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模式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亚航空旅游学院级新生入馆教育. 一、认识图书馆 二、规章和制度 三、服务与利用 四、未来与展望.
Advertisements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单片机 C 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廉哲 QQ: 电话: 办公室:综合楼 C318.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要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作为声源,有声音一定有声源。  (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声音可以在.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5.1 中断的概述 5.2 MCS - 51中断系统 5.3 中断系统的应用
图 书 馆 导 引.
主讲人:刘利 交通大学网络控制课程系列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 交通大学网络控制课程系列 考试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习情境三 桥梁下部结构的构造与施工 桥梁墩台的构造.
中国科大图书馆:赵光林 《中图法》知识讲座 中国科大图书馆:赵光林
眼科B超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 基础知识.
项目一 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陈选民.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电磁波的海洋 九年级物理.
恒泰期货研究所2016年 期债暴跌告一段落,短期波动降低 国债期货周报
第19章 走进信息世界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朝鲜.
健康檢查簡介 新湖國小健康中心 王淑華護理師 99/11/17.
岡山區103年第12次 登革熱聯繫會報會議 岡山區公所 103年12月30日 1.
6 单片机的中断与定时系统 I/O设备必须通过I/O接口与计算机连接。 I/O接口的功能: 1.速度匹配: 锁存数据、传送联络信号。
项目二 中断应用系统设计 本项目学习目标: (1)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彩灯电路。 (2) 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高二选修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幸福大讲堂 也谈老年朋友的 “老有所□” 爸妈在线专家宣讲团 ——老年朋友如何乐度后半生概述 主讲:钱锡安
青春期男生女生交往.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电话 1、电话的诞生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能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能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针刀医学移位性颈椎病 的X线诊断 浙江省仙居县中医院 柴晓峰.
金属学与热处理 主讲: 杨慧.
第5章 中断系统 5.1 中断的概念 5.2 MCS-51单片机的中断流程 5.3 MCS-51的中断响应条件和中断处理
第一章 气压传动概述 一、气压传动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技术 1)传动--动力的传递
KEIL C单片机设计与项目实践 课程主讲: 孙福成 张小义   王晓静 杨至辉 课件制作: 亢娟娜 王 淏.
本章内容: 中断的概念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 外部事件中断及应用
图书的分类、编目与排架 一,图书馆藏书的组织 图书馆通过对到馆图书进行分类、编目与排架,使之形成一个
身边的噪音 ——六(1)班班队活动 李瑷蔚 符蓉.
單晶片MCS-51 C語言入門實習 第1章 微電腦與單晶片MCS-51架構 作者:董勝源.
复 习 一.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 1. 2,10,16进制数及其之间的转换(整数) 按权展开,除x取余 2
本章内容: 中断的概念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 外部事件中断及应用
6.3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初始化 初始化的内容如下:
第二部分 微机原理 第8章 单片机的 定时/计数器 主讲教师:喻红.
第6章 MCS - 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 计数器 及串行接口 6.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2 方式和控制寄存器
單晶片微電腦控制實習 使用計時中斷作走馬燈 計時器的基礎實習 國立大甲高工 電機科 2018年11月21日
本章分为三节,主要介绍: 6.1 计算机串行通信基础 C51的串行口 6.3 单片机串行口应用举例.
第七章 MCS-51系统扩展 一、程序存储器扩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结构 MCS-51指令系统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与应用.
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源分公司 降本增效 部门:机械队流机二班 发言人:程广州.
初始化串列通訊埠 在啟始串列傳輸介面時有以下3個步驟:假設傳輸的通訊協定為9600bps,傳送8個位元資料,沒有同位位元,1個停止位元。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基于Proteus与Keil C 哈工大出版社
第2章 单片机的结构原理与 简单应用 (课时:10学时).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简单I/O扩展 8255A可编程并口芯片 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 单片机键盘接口技术
第七章 定时/计数器.
第八章 数据通信.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
第8章 MCS-51串行口 8.1 串行口及其通信方式 8.2 IBM-PC系列机与 单片机 的通信技术.
第2章 单片机系统组成原理 2.1 MCS-51单片机组成原理 2.2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2.3 MCS-51存储器配置
6.1 输入/输出 6.2 CPU与外设数据传送方式 6. 3 MCS-51中断系统 6. 4 中断应用举例
单元五 MCS-51单片机内部资源 5.1 任务九 单片机计数并显示 5.2 任务十 单片机流水灯控制 5.3 任务十一 两台单片机数据互传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单片机的存储器特点 I/O端口的特点 CPU时序 课时安排:3个课时.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分析 三、任务演示 四、相关知识 五、任务布置.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分析 三、任务演示 四、相关知识 五、任务布置.
第4章 中断技术 一个完整的微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的。微机系统的硬件有CPU、存储器和I/O口,外设组成。CPU与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交换比较简单,而CPU与外设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之前必须确定外设是否准备好,即选择I/O传送方式。I/O传送方式有4种:无条件、查询、中断和DMA。本章学习中断传送方式的有关内容。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九年级物理 信息的传递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使用指南 1.图书馆概况 2.图书馆布局 3.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4.反对不文明现象.
微算機(二) 's UART mode1 communication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应用技术 (C语言版) 第8章 串行通信接口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新生入馆教育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参考咨询部 1 1.
上节复习(11.7) 1、定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 2、定时/计数器的结构组成? 3、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关系?
第2章 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单片机的定义、名称、分类方法;
聲音是一種波 測驗題庫 陳記住 錄製分享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主要内容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模式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第5章 MCS-51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 主要内容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模式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5.1 概述 (1) 定时器/计数器的概念 (2) MCS-51的定时器/计数器简介 2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有多种工作方式。 (1) 定时器/计数器的概念 定时器 计数器 定时/计数器 内部计数器 外部计数器 (2) MCS-51的定时器/计数器简介 2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有多种工作方式。 定时/计数器工作在定时模式时,计数脉冲信号来自单片机的内部,计数速率是晶振频率的1/12,当计数器启动后,每个机器周期计数器自动加1。 定时/计数器工作在计数模式时,计数器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计数器计P3.4(T0脚)P3.5(T1脚)负跳变次数。每产生一次负跳变,计数器自动加1。

5.1 概述 MCS-51定时器/计数器的逻辑结构 TIMER1 TIMER0

5.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选择及控制 (一)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89H ) GATE M0 C/T M1 D0 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 定时器和计数器模式选择 门控位 定时/计数器T0 定时/计数器T1 TIMER1 TIMER0

5.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选择及控制 5.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选择及控制 (一)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89H ) (一)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89H ) TMOD各位的定义(以定时器/计数器T0为例) M1 M0 说 明 0 0 13位定时器/计数器,由TL0低五位和TH0高八位组成 工作方式 0 1 1 16位定时器/计数器,由TL0低八位和TH0高八位组成 1 0 2 8位定时器/计数器,由TL0低八位组成 1 1 3 TL0低八位和TH0高八位分别位8位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器和计数器模式选择位 =0,定时器模式,每一个机器周期计数器自动加1。 =1,计数器模式,在单片机T0引脚上每发生一次负跳变,计数器自动加1。 GATE=0,定时/计数器工作不受外部控制。 GATE=1,定时/计数器T0的起停受INT0引脚的控制。

5.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选择及控制 (二) 定时/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 控制定时/计数器的起停,反映定时/计数器是否计满。 TF1 TF0 IE1 TR1 IT0 IT1 IE0 TR0 定时器/计数器1 的溢出标志 TCON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定时器/计数器0 的起停控制位 TR0 =1 启动定时/计数器T0 TR0 =0 定时/计数器T0停止计数 TR1 =1 启动定时/计数器T1 TR1 =0 定时/计数器T1停止计数

5.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选择及控制 (二) 定时/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 单片机复位时,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被清0。 TFx(x=0,1)和TRx(x=0,1)由软件方法置1或清0。既可按单元操作的方式,也可以按位操作方式。如启动定时/计数器T0和T1,清除溢出标志位TF0和TF1操作如下: SETB TR0 SETB TR1 CLR TF0 CLR TF1 或: MOV TCON, #01010000B

5.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选择及控制 (二) 定时/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 注意:使用定时器/计数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MCS-51的定时器/计数器为加1计数器。 (2)定时器/计数器T1的工作方式没有方式3,如果设置它为方式3(M1M0=11),定时器/计数器T1停止工作。 (3)一般情况下,定时器/计数器T1溢出后,TF1自动置1,可以以此为判断标志,检测定时或计数是否完成,但在定时器/计数器T0设置为方式3时, TF1为1时意味着8位计数器TH0溢出,TF0为1表示8位计数器TL0溢出。 (4)在计数器模式时,计数脉冲的频率不高于振荡器频率的1/24.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方式0的逻辑结构 计数器的高八位 计数器的低五位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方式0的逻辑结构 计数器的低五位 计数器的高八位 TH0 TL0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当GATE=0时,只要TR0为1,TL0及TH0组成的13位计数器就开始计数; 当GATE=1时,仅当TR0为1,且INT0引脚输入信号状态为1时,13位计数器开始计数。 计数器开始工作时,当13位计数器从初始值开始加1计数,当13位计数器各位全1以后,再计数1次,计数器就产生溢出,则TF0位由硬件自动置1,同时把计数器清0。 在方式0下,计数器计数范围是1~8192(213)。定时时间范围为1~8192个机器周期。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在工程设计时,经常碰到的是这样的问题:要求在计完数次或者定时(延时)秒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如果采用定时/计数器实现,最直接的方法是让定时/计数器计数次或者定时秒后溢出,溢出标志TF0(或TF1)提供了测试判断条件。然而,计数器只有在计满后才会溢出,上述问题转换为在某个初始值的基础上再计N次或再定时t秒使定时/计数器溢出。因此,求初始值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1)计数器工作模式 计数N次,要求计数器溢出,设初始值为 ,则: ,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1)计数器工作模式 计数N次,要求计数器溢出,设初始值为 ,则: , 那么, 预先给计数器装入初始值 ,当计数器计数 次后,溢出标志TF0为1。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计数器方式应用(例题)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计数器方式应用(例题) 例1:已知某生产线传送带上产品单向传送到包装机,传送带上的产品之间有间隔,使用光电开关检测的产品个数,每计数到12个产品时,由气缸驱动的顶推装置把这批产品推入包装机包装,顶推装置的顶推气缸动作响应时间为50ms。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采用定时/计数器实现产品计数。 13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计数器方式应用(例题) 控制系统原理 14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2)定时器模式 定时td,要求计数器溢出。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1 方式0 (2)定时器模式 定时td,要求计数器溢出。 首先计算定时td需要多少个机器周期, 即 : 设初始值为X, 则: , 预先给计数器装入初始值,当计数器计个机器周 期后,溢出标志TF0为1,定时时间到。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定时器方式应用(例题)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定时器方式应用(例题) 例2:设单片机应用系统晶振频率为6MHz,使用定时 器T0以方式0产生频率为500Hz的等宽方波连续脉冲,并从P1.0输出。 16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定时器方式应用(例题) 解:等宽方波的高低电平持续时间相同,占空比为1:1。500Hz的等宽方波脉冲信号的周期为2ms,只需在P1.0引脚输出持续时间为1ms的高低电平交替变化的信号即可,则定时时间应为td=1ms。 17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2 方式1 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方式1的逻辑结构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2 方式1 当GATE=0时,只要TR0为1,TL0及TH0组成的16位计数器就开始计数; 当GATE=1时,仅当TR0为1,且引脚输入信号状态为1时,16位计数器开始计数。 计数器开始工作时,当16位计数器从初始值开始加1计数,当16位计数器各位全1以后,再计1次,计数器就产生溢出,则硬件自动把TF0位置1,同时把计数器清0。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2 方式1 (1)计数器工作模式 计数N次,要求计数器溢出,设初始值为X,则: ,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2 方式1 (1)计数器工作模式 计数N次,要求计数器溢出,设初始值为X,则: , 那么, 预先给计数器装入初始值 ,当计数器计数N次后,溢出标志TF0为1。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2 方式1 (2)定时器工作模式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2 方式1 (2)定时器工作模式 定时td秒,要求计数器溢出。首先计算定时td需要多少个机器周期才能实现,即: 设初始值为X,则: ,那么, 。 预先给计数器装入初始值 ,当计数器计N个机器周期后,溢出标志TF0为1,定时时间到。 方式1时,定时/计数器的最大计数次数为65536(初始值为0),最大定时时间为65536TM(初始值为0)。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3 方式2 定时器/计数器0在工作方式2的逻辑结构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3 方式2 当GATE=0时,只要TR0为1,计数器TL0开始计数;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3 方式2 当GATE=0时,只要TR0为1,计数器TL0开始计数; 当GATE=1时,仅当TR0为1,且引脚输入信号状态为1时,计数器TL0开始计数。 计数器开始工作时,当8位计数器TL0从初始值开始加1计数,当计数器各位全“1”以后,再计1次,计数器产生溢出,则TF0位由硬件自动置1,同时把TH0的内容装载到TL0。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3 方式2 (1)计数器工作模式 计数N次,要求计数器溢出,设初始值为X,则: ,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3 方式2 (1)计数器工作模式 计数N次,要求计数器溢出,设初始值为X,则: , 那么, 预先给计数器装入初始值 ,当计数器计数N次后,溢出标志TF0为1。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3 方式2 (2)定时器工作模式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3 方式2 (2)定时器工作模式 定时td秒,要求计数器溢出。首先计算定时td需 要多少个机器周期才能实现,即: 。设初始值为X,则: ,那么, 。 预先给计数器装入初始值 ,当计数器计N 个机器周期后,溢出标志TF0为1,定时时间到。 方式2时,定时/计数器的最大计数次数为256(初始值为0),最大定时时间为256TM(初始值为0)。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4 方式3 当M1M0设置为11时,定时/计数器T0的工作方式为方式3。只有定时/计数器T0有方式3,定时/计数器T1没有工作方式3,如果把T1设置为方式3,计数器将停止工作。 在工作方式3下,定时器/计数器T0被拆分成2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TL0和TH0。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4 方式3 TL0定时/计数器逻辑结构 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方式3的逻辑结构

5.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 5.3.4 方式3 TH0定时/计数器逻辑结构 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方式3的逻辑结构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1 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1 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 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包括设置工作方式、计数器或定时器模式、计算计数初始值、启动定时/计数器、设置中断控制位等。 定时和计数可以采用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实现。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1 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 (一)采用查询方式实现定时和计数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1 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 (一)采用查询方式实现定时和计数 (1)确定工作方式、计数器或定时器模式及启动控制方式,构造方式控制码并写入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MOV TMOD, #控制码。 (2)计算定时器或计数器的计数初始值,根据工作方式把初始值送人TH0、TL0或TH1、TL1。 (3)启动定时/计数器:SETB TRx,x=0,1。 定时/计数器开始工作,通过查询TFx是否为1来判断定时或计数是否达到要求。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1 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 (二)采用中断方式实现定时和计数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1 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 (二)采用中断方式实现定时和计数 (1)确定工作方式、计数器或定时器模式及启动控制方式,构造控制码并写入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 (2)计算定时器或计数器的计数初始值,根据工作方式把初始值送人TH0、TL0或TH1、TL1。 (3)开放CPU中断,允许定时/计数器溢出中断CPU的工作:对IE寄存器编程。 (4)启动定时/计数器:SETB TRx,x=0,1。 当计数器溢出时,定时或计数达到要求,CPU响应中断,程序转移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处。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定时/计数器有多种工作方式,每一种工作方式都能提供定时和计数功能,我们在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呢? (1)掌握每种工作方式下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了解每种工作方式下定时/计数器的最大计数次数和最大定时时间。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3位定时/计数器(方式0)最大计数次数为8192,当晶振频率12MHz时,最大定时时间为8.192 ms。 16位定时/计数器(方式1)最大计数次数为65536,当晶振频率12MHz时,最大定时时间为65.536 ms。 8位定时/计数器(方式2和方式3)最大计数次数为256,当晶振频率12MHz时,最大定时时间为0.256 ms。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3)查询方式程序结构 查询方式程序流程图(方式0、1、3)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查询方式程序流程图(方式2)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一)计数器方式应用(分别用方式0、1、3实现) (4)中断方式编程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一)计数器方式应用(分别用方式0、1、3实现)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4)中断方式编程 1)初始化: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 TMOD 计数器初始值:THx、TLx 开放CPU中断:EA 允许定时器/计数器溢出中断 :ETx 启动:TRx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一)计数器方式应用(分别用方式0、1、3实现)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一)计数器方式应用(分别用方式0、1、3实现)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2)中断处理程序(一个优先级) 保护现场 重装计数初值 中断处理 恢复现场 中断返回 (高低优先级时,高优先级中断处理程序) 关中断 保护现场 开中断 重装计数初值 中断处理 恢复现场 中断返回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二)定时器方式的应用(方式0、1、3) (1)计算计数初始值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二)定时器方式的应用(方式0、1、3)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计算计数初始值 因为系统的晶振频率为 ,则机器周期 。设计数初始值为X: 则(TH0)=11110000B=0F0H,(TL0)=00001100B=0CH (2)设置工作方式 方式0:M1M0=00; 定时器模式: ; 定时/计数器启动不受外部控制: GATE=0; 因此,(TMOD)=00H。

查询方式程序流程图(方式0、1、3)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二)定时器方式的应用(方式0、1、3) 查询方式编程 中断方式编程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二)定时器方式的应用(方式0、1、3)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查询方式编程 中断方式编程 总结: 定时器和计数器本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计数器,计数器是计外部信号,定时器是计机器周期,它们的编程流程是一样的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三)定时器/计数器方式2的应用 计数器编程 定时器编程 总结: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三)定时器/计数器方式2的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计数器编程 定时器编程 总结: 定时器/计数器方式2与其它方式不同的是,在计数器溢出后,THx的内容被自动装载到TLx中,因此,无需再装入计数初值。

查询方式程序流程图(方式2)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例程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晶振频率为6M Hz,使用定时/计数器定时方法在P1.0引脚输出周期为100ms占空比1 : 4的信号序列。 P1.0引脚输出的信号序列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例程2)利用定时/计数器T0测量INT0引脚(P3.2)上出现的正脉冲宽度,已知系统的晶振频率为12MHz,将所测得值高位存入片内71H,低位存入片内70H。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解:当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中的GATE位为1时,MC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的启动和停止受外部信号的控制,T0受 INT0引脚(P3.2)电平的控制,T1受INT1引脚(P3.3)电平的控制。 测量引脚上出现的正脉冲宽度是一个定时/计数器T0受控制的定时方式,当 时,定时/计数器启动计数,当 时,停止计数。 脉冲宽度测量原理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设置工作方式 方式1:M1M0=01, 定时器模式: ,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设置工作方式 方式1:M1M0=01, 定时器模式: , 定时/计数器启动受外部控制:GATE=1, 因此,(TMOD)=09H (2)设置计数初始值 因为统计脉冲宽度,因此,计数器从0开始计数,(TH0)= 00H,(TL0)= 00H。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例程3):低频信号T0(P3.4)引脚输入,要求当T0(P3.4发生负跳变时,从P1.0引脚上输出1个500μs的同步脉冲。设系统的晶振频率为6M Hz。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解:采用定时/计数器计数方式和定时方式结合的方法。 当P3.4引脚出现负跳变时,计数器溢出,此时,使P1.0引脚输出低电平,并且改变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为定时方式,使低电平保持500 μs (延时)。 当计数器再次溢出时,延时500 μs到,使P1.0引脚输出高电平,同时把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改变为计数方式,选用定时/计数器T0的方式2实现上述要求。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同步脉冲输出原理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1)外部事件计数的初始化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外部事件计数的初始化 工作方式:M1M0=10,GATE=0,计数方式: ,则(TMOD)= 06H。 计数初始值:由于P3.4引脚上的信号,每发生一次负跳变,要求计数器溢出,所以,(TL0)= 0FFH,同时,令(TH0)= 0FFH,以便下一个负跳变出现时,计数器也可溢出。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2) 500 定时的初始化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2) 500 定时的初始化 工作方式:M1M0=10,GATE=0,定时方式: ,则(TMOD)= 02H。 计数初始值计算: 系统晶振频率为6MHz,则机器周期为2,方式2时计数器为8位,则定时500 所需的机器周期个数为: 计数器初始值为: 因此,(TL0)= 06H,同时,令(TH0)= 06H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例程4)设MCS-51单片机系统时钟频率为6MHZ,请利用定时/计数器产生1秒的定时。使指示灯以1秒为间隔闪烁。 解:MC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和T1作为定时/计数器使用时,所得到的定时时间比较短,当系统晶振频率为6MHz时,最长的延时时间约为131ms(方式1)。因此,直接由定时/计数器定时无法实现这么长时间的延时。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方法一:采用2个定时/计数器联合使用的方案实现1秒 的定时。 首先采用定时/计数器T0以方式1产生100ms的定时,从P1.0引脚输出周期为200ms的连续方波信号。然后,把此信号作为定时/计数器T1的外部计数输入信号输入到引脚T1(P3.5),设置T1为计数模式,以方式2计数,T1计数5次即可实现1秒的定时。指示灯L由P1.2控制。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产生1秒定时及指示灯驱动显示的原理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1)工作方式: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工作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设置T0定时器模式、方式1,T1为计数器模式、方式2,那么,TMOD特殊功能寄存器设置如下: 则:(TMOD)= 61H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2)计数初始值计算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2)计数初始值计算 单片机系统的晶振频率为6MHz,需要定时100ms,定时/计数器T0的计数初始值X1为: 转换为二进制数X1= 3CB0H。 对于定时/计数器T1来说,每计数5次需要计数器溢出,采用方式2时,计数初始值为: ,转换为二进制数。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 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应用举例 (四)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5.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方法二:采用定时/计数器T0以方式1定时100ms,定时/计数器T0溢出10次后,即可实现1秒的定时。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节省了MCS-51单片机宝贵的定时/计数器资源,用存储单元作为计数器。当实现较长时间的延时时,延时时间为定时/计数器溢出次数乘以它的定时时间。

本章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