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Semiconductor FET)。分为 增强型  N沟道、P沟道 耗尽型  N沟道、P沟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主讲 :黄友锐 第四讲. 2.2 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伏安特性曲线 结型场效应三极管 场效应三极管的参数和型号 双极型和场效应型三极管的比较.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章 场效应管放大器 3.1 场效应管 3.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绝缘栅场效应管 结型场效应管 效应管放大器的静态偏置
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4.1 结型场效应管 *4.2 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 4.3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第四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是一种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是仅由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从参与导电的载流子来划分,它有电子作为载流子的N沟道器件和空穴作为载流子的P沟道器件。 场效应管: 结型 N沟道 P沟道 MOS型 增强型 耗尽型.
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 5.2 MOSFET放大电路 5.3 结型场效应管(JFET)
第4章 场效应管及其电路 4.1 绝缘栅场效应管(MOSFET)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NMOS管)
绪 论 电子技术分为两大部分 1、模拟电子技术:处理的信号是连续的,如正弦波等(模拟电路)。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第 二十七 讲 主讲教师:隋振                学时:32.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4 场效应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李思光.
计 算 机 电 路 基 础 执教者:谢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童诗白、华成英 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
第1章 半导体元件及其特性 实训1常用半导体元件的识别与性能测试 1.1 半导体二极管 1.2 半导体三极管 1.3 场效应管
第六章 : 場效電晶體 Boylestad and Nashelsky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ircuit Theory Copyright ©2006 by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电子技术基础 主讲:林昕.
Digital Circuitry CMOS Gate
Digital Circuitry CMOS Gate
第十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10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征,为后面将要讨论的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等内容打下基础 。
第三章 门电路.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特性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双极型三极管(BJT) 1.4 场效应三极管 (FET)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4 BJT模型 1.5 场效应管.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特性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双极型三极管(BJT) 1.4 场效应三极管.
§2.3 MOS场效应晶体管 分类 场效应管 Junction typ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N沟道
模拟电子线路基础 主讲人 刘雪芳 陈梅.
Chapter 7 單載子場效電晶體(FET)
實驗十三 接面場效電晶體特性(JFET) 實驗目的 學習量測並描繪接面場效電晶體(JFET)的汲極特性曲線。
第三章 场效应管放大器 3.1 场效应管 3.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绝缘栅场效应管 结型场效应管 效应管放大器的静态偏置
模块一 半导体器件基础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4 BJT模型 1.5 场效应管.
第三章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1).
第六章: 場效電晶體 1.
第八章 場效應電晶體 8-1 FET的簡介 8-2 JFET的特性 8-3 MOSFET的特性 8-4 FET偏壓電路
金屬_半導體接觸理論 場效電晶體FET.
第四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017年4月7日.
第四章 MOSFET及其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六版) 安顺学院 方凯飞.
低频电子线路 主讲人 刘雪芳 陈梅.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1.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2 PN结 1.3 半导体二极管 1.4 稳压管 1.5 半导体三极管
第七章 場效電晶體的偏壓 1.
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 5.2 MOSFET放大电路 5.3 结型场效应管(JFET)
第五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姚恒
半导体三极管 第 2 章 2.1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2.2 单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2.3 半导体三极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功率MOSFET 之基础篇 老梁头 2015年1月 锐骏半导体.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
9-1 FET放大器工作原理 9-2 FET交流等效電路 9-3 共源極放大電路 9-4 共汲極放大電路 9-5 共閘極放大電路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1).
第五章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S)场效应管
§4-7 短沟道效应 当 L↓时, 分立器件: 集成电路:
7.2其他放大电路 7.2.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主要作用是交流电流放大,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实用中,一般用作输出级或隔离级。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1).
第三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1 结型场效应管 3.2 绝缘栅场效应管 3.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3.4 场效应管的特点
第三章 场效应管放大器 结型场效应管(JFET)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 JFE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JFET的特性曲线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4.1 结型场效应管 *4.2 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 4.3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第三章 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第七节 场效应管(FET)及其放大电路 一、结型场效应管 二、绝缘栅场效应管
第四章 MOSFET及其放大电路.
各类场效应管对比、参数、 晶体管和场效应管性能对比。
MOS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及特性曲线(1) 西电丝绸之路云课堂 孙肖子.
第四章 MOSFET及其放大电路.
2SK30之特性曲線 科系:通訊工程學系 執導老師:王志湖 學號:B 姓名:何信賢.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 特性曲线 西电丝绸之路云课堂 孙肖子.
西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示范课 主讲:何旭 宋叶帆 序号:[23 54] 组号:[003] 一七年十一月制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2.1 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Semiconductor FET)。分为 增强型  N沟道、P沟道 耗尽型  N沟道、P沟道 绝缘栅型场效应三极管MOSFET(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ET)。分为 增强型  N沟道、P沟道 耗尽型  N沟道、P沟道 N沟道增强型MOSFET 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见图 02.13。其中: D(Drain)为漏极,相当c; G(Gate)为栅极,相当b; S(Source)为源极,相当e。 图02.13 N沟道增强型 MOSFET结构示意图(动画2-3)

一个是漏极D,一个是源极S。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 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P型半导体称为 衬底,用符号B表示。 2019/1/16 (1)N沟道增强型MOSFET ①结构 根据图02.13, N沟道增强 型MOSFET基本上是一种左右对称的拓扑结构,它是在P型半导体上生成一层SiO2 薄膜绝缘层,然后用光刻工艺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N型区引出电极, 一个是漏极D,一个是源极S。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 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P型半导体称为 衬底,用符号B表示。

当VGS=0V时,漏源之间相当两个背靠背的 二极管,在D、S之间加上电压不会在D、S间形成电流。 ②工作原理 1.栅源电压VGS的控制作用 当VGS=0V时,漏源之间相当两个背靠背的 二极管,在D、S之间加上电压不会在D、S间形成电流。 当栅极加有电压时,若 0<VGS<VGS(th)时,通过栅极和 衬底间的电容作用,将靠近栅极 下方的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向下 方排斥,出现了一薄层负离子的 耗尽层。耗尽层中的少子将向表 层运动,但数量有限,不足以形 成沟道,将漏极和源极沟通,所以不可能以形成漏极电流ID。

进一步增加VGS,当VGS>VGS(th) 时的栅极电压已经比较强,在靠近 栅极下方的P型半导体表层中聚集较 多的电子,可以形成沟道,将漏极 和源极沟通。如果此时加有漏源电 压,就可以形成漏极电流ID。在栅 极下方形成的导电沟道中的电子, 因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空穴极性 相反,故称为反型层。 (动画2-4) 随着VGS的继续增加,ID将不断增加。在VGS=0V时ID=0,只有当VGS>VGS(th)后才会出现漏极电流,这种MOS管称为 增强型MOS管。 VGS对漏极电流的控制关系可用 ID=f(VGS)VDS=const 这一曲线描述,称为转移特性曲线,见图02.14。

图02.14 VGS对漏极电流的控制特性——转移特性曲线 ID=f(VGS)VDS=const 转移特性曲线的斜率gm的大小反映了栅源电压 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gm 的量纲为mA/V,所以 gm也称为跨导。跨导的定义式如下 gm=ID/VGS VDS=const (单位mS)

2.漏源电压VD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作用 当VGS>VGS(th),且固定为某一值时,来分析漏源电 压VDS对漏极电流ID的影响。VDS的不同变化对沟道的影 响如图02.15所示。根据此图可以有如下关系 VDS=VDG+VGS =-VGD+VGS VGD=VGS-VDS 当VDS为0或较小时,相当VGS>VGS(th),沟道分布如图02.15(a),此时VDS 基本均匀降落在沟道中,沟道呈斜线分布。 图02.15(a) 漏源电压VDS对沟道的影响 (动画2-5)

当VDS为0或较小时,相当VGS>VGS(th),沟道分布 如图02.15(a),此时VDS 基本均匀降落在沟道中,沟道 呈斜线分布。 当VDS增加到使VGS=VGS(th)时,沟道如图02.15(b)所 示。这相当于VDS增加使漏极处沟道缩减到刚刚开启的 情况,称为预夹断。 当VDS增加到VGSVGS(th)时,沟道如图02.15(c)所示。 此时预夹断区域加长,伸向S极。 VDS增加的部分基本 降落在随之加长的夹断沟道上, ID基本趋于不变。 当VGS>VGS(th),且固定为某一值时, VDS对ID的影响, 即ID=f(VDS)VGS=const这一关系曲线如图02.16所示。这 一曲线称为漏极输出特性曲线。

ID=f(VDS)VGS=const 图02.16 漏极输出特性曲线

(2)N沟道耗尽型MOSFET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结构和符号如图 02.17(a)所示,它是在栅极下方的SiO2绝缘层中掺入了大量的金属正离子。所以当VGS=0时,这些正离子已经在感应出反型层,在漏源之间形成了沟道。于是只要有漏源电压,就有漏极电流存在。 当VGS>0时,将使ID进一步增加。VGS<0时, 随着VGS的减小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ID=0。对 应ID=0的VGS称为夹断电压,用符号VGS(off)表示, 有时也用VP表示。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转移特 性曲线如图02.17(b)所示。

(a) 结构示意图 (b) 转移特性曲线 图02.17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结构 和转移特性曲线

P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结构和 工作原理 P沟道MOSFET的工作原理与N沟道 MOSFET完全相同,只不过导电的载流 子不同,供电电压极性不同而已。这如 同双极型三极管有NPN型和PNP型一样。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新改进的电子教案

2.3.2 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 1.绝缘栅型场效应三极管 又分增强型和耗尽型二类 2.结型场效应三极管----只有耗尽型 2.3.2 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 场效应三极管有二种结构形式: 1.绝缘栅型场效应三极管 又分增强型和耗尽型二类 2.结型场效应三极管----只有耗尽型 场效应三极管在集成电路中被广泛使用,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MOSFET)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大类,每类中又有N沟道和P沟道之分。不象双极型三极管只有NPN和PNP两类,场效应三极管的种类要多一些。但是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所以下面以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三极管为例来加以说明。

2.3.2.1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结构 取一块P型半导体作为衬底,用B表示。 用氧化工艺生成一层SiO2 薄膜绝缘层。 然后用光刻工艺腐蚀出两个孔。 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而形成两个PN结。(绿色部分) 从N型区引出电极,一个是漏极D,一个是源极S。 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符号如左图所示。左面的一个衬底在内部与源极相连,右面的一个没有连接,使用时需要在外部连接。 动画2-3

2.3.2.2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工作原理 1.栅源电压UGS的控制作用 动画2-4 显然改变UGS就会改变沟道,从而影响ID ,这说明UGS对ID的控制作用。 对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栅源电压UGS对沟道会产生影响,二是漏源电压UDS也会对沟道产生影响,从而对输出电流,即漏极电流ID产生影响。 1.栅源电压UGS的控制作用 先令漏源电压UDS=0,加入栅源电压UGS以后并不断增加。 UGS带给栅极正电荷,会将正对SiO2层的表面下的衬底中的空穴推走,从而形成一层负离子层,即耗尽层,用绿色的区域表示。 反型层 同时会在栅极下的表层感生一定的电子电荷,若电子数量较多,从而在漏源之间可形成导电沟道。 当UGS较小时,不能形成有 效的沟道,尽管加有UDS ,也不 能形成ID 。当增加UGS,使ID刚 刚出现时,对应的UGS称为开启 电压,用UGS(th)或UT表示。 沟道中的电子和P型衬底的多子导电性质相反,称为反型层。此时若加上UDS ,就会有漏极电流ID产生。 动画2-4

2.漏源电压UDS的控制作用 动画2-5 设UGS>UGS(th),增加UDS,此时沟道的变化如下。 显然漏源电压会对沟道产生影响,因为源极和衬底相连接,所以加入UDS后, UDS将沿漏到源逐渐降落在沟道内,漏极和衬底之间反偏最大,PN结的宽度最大。所以加入UDS后,在漏源之间会形成一个倾斜的PN结区,从而影响沟道的导电性。 预夹断 当UDS进一步增加时, ID会不断增加,同时,漏端的耗尽层上移,会在漏端出现夹断,这种状态称为预夹断。 当UDS进一步增加时, 漏端的耗尽层向源极伸展,此时ID基本不再增加,增加的UDS基本上降落在夹断区。 动画2-5

2.3.2.3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特性曲线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有两条,转移特性曲线和漏极输出特性曲线。 1.转移特性曲线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左图所示,它是说明栅源电压UG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关系,可用这个关系式来表达,这条特性曲线称为转移特性曲线。 转移特性曲线的斜率gm反映了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gm称为跨导。这是场效应三极管的一个重要参数。 单位mS(mA/V)

2.漏极输出特性曲线 当UGS>UGS(th),且固定为某一值时,反映UDS对ID的影响,即ID=f(UDS)UGS=const这一关系曲线称为漏极输出特性曲线。 场效应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使用时,是工作在漏极输出特性曲线水平段的恒流区,从曲线上可以看出UDS对ID的影响很小。但是改变UGS可以明显改变漏极电流ID,这就意味着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作用。 曲线分五个区域: 过损耗区 可变电阻区 (1)可变电阻区 击穿区 (2)恒流区(放大区) (3)截止区 (4)击穿区 (5)过损耗区 截止区

从漏极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得到转移特性曲线,过程如下:

2.3.2.4 N沟道耗尽型MOSFET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结构和符号如下图所示,它是在栅极下方的SiO2绝缘层中掺入了一定量的正离子。所以当UGS=0时,这些正离子已经感生出电子形成导电沟道。于是,只要有漏源电压,就有漏极电流存在。 IDSS 夹断电压 当UGS=0时,对应的漏极电流用IDSS表示。当UGS>0时,将使ID进一步增加。UGS<0时,随着UGS的减小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ID=0。对应ID=0的UGS称为夹断电压,用符号UGS(off)表示,有时也用UP表示。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右上图所示。

如果是P沟道,箭头则向外。 关于场效应管符号的说明: N沟道增强型MOS管,衬底箭头向里。漏、衬底和源、分开,表示零栅压时沟道不通。 表示衬底在内部没有与源极连接。 N沟道耗尽型MOS管。漏、衬底和源不断开表示零栅压时沟道已经连通。 N沟道结型MOS管。没有绝缘层。 如果是P沟道,箭头则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