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民族國家的定義 別稱:國民主義、國族主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宗派與異端 陳愛光 9/ 使徒時代使徒時代 教父時代教父時代 衛道士時代衛道士時代 神學建立時代早期中世紀中世紀發展期 中世紀衰 落期 改教時期現代.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組長 趙昱瑋 B 組員 李信德 B 李家億 B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西洋XMS 宋文惠+康軒文教 98版.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P209. P209 P209 P210 P210 P210 P211 課文整理 重商主義 1.內涵:一切以貿易獲得財富為主 A.向殖民地傾銷商品 B.殖民地也生產廉價原料供給殖民國家,後者 引進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種充當奴隸,從事生產 2.新經營方法 A.發行股票集資,組成股份公司.
第 4 課 近世歐洲的興起 一、文藝復興 二、王權國家的形成 三、地理大發現與海外拓殖 四、宗教改革.
那些事情與基督教有關? 請問中古時期,是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 請問哪些事項與中古歐洲相關? 中古時期又稱為? 真的黑暗嗎?
中國人壽 徐真真.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梁雅雯 老師 第一章 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梁雅雯 老師
4-2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一.資本主義經濟&世界體系形成 二.近代早期世界社會的變動 本節學習重點 (一)近代早期歐洲社會的變化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P119.
使用電子資料庫 搜尋臺灣史關鍵字.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聖經之最後一卷書 啟示錄 by尖嘴雁.
課程介紹: 基督徒生活.
托馬斯‧霍布斯 《利維坦》 Thomas Hobbes
基督徒教育大會 同 講師:陳寶鎮 解開你信仰的疑惑.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外案例分析.
經濟學 學經濟.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New Renaissance 新文藝復興運動
菲你不可 世界志工社2009菲律賓服務團.
同心合意 腓一:1~11.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色彩的感覺 PCCS色表系統說明.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在羅馬的日子.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從歷史看宣教.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多元文化概論.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劇變世代中的教會使命 The Mission of Church at the Age of Radical Changes
真正的自由 Freedom in Christ.
Living a Life Justified By Faith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現代民族國家的定義 別稱:國民主義、國族主義 定義:民族國家內絕大多數的人有一致的國家認同感,咸認為彼此是共同生活在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組織下,分享共同的利益和希望,逐漸產生自覺性的「國家意識」

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 定義:君權神授的國王所建立的政府,統治一群有相同血緣、說相同語言、住在相同地區、有相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或文化的人民。 時間:15世紀中起出現

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背景 封建君主伸張王權 (一)11世紀:中產階級興起 (二)12世紀:羅馬法復興 (三)16世紀:專制學說流行 馬基維利:《君王論》 法國:布丹《國家論》 英國:霍布斯《巨靈》(《利維坦》)

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背景 十字軍東征 (一)組織動員→刺激國家行政改革 (二)東方君主專制觀念引入西方 (三)割據貴族勢力減少→君主權力伸張

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背景 平民步兵逐漸成為戰場主力: 火藥西傳:封建領主的堡壘不再是有效的屏障→建立普遍秩序 (一)促進社會平等 (二)強化人民的「國家意識」 (三)強化君主的權威 火藥西傳:封建領主的堡壘不再是有效的屏障→建立普遍秩序

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背景 文藝復興運動:民族文學的興起 宗教改革: (一)基督宗教教會勢力式微 (二)宗教改革中的教會國家化 (三)宗教戰爭: 民族認同的培養 國家主權的鞏固

近代民族國家的國體與特色 國體: 特色 (一)君主政體 (二)寡頭政體 (三)民主政體 (一)集權中央 (二)建立官僚體制 (三)建立職業化的常備軍 (四)財政改革→支付龐大官僚與軍隊

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 時間:15、16世紀起 代表國家: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丹麥、瑞典等國 特點: (一)突破傳統一統帝國與教會的控制 (二)自然演進,較為團結,認同感也較高P161

近代民族國家:西班牙 組合:亞拉岡斐迪南+卡斯提爾伊莎貝拉聯姻 宗教信仰:天主教 重要發展 (一)驅逐伊斯蘭勢力 (格拉那達) (二)支持哥倫布探險

十五世紀伊比利半島形勢圖

近代民族國家:法國 契機:英法百年戰爭 重要發展: (一)王權擴張 (二)國家意識的出現 (三)波旁王朝(1589-1792) 亨利四世:發表《南特詔書》 路易十四:專制君主的典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近代民族國家:英國 契機:英法百年戰爭 重要發展 (一)薔薇戰爭:1455~1485年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亨利七世建立都鐸王朝(1485-1603年) 注意國內建設,且轉往海外發展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近代民族國家:英國 (三)伊莉莎白一世:1588年,打敗無敵艦隊,其意義: (四)斯圖亞特王朝 英國海權的興起 民族國家的力量 王室與中產階級的合作 (四)斯圖亞特王朝 清教徒革命 (1642-1648) 光榮革命(1688) 克倫威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宗教改革的爆發原因 教宗威望的低落: 教會的腐化:贖罪券的販售 教義解釋上的僵化: 對異端教派的打擊 (一)十字軍的失敗 (二)亞威農之囚(1309-1377年)P165 (三)教會大分裂(1378-1417年) 教會的腐化:贖罪券的販售 教義解釋上的僵化: 對異端教派的打擊

宗教改革的爆發原因 民族國家日趨成熟(政教衝突)P165 宗教改革家鼓吹教會應受國家管制 文藝復興的影響 (一)重現世的精神 (二)具批判的態度 (三)方言文學與印刷術的發達

宗教改革的爆發原因 經濟因素 (一)君主王侯覬覦教會財產 (二)教會的經濟理論與資本主義精神格格不入

宗教改革的先驅:胡斯(1373~1451) 民族:捷克 主張:聖經至上 遭遇:被處以火刑 影響: (一)胡斯戰爭(波希米亞戰爭) →當地的民族意識 (二)馬丁路德 維基百科 http://album.udn.com/TomasTso/photo/2252738?o=new#photoanc

宗教改革的先驅:人文主義學者 時期:文藝復興後期 代表人物: 請問宗教改革由何人發難? 為什麼宗教改革會發生在日耳曼地區? (一)伊拉斯莫斯 (二)摩爾 請問宗教改革由何人發難? 為什麼宗教改革會發生在日耳曼地區?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導火線:贖罪券的販售 發難者:馬丁路德 (1482~1456年) (一)因大赦問題 批判教會: 九十五點論證 (1517年, 威豋堡大學) (二)信仰主張: 影片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三)反對教會 聖經至上:聖經是唯一權威 人人皆是教士:信仰靠自己的體會與實踐 因信稱義,唯信得救: 能否得救不是靠人的所作所為 憑藉信心與信念,堅持真理 (三)反對教會 長久以來的作為:朝聖、苦修、獨身 教規禮儀 神學理論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發展 (一)得到日耳曼諸侯的支持(P162) (二)農民動亂(1524~1525年)(P165) 教義確有引人之處 想擺脫神聖羅馬帝國與教會的控制 可以得到教會可觀的財產 (二)農民動亂(1524~1525年)(P165) 路德譴責 日耳曼南部回到天主教信仰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結果:奧古斯堡條約1555年P167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臣民必須遵從其統治者的宗教信仰(天主教或路德教派)→ (三)印刷術:德文《新約聖經》出版 不要依附教會,個人讀經省思求道 個人主義(P163) 階級平等(P165) 增加民族國家的認同意識(P166) 結果:奧古斯堡條約1555年P167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臣民必須遵從其統治者的宗教信仰(天主教或路德教派)→ 一國一教的原則

茲文利(1484~1531)與宗教改革 傳教地:蘇黎世 宗教主張:與路德決裂 結果:戰死 影響:喀爾文 (一)以儉樸的崇拜方式 (二)聖餐禮只是一種象徵 結果:戰死 影響:喀爾文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e/Bundesarchiv_Bild_183-1987-0915-511,_Berlin,_Zwingli-Kirche,_Bronzefigur.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喀爾文(1509~1564)與宗教改革 傳教地:日內瓦 宗教主張: (一)預選論:人的得救是上帝預定的 (二)榮耀神:虔誠的信仰與完美的德行是每一個即將得救的基督徒的義務,上帝的選民應為了光耀神而努力在世間工作

喀爾文(1509~1564)與宗教改革 重要事蹟:建立「上帝之城」 (一)替新教建立清晰完整的神學系統(《基督教原理》)→神學上切斷與羅馬教會的關係 (二)在日內瓦建立宗教勢力 (三)創立日內瓦大學

喀爾文(1509~1564)與宗教改革 影響: (一)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與事業心,助長資本主義的發展(P166) 蘇格蘭:長老會 英格蘭:清教徒 法國:胡格諾派 荷蘭:改革教會 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亨利八世(1491~1547)與宗教改革 背景:婚姻問題與政治動機 宗派名稱:聖公會 特色: (一)教義與儀節與天主教相同(P167) (二)政教合一:國王成為全國最高政教領袖→成為真正的獨立國家

亨利八世(1491~1547)與宗教改革 後續發展:新舊教衝突不斷 (一)瑪麗女王(天主教):迫害清教徒 (二)伊莉莎白一世(聖公會):確立英國國教

新教的共通理念 重信仰而輕善功:強調信心 《聖經》為最高權威 宗教的個人主義:以《聖經》與上帝交通 儉樸的崇拜方式 以方言代替拉丁文為崇拜工具

羅馬教會(天主教)的改革 時間:1530年代起 領導者:保祿三世 改革項目:(特倫特宗教會議) 意義:形象與聲譽重振 代表:耶穌會 (一)整頓財政,以高潔之士擔任 (二)恢復「異端裁判所」 意義:形象與聲譽重振 代表:耶穌會

天主教改革的代表:耶穌會 創立者:羅耀拉(1534~1549) 特點: 成果: (一)生活儉樸 (二)豐富學識 (三)良好人品 (一)使許多新教教區重返天主教教會 (二)海外傳教成果佳 http://www.hudong.com/wiki/%E4%BC%8A%E7%BA%B3%E7%88%B5%C2%B7%E7%BD%97%E8%80%80%E6%8B%89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宗教戰爭 背景:宗教、政治、經濟利益的考量 原則:一國一教 時間:16、17世紀 對戰雙方: (一)新舊教 (二)新教教派之間

宗教戰爭:法國 法國內戰(1572~1598):聖巴托羅謬節慘案 (一)背景:胡格諾教派已達1/5,被王室視為威脅 (二)經過:信奉舊教的王室利用新教婚禮屠殺新教徒 (三)結果:1598年亨利四世頒佈《南特詔書》: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與政治權利

宗教戰爭:荷蘭 荷蘭獨立戰爭(1560~1609) (一)背景: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引發反感 (二)領導者:奧倫治親王威廉 專制統治 徵收貿易稅以支持對外戰爭 迫害喀爾文教派的信徒 (二)領導者:奧倫治親王威廉

宗教戰爭:荷蘭 (三)經過: (四)結果: 80年之戰 1579年:北部各省組成尼德蘭聯邦,宣佈獨立,稱為荷蘭共和國 南部天主教各邦因得到更大的自治權,重回西班牙的統治(西屬尼德蘭) 1648年,簽訂《西發里亞條約》後真正獨立

宗教戰爭:荷蘭 影響: 各地民族意識增強 追求宗教自由的力量增強 波希米亞人的反抗

宗教戰爭:日耳曼 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 歷時最長的宗教戰爭 (一)背景:新教人民(捷克)對神聖羅馬帝國統治的反抗 (二)經過:歐洲各國紛紛加入,法國加入新教陣營,以對抗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 (三)結果:簽訂《西發里亞條約》→ 政治領袖有權決定其人民的信仰

宗教戰爭:日耳曼 (四)影響 新教合法地位 日耳曼境內殘破不堪,神聖羅馬帝國成為空洞名詞→法國興起P170→延遲統一 列國制度:以國家為單位組成的國際社會逐漸成形→促進民族國家的發展 歐洲各國不再為宗教信仰而戰→最後一場宗教戰爭 國際法概念的提出:格勞秀斯著《戰爭與和平法》(1625年)→人道主義原則

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 政治: (一)有利民族國家的形成 (二)促進近代歐洲的興起 (三)歐洲列國制度的出現 (四)有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有權革命

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 經濟:對資本主義與中產階級的價值有所助長 (一)喀爾文派:有利企業精神的培養 (二)路德派:強調職業神聖,有助勞動倫理 (三)原本投注於宗教的資產與心力,轉移到現實生計中,有助經濟振興

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 社會: (一)個人信念與良知:新觀念、新階級、新制度 (二)改革希望:政治社會的改革風潮→16世紀中後的對抗與動盪 (三)提倡眾生平等,對「社會階級」與「性別歧視」有所省思

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 教育:聖經至上與人人讀經→基礎教育的推廣 宗教:一元→多元 舊教國家凝聚內部的宗教信仰與鞏固國家統治,基督教世界永久分裂

宗教改革發展的主要歷程 教會腐敗→ 宗教改革→ 宗教迫害→ 宗教戰爭→ 宗教寬容

玫瑰戰爭宣戰 圖中約克家族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1327-1377)之長子手持白玫瑰,向蘭卡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標幟)宣示開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版權說明 南一、龍騰、三民的教學光碟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