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误治与诊 治指南 Multiple Myeloma 无锡中医院 马兰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POEMS综合征 东莞康华医院 张亚萍,吴系美,谭树聪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105例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资料分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景红梅 主任医师.
AML康复联盟 白血病课堂: 白血病基础知识.
多发性骨髓瘤概况.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2013年2月22日 Dr. Eric Chan 顾问免疫学家 香港玛丽医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中国肿瘤医学论坛 大量肿瘤学资料免费下载.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管理 安庆市立医院血液科 姚福生.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
骨 骼 系 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建国.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浆细胞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分享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徐珍琴/朱爱萍.
多发性骨髓瘤查房.
免疫增殖病及检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彭奕冰.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 代谢的激素 掌握要点: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25 — 二羟VD3的生理作用.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朝阳市中心医院 血液科 王晓红

讲授目的和要求 了解MM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熟悉MM病理生理 掌握MM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掌握MM诊断和鉴别诊断 了解分期及预后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定 义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以异常浆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产生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并导致多发性骨骼破坏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浆细胞疾病.

浆细胞 浆细胞(plasma cell),又称效应B细胞.是骨髓中比例较少的白细胞,浆细胞在体内主要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浆细胞还可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浆细胞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指理化性质十分均一,无与抗源结合的免疫活性(无完整结构,无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本周氏蛋白(Berce—Jones) 本斯·琼斯蛋白: 异常浆细胞 合成的M蛋白的多肽链亚单位(轻链),因轻链为小分子可经肾小球滤过排除,这种轻链在尿中以凝溶蛋白的形式排出体外.

流行病学 我国MM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是促进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调节因子。进展性MM患者骨髓中IL-6异常升高,提示以IL-6为中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导致骨髓瘤细胞增生。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髓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 (三)肾功能损害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髓和其他 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髓和其他 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 1、骨骼破坏 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增生,刺激由基质细胞衍变而来的成骨细胞过度表达IL-6,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 骨痛为常见症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疼痛部位多在骶部,其次为胸廓和肢体。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有自发性骨折的可能,多发生在肋骨、锁骨、下胸椎和上腰椎。多处肋骨或脊柱骨折可引起胸廓或脊柱畸形。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如浸润骨髓可引起骨髓病性贫血。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骨髓瘤。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髓和其他 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髓和其他 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 2、髓外侵润 ①器官肿大 如淋巴结、肾和肝脾肿大。 ②神经损害 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所致截瘫较常见,其次为神经根受累。脑神经瘫痪较少见。多发性神经病变,呈双侧对称性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如同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病、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者,称为POEMS综合症。 ③髓外骨髓瘤 孤立性病变位于口腔及呼吸道等软组织中。 ④浆细胞白血病 系骨髓瘤细胞侵润外周血所致,浆细胞超过2.0×109/L时即可诊断,大多属IgA型,其症状和治疗同其他急性白血病。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 1.感染 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正常多株免疫球蛋白产生受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底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2.高黏滞综合症 血清中M蛋白增多,尤以IgA易聚合成多聚体,可使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在视网膜、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尤为显著。症状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可发生意识障碍。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 3.出血倾向 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多见。出血的机制:①血小板减少,且M蛋白包在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的功能;②凝血障碍:M蛋白与纤维蛋白单体结合,影响纤维蛋白多聚化,M蛋白尚可直接影响因子Ⅷ的活性;③血管壁因素: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淀粉样变性损伤血管壁。 4.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可发生淀粉样变性,常见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便秘、皮肤苔藓样变、外周神经病变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引起雷诺现象。

(三)肾功能损害 为仅次于感染的致死原因。临床表现有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因脱水、感染、静脉肾孟造影等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①游离轻链(本周蛋白)被肾近曲小管吸收后沉积在上皮细胞浆内,使肾小管细胞变性,功能受损。如蛋白管型阻塞,则导致肾小管扩张 ②高血钙引起多尿,以至少尿;③尿酸过多,沉积在肾小管。

检验 血 象 骨 髓 象 其它 检验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象 贫血可为首见征象,多属正常细胞性贫血。血片中红细胞排列成钱串状(缗钱状叠迭),可伴有少数幼粒、幼红细胞。血沉显著增快。晚期骨髓瘤细胞在血中大量出现,形成浆细胞白血病。

血片中的浆细胞及红细胞串钱状排列

多发性骨髓瘤血象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二)骨髓 异常浆细胞大于10%,并伴有质的改变。该细胞大小形态不一。细胞浆呈灰蓝色,有时可见多核(2~3个核),核内有核仁1~4个,核旁淡染区消失,胞浆内可有少数嗜苯胺蓝颗粒,偶见嗜酸性球状包涵体(Russel小体)或大小不等的空泡(mott cell)。核染色质疏松,有时凝集成大块,但不呈车轮状排列。自骨压痛处穿刺,可提高阳性率。 ※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38+、CD56+, ※ 80%的骨髓瘤患者IgH基因重排阳性。

高倍镜下,骨髓瘤细胞明显增生

以原始骨髓瘤细胞为主

幼稚骨髓瘤细胞增生

以成熟骨髓瘤细胞为主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浆细胞样骨髓瘤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网状细胞样骨髓瘤细胞)

桑椹状骨髓瘤细胞

葡萄状骨髓瘤细胞

Russel小体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三)血液生化检查 1.单株免疫球蛋白血证的检查 (1)蛋白电泳:骨髓瘤细胞克隆产生分子结构相同的单株免疫球蛋白 或轻链片段。因此血清或尿液在蛋白电泳时可见一浓而密集的染 色带,扫描呈现基底较窄单峰突起的M蛋白。 (2)固定免疫电泳:可确定M蛋白的种类并对骨髓瘤进行分形: ① IgG型骨髓瘤约占52%,IgA型占21%,轻链型骨髓瘤约占 15%。IgD型少见,IgE型及IgM型极罕见。 ②伴随单株免疫球蛋白的轻链,不是К链即为λ链。 ③约1%的患者血清或尿中无M蛋白,称为不分泌型骨髓瘤。少 数患者血中存在冷球蛋白。免疫电泳发现重链(у、α及μ) 是诊断重链病的重要证据。 (3)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显示M蛋白增多,正常免疫球 蛋白减少

蛋白电泳图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血钙、磷测定 因骨质破坏,出现高钙血症,血磷正常。本病的溶骨不伴成骨过程,通常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3.血清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 β2 微球蛋白由浆细胞分泌,与全身骨髓瘤细胞总数有显著相关性。血清白蛋白量与骨髓瘤生长因子IL-6的活性呈负相关,均可用于评估肿瘤负荷及预后。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LDH与肿瘤细胞活动有关,CRP和血清IL-6呈正相关,故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5.尿和肾功能 90%患者有蛋白尿,血清尿素氮肌酐可增高。约半数患者尿中出现本周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本周蛋白的特点: ①由游离轻链К或λ构成,分子量小,可在尿中大量排出。 ②当尿液逐渐加温至45~60℃时,本周蛋白开始凝固,继续加热至沸点时重新溶解,再冷至60℃以下,又出现沉淀。 ③尿蛋白电泳时出现浓集区带。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四)X线检查 骨病变X线表现:①典型为圆形、边缘清楚如凿孔样的多个大小不等的溶骨性损害,常见于颅骨、盆骨、脊柱、股骨、肱骨等处;②病理性骨折;③骨质疏松,多在脊柱、肋骨和盆骨。 为避免急性肾衰竭,应禁止对骨髓瘤患者进行X线静脉肾孟造影检查。 (五)99m 锝-亚甲基二膦酸盐( 99m Tc-MDP)γ 骨显像,可较X线提前3~6个月显示骨病变。

其 他: 血沉:明显增加 染色体检查:1/3患者有异常,以1、14重排最常见 细胞免疫学检查:CD38、CD56均有高表达 其 他: 血沉:明显增加 染色体检查:1/3患者有异常,以1、14重排最常见 细胞免疫学检查:CD38、CD56均有高表达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重链重排在骨髓中 检出率为80% β2微球蛋白检查 :能反应肿瘤的负荷

诊断MM主要指标为: 诊断MM次要指标为: ①骨髓中浆细胞>30%; ②活组织检查证实为骨髓瘤; ③血清中有M蛋白:IgG>35g/L,IgA>20g/L或尿中本-周蛋白>1g/24h。 诊断MM次要指标为: ①骨髓中浆细胞10%~30%; ②血清中有M蛋白,但未达上述标准; ③出现溶骨性病变; ④其他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值的50%。 诊断MM至少要有一个主要指标和一个次要指标,或者至少包括次要指标①和②的三条次要指标。明确MM诊断后应根据固定免疫电泳的结果按M蛋白的种类行MM分型诊断。

【鉴别诊断】 (一)MM以外的其他浆细胞病(plasma (二)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三)引起骨痛和骨质破坏的疾病 cell dyscrasia) (二)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三)引起骨痛和骨质破坏的疾病

(一)MM以外的其他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 1.巨球蛋白血症 因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所致,M蛋白为IgM,无骨质破坏,与IgM型多发性骨髓瘤不同。 2.意义未明的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 单株免疫球蛋白一般少于10g/L,且历经数年而无变化,既无骨髓病变,骨髓中浆细胞不增多。血清β2微球蛋白正常。个别在多年后转化为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 3.继发性单株免疫球蛋白增多症 偶见于慢性肝炎、自身免疫病、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这些疾病均无克隆性骨髓瘤细胞增生。 4.重链病 免疫电泳发现у、α或μ重链。 5.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刚果红染色阳性。

(二)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可由慢性炎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转移癌等引起。反应性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5%且无形态异常,免疫表型为CD38+ 、CD56-且不伴有M蛋白,IgH基因重排阴性。

(三)引起骨痛和骨质破坏的疾病 如骨转移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因成骨过程活跃,常伴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如查到原发病变或骨髓徒片找到成堆的癌细胞将有助于鉴别。

表6-11-1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 确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免疫球蛋白分型诊断后,应按国际分期系统(ISS)进行分期(表6-11-1),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有肾功能损害者归入B组,肾功能正常者为A组。 表6-11-1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 分期 分期的依据 中数生存时间 I期 II期 III期 血清β2微球蛋白<3.5mg/L,白蛋白>3.5g/dl 介于I期和III期之间 血清β2微球蛋白<5.5mg/L,白蛋白>3.5g/dl 62个月 44个月 29个月

【治疗】 对于无症状或无进展的骨髓瘤的患者, 1.冒烟性骨髓瘤:即其骨髓中瘤细胞的数量和M蛋白已达骨髓瘤诊断标准,但无溶骨性损害、贫血、肾衰竭和高钙血症等临床表现者, 2.惰性骨髓瘤:虽然有三个以下的溶骨病变,M蛋白达到中等水平(IgG<70g/L,IgA<50g/L),但并无临床症状和进展者, 1、2均可不治疗,但如果疾病进展及有病状的患者,则需要治疗。

(一)化学治疗 初治病例可选用MPT方案(表6-11-2),其中 沙利度胺(反应停)有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VAD方案不含烷化剂,适用于MPT无效者。 难治性病例,可使用DT-PACE方案,也可选用蛋白酶体抑制药Bortezomib (Velcade,万珂)和三氧化二砷。

表6-11-2 骨髓瘤常用联合治疗方案 药物 一般剂量 用法 说明 MPT VAD DT-PACE 美法仑(马法兰) 泼尼松 沙利度胺 长春新碱 阿霉素 地塞米松 顺铂 环磷酰胺 VP16 4mg/(m2.d) 40mg/(m 2d) 100mg/d 0.4mg/d 10mg/d 40mg/d 10mg/d(m2.d) 400mg/dm2 40mg/d(m2.d) 口服共7天 Qd,连续半年 静脉滴注共4天 口服,1~4,9~12,17~20天 口服,1~4天 口服,连续 静脉注射共4天 每4周重一次,至少半年 每4周重复给药

(二)骨质破坏的治疗 二膦酸盐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如唑来膦酸钠每月4mg静脉滴注,可减少疼痛,部分患者出现骨质修复。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有控制骨损害、减轻疼痛的疗效。

(三)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诱导缓解后进行移植,效果较好。疗效与年龄、性别无关。预处理一般多采用大剂量美法仑(140~200mg/m2)治疗,如有条件可采用大剂量(20Gy)放射性核素153Sm(153)内照射。如能进行纯化的自身CD34+细胞移植,则可减少骨髓瘤细胞污染,提高疗效。年轻的患者可考虑同种异基因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可对移植物做去T细胞处理。

【预后】 国际分期系统(ISS)与生存有密切关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