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健康 预防“手足口病” 人力资源部 2008-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春季预防传染病 ———— 主题班会.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 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 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春季常见 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 就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衢州市疾控中心 2010 年 10 月 13 日. 第一部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流行病的预防和护理. 一、流行性感冒 又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呈地方性流 行 。 1 , 患儿 是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播。 2 , 潜伏期是几小时到 1--2 天。 3 ,起病快,有发热、头痛、寒战等。 4 , 呼吸道有鼻塞、流涕、 喷嚏、咽痛、 结膜充血、流泪。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 济的措施。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 13 条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 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 23 条 经常开窗通风。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第 35 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 FMD) 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 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发热和手足、口 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 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张佳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AURI.
学生中常见几种传染病. 传 染 病 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病原体疾病病原体疾病 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7 种。  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有免疫性、可以预防、有流行病学特 征。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芙蓉区疾控中心 2014年2月20日.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病毒.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防制 东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洪福 2014 年11月
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 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 杨亚茹.
春季常见 呼吸道传染病家庭防治.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唐里学校 方建国.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滕州市疾控中心 孟军.
预防猪流感.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防治知识 2015年郎溪县人民医院.
猩红热 北京市中芯学校.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手足口病 汉江集团卫生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如何防范手足口病 祁苗苗.
麻 疹 Measles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秀英 黄丹琳.
富阳市社区医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班 富阳市卫生局 2010年5月.
手足口病的防治 武汉小学.
学校预防手足口病讲座 主办单位:德育处 主 讲:班主任.
学校幼托机构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江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麻 疹 Measles 赣南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洪虹.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 泉州一中 总务处 医务室宣.
捍卫健康 预防“手足口病” 人力资源部
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 报告人:朱 蕾 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手足口病的防治 主讲: 中国家庭健康教康普及项目办公室 四川恒泰医药有限公司 免费健康咨询热线;
第三章 婴幼儿身心保健 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 主讲:余睿赟.
传染病.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三(1)班.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急疹 付伟.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跨塘实验小学保健室.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预防手足口病 李杨艺 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
主要内容 学校相关传染病聚集疫情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聚集性和暴发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风 疹.
认知 预防 手 足 口 病 瑞格尔健康管理中心 学术部.
海淀区2014年托幼机构 手 足 口 病 防 控 要 求 海淀CDC传地科.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腸病毒71型輕症及重症病例持續增加,疫情仍具威脅 國際重要疫情資訊 more 國際旅遊資訊 more
手 足 口 病 认知 预防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卫生传染病疾病防控 养成良好习惯 远离手足口病 卫生防疫知识.
糖尿病流行病学.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青岛市市南区北京路小学.
第三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护理 第二节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护理 主讲人: 李 晓 璞.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
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治 樟村坪镇卫生院 李兴芝.
病毒性疾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手足口病) 陕西省勉县医院 郑新杰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麻疹measles.
340 水痘.
1病毒.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手 足 口 病.
(摘自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北京卫生信息网) 时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捍卫健康 预防“手足口病” 人力资源部 2008-5

疫情 安徽阜阳3月以来已有上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截至5月1日24时,当地累计报告3321例感染病例,死亡22例,重症48例。而且已知湖北出现超过340个病例,北京市今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28例,几乎是去年同期302例的三倍。但截至4月28日止,北京市未接到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告。 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认知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 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注意预防 只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手足口病是可以得到 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一)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二)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三)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四)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五)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六)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七)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八)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整理:人力资源部 资料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防病站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介绍 整理:人力资源部 资料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防病站

内容介绍 麻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流感 流脑 猩红热 肺结核

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6~18天 ,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 人群易感性:小儿、未患过麻疹者。 主要临床表现:发烧、咳嗽、流涕、睑结膜充血及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发热3-4天后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经一周左右可 自然恢复。防止合并肺炎。

麻疹 预防: 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日,对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已做被动免疫者,适当延长医学观察。 每日晨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通风换气、湿式扫除、消毒。 对易感人群开展疫苗应急接种。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者10天、长者24天平均两周。 前驱期:突然发病,开始常伴有低热,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此期约为一天。 发疹期:发热一天左右即出现皮疹。先由躯干及头部出现,后见于面部及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起初为小丘疹,一天内即变成泡疹、透明如水珠,椭圆形、大小不一。周围有红晕,皮疹有搔痒感,水泡一天后混浊,2-3天干缩结痂,一两周内痂皮先后脱落不留瘢痕,起病三、四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出现。

水痘 预防: 病人要隔离到皮疹全部结痂。 接触者要医学观察三周。 接种水痘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潜伏期14-24日,平均18天,常先有发烧、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1-2日后出现腮腺肿胀:先发生于一侧,1-2天内另一侧也肿大,也可两侧肿大,2-3天内达高峰,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严重者颌下、颈侧及面颊的软组织也发生肿胀,边缘不太清楚,有弹性感觉,触摸时感觉疼痛,张口咀嚼时更明显。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隔离病人(至肿大消失,一般2-3周),预防接种。

风疹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4-21天。 前驱期:很短多为1/2-1天。有轻度的咽炎及睑结膜炎,低热或中等发热 ,轻度呕吐、腹泻。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呈单个分散、有轻度压痛,大多数在皮疹退后逐渐缩小。口腔的软腭及咽门有稀疏的针尖大小的红丘疹。

风疹 出疹期:发热第1-2天出疹。最先见于面部,在24小时内波及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红点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融合,类似麻疹皮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的皮疹变细呈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 ,3天内迅速消退,可能留下较浅的色素沉着。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全身症状很轻。脾脏有轻度肿大。 预防措施: 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 可接种疫苗。

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对本型有一定免疫力。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2天。

流感 单纯型流感:最常见,早期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痛、身痛、面颊潮红、结膜外眦充血,咽部轻度充血,肺内可闻及干鸣音。 肺炎型流感:主要见于幼儿及老年患者或原有心、肺、肾等疾病患者。病初起如同单纯型流感,1-2日后加重,高热持续,咳嗽,血性痰,继之呼吸急促,发绀,双肺可闻及湿罗音。 中毒型流感:此型有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临床上有脑炎或脑膜炎的症状,高热不退,神志昏迷,谵妄,儿童可有抽搐,脑膜刺激症。

流感 预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 经常开窗通风、洗晒被褥。 适当补充营养,食用鱼、虾、奶及豆制品等。 预防接种。

流感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10天,通常2-3天。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人群易感性: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呕吐、瘀点(或瘀斑)、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脑膜炎双球菌在外界环境抵抗力弱,日光曝晒,寒冷及干燥环境下均易死亡,对常用消毒剂均敏感。

流脑 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 开展冬季卫生运动,经常洗晒衣被,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日光充足。 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对病人就近隔离治疗,及时向防疫站报告疫情,对接触者,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流脑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数小时-12天,通常2-5天。 临床表现:发热、嗓子痛、头痛、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状物附着,怕冷、呕吐,12-36小时出现皮疹,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有苍白圈。

猩红热 预防: 隔离病人。 接触过的可用淡盐水漱口。 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 病人的分泌物随时消毒。

肺结核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传染源:病人(活动期)。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痰。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青少年易感性强。 早期症状:咳嗽、咳痰,早期易与感冒、气管炎相混淆,病变恶化咳嗽加重、痰量增多、黄痰、发烧、午后低热37-38℃左右、自感手心热、咯血,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盗汗胸疼胸闷等。

肺结核 预防: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排菌者)。 接种卡介苗。 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营养。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