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類型 全彩:每個像素也是由R (紅)、G (綠) 及B (藍) 三種顏色混合而成, 紅、綠及藍各佔8 bits 空間, 所以一個像素佔了24 bits, 也就是有 224=16,777,216 種顏色變化, 這已經超過肉眼能辨識的極限了, 因此被稱為全彩影像。 由於全彩影像的色彩最豐富, 所以最常拿來做影像處理之用。 1
影像類型 圖表4-8 的256 色影像和圖表4-7 的全彩影像看起來是不是差不多呢?全彩影像最多可以使用1,677 萬種顏色, 但由於像素太小了, 太相近的顏色, 我們已分辨不出來, 所以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 有些作業系統或影像處理軟體會用更高的32 bits 或48 bits 來表示全彩影像, 這樣的影像將具有更好的品質。 2
影像類型 256 色:256 色和16 色影像一樣, 也是一種索引式色彩。但因為每個像素佔 8 bits , 所以最多可以有28=256 種顏色。256 色聽起來不多, 不過大多數影像用256 色來表現就很足夠了。 因為人的眼睛無法厲害到能 辨別出每種顏色的不同, 除 非是很細膩的影像,否則從 螢幕上看起來, 大部分的影 像用全彩或 256 色並不容 易看出明顯的差別。 3
影像類型與影像資料量大小的關係 一張圖片的資料量大小 (也就是佔幾個位元組), 與像素數量及影像類型成正比。 例如要計算一張800 X 600、全彩影像的資料量, 首先我們知道全彩影像的 1 個像素佔24 bits, 也就是 3 bytes (1 byte = 8 bits), 而這張圖片共有800 X 600 個像素, 所以用掉的資料量就是: 4
影像類型與影像資料量大小的關係 如果這張圖片在存檔時完全沒有經過壓縮, 檔案大小就大約是1.4 MB。 不過, 實際上儲存檔案時, 除了儲存每個像素的顏色之外, 還會記錄此圖片的長寬、影像類型等資訊, 而且大部分的圖檔格式在存檔時都會壓縮, 依存檔格式的不同, 壓縮的方法及比率也有所差異, 所以實際的圖檔大小要等到存檔完成之後才會知道。 5
常見的影像格式 目前一般常見的影像格式有以下幾種: GIF 影像格式:GIF 是網頁上最常用的圖檔格式, 因為它可存成透明圖 (把其中一種顏色變透明)、交錯圖 (在瀏覽器中交錯顯示) 和動畫 (把多張GIF 圖片連續播放), 而且提供「非破壞性壓縮」, 存檔後的體積比原來小, 圖片也不會失真。 但GIF最多只能儲存256 色, 所以在儲存之前, 必須將圖片轉為256 色、16 色、灰階或黑白的影像類型, 才能存成GIF 檔。 6
常見的影像格式 JPG (JPEG) 影像格式:JPG 也是常用的圖形格式, 它的壓縮率非常驚人, 原本 1 MB 的圖片存成JPG 檔後, 可能只剩幾十KB 而已 (實際大小視影像的顏色相似程度, 及設定的壓縮率而異)。 由於JPG 格式屬於破壞性壓縮, 存檔時會捨棄一些不必要的像素 (捨棄後, 就再也救不回來了), 因此可能造成圖片失真。不過一般而言,在平常的壓縮比率之下, 肉眼很難看出壓縮前後品質的差異。 7
常見的影像格式 將圖片儲存為JPG 格式時, 一般可在影像處理軟體中調整壓縮率, 壓縮率越高, 影像的品質越差, 檔案越小。壓縮率越低, 則影像越接近原來的品質, 但檔案也相對地較大。 此外, JPG 格式支援全彩、灰階等影像類型, 但256 色、16 色、黑白圖片則無法存成JPG 檔。 PNG 影像格式:PNG 是非破壞性壓縮的影像格式, 支援全彩影像, 並能製作出透明背景的效果, 與GIF 不同之處在於無法儲存動畫。PNG 支援的影像類型有:全彩、256 色、16 色、灰階及黑白影像類型。 8
常見的影像格式 BMP 影像格式:BMP 是微軟公司提出的點陣圖格式, 原本是用在Windows 作業系統上, 讓各軟體的圖檔能彼此相容。 BMP 檔雖然普遍, 但有個缺點是無法壓縮全彩圖檔, 所以存檔後檔案會變得很大 (影像佔用多少資料量, 存檔後就有多大)。 而256 色、16 色和灰階圖片則可使用RLE (Run-Length Encoding) 技術壓縮, 壓縮後圖片不會失真, 但儲存和開啟的速度會比較慢。 9
常見的影像格式 TIFF 影像格式:TIFF 是影像處理界最普遍支援的圖檔格式, 這是因為它可以跨平台、提供非破壞性壓縮, 並支援印刷或輸出用的CMYK 色彩模式, 所以大多數的影像處理軟體及排版軟體都支援TIFF 圖檔。 如果您有購買專業的圖庫光碟, 會發現它的圖片檔也都存成TIFF 格式, 以滿足排版及印刷的需求。 TIFF 支援全彩、256 色、16 色、灰階及黑白影像類型, 目前也唯有TIFF 檔能存成16 bits 灰階及48bits 的全彩類型, 如果您有圖片想要做為印刷用途, 那麼存成 TIFF 檔是最好的方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