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沼澤的生物世界
溼地的定義 溼地 (wetland),為陸地與水域的過渡地帶,經常或週期性的被水所淹沒,或是終年潮濕、泥濘不堪。
溼地的環境 無機鹽類、有機物多 水分、陽光充足 →適合植物生長 世界上生產力最大的生態系之一
臺灣的主要溼地 台北 關渡、新竹 克雅溪口、台中 大肚溪口、嘉義 東石 鱉鼓、台南 七股 曾文溪口。其中台中 大肚溪口亦為亞洲四大溼地之一。
臺灣溼地的類型 地層下陷區 河口溼地 近海淺灘 廢曬鹽田 荒廢漁塭
臺灣溼地的類型 地層下陷區 -好美寮之積水沼澤 河口溼地-濁水溪口 近海淺灘-高美草澤 廢曬鹽田-四草鹽田 荒廢漁塭 -四草荒廢漁塭
溼地的功用 滋養魚貝類 庇護鳥類 提供天然產物 防風與護岸 蓄水與淨水 教育與遊憩
溼地的利用 以前常將之視為荒廢地,現在則常將溼地疏濬、填土,變更為農地,或作為垃圾場、都市建地、公路及工業用地。 「沒有利用,就是最好的利用」是使用沼澤最適當的原則。
溼地植物 位於沿海河口或潟湖附近 河水上游攜帶的有機養分在此沉積下來 豐富的有機養分使植物生長繁茂。
溼地動物 植物的落葉、枯枝在泥地分解腐爛成細小的有機碎片,供泥地動物與附近的魚貝類。
河口生態系 位置:淡水與海水的過渡地帶 分布:台灣西部沿海及蘭陽溪口 形成原因:河流的泥沙及腐植質淤 積、沉澱而成
河口生態系的環境 養分豐富。 因軟泥保水力強,導致泥中與泥面上的空氣無法交換而長期缺氧。 鹽度變化大,水溫不穩,不利植物生長。
河口生態系的植物 此區的植物種類少 適應此特殊環境的耐鹽植物,其數量十分龐大。 如水筆仔、蘆葦、茳茳鹹草
河口生態系的植物 草澤 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如蘆葦、茳茳鹹草 林澤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如紅樹林中的水筆仔
蘆葦 蘆葦為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高近3公尺,葉細長呈披尖形,葉背有棉毛;根莖發達;花序為圓錐花序,通常在夏、秋季節開花。蘆葦喜歡生長在稍有鹽分的沿海環境中,因此在河口沼澤地區常可看見到一大片蘆葦,此不但可提供水鳥棲息,更有保護堤岸,以及免於土壤流失的功能。
河口生態系的動物 以特殊習性適應溫度與鹽度變化 魚、蝦、貝類多 鳥類的種類與數量多。
紅樹林的分布 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沿海的河口,及海岸沼澤區的耐鹽常綠灌木或喬木所形成的樹林。
紅樹林的分布
台灣紅樹林 細蕊紅樹:高雄港(60年滅絕) 紅茄苳:高雄港(60年滅絕) 欖李:台灣南部 五梨跤:台灣南部 海茄苳:台灣南部 水筆仔 :北部(淡水、關渡)
紅樹林植物 共同特徵:樹皮含有單寧酸而呈紅 色(可作為紅色染料) 。 具有特殊的排鹽機制 北部以水筆仔為主,南部以五梨跤、海茄苳為主。
紅樹林的營養來源 河川上游及海洋所帶來的各種無機鹽與有機物、紅樹林本身的枯枝落葉的分解。 養分藉漲退潮帶給沿岸海域中的浮游生物利用。 魚蝦貝類棲息和孵化的理想場所。
水筆仔 耐寒性高 本省紅樹林植物中適應性最強的優勢種
胎生植物 果實未脫落前,種子在母體上萌發生長,可隨潮汐或海水漂流二、三個月不死。 含有單寧,不易腐爛。
紅樹林植物特性 根部形態: 水筆仔—支柱根 海茄苳— 呼吸根 五梨跤— 氣根 胎生植物:紅樹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