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18.1 整流电路 18.2 滤波器 18.3 直流稳压电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十九讲 主讲 :黄友锐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Advertisements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执讲人;李先知 组 别: 电子电工组 丰县职教中心 制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10 章 直 流 电 源.
第十章 直流电源 §1 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整流电路 §3 滤波电路 §4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5 串联型稳压电路
第七章 直流稳压电源 §7.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功能 §7.2 单相整流电路 §7.3 滤波电路 §7.4 稳压电路
第7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学习要点 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
第12章 直流稳压电源与开关电源.
第10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征,为后面将要讨论的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等内容打下基础 。
第五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 特殊二极管 第四节 晶体管 第五节 场效应晶体管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运算放大器与受控电源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相关知识 实验标准报告.
第11章 直流稳压电源 11.1 整流电路 11.2 滤波器 11.3 直流稳压电源 11.4 晶闸管及整流电路.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17章 电子电路的反馈 1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7.2 放大电路的负反馈 17.3 振荡电路的正反馈.
笫十章 电源电路 整流器和直流稳压电源 变压器 : 将电网电压(220V、50Hz)变换为所需的交流电压;
第六章 直流电源电路 6.1 直流电源的组成 功能:把交流电压变成稳定的大小合适 的直流电压 交流电源 负载 变压 整流 滤波 稳压 u1
第十四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13章 线性直流稳压电源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程估算方法;硅稳压管稳压电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和三端集成稳压电路及开关直流稳压电源。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3年7月.
第7章 直流稳压电源 7.1 整流电路 7.2 滤波电路 7.3 直流稳压电源.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主讲教师:李国国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基地.
第1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7-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17-2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17-3 集成功率放大器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單元 濾波電路分析.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九章 直流稳压电源 9.1 整流与滤波电路 9.2 串联式稳压电路 9.3 集成串联式稳压电路 9.4 集成开关式稳压电路.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18.1 整流电路 18.2 滤波器 18.3 直流稳压电源.
第七章 直流稳压电源 7.1 整流与滤波电路 7.2 串联式稳压电路 7.3 集成串联式稳压电路 7.4 集成开关式稳压电路 返回.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电路图的设计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10 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ACAP程序可计算正弦稳态平均功率 11-1 图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 (1) 电压源发出的瞬时功率。(2) 电感吸收的瞬时功率。
第二章 相控整流电路 March 3, 2000 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第5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功能 5.1 整流电路 5.2 滤波电路 5.3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第十章 直流电源 10.1 直流电源的组成 10.2 单相整流电路 10.3 滤波电路 10.4 倍压整流电路 10.5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15章 直流稳压电源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主要采用交流电源,但是在某些场合,如电解、电镀、蓄电池的充电、直流电动机等,都需要用直流电源供电。此外,在电子线路和自动控制装置中还需要用电压非常稳定的直流电源。为了得到直流电源,除了用直流发电机外,目前广泛采用各种半导体直流电源。 如图15.1所示是半导体直流电源的原理方框图,它表示把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过程。图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如下:
四 二极管应用电路 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功能 整 流 电 路 滤 波 电 路 稳 压 电 路 u1 u2 u3 u4 uo.
§2.5 二极管应用电路 §2.5.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功能 整 流 电 路 滤 波 电 路 稳 压 电 路 u1 u2 u3 u4
第 8 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概述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教学时数:6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直流电源的组成 2、整流电路的结构、原理及性能指标
第 12 章 直流稳压电源 12.1 整流电路 12.2 滤波器 12.3 直流稳压电源 12.4 晶闸管及可控整流电路.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3.2 差动放大器 3.3 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稳压二极管及其它二极管 西电丝绸之路云课堂 孙肖子.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六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四章 MOSFET及其放大电路.
第一章 医学电子仪器与基础电子电路 医学电子仪器的特点 医学电子仪器的分类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生物医学放大电路 电子振荡电路
第12章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一. 555定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 分压器:由三个等值电阻构成
9.5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用两个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在理想情况下,两管的特性及对应电阻元件的参数值都相同,因此,两管的静态工作点也必然相同。 T1 T2 RC RB +UCC + ui1  iB iC ui2 RP RE EE iE + uO  静态分析 在静态时,ui1=
第7章 波形产生与信号变换电路 7.1 正弦波产生电路 7.2 电压比较器 7.3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7.4 信号变换电路 7.5 辅修内容
第六章 三相电路 6-1 三相电路基本概念 一、三相电源 uA uB uC uC uB uA 时域特征: o t.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西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示范课 制作:李然 余鉴霖 刘明睿 序号 :【119】【132】【135】 主讲:刘明睿 一二年十一月制
第18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18.1 自激振荡 18.2 RC振荡电路 18.3 LC振荡电路.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18.1 整流电路 18.2 滤波器 18.3 直流稳压电源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本章要求: 1. 理解单相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 参数的计算;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本章要求: 1. 理解单相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 参数的计算; 2. 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和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 原理; 3. 了解集成稳压电路的性能及应用。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功能:把交流电压变成稳定的大小合适 的直流电压 交流电源 负载 变压 整流 滤波 稳压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交流电源 负载 变压 整流 滤波 稳压 u1 u2 u3 u4 uo 功能:把交流电压变成稳定的大小合适 的直流电压

18.1 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作用: 将交流电压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 整流原理: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常见的整流电路: 18.1 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作用: 将交流电压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 整流原理: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常见的整流电路: 半波、全波、桥式和倍压整流;单相和三相整流等。 分析时可把二极管当作理想元件处理: 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18.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 电路结构 3. 工作波形 – + a Tr D uo u b RL io u uo 2. 工作原理 18.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 电路结构 3. 工作波形 – + a Tr D uo u b RL io u t O uo O 2. 工作原理 u 正半周,Va>Vb, 二极管D导通; uD O u 负半周,Va< Vb, 二极管D 截止 。

4. 参数计算 (1) 整流电压平均值 Uo (2) 整流电流平均值 Io (3) 流过每管电流平均值 ID (4) 每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UDRM (5) 变压器副边电流有效值 I

5. 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平均电流 ID 与最高反向电压 UDRM 是选择整流二极管的主要依据。 选管时应满足: IOM ID , URWM  UDRM

- - 1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  1. 电路结构 3. 工作波形 io u a + u uo RL – uo b 1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 电路结构 3. 工作波形 RL u io uo 1 2 3 4 a b + – u   - uo uD t - 2. 工作原理 u 正半周,Va>Vb,二极管 D1、 D3 导通, D2、 D4 截止 。 uD2uD4

- - 1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  io 3. 工作波形 a u + u uo RL – b uo 1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RL u io uo 1 2 3 4 a b + – 3. 工作波形 u -   - uo uD t u 正半周,Va>Vb,二极管 D1、 D3 导通, D2、 D4 截止 。 u负半周,Va<Vb,二极管 D2、 D4 导通, D1、 D4 截止 。 uD2uD4 uD1uD3

4. 参数计算 (1) 整流电压平均值 Uo (2) 整流电流平均值 Io (3) 流过每管电流平均值 ID (4) 每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URM (5) 变压器副边电流有效值 I

5. 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平均电流 ID 与最高反向电压 URM 是选择整流二极管的主要依据。 选管时应满足: IOM ID , URWM  URM

例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已知交流电网电压为 220 V,负载电阻 RL = 50,负载电压Uo=100V, 试求变压器的变比和容量,并选择二极管。 可选用二极管2CZ11C,其最大整流电流为1A,反向工作峰值电压为300V。 变压器副边电压 U  122 V 变压器副边电流有效值 I = 1.11 Io= 2  1.11 = 2. 2 A 变压器容量 S = U I = 122  2.2 = 207. 8 V A

试分析图示桥式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D2 或D4 断开时负载电压的波形。如果D2 或D4 接反,后果如何?如果D2 或D4因击穿或烧坏而短路,后果又如何? 例2: uo u π 2π 3π 4π t w o uo + _ ~ u RL D2 D4 D1 D3 解:当D2或D4断开后 电路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正半周时,D1和D3导通,负载中有电流过,负载电压uo=u;负半周时,D1和D3截止,负载中无电流通过,负载两端无电压, uo =0。

则正半周时,情况与D2或D4接反类似,电源及D1或D3也将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uo + _ ~ u RL D2 D4 D1 D3 如果D2或D4接反 则正半周时,二极管D1、D4或D2、D3导通,电流经D1、D4或D2、D3而造成电源短路,电流很大,因此变压器及D1、D4或D2、D3将被烧坏。 如果D2或D4因击穿烧坏而短路 则正半周时,情况与D2或D4接反类似,电源及D1或D3也将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几种常见的硅整流桥外形: + A C - ~+~- ~ + -

18.2 滤波器 交流电压经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的是脉动直流,其中既有直流成份又有交流成份。 18.2 滤波器 交流电压经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的是脉动直流,其中既有直流成份又有交流成份。 滤波原理: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容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 滤掉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份,保留其直流成份,达到平滑输出电压波形的目的。 方法:将电容与负载RL并联(或将电感与负载RL串联)。

u >uC时,二极管导通,电源在给负载RL供电的同时也给电容充电, uC 增加,uo= uC 。 18.2.1 电容滤波器 1. 电路结构 3. 工作波形 uo u t O – + a D uo u b RL io ic i + C = uC 2. 工作原理 u >uC时,二极管导通,电源在给负载RL供电的同时也给电容充电, uC 增加,uo= uC 。 u <uC时,二极管截止,电容通过负载RL 放电,uC按指数规律下降, uo= uC 。 二极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 。

4. 电容滤波电路的特点 (1) 输出电压的脉动程度与平均值Uo与放电时间 常数RLC有关。 RLC 越大  电容器放电越慢  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 越大,波形越平滑。 为了得到比较平直的输出电压 (T — 电源电压的周期) 近似估算取: Uo = 1. 2 U ( 桥式、全波) Uo = 1. 0 U (半波) 当负载RL 开路时,UO 

采用电容滤波时,输出电压受负载变化影响较大,即带负载能力较差。 结论 (2) 外特性曲线 采用电容滤波时,输出电压受负载变化影响较大,即带负载能力较差。 因此电容滤波适合于要求输出电压较高、负载电流较小且负载变化较小的场合。 Uo o IO 1.4U 有电容滤波 无电容滤波 0.45U (3) 流过二极管的瞬时电流很大 RLC 越大UO 越高,IO 越大整流二极管导通时间越短 iD 的峰值电流越大。 iD t uo O 选管时一般取: IOM =2 ID

有一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已知交流电源频率 f=50Hz,负载电阻 RL = 200,要求直流输出电压Uo=30V,选择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器。 例: u RL uo + – ~ C 解:1. 选择整流二极管 流过二极管的电流 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有效值 二极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可选用二极管2CP11 IOM =100mA UDRM =50V

例: 有一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已知交流电源频率 f=50Hz,负载电阻 RL = 200,要求直流输出电压Uo=30V,选择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器。 + – ~ C 解:2. 选择滤波电容器 取 RLC = 5  T/2 已知RL = 50 可选用C=250F,耐压为50V的极性电容器

18.2.2 电感电容滤波器 ~ L 1. 电路结构 + u C uo RL – 2. 滤波原理 18.2.2 电感电容滤波器 1. 电路结构 L u RL uo + – ~ C 2. 滤波原理 当流过电感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势阻碍电流的变化,使负载电流和电压的脉动减小。 对直流分量: XL=0 ,L相当于短路,电压大部分降在RL上。对谐波分量: f 越高,XL越大,电压大部分降在L上。因此,在负载上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LC滤波适合于电流较大、要求输出电压脉动较小的场合,用于高频时更为合适。

18.2.3  形滤波器 ~ ~  形 LC 滤波器 滤波效果比LC滤波器更好,但二极管的冲击电流较大。 + u uo – 18.2.3  形滤波器  形 LC 滤波器 L u RL uo + – ~ C2 C1 滤波效果比LC滤波器更好,但二极管的冲击电流较大。 R u RL uo + – ~ C2 C1  形 RC 滤波器 比 形 LC 滤波器的体积小、成本低。 R 愈大,C2愈大,滤波效果愈好。但R 大将使直流压降增加,主要适用于负载电流较小而又要求输出电压脉动很小的场合。

交直流收扩两用机电源 –24V 交流 直流 24V ~220V N2 2CZ12A×4 D1 C2 0.047F D4 N3 N1 FU2 2000F/50V + C1 –24V FU1 1A 直流 24V 交流 ~220V 交直流收扩两用机电源

18.3 直流稳压电源 稳压电路(稳压器)是为电路或负载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的一种电子设备。 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大小基本上与电网电压、负载及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理想的稳压器是输出阻抗为零的恒压源。实际上,它是内阻很小的电压源。其内阻越小,稳压性能越好。 稳压电路是整个电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电子部件。

18.3.1 稳压管稳压电路 限流调压 1. 电路 + – UI RL C IO UO u IR R DZ Iz 2. 工作原理 U I 18.3.1 稳压管稳压电路 限流调压 1. 电路 + – UI RL C IO UO u IR R DZ Iz 2. 工作原理 U I UZ 稳压电路 UO = UZ IR = IO + IZ 设UI一定,负载RL变化 RL(IO) IR   UO (UZ )   IZ UO 基本不变 IR (IRR) 基本不变 

18.3.1 稳压管稳压电路 1. 电路 + – UI RL C IO UO u IR R DZ Iz 2. 工作原理 U I UZ 18.3.1 稳压管稳压电路 1. 电路 + – UI RL C IO UO u IR R DZ Iz 2. 工作原理 U I UZ UO = UZ IR = IO + IZ 设负载RL一定, UI 变化  IR  UI UZ   IZ  UO 基本不变 IRR  

3. 参数的选择 (1) UZ = UO (2) IZM= (1.5 ~ 3) ICM (3) UI = (2 ~ 3) UO 适用于输出电压固定、输出电流不大、且负载变动不大的场合。 (4) 为保证稳压 管安全工作 为保证稳压 管正常工作

18.3.2 恒压源 由稳压管稳压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可组成恒压源。 UZ RF R2 R1 + – RL R DZ +U UO RF R2 18.3.2 恒压源 由稳压管稳压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可组成恒压源。 UZ RF R2 R1 + –   RL R DZ +U UO RF R2 R1 +  –  RL R DZ UZ +U 反相输入恒压源 同相输入恒压源 改变 RF 即可调节恒压源的输出电压。

18.3.3 串联型稳压电路 1. 电路结构 串联型稳压电路由基准电压、比较放大、取样电路和调整元件四部分组成。 Ui T R2 UZ RL 18.3.3 串联型稳压电路 1. 电路结构 串联型稳压电路由基准电压、比较放大、取样电路和调整元件四部分组成。 Ui T R2 UZ RL UO  + – R3 UB DZ Uf R1 调整元件 比较放大 基准电压 取样电路

当由于电源电压或负载电阻的变化使输出电压UO 升高时,有如下稳压过程: 2. 稳压过程 UI T R2 UZ RL UO  + – R3 UB DZ Uf R1 由电路图可知 当由于电源电压或负载电阻的变化使输出电压UO 升高时,有如下稳压过程: UO Uf  UB  IC  UCE  UO 由于引入的是串联电压负反馈,故称串联型稳压电路。

3. 输出电压及调节范围 Ui T R2 UZ RL UO  + – R3 UB DZ Uf R1 输出电压

18.3.4 集成稳压电源 单片集成稳压电源,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灵活,价格低廉等优点。 18.3.4 集成稳压电源 单片集成稳压电源,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灵活,价格低廉等优点。 最简单的集成稳压电源只有输入,输出和公共引出端,故称之为三端集成稳压器。 1. 分类 输出正电压 78XX 输出负电压 79XX 输出固定电压 输出可调电压 三端稳压器 XX两位数字为输出电压值 (1. 25 ~ 37 V 连续可调)

1 — 公共端 3—输入端 2 —输出端 1—输入端 3 —公共端 2 —输出端 2. 外形及引脚功能 塑料封装 1 — 公共端 3—输入端 2 —输出端 79xx 1—输入端 3 —公共端 2 —输出端 78xx W7800系列稳压器外形 W7900系列稳压器外形

3. 性能特点(7800、7900系列) 输出电流超过 1. 5 A(加散热器) 不需要外接元件 内部有过热保护 内部有过流保护 调整管设有安全工作区保护 输出电压容差为 4% 输出电压额定值有: 5V、6V、 9V、12V 、 15V、 18V、 24V等 。

4. 主要参数 (1) 电压调整率SU(稳压系数) 反映当负载电流和环境温度不变时,电网电压波 动对稳压电路的影响。 0.005~0.02% (2) 电流调整率SI 反映当输入电压和环境温度不变时,输出电流变化时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的能力,即稳压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0.1~1.0%

(3) 输出电压 UO (4) 最大输出电流 IOM (5) 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 (Ui -UO ) min (6) 最大输入电压 UiM (7) 最大功耗 PM

5. 三端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1) 输出为固定电压的电路 输出为固定正电压时的接法如图所示。 CO W7805 Ci Ui + _ UO 1 2 3 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电压不得低于3V! 0.1~1F 1F 为了瞬时增减负载电流 时,不致引起输出电压 有较大的波动。即用来 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 用来抵消输入端接线 较长时的电感效应, 防止产生自激振荡。 即用以改善波形。

(2)同时输出正、负电压的电路 2 3 220V + C W7815 Ci +15V 1 W7915 CO – 15V 24V 1F

当 IO较小时,UR较小,T截止 ,IC=0。 (3)提高输出电压的电路 CO W78XX Ci UI + _ UO 1 2 3 UXX UZ R DZ UXX: 为W78XX固定输出电压 UO= UXX + UZ (4)提高输出电流的电路 IO= I2 + IC CO W78XX Ci UI + _ UO 1 2 3 R UR IC I2 IO T + – 当 IO较小时,UR较小,T截止 ,IC=0。 当 IO > IOM时,UR较大,T导通 ,IO=IOM + IC R 可由功率管 T的UBE和稳压器的IOM确定, 即R  UBE /IOM 。

6. 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CO CW117 Ci Ui + _ UO 3 2 1 Adj R1 R2 240 1µF 0.1µF 流过调整端电流 <100 µA,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它在R2上的压降可以忽略 2、1两端电压为 1.25V — 基准电压

18章 结束 本章习题:18.1.5、18.1.6、 18.1.8、18.1.9、18.1.10、18.2.5、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