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文獻泛指一切以紙本或電子媒體所呈現的資料,如期刊、報紙、摘要、評論、圖書、雜誌、研究報告、微縮軟片、網路上的電子資料等。 Review不僅是閱讀,亦包含回顧、檢討、整理、批評等。
文獻探討的意義 文獻批判:針對一個研究問題的相關文獻進行蒐集、評鑑、分析、歸納和統整。 經由文獻探討,研究者 熟悉相關知識 了解相關概念、理論、變項、定義、已存在的研究問題、假設、方法。
文獻探討的相關問題 在哪裡可以找到所需的資料? 找到資料後要做什麼? 資料要如何整理?
文獻探討的功能 掌握研究問題的重要觀點 限定研究問題的範圍,及釐清與界定研究涉及的概念 可針對問題的矛盾結果提出解釋 方法論之有效與否 了解研究成果,避免複製前人的研究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來解釋、印證與比較自己的研究與發現
找尋有關文獻時,需注意: 已被研究過且已寫成報告的問題;與要進行的研究有密切關聯的問題。 研究設計,包括步驟與蒐集資料的工具。 研究的母體及抽樣方法 自變項、依變項、控制變項與無關變項 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探討內容 研究問題 研究限制 對未來研究的貢獻 變項,含定義 研究設計,如實驗、問卷、觀察等 使用的變項是否適當?能回答研究問題嗎? 資料蒐集方法是否可回答研究問題?
探討內容 (續) 研究工具,如教材、問卷名稱、訪談工具,需含信效度 研究時間與流程 參與者,含選樣標準、樣本數 工具使用適當嗎?信效度是否過低?自編工具是否經過預試? 研究時間與流程 研究執行時間適當嗎?期間有無狀況? 參與者,含選樣標準、樣本數 選樣的標準或限制是否會影響研究結果?人數適當嗎?
探討內容 (續) 資料分析方法 結果 結論 所使用的分析法是否正確? 研究結果是否回答「每一個」研究問題?數據資料是否忠實呈現(如平均數、標準差、機率、樣本數等)? 結論 所有的結論是否源自該「研究結果」?結論的恰當嗎?是否過度膨脹可應用的對象?
文獻的種類 – 公開性 正式文獻 非正式文獻 應以正式出版的文獻為主。 正式出版之專書、論文、期刊、教科書、學報、專刊等 國家圖書館登記有案,有ISBN號碼 非正式文獻 未正式出版之論著(如碩博士論文)、研究報告、技術報告、統計資料、私人對話、日記、筆記、手稿等。 應以正式出版的文獻為主。
文獻的種類 – 加工程度 一般性參考資料 – 論文、專書、索引、摘要 初級文獻 – 期刊、學報、專題研究報告、學位論文 次級文獻 – 教科書、百科全書、研究評論(research review )、年鑑(yearbooks)
文獻資料的來源 圖書 百科全書 學位論文(thesis vs. dissertation) 手冊(handbooks)、年鑑與統計 期刊 索引 摘要 資料庫
文獻探討的步驟 分析問題敘述:概念、變項 尋找與閱讀次要資料,如百科全書 決定搜尋的形式 選取適當的資料庫索引 選擇搜尋語言(關鍵字、標示項、專門用語) 執行檢索,查詢資料(圖書館找出期刊等,或利用電腦資料庫)
文獻探討的步驟(續) 分析報表 找出所需的摘要或全文 閱讀初級資料 組織閱讀筆記(EndNote軟體) 撰寫文獻探討 合目標,重要 相關,可能有用 不相關,無用 找出所需的摘要或全文 閱讀初級資料 組織閱讀筆記(EndNote軟體) 撰寫文獻探討
文獻檢索的方法 互助法:參加同儕互助會 追溯法:由文章的參考資料去找文獻 綿延法:蒐集引用某篇文獻的所有文獻 人工檢索法 電腦線上檢索法
文獻的閱讀與整理 文獻閱讀與分析 文獻紀錄 文獻目錄整理 撰寫文獻探討(APA格式) 摘要:書目、研究問題、研究設計、結果與解釋、結論 札記:個人心得、要點、聯想、疑問、評價、啟示 文獻目錄整理 撰寫文獻探討(APA格式)
文獻探討撰寫注意事項 文獻蒐集是否齊全 盡量使用初級資料,少用次級資料 忠於原著,不能竄改 須包含自己的評論分析 摘要需濃縮,但不得忽略重要細節
文獻探討易發生的錯誤 過於匆促,忽略他人研究中有助於修正自己計畫的部份 過分依賴間接資料 專注於研究發現,忽視方法,工具等 專注教育研究的期刊,忽略其他來源,如報紙與一般雜誌。 題目界定不佳 閱讀筆記不正確或不夠詳實 無法區分重要與不重要的資料
文獻探討的呈現 期刊論文/研究計畫:不超過一頁,約6-7種 碩博士論文或報告:50種以上 量的研究文獻探討內容包括:前言(introduction),批判性探討(critical review)與摘要(summary) 質的研究文獻探討內容包括:前言、概念架構(theoretical framework),批判性探討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