14章 IP、ARP與ICMP通訊協定.
網路安全期末報告 OSI 7 Layers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7章 網路基本概念.
SOCKET( ).
探測工具:NetCat.
第二層: 概念 Andres, Wen-Yuan Liao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網路安全管理個人報告 封包偽裝攻擊 A 魏兆言 2007/11/30.
第一章 電腦網路簡介 1-1 何謂電腦網路 1-2 為何需要電腦網路 1-3 何謂通訊協定 1-4 通訊協定的特性 1-5 通訊協定的堆疊
ARP攻擊 A 吳峻誠.
指導教授 :逄愛君 資訊三 B 莊惟舜 資訊三 B 張憶婷 資訊三 B 徐嘉偉
ARP ARP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或稱地址解析協議。ARP協議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目標設備的IP位址,查詢目標設備的MAC地址,以保證通信的順利進行。他是IPv4中網路層必不可少的協議,不過在IPv6中已不再適用,並被icmp v6所替代。 From:
電腦網絡與教學.
主讲人:徐悦甡(16年入职) 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软件学院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七層協定 A 蕭士為 指導教授 梁明章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快取映射 之直接對映 計算整理.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apter 2 OSI 分層模型與 TCP/IP 通訊協定組

目標 本章結束後,您將能夠: 了解 OSI 分層模型的架構 了解 OSI 分層模型中的各分層及其功能 了解 TCP/IP 通訊協定組的架構 區別 Internet 位址的三個層次之間的差異

2.1 OSI分層模型 國際標準組織 (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 ) 是一個由多國參與的國際組織,於1947 年成立,致力於國際標準之制訂。ISO所制定的標準中,牽涉到網路通訊方面的就是開放式系統互連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 分層模型,是在1970 年代後期所提出來的。 本節所討論的主題包括: 分層架構 點對點程序 封裝

ISO 是一個組織; OSI 是一個網路分層模型。 請注意: ISO 是一個組織; OSI 是一個網路分層模型。

2.2 OSI分層模型中的各個分層 在本節中,我們簡短地描述 OSI 分層模型中各分層的功能。 本節所討論的主題包括: 實體層 資料鏈結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會議層 表達層 應用層

實體層主要是負責某一個節點 到下一個節點之間的位元移動。 請注意: 實體層主要是負責某一個節點 到下一個節點之間的位元移動。

資料鏈結層主要是負責某一個節點到 下一個節點之間的訊框 ( frame ) 移動。 請注意: 資料鏈結層主要是負責某一個節點到 下一個節點之間的訊框 ( frame ) 移動。

網路層主要是負責來源端主機到 目的端主機之間的封包 ( packet ) 傳遞。 請注意: 網路層主要是負責來源端主機到 目的端主機之間的封包 ( packet ) 傳遞。

網路層主要是負責從一個程序到 另一個程序之間的訊息 ( message ) 傳遞。 請注意: 網路層主要是負責從一個程序到 另一個程序之間的訊息 ( message ) 傳遞。

2.3 TCP/IP 通訊協定組 TCP/IP 通訊協定組有5個分層,包括實體層、資料鏈結層、網路層、傳輸層及應用層。 前四層提供了實體層標準、網路介面、網路互連及傳輸層的功能,剛好如同 OSI 分層模型中的前四層。 而 OSI 分層模型中的最高三層則由 TCP/IP 的應用層一層來代表。 本節所討論的主題包括: 實體層及資料鏈結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應用層

2.4 定址方式 使用 TCP/IP 通訊協定組的網路中,使用的網路位址分為實體 ( 鏈結 ) 位址、邏輯 ( IP ) 位址 及通訊埠位址 三個層次。 本節所討論的主題包括: 實體位址 邏輯位址 通訊埠位址

範例1 圖2.18 有一個節點的實體位址是 10,要傳送一訊框到一個實體位址為 87 的節點。 且這兩個節點位於同一條連線上,在資料鏈結層裡,此訊框的標頭部分包含著這兩個實體 ( 鏈結 ) 位址,這是唯一需要的位址。標頭的其他部份包含此層所需的其他資訊,而尾端資訊則是包括了一些位元用來做錯誤偵測用。

範例2 在第 3 章我們會看到大部分的區域網路使用 48 位元 ( 6個位元組 ) 的實體位址,以 12 個十六進制數字代表,每兩個數字之間以冒號隔開,如下所示: 07 : 01 : 02 : 01 : 2C : 4B 一個6位元組 ( 12個十六進制數字 ) 的實體位址

範例3 在圖2.19 的範例中,我們要在一個 LAN 裡傳送資料,資料從網路位址為 A 的一個節點,其實體位址為 10,要傳送到在另一個 LAN 上網路位址為 P,實體位址為 95 的節點。 因為兩個節點位在不同的實體網路上,我們不能只用鏈結層位址,因為鏈結層位址只能辨認在同一個 LAN 上的節點。 所以在這裡我們需要一種通用的位址,可以跨過 LAN 的邊界。網路層位址或稱邏輯位址便具備這種特性。 網路層的封包所用的邏輯位址在資料由來源端傳送到接收端時維持不變 ( 即圖中的 A 和 P )。從一個網路到另一個網路時,邏輯位址是不會變的,但是實體位址在封包由一個網路到另一個網路是會改變的,圖中標記為路由器 ( Router ) 的方塊是一個網路互連裝置,我們將在第3章會談到。

在 IPv4 下的一個 IP 位址以十進制數字代表 範例4 在第4章,我們會看到 IP 位址為 32 位元 ( IPv4 ),通常以 4 個十進制數字代表,每個數字為一個位元組 ( byte ) 長,數字之間以英文句點隔開,如下所示: 132.24.75.9 在 IPv4 下的一個 IP 位址以十進制數字代表

範例5 圖2.20 展示一個傳輸層通訊的範例。 來自上層的資料有埠位址 j 及 k ( j 是傳送端程序的位址,k 是接收端程序的位址 )。 在網路層,網路位址 ( A 和 P ) 分別被加到每個封包。 然後這兩個封包可藉著不同的路徑照原來次序或不依原序地到達目的地,這兩個封包被送到目的端的傳輸層,傳輸層負責將網路層的標頭移去,並且組合這兩個封包,將之傳給上面的分層。

範例6 在第11、12、及13章中,我們會看到埠位址為16位元以十進制數字代表,如下所示: 753 一個16 位元的埠位址,以單一數字代表

2.5 IP 版本 IP 通訊協定在1983年成為 Internet 的官方協定。隨著 Internet的演變,IP 通訊協定出現過六個版本,下面我們看一下最後三個版本。 本節所討論的主題包括: 第四版 第五版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