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5  变频电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Advertisements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无源RC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
振幅调制解调 与混频电路 第四章 4.1 频谱搬移电路的组成模型 4.2 相乘电路 4.3 混频电路 4.4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模拟电子电路习题课1 ——主讲教师: 玄玉波.
第6章参考习题答案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手机射频电路工作原理.
第4章 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 4.1 广播电视信号的射频发射 4.2 电视的微波中继传输.
模拟电子技术(二) 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2006年10月.
第11章 调幅与检波 11.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11.2 调幅电路 11.3 检波器.
任务4.2  振幅调制电路.
6.1 概述 6.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6.3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6.4 振幅调制 6.5 解调 6.6 变频
第 3 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第6章 调幅、检波与混频电路(线性频率变换电路)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现代通信原理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第5章 信号变换一:振幅调制、 解调 与混频电路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MTK平台手机射频电路工作原理.
基于Tina Pro的 模拟电路仿真分析 USTC-NIP-吴军 USTC-NIP-吴军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任务4.3  调幅信号的解调(检波).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绪 论 1.1 发送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2 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3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本课小结.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任务5.2&5.3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锁相环路.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第13章 调频与鉴频 13.1 调频波的基本性质 13.2 变容管调频电路 13.3 调频波的解调—鉴频 13.4 自动频率控制(AFC)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孙 肖 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 绪论 2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3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 功率放大电路
任务4.8  调频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
学习项目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主要内容: 丙类谐振功放的特点 丙类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 丙类谐振功放的性能分析 丙类谐振功放的电路
学习项目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主要内容: 宽带放大器的特点、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 扩展放大器通频带的方法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集中选频放大器.
课程总结.
第12章 混频与倍频 12.1 变频器概述 12.2 混频电路 12.3 自动增益控制(AGC)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 图2-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2 模拟通信系统 角调制 课程目标 1、理解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NBFM(窄带调频)、WBFM(宽带调 频)的频谱分布、带宽及功率
西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示范课 制作人:胡秋宇 杨清 序号: 组号:11 一八年十二月制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无线通信系统 信源:消息信号(调制信号) 振荡器:高频载波(正弦) 三要素: 振幅 AM 频率 FM 相位 PM 超外差接收 已调信号.
第1章 绪 论.
欢迎同学们学习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学业有成.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第四章:扩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技术 4.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4.2 直接序列系统射频带宽和处理增益 4.3 直接序列系统中信息的发送
第五章 公共通道与伴音电路 本章要点: • 熟悉公共通道的作用 • 熟悉公共通的主要性能要求 • 掌握公共通道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三、蓝牙模块的电路原理 硬件电路结构 无线层:频率合成、bit到符号的转换和过滤, 以及符号的收发操作;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负反馈放大器 教师:褚俊霞.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6.1 振幅调制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6.3 混频 6.4 混频器的干扰 思考题与习题.
课程小制作 ——三极管分压式共射极放大电路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任务4.5  变频电路

任务4.5 变频电路 4.5.1 变频器概述 4.5.2 混频电路 4.5.3 混频干扰和失真

1.掌握变频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讲导航 教学内容 4.5.1 变频器 4.5.2 混频电路 4.5.3 混频干扰和失真 教学目的 1.掌握变频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2.了解混频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混频干扰和失真的概念

教学重点 混频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混频干扰和失真

变频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但用于各种超外差式接收机中,而且还用于频率合成器等电路或电子设备中。 § 4.5.1 变频器概述 变频器的概念:变频(Frequency Conversion)就是将高频已调波经过频率变换,变为固定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已调波。 变频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但用于各种超外差式接收机中,而且还用于频率合成器等电路或电子设备中。

具有这种作用的电路称为变频电路或变频器。 一、变频器的作用 在变频过程中,信号的频谱内部结构(即各频率分量的相对振幅和相互间隔)和调制类型(调幅、调频还是调相)保持不变,改变的只是信号的载频。 具有这种作用的电路称为变频电路或变频器。

以调幅信号的变频波形和频谱的变化为例说明变频器的作用,见图7-37。 (b) 输出信号 (a) 输入信号 图7-37调幅波变频时的波形和频谱 7

  经过变频,输出的中频调幅波与输入的高频调幅波的包络形状完全相同。 唯一的差别是载波由高频fc变为中频fI; 或从频谱来看,变频仅把已调波的频谱不失真地由高频位置移到中频位置,而频谱的内部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变频是频谱搬移电路。

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1. 变频器的组成框图

  由非线性器件、本地振荡器和带通滤波器组成。其中非线性器件和带通滤波器合在一起称为混频器。   本地振荡器:用来产生本振信号ul(t)。   非线性器件:将输入信号us (t)和振信号ul(t)进行混频,以产生新的频率,是变频器的核心元件。   带通滤波器:从各种频率中取出中频信号,同时抑制其它频率信号。

fI=fL±fc 上变频或下变频,一般采用下变频.如调幅收音机中频为465KHZ。

2.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幂级数分析法) 1)输入信号为高频等幅波 本振信号 非线性器件特性的幂级数展开式为:

输入信号us(t)和ul(t)经过非线性器件的作用后;电流I中含有多个频率分量,如下表示: 其中含有差频(fL-fc)及和频(fL+fc)的频率成分(p,q=1),如果滤波器为中心频率等于fI =(fL-fc)的带通滤波器,则它将选出差频成分,同时滤除其他成分,于是就得到变频所需要的中频成分。

若非线性器件特性的幂级数展开式只取前三项,则差频(或者和频)分量是由us和ul的相乘项产生的,不难得到电流i中的中频分量

 注:在实际应用时也可能取i中的和频成分,即把输入高频信号变为频率更高的高中频信号,在频谱上也就是把输入高频信号的频谱从高频位置搬到高中频位置。

2)输入信号为调幅波 分析的结果是相同的。若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fI =(fL-fc),通带宽度为2F,则输出的中频电流: 即ii为中频调幅波,其包络形状与输入信号us的包络相同。

变频电压增益Auc定义为变频器中频输出电压振幅Uim与高频输入信号电压振幅Usm之比,即: 三、变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变频增益   变频电压增益Auc定义为变频器中频输出电压振幅Uim与高频输入信号电压振幅Usm之比,即:   同样可定义变频功率增益Apc为输出中频信号功率Pi与输入高频信号功率Ps之比。   变频增益越大,接收机的灵敏度就高,但太大将使非线性干扰也大。

(2)失真和干扰 变频器的失真有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变频器的非线性干扰有组合频率、交叉调制和互相调制等干扰。   变频器的失真有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变频器的非线性干扰有组合频率、交叉调制和互相调制等干扰。 所以,对混频器既要求频率特性好,又要求变频器工作在非线性不太严重的区域,使之既能完成频率变换,又能抑制各种干扰。

§ 4.5.2 混频电路 一、模拟相乘混频器 图7-39 模拟相乘混频器 § 4.5.2 混频电路    混频电路的种类很多,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模拟相乘混频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三极管混频器。 一、模拟相乘混频器 图7-39 模拟相乘混频器

t m U cos ) 1 ( w W + = t m U K ) cos( cos 1 ( 2 w - W + = 分析如下: ω cos ΩosΩt)c m (1 U K 2 1 c L a Lm sm M + = ) ( z t u ) ( L s M t u K = t m U K ) cos( cos 1 ( 2 c L a Lm sm M w - W + 经中心频率为fI ,带宽为2fc的带通滤波器滤波后得: t m U K ) cos( cos 1 ( 2 c L a Lm sm M w - W + = ) ( I t u t m U I a Im cos ) 1 ( w W + =

二、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图7-40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其工作原理与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一致,只不过用us、ul分别代替了uΩ、uc。在分析环形混频时,可直接引用环形混频器的分析结果。 在实际运用时经常用到大本振、小输入的情况,本振电压对二极管的工作起着导通和截止的开关作用,则图7-40电路就为开关混频器。

   uo中的组合频率分量为(2p±1)fL±fc,组合频率大大减小,干扰也就大大减小。 如上图初次级匝数比为2Х1:1,当接上带通滤波器时,可得中频电压为: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优点: 电路简单、噪声低、组合频率分量少、 工作频带宽(可工作到微波段)、动态范围大等。因此应用很广。 缺点:变频增益低(小于1)。

三极管混频器是利用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实现变频的。 三、三极管混频器   三极管混频器是利用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实现变频的。 优点:具有较高的变频增益。 常用于一般的接收机中。

根据管子组态和本振电压注入方式不同,三极管混频器有图7-41所示的四种基本形式。 电路形式:   根据管子组态和本振电压注入方式不同,三极管混频器有图7-41所示的四种基本形式。

(a) 基极注入 基极输入 ( b )射极注入 基极输入 (c) 射极注入 射极输入 ( d )基极注入 射极输入 图7-41 三极管混频器的电路形式 (a) 基极注入 基极输入 ( b )射极注入 基极输入 (c) 射极注入 射极输入 ( d )基极注入 射极输入

 (a)( b )都是共射组态,其增益高,故应用较广; (c)( d )都是共基组态,其频率特性好,一般只用在频率较高的调频接收机中。  ( b )( d )两信号分别接在管子的两极,故两信号影响小; (a)(c)两信号接在管子同一极,故两信号影响大。  (a)( d )本振从基极注入,故所需功率小; ( b )(c)本振从射极注入,故所需功率大。

  上述四种电路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的混频原理都是相同的。因为不管 uL的注入点和us的输入点不同,实际上uL和us都是串接后加至管子的发射结,利用ic与uBE的非线性关系实现频率变换的。

三极管混频器工作波形演示动画请点击

由于混频器件特性的非线性,混频器将产生各种干扰和失真。 4.5.3 混频干扰和失真 由于混频器件特性的非线性,混频器将产生各种干扰和失真。 一、干扰 1.组合频率干扰   混频器本身的组合频率中无用频率分量所引起的干扰。 对混频器而言,作用于非线性器件的两个信号为输入信号us(fc)和本振电压uL(fL),则非线性器件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为:

fk=±pfL±qfc (p、q=0、1、2、3……) 当有用中频为差频时,即fI=fL-fc或fI=fc-fL,只要存在pfL-qfc=fI或qfc-pfL=fI两种情况,可能会形成干扰,即: pfL-qfc≈±fI

这些组合信号频率落在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内,它就与有用信号一起放大后加到检波器上。通过检波器的非线性作用,这些信号与中频信号发生差拍检波,产生音频,在扬声器中以哨叫的形式出现,故这种干扰称为组合频率干扰或干扰哨声。

由于接收机前端选择性不好,外界干扰信号窜入而引起的干扰。 2.副波道干扰 由于接收机前端选择性不好,外界干扰信号窜入而引起的干扰。 最强两个的副波道干扰 中频干扰 镜像干扰

(1)中频干扰   当干扰频率等于或接近于接收机中频时,如果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够好,干扰电压一旦漏到混频器的输入端,混频器对这种干扰相当于一级(中频)放大器, 从而将干扰放大,并顺利地通过其后各级电路,就会在检波器中与中频信号发生差拍检波,产生音频哨叫,形成干扰。 fn≈fI

(2)镜像干扰   设混频器中fL>fc,当外来干扰频率fn=fL+fI时,un与uL共同作用在混频器输入端,也会产生差频fn-fL=fI,从而在接收机输出端听到干扰电台的声音。 图7-44 镜像干扰

由于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都是信号频率fc或干扰频率fn与本振频率fL经过混频的非线性变换后,产生接近中频fI的分量而引起的,因此这类干扰是混频器特有的。 要抑制中频干扰和镜像干扰,必须提高混频器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二、失真 1.交叉失真   当有用信号电压和干扰电压同时作用在混频器的输入端时,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使输出中频信号的包络上叠加有干扰电压的包络,造成有用信号的失真,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调制失真。

特点:在有用信号存在时,有干扰电压的包络存在,一旦有用信号消失,干扰电压的包络也随之消失。   交叉调制失真是由于非线性特性中的三次以上的非线性项产生的,并且与干扰电压的振幅平方成正比,而与频率无关。 特点:在有用信号存在时,有干扰电压的包络存在,一旦有用信号消失,干扰电压的包络也随之消失。

 抑制交叉失真的措施: 1)提高混频器前级的选择性,尽量减小干扰信号; 2)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合适的工作状态,使混频器的非线性高次方项尽可能小; 3)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平衡混频器和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2.互调失真   当混频器输入端有两个干扰电压同时作用时,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这两个干扰电压与本振电压相互作用,会产生接近中频的组合频率分量,并能通过中频放大器,在输出端形成干扰信号。

  互调失真也是由器件特性的幂级数展开式中三次或更高次项产生的,其两个干扰频率和信号频率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它不同于交调失真。 例如:当接到2.4MHz的有用信号时,频率为1.5MHz和0.9MHz的两个电台(此时它们为干扰信号)因接收机前端电路选择性不好也进入混频器的输入端,它们的和频也为2.4MHz,从而产生互调失真。

3.减小干扰和失真的措施 (1)混频器的干扰和失真程度与干扰信号的大小有关,因此提高混频器前端电路的选择性(如天线回路和高放级的选择性),可有效地减小干扰和失真的影响。

 (2)采用高中频,则镜象频率、中频频率和某些副波道干扰的频率离开有用信号频率很远,混频器前端电路很容易将它们滤除,故可基本上抑制镜象干扰、中频干扰和某些副波道干扰。因此,在近代短波通信接收机中,广泛采用高中频,同时混频后的中频放大器,相应采用晶体滤波器作为它的中频滤波网络,以克服高中频带来的选择性差的缺点。

(3)适当减小混频器有用信号的幅度,以减小组合频率干扰和包络失真。但是,若有用信号幅度太小,则影响电路的信噪比,因此选择时要慎重。  (3)适当减小混频器有用信号的幅度,以减小组合频率干扰和包络失真。但是,若有用信号幅度太小,则影响电路的信噪比,因此选择时要慎重。

 (4)选择模拟乘法器和场效应管作为混频器件,可减小输出的组合频率数目,并消除其特性中的三次或更高次非线性项,可有效地减小或抑制干扰和失真;或者合理选择混频管的工作点,使其主要工作在器件特性的二次方区域,也可减小干扰和失真。这种办法只能减小组合频率干扰,不能减小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5)采用平衡混频器、环形混频器和开关混频器,或让混频管工作在线性时变状态,可大大减小组合频率分量,也就减小了干扰和失真。

本讲小结 1.变频器的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转换成固定的中频已调波。   1.变频器的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转换成固定的中频已调波。  2.变频器由非线性器件、本地振荡器、滤波器三部分组成;它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变频增益、失真和干扰等。    3.混频器的主要类型有模拟相乘混频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三极管混频器 4.混频器的干扰和失真主要有组合频率干扰、副波道干扰、交调失真和互调失真等。

本讲作业 一中波段调幅超外差收音机,在收听565KHz的电台时,听到频率为1495KHz的强电台干扰,试分析这是何种干扰,并说明这种干扰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