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思維方法 課程網頁: 第十一週: 自然演繹法Ⅱ:蘊含規則.
Advertisements

有趣的謎語 非常有趣 哦 ~~ 答對了 嗎 ??. 目錄 1. 蚊子不叮什麼 ? 2. 多拉 A 夢是什麼顏色 ? 3. 考試了 ~~ 4. 總統府 5. 放鬆一下 ~~~
第四課 Dialogue I: Talking about Hobbies
職務法庭與 法官退場機制 行政訴訟及懲戒廳報告
第一章 命题逻辑 杨圣洪 (qq) Kczx.hnu.cn 课程网站点击排行-更多-离散数学.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第二章 命题逻辑(上) 主讲人:耿国华.
第二章 命题逻辑.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邏輯與批判思考 課程網頁:
邏輯與批判思考 課程網頁: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Linear Programming: Introduction and Duality
命 题 # 判 断 复合命题. 命 题 # 判 断 复合命题 一、复合命题概述 1.定义 复合命题(compound proposition) ,就是以命题作为直接构成成分的命题,或者,包含有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 例如: ① 并非所有去过作案现场的人都是作案人; ② 张××是法官,并且,张××是中共党员;
Unit 12 自然演繹法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西洋哲學史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一)
模仿、認識與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否定句 黃勇仁.
101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妳不可不了解的指標 Nan.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以下這個謎題無法透過宮摒除法完成解題。 但可透過「區塊宮摒除法」或「行列摒除法」完成 By TTHsieh
第十單元 Comment compter en français ?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洪萬生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第二講:初步認識釋迦摩尼佛的生平與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Survey of Selected Western Classics Unit 6: 聖經中的詩- Psalms
Bandgap reference layout
李伟庭老师 (彩虹村天主教英文中学老师) 相似三角形.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二) 第八單元 Protestantism Spirit of Reformation
第二次電腦實習課 說明者:吳東陽 2003/10/07.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3: Project Management (2)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Unit 6 真值樹系統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一講:課程簡介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和的平方公式 乘法公式 蘇德宙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和的平方公式
我 會 數 數.
Unit 11 真值樹系統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Array I 授課教師 Wanjiun Liao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流程控制:Switch-Case 94學年度第一學期‧資訊教育 東海大學物理系.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4: Developing a Process Strategy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5: Analyzing Processes (1)
第二單元(2):Case Study- Li & Fung
12797: Lette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媽媽去市場買了5顆蘋果、8顆橘子及3顆水梨。橘子的個數是蘋果的個數的幾倍?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妳不可不了解的指標 Nan.
10328: Coin Tos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1757: Secret Chamber at Mount Rushmore
13194: DPA Number II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因數與倍數.
离散数学─逻辑和证明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Toss a Name Game.
2.1 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 義 設a、b為兩個實數。.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授課教師:傅皓政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習過如何以 真值樹法演算。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兩個常被提到的演算 方法: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m-1107 01:15:04 接下來我們要談到的是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這個有一點點小麻煩,為什麼? 因為用這些方法解題需要有一點天賦,如果這個天賦你有的話,是讓我們非常羨慕和忌妒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怎麼使用真值表法和真值樹系統解題。接下來我們要來介紹公理法。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公理法的結構: (1)公理(axioms):在任何系統中皆真的 句式。 (2)推論規則(rule of inference):在推論 過程中能夠保存真值(truth-preserving) 的規則。 m-1107 01:16:21 公理法的結構需要兩個裝備,第一個是公理(axioms),什麼是axiom呢? 在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裡面,你會發現他通常會用什麼字眼? 他在翻譯上是有點爭議的,有些書會直接翻譯成axiom,比較新的版本大部分都會翻譯成postulate。 一開始我們所訂axiom的想法是,他在所有的系統裡面都是真的,這個我們稱為axiom。 Postulate通常是用來指涉個別理論的預設。 當代邏輯的出現大約在19世紀末,由於非歐幾何的出現,使得當時的數學基礎搖搖欲墜,為了替數學找到更穩固的基礎,數學家們把目光投向邏輯。 當代邏輯的創建要歸功於非常令我們敬佩的數學家Frege,他是德國耶拿大學的教授。 因為當時數學上的危機,他開始去思考如何替數學找到一個基礎,因此他找到了邏輯,我們現在所學的邏輯系統,幾乎可以說是Frege一手建立起來的。 公理法的結構兩個,一個是公理,一個是所謂的推論規則。 當時的推論規則思考是這樣,在這個推論過程當中必須遵守真值保存(truth-preserving)的原則。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公理: 推論規則: (A1)   (  ) (MP) 從  和(    )成立,可以推論出  成立。 m-1107 01:20:38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公理。 公理是這樣,各位現在看到的公理已經是很簡單的,在Frege那個時代沒有這麼簡單。我們的想法是這樣,如果可以被導出來的我們就拿掉,那些不能被導出來的我們才拿來當公理用。簡單來講,不管是預設也好、公理也好,數量當然越少越好,只要可以導出來就好嘛。 比如說,上課我講三個例子你們就懂,那還需要講到五個例子嗎? 不需要嘛,只要懂就可以了。 第二個問題有點邏輯上小麻煩,這個公理不是三個,而是無限多個, 無限的意思是說,我們這個、、其實是語句的變量,或是句式的變量,也就是你可以帶任何的語句進去,所以雖然只有三個公理形式,但是公理的數量其實是無限多個。 從推論規則來看,也就是我們從如果和→都成立的情況下,你可以推出是成立的。 不過,因為作為推論規則的工具太少,讓我們感覺有些施展不開,無法為所欲為,現在我來讓各位看看什麼叫做無法為所欲為。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公理法的推論: 所有公理的取代句式均為真。 以(A1)   (  ))為例 P  ( Q  P ) (M  N)  ( K  (M  N)) ((S  T)  W)  ( ((B  C)  D)  ((S  T)  W) ) m-1107 01:23:30 首先,公理法的推論是這樣。 第一個,所有公理的取代句是都為真,就是我剛剛講的跟,你只要都帶一樣的句子,都帶一樣的句子,都帶一樣的句子,只要遵守這樣的原則就可以了。 比如說像這樣。 紅色就是表示的替代語句,藍色則代表的替代語句。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公理法的推論: 經由公理及推論規則得到的結論均為定 理(theorem)。 實例: (a) ⊢ P  P (b) ⊢ P  (P  Q) m-1107 01:24:26 第二個,經由公理即推論規則得到的結論都是定理(theorem)。 接著,我們要來證明以下的語句是定理 P→P。 ¬P→(P→Q)。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a) ⊢ P  P 1. (p ((pp) p))  (( p ( p  p))  ( p  p)) (A2) (   (    ))  ((    )  (    )) 2. p  ((pp)  p) (A1)   (    ) 3. (p (p  p)) ( p  p) 1,2 (MP) : p ((p  p) p) : (p (p  p)) ( p  p) 4. p  (p  p) (A1)   (   ) 5. p  p 3,4 (MP) m-1107 01:24:43 這個怎麼證明?有沒有人可以根據剛剛的公理系統,很快地就知道怎麼做?他的證明是這樣。 第一步,有誰知道第一步要寫這個,知道才怪。 第二步,這個是A2底下有對照,我有幫各位做對照。 那這個是A1。那A1,就是P,就是P→P。這個是為了導出後面這個做準備,那為什麼想要導出後面這個?因為我想要導出這個。 接下來這個是1,2MP把它做出來,前面這個看起來就比較容易了,看起來像A1的情況。 這個是A1的情況對吧?為什麼?因為就是P,也是P。所以我們就可以證出P→P。請問這位柯同學你覺得困難在哪裡? 柯同學:「第一個假設就設不出來了。」 你的困難跟我是一樣的。你怎麼知道那是第一個?那是需要有點天分的,當然你也可以經由你的經驗來補強,也就是多練習題目,這個公理法真的是相當不容易,所以你叫老師當場解題目,老師當下也不一定解得出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b) ⊢ P  (P  Q) 1. (QP)(PQ) (A3) 2. ((QP)(PQ))(P ((QP)(PQ))) (A1) 3. P ((QP)(PQ)) 1,2 (MP) 4. (P ((QP)(PQ)))  ((P (QP))  (P (PQ))) (A2) 5. (P (QP))  (P (PQ)) 3,4 (MP) 6. P (QP) (A1) 7. P (PQ) 5,6 (MP) m-1107 01:31:40 再讓各位看一下,這個怎麼證明?乍看之下有沒有很像A1?實際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其實要用到A3。然後再用A1,這個是最難的一步。為什麼要這個東西呢?因為我們只有一個規則叫做MP,所以你會發現無論你怎麼設計,他都有一個關鍵點是conditional的符號,這樣我們就可以經由MP來得到後面這個。其實我們的目的在最後面這個,這個是需要設計的,利用這個A2我們可以得到,可以得到後面這個condition,到這裡就很簡單了,這樣就看出這個是A1嘛,這個是A1你就可以推出我們所要的結論。各位有沒有看懂這樣的證明過程? 我只需要各位看懂他是這樣的式子就可以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經過證明得到的定理,例如 PP等, 就可以在推論過程作為前提使用。 實例: (c) ⊢ (P(PQ))(PQ)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c) ⊢ (P(PQ))(PQ) (1) (P(PQ))  ((PP)  (PQ)) (A2) (2) ((P(PQ))  ((PP)  (PQ)))  (((P(PQ))  (PP))  ((P(PQ))  (PQ))) (A2) (3) ((P(PQ))  (PP))  ((P(PQ))  (PQ)) 1,2 (MP) (4) (PP)  ((P(PQ))  (PP)) (A1) (5) (PP) (Pr) (6) (P(PQ))  (PP) 4,5 (MP) (7) (P(PQ))  (PQ) 3,6 (MP)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從公理法的觀點定義論證的有效性: 某個論證是有效的,若且唯若,可以用 公理及推論規則,從前提推論得到結論。 (p.s. 如果前提是空集合,得到的結論就 是上述所說的定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實例: (d) P , Q(PR) ⊢ QR (e) P , PQ , QR ⊢ SR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d) P , Q(PR) ⊢ QR 1. P (Pr) 2. Q(PR) (Pr) 3. P(QP) (A1) 4. QP 1,3 (MP) 5. (Q(PR)) ((QP) (QR)) (A2) 6. (QP) (QR) 2,5 (MP) 7. (QR) 4,6 (MP)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e) P , PQ , QR ⊢ SR 1. P (Pr) 2. PQ (Pr) 3. QR (Pr) 4. Q 1,2 (MP) 5. R 3,4 (MP) 6. R(SR) (A1) 7. SR 5,6 (MP)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自然演繹法:僅由適當的推論規則形成 的演算系統。 兩種常見的自然演繹法系統: (1)引進規則(Introduction Rules)與消除 規則(Elimination Rules) (2)等值規則(Equivalence Rules)與蘊涵 規則(Implication Rules) m-1121 00:00:00 今天我們要來談自然演繹法,包括兩種基本常見的自然演繹法,第一種是引進規則,第二種是消除規則。自然演繹法的構想大概是這樣,如果我們要從前提證出結論,我的想法是這樣,我們能不能夠把他從語法裡面拆解,利用拆解與組合的方式,從前提得到我要的東西。 第二類我通常把它稱為線性的推論,基本上他運用的是等值規則與蘊涵規則,這兩個方法基本上只是演算上不一樣,但基本構想上是一樣的。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1)引進規則與消除規則: (i) 連言符號的規則: m-1121 00:03:23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類,他的規則是這樣: 我們從連言符號開始,上面這個我們稱之為Introduction rule,如果我們在推論的過程當中,從某些前提一直推…一路可以推到φ,那他也可以一路推到ψ,那麼這個前提就可以推出φ、ψ,我們可以把兩邊做一個conjunction。 你們要運用你們的想像力就是,φ上面可能是有一堆推論,ψ上面可能也是有一堆推論。接下來這個是消除規則,把conjunction符號去掉,拆解的時候如果遇到φ、ψ,可以把這個去掉變成φ,或者是我直接拆掉變成ψ。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1)引進規則與消除規則: (ii) 條件句符號的規則: m-1121 00:04:43 接下來我們來看條件符號,條件符號就是說,什麼時候我們要引進conditional,當我們假設這個φ,一路可以讓我們得到ψ,我們假設φ可以得到ψ,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得到φ→ψ。 再來是他的消除規則,他就是φ跟φ→ψ可以得到ψ,這個其實就是我們在公理法系統理面講到的MP規則是一樣的。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1)引進規則與消除規則: (iii) 等值符號的規則: m-1121 00:05:55 接下來是等值符號的規則,我們要想像前面可能有一堆推論, 推論最後得到φ→ψ這個結果,另外一邊一直推論得到ψ→φ的結果,然後把兩個合起來就會得到equivalence或是雙向的關係。 再來這個等值符號規則更簡單,既然是雙向的,它可以是φ→ψ,也可以是ψ→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1)引進規則與消除規則: (iv) 否定號的規則: m-1121 00:06:43 接下來否定號稍微複雜一點,我們要如何把negation放進來? 同學:用conjunction。用conjunction,所以是φ∧¬φ嗎?我們現在就是不能用到其他符號。現在negation要放進來的話,意思就是大概是什麼不成立?什麼時候我們會覺得¬φ成立?大概就是φ不成立對吧。 所以他的rule是這樣,假設φ一路走到矛盾,那這個¬φ就成立了。 特別介紹這個符號⊥,T跌倒了,T倒立了,所以⊥就是假嘛,所以我們把它稱為Falsity,所以這個符號就是矛盾的意思。 你要如何把negation去掉呢?如果這個推論推到他,這個推論推到¬φ, 那φ跟¬φ不就成立了嗎?那這時候這個negation就去掉了。那你要得到negation,你要把introduction rule放進來,就是你假設φ一路走到falsity,那麼這個¬φ就成立。 另外一個RAA規則,假設¬φ一路推到falsity,表示¬φ不成立,意思就是φ成立,我們這個規則只適用於古典邏輯系統。 如果你以後看到的規則不是這樣,那他可能是其他系統,比如說他是個多值的邏輯系統。在古典邏輯系統裡面強調的是,¬φ不成立,φ就成立,可是在多值邏輯系統裡面就不一定,它可以是很多值的。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1)引進規則與消除規則: (v) 選言符號的規則: m-1121 00:11:47 接下來選言符號,如果φ可以推出φ∨ψ,或者ψ可以推出φ∨ψ,這些各位都可以接受。 比較麻煩的是消除規則,這裡如果有φ∨ψ,我把這個φ拿過來可以導出χ,ψ拿出來也可以導出χ,那我們就可以說χ是成立的,所以∨就可以去掉,他畫錯了,這應該是∨的elimination。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實例練習: (f) ⊢(QR)((PQ)(PR)) (g) P(QR) ⊢ (PQ)R (h) AB, BC ⊢ AC (i) MN ⊢ NM (j) ⊢ PP m-1121 00:12:35 接下來我們來做一些實例的練習, 我現在想要證他是一個定理,這裡有一個main connective是一個條件句,如果他是條件句的話,你就把前面這個當成是我們假設的φ,然後設法導出後面的ψ,根據introduction rule你就可以得到φ→ψ。 後面括號main connective也是條件句,所以其實我用這個也可以導出這個。 然後在裡面也是一個conditional,所以我可以假設P來導出Q,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 這個也一樣,這個是一個conditional,我可以假設這個,然後把前提放進來想辦法導出這個R。 那c呢,他是bi conditional,你看到這個是A↔C,那我就是要證明A→C,另外一邊要證明C→A,然後把它合起來。那d顯然就是假設¬N。 最不容易思考的大概是最後一題,根據我們∨的introduction rule,我只要證明P或是¬P就解決了,困難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前提,所以最後一題的策略,先假設他是否定,然後一路導出矛盾,就表示這個否定是矛盾的,所以他原來就是成立的,利用剛剛RAA的想法。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f) ⊢(QR)((PQ)(PR)) m-1121 00:16:35 所以我們先來看(a),因為要讓各位看得更清楚的關係,我沒有把它劃掉,我來帶著各位劃掉。我要證明這個,所以我把前面這個當假設,後面這個是main connective,又是conditional,所以我把P→Q也當假設,更有趣的是,裡面這個也是conditional,所以我也把P當假設。 所以我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過程,我先假設P,然後P→Q當假設,我可以得到Q,然後我可以從這個Q跟Q→R,可以得到這個R,我們就可以得到後面這個P→Q。 各位從假設P可以一路推到R,當你這邊寫P→R的時候,這邊就要把它劃掉,我這裡寫1,這裡寫1表示說,在這個假設裡面我把1去掉了。 接下來我們剛剛是不是也假設2?在這裡我把2拉下來,用introduction rule,就會變成P→Q可以一路做到P→R。 第3個我們也假設Q→R,我們一路拉下來也可以得到(Q→R)→((P→Q)→(P→R))。 那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要拉1拉2還是3? 各位要記得這叫作目標導向,你要拉哪一個是根據你要得到什麼結果來決定的,不是任意決定的。 也就是我先利用拆解的方式把它拆解,最後再把他組合回去,這就是我要的答案。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g) P(QR) ⊢ (PQ)R m-1121 00:20:36 比如像範例(b), 這個做法是這樣,這個既然是conditional,前面這些都可以當前提用, 我們的目標是要導出R,那這個顯然可以得到P、Q,如果有P,我們就可以用剛剛的elimination rule得到Q→R,然後Q又進來了,我們再一次根據elimination rule,就可以得到R,這樣就達到我們的目的了。 所以我們先從P∧Q放進來先得到P,然後這個前提放進來之後,你會從P跟P→(Q→R)得到Q→R,這是他的elimination rule,然後你這邊又可以得到Q,Q放下來利用elimination rule你可以得到R,這樣就表示說你假設這個P∧Q,可以藉由這個前提的幫忙得到R,所以你最後就是(P∧Q)→R。 自然演繹法跟公理法的重大特徵在於,在解題過程當中,你需要一些策略應用,因為它們都沒有固定的程序或是方法,讓你決定某個論證到底是個有效論證或是無效論證。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h) AB, BC ⊢ AC m-1121 00:22:47 比如像這個怎麼辦? 這個證明當然就是要從A導到C,另外一邊是from C to A。 最後把兩邊combine起來就是這樣,假設A,一路證到C,我就可以證明出A→C。 另一邊是什麼?我假設C,一路證到A,那我就可以證明出C→A。 再把這兩邊利用equivalence的introduction rule結合起來,就是我們要的結果。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i) MN ⊢ NM m-1121 00:24:16 接下來這個更簡單,這個證明其實就是,我們利用前面這個MN設法得到NM,這個意思相當於是問要如何利用MN和N得到¬M呢? 考慮一下,如果¬N放進來要得到falsity,就是要找到N,要找出N就要假設M,所以意思就是如果假設M會得到矛盾,那麼它的反面就會成立,根據剛剛的introduction rule。 如果從¬N一路可以推到¬M,那麼就可以得到¬N→¬M。所以這題的證明方式是假設M,利用elimination rule得到N,然後跟¬N放在一起,然後把假設的¬N放進來得到falsity,所以就表示假設M會得到矛盾,得到矛盾後,我們就可以利用的introduction rule得到¬M,最後,把預設前提¬N放進來,就可以得到¬N→¬M的結論。 比較難的策略大概是第5個實例。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j) ⊢ PP m-1121 00:26:14 這個例子稍微難一點點,因為他沒有前提。 各位要知道老師提供的不一定是唯一的解法,一定還有其他的方法。 我們既然沒有前提,代表所有都要靠假設,我們假設3要得到矛盾, 因此我們先假設¬P,下來是利用∨的introduction rule,然後可以跟這個結論的¬得到這個falsity,得到falsity之後,這個1就會變成P,然後再利用P得到falsity,同樣的道理會得到¬P,這兩個又是一個falsity,所以最後你會得到3他其實是一個會導致矛盾的。 策略大概是這樣,我只能從¬想辦法去找到他的矛盾出現。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2) 等值規則與蘊涵規則 (i) 等值規則 笛摩根定律 (DeM): (p  q)  (p  q) (p  q)  (p  q) 交換律 (Comm): (p  q)  (q  p) (p  q)  (q  p) 結合律 (Assoc): (p  (q  r))  ((p  q)  r) (p  (q  r))  ((p  q)  r) 分配律 (Dist): (p  (q  r))  ((p  q)  (p  r)) (p  (q  r))  ((p  q)  (p  r)) 雙重否定律 (DN): p  p m-1121 00:29:27 接下來我們來看另外一個規則。 首先第一個是DeM rule,如果他是M的negation,小心這個negation在外面,(p  q)會等值於(p  q),你把他放進去會是(¬p∨¬q)。一樣的,這是(p∨q)會等值於(¬p∧¬q)。 再來是交換律也很容易,就是(p∨q)跟(q∨p)是一樣的,或是(p∧q)跟(q∧p)是一樣的。 再來是結合律,如果兩個都是∨,他先括前面或是括後面都沒關係。 再來是分配律,這個大概是沒有什麼問題。 再來是Double negation,這個對各位來說是更簡單,就不用多說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2) 等值規則與蘊涵規則 (i) 等值規則  異質位換律 (Contra): (p  q)  (q  p)  蘊涵律 (Impl): (p  q)  (p  q)  等值律 (Equiv): (p  q)  ((p  q)  (q  p)) (p  q)  ((p  q)  (p  q))  移出律 (Exp): ((p  q)  r)  (p  (q  r))  重言律 (Taut): p  p  p p  p  p m-1121 00:31:50 這個稍微困難一點點,不過也可以接受,因為我們在學期初就講過了,(p→q)會等值於(¬q→¬p)。 再來是蘊涵律,這個我們在前面等值有證過,所以這個(p→q)可以等值於(¬p∨q)。 再來是等值律,這個我們也說過,(p↔q)可以變成((p→q) ∧(q→p)), 或者是(p↔q)可以變成((p∧q)(¬p∧¬q))。 再來是移出律,這個可能難一點,基本意思是說,((p∧q)→r)可以變成(p→(q→r))。 再來是恆真律,這個太簡單了,就是p可以變成(p∨p),或是p可以變成(p∧p)。就是不管講幾次都是一樣的意思。請問這位林同學妳同意嗎?林同學:可是時間不一樣啊。說得太好了,我喜歡這個答案, 他是跟時間相關的,因為所謂愛這件事是可以跟著時間有所不同的, 如果她講的是對的,我們這個邏輯系統就不可以拿來處理這個答案, 我們需要另外一個邏輯系統,跟時間相關的邏輯。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2) 等值規則與蘊涵規則 (ii) 蘊涵規則  肯定前項律 (MP): p  q , p ⊢ q  否定後項律 (MT): p  q , q ⊢ p  假言三段論 (HS): p  q , q  r ⊢ p  r  選言三段論 (DS): p  q , p ⊢ q p  q , q ⊢ p m-1121 00:36:59 接下來蘊涵規則。 如果是MP規則,就告訴我們是p→q,然後跟p就可以推出q, 再來是MT規則, 它的意思是,如果條件句成立,經由後件的否定,我們就可以得到前件的否定。 再來是假言三段論, 如果我們在推論過程中出現p→q、q→r,那麼就可以得到p→r, 再來是選言三段論, 你就想像說甲或是乙是嫌疑犯, 那不是甲,就可以推論出是乙。 那如果不是乙,那就是甲嘛。 他的想法其實就是這樣子。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2) 等值規則與蘊涵規則 (ii) 蘊涵規則  簡化律 (Simp): p  q ⊢ p p  q ⊢ q  添加律 (Add): p ⊢ p  q  連言律 (Conj): p , q ⊢ p  q 建構兩難律 (CD): (p  q)  (r  s) , p  r ⊢ q  s p  q , r  s , p  r ⊢ q  s m-1121 00:39:22 簡化律就是, p∧q可以得到p;p∧q可以得到q。 再來是添加律, P可以推出p∨q,或是q∨p,這個也沒有問題。 再來是Conjunction, 推論過程出現p、q,那就可以得到p∧q。 再來是建構兩難律,這個是最麻煩的,應該有一半的同學會覺得看起來一點都不自然,為什麼看起來沒有那麼直覺?我想應該是太複雜的原因吧。就是如果(p→q) ∧(r→s),我們假設p∨r,那我們就可以得到q∨s。剛剛講到總共有18個規則,10個等值規則,8個涵蘊規則, 等一下我們要用這些規則來練習。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實例練習: (k) (AB)C , (DA)C, (AB)A ⊢ (DA) (l) (PQ)R, R(PQ), RQ ⊢ RQ (m) M , NM , KL , (NK)O ⊢ ON (n) (GH)F, H ⊢ FG (o) (WS)(SW) , WS, S ⊢ WS m-1121 00:42:53 我們幾個練習是這樣,在講之前我想先強調一點,在自然演繹法裡面我們會有前提,然後來證明他的結論對吧?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k) (AB)C , (DA)C, (AB)A ⊢ (DA) 1. (AB)C 目 標 (DA) m-1121 00:43:11 比如說我們以第一題為例,我們有前提,然後有個目標我們想要得到這個東西,思考上我們是把這個前提放在那裡,然後我們是目標導向嘛,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把最後那一個語句導出來。那萬一沒有前提怎麼辦?這位同學要不要提供一點意見? 同學:轉出前提來。 沒錯,有點道理,我們可以假設一些前提是吧, 如果後面結論是有conditional的,那conditional前面那個是可以拿來當前提用的,最後再把它劃進來,像剛剛那個introduction rule一樣對吧? 那個證法我們會叫做條件證法。 另外一個,沒有前提,後面也不是conditional那怎麼辦? 那就假設他的否定,設法導出矛盾,這個我們叫做間接證法。 接下來我們來思考一下,要怎麼從這三個前提得到下面這個結論。 各位看一下,前提中跟 (D↔A)相關的語句就是(DA)C, 所以要得到結論(D↔A),就要先得到C,然後利用MT規則得到想要的結論。 那麼,你又要怎麼得到¬C呢?顯然你需要(AB),因此,你應該要利用最後一個前提得到(AB),經由這些步驟,就可以得到結論。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k) (AB)C , (DA)C, (AB)A ⊢ (DA) 1. (AB)C Pr 2. (DA)C Pr 3. (AB)A Pr 4. (AB) 3, Simp 5. C 1,4, MP 6. (DA) 2, 5, MT m-1121 00:46:57 所以他其實是這樣子的。 所以應該是說,我有這三個前提,第一個步驟,讓我們利用簡化律將(A∨B)拉下來,然後根據(A∨B)和前提1,利用MP規則得到¬C,再利用¬C和前提2的MT規則得到¬(D↔A)。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l) (PQ)R, R(PQ), RQ ⊢ RQ 1. (PQ)R 目 標 RQ m-1121 00:47:26 第3個沒有check好,應該是¬R→Q。 如果我要得到¬R∧Q, 我就要證明¬R、Q,然後再把兩個conjunction。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l) (PQ)R, R(PQ), RQ ⊢ RQ 1. (PQ)R Pr 2. R(PQ) Pr 3. RQ Pr 4. (PQ) 1, Simp 5. R 2, 4, MT 6. Q 3, 5, MP 7. RQ 5, 6, Conj m-1121 00:48:32 他的推論應該是這樣,我們一樣有這三個前提,然後這個先用Simplification規則得到(PQ),再經過MT規則的運用得到¬R,得到¬R之後呢,就可以得到Q,因為前提3是¬R→Q,所以只要¬R出來,就可以得到Q,最後再把¬R和Q結合起來成為一個conjunction就可以了。 所以利用的規則,首先是簡化律把前面¬(P∨Q)拉下來,再來用MT規則,這個是第2個後件的否定,所以就可以得到前件的否定¬R,再利用第3個MP規則得到後件Q,然後把兩個conjunction起來就可以得到我們要的。 同學:如果第1個得到R不就矛盾了嗎? 沒有錯,也就是說我其實有另外一個證法,所謂的間接證法。 我來寫一次間接證法給各位看,第1個¬(P∨Q) ∧R,就直接把R拿下來, 再透過第2個R得到(P∨Q),然後把第1個¬(P∨Q) 放進來,(P∨Q) 跟¬(P∨Q)就會矛盾了,矛盾之後,就會得到¬R。 因為自然演繹法是目標導向,所要的是最短證明,所以我們就不需要多餘的步驟來證明。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m) M, NM, KL, (NK)O ⊢ ON 1. M 2. NM 3. KL 目 標 ON m-1121 00:54:35 c的例子是這樣,如果你看到目標裡面出現∨,那就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只要證出來一個就好,你利用添加律馬上就可以得到結果。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m) M, NM, KL, (NK)O ⊢ ON 1. M Pr 2. NM Pr 3. KL Pr 4. (NK)O Pr 5. N 1, 2, MT 6. K 3, Simp 7. NK 5, 6, Conj 8. O 4, 7, MP 9. ON 8, Add m-1121 00:55:15 我們有4個前提,利用他們來得到結果,如果我們要得到Q就要先得到(¬N∧K),所以就必須先得到¬N、K,K從第3個前提可以得到, ¬N要從第1、2前提可以得到,然後把他combine起來就可以得到我們要的結論。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n) (GH)F, H ⊢ FG 1. (GH)F 2. H 目 標 FG m-1121 00:55:57 這個就比較簡單,因為結論看到∨,所以只要證出一個就可以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n) (GH)F, H ⊢ FG 1. (GH)F Pr 2. H Pr 3. H 2, DN 4. HG 3, Add 5. GH 4, Comm 6. (GH) 5, DeM 7. F 1, 6, DS 8. FG 7, Add m-1121 00:56:25 所以我們的證明大概是這樣,我們有兩個前提,先做¬¬H,再利用Add把G加進來得到HG,然後再把它做Commutation得到GH,再利用DeM得到(GH)的結果,接著,可以利用DS規則得到F,再利用Add就可以得到結論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o) (WS)(SW) , WS, S ⊢ WS 1. (WS)(SW) 目 標 WS m-1121 00:57:26 再來是範例e, 各位會從哪裡下手?如果目標是要得到W∧¬S,那第3個前提已經有一個¬S,所以我們的目標顯然是要把W找出來。

Unit 7 公理法與自然演繹法 (o) (WS)(SW) , WS, S ⊢ WS 1. (WS)(SW) Pr 2. WS Pr 3. S Pr 4. WS 1, Simp 5. W 3, 4, MT 6. W 5, DN 7. WS 3, 6, Conj m-1121 00:58:43 所以他的證明是這樣,先把第1個前提利用簡化律把WS拉下來, 因為第3個是¬S,所以會得到¬¬W,這樣才可以得到W。 在整個證明過程中沒有出現第2個前提,代表它是多餘的,不過並不影響整個推論。 以上就是線性的自然演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