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数据链路层 本讲目标: 概述: 了解数据链路层服务原理: 各类链路层技术的实现和实例 链路层的服务 错误检测, 校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Speaker: 黃柏燁  Introduction Wireless Network ◦ 基本的無線傳輸概念 ◦ 介紹目前無線傳輸的標準 ◦ 介紹各種常用的無線傳輸方式  Introduction Wireless Network.
Advertisements

项目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本周复习一下基本的网络知识 下周开始讲解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第四周开始到实验室做实验(主楼910,919)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任务驱动 问题探究 习题讲解 实验要求.
电信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量将超过目前主体的话音业务。 Voice Data Relative Capacity (%)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1数字通讯入门 4.2计算机网络基础.
無線傳輸 無線傳輸概念之媒介 無線傳輸模型 調變技術 多重存取
第五章:連結層和區域網路 5.1 簡介與服務 5.2 錯誤偵測和更正技術 5.3 多重存取協定 5.4 連結層定址 5.5 乙太網路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3 交换机干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一、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 1. 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开启你计算机网络之门的金钥匙 图书作者:王达 制作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学习目标 本章要点 习 题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
第1章 概述.
4.6 局域网标准 专门的LAN标准 OSI/RM和TCP/IP均属于WAN标准 LAN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项目四 组建跨地区网络 授课教师:肖颖.
第10讲 物理网络与链路层 物理网络与链路 局域网概念 以太网标准 MAC、IP和ARP. 第10讲 物理网络与链路层 物理网络与链路 局域网概念 以太网标准 MAC、IP和ARP.
4.3 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 1)点到点网络(Point-to-Point) 2)广播网络(broadcasting) 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網路概論.
移动电话通信原理补充.
主讲 彭红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主讲 彭红
第四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WAN:point-to-point channel no need MAC
ZTE中兴—E8810 V2.0 产品类型:智能无线路由器 建议零售价格: 188元 上市时间:2016年12月
Chapter 5 Link Layer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 Down Approach 6th edition Jim Kurose, Keith Ross Addison-Wesley March 2012 A note on the use of these.
通訊協定 OSI分層模式 與 TCP/IP協定
無線區域網路 IEEE 標準 1997年制定 規範不同層的運作方式 不同特性的標準
網路技術管理進階班---區域網路的技術發展
Hadoop I/O By ShiChaojie.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利用Wireshark观察网络报文 2015.
2.5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光波分多路复用.
第4讲 以太网组网及故障排除.
第 4 章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3讲 传输层之一 本讲目的: 本讲概述: 理解传输层服务的原理: 传输层的服务 复用/分用 无连接的传输: UDP 可靠数据传输原理
第三章 資料連結層 3-1 資料連結層簡介 3-2 訊框化 3-3 通訊連線管理 3-4 流量控制 3-5 滑動視窗法 3-6 錯誤檢出
區域網路類型 講師:陳育良.
MAC 协议小结 对于共享介质可以做些什么? 信道分割, 按时间,频率或编码 随机分割 (动态) 轮转分割 时分、码分、频分
管理信息结构SMI.
标准中的 MAC 层 1. CSMA/CA 协议 无线局域网却不能简单地搬用 CSMA/CD 协议。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链路层和局域网.
Chapter 5 Link Layer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 Down Approach 6th edition Jim Kurose, Keith Ross Addison-Wesley March 2012 A note on the use of these.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刘家芬
时分多路复用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 总线结构多机系统的信道共享技术
第七讲 网际协议IP.
第5讲 网络层 本讲目的: 概述: 理解网络层服务原理: 因特网的实现实例 网络层的服务 路由选择原理 分层的路由选择 IP协议
多信道和多载波系统 多信道信号传输的两种方式: 1,多重信道上传输同样的信息(多信道传输)。
Channel Multiplexing 陳洋升 (2018/9/10).
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阮晓龙 / 河南中医学院管理信息工程学科 河南中医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第4章 局域网技术基础 4.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 IEEE 802参考模型与协议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網路概論 第3章 協定與模型.
WIRELESS LAN B 邱培哲 B 張宏安.
指導教授:梁明章 A 許之青 國立高雄大學 2010/06/25
IT 安全 第 9节 通信和网络控制.
数据报分片.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Wireless Link Layer and IEEE
第4章 介质访问子层 网络分类 广播信道网络 也称: 介质访问控制(MAC) 点到点连接 广播信道
Google的云计算 分布式锁服务Chubby.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Link Layer &一點點的Physical Layer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比較FDMA、TDMA、CDMA、ODMA相同相異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6讲: 数据链路层 本讲目标: 概述: 了解数据链路层服务原理: 各类链路层技术的实现和实例 链路层的服务 错误检测, 校正 共享广播信道 链路层编址 可靠数据传输, 流量控制: done! 各类链路层技术的实现和实例 概述: 链路层的服务 错误检测, 校正 多点访问技术和LAN 链路层寻址, ARP 特定的链路层技术: 以太网 集线器, 网桥, 交换机 IEEE 802.11 LANs PPP ATM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链路层: 工作环境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链路层: 工作环境 两个 物理上连接的 设备: 数据单元: frame(帧)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主机-路由器, 路由器-路由器, 主机-主机 数据单元: frame(帧)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network link physical M H t n l 数据链路协议 H l H t n M frame 物理链路 接口卡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链路层的服务 成帧, 链路访问: 在两台物理上连接的设备之间实现可靠传递: 将分组封装入帧, 加上帧头, 帧尾 如果是共享介质,则需实现信道的访问, ‘物理地址’ 放在帧首用来确定信源、信宿 不同于IP地址喔! 在两台物理上连接的设备之间实现可靠传递: 可靠传递是什么概念,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 不太用在误码率低的场合 (光纤, 某些双绞线) 无线链路: 误码率相当高 Q: 为什么在链路层和端到端之间都要做可靠性的校验?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链路层的服务 (续) 流量控制: 保持收发双方的同步 错误检测: 信号衰减和噪声会导致出错. 接收端检测到错误时: 错误校正: 给发送端信号要求重发或丢弃出错帧 错误校正: 接受端检测多个位错并加以校正 而无需要求发送端重发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链路层: 实现 通过 “adapter(网卡或适配器)” 实现 e.g., PCMCIA 卡, 以太网卡 一般适配器都含有: RAM, DSP 芯片, 主机的总线接口, 和链路接口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network link physical M H t n l data link protocol H l H t n M frame phys. link adapter card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错误检测 EDC= 错误检测校正(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冗余数据))位 错误检测不可能达到 100% 可靠! 协议算法可能会忽略了某些错误, 但比例极小 较大的 EDC 字段可以产生较好的检错和纠错效果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奇偶校验 单比特校验: 检测一位错误 两维单比特校验: 检测和校正单比特错误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因特网校验和 发送端: 目的: 检测 数据段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注意: 仅用在传输层) 接收端: 对接收到的数据段进行校验和计算 检查计算所得的校验和与接收到值的是否相等 : NO – 出错了 YES – 没查出错误. 但有可能存在错误? …. 发送端: 把数据段的内容看成一系列16-bit的整数 校验和: 对内容进行累加 (1’s complement sum) 发送端将校验和放入UDP 的checksum 字段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校验计算: 循环校验码 把数据比特串, D, 看成二进制数据 选择一个 r+1 bit 型 (generator), G 目的: 选择 r个 CRC位, R, 这样 <D,R> 可为 G 整除(modulo 2) 接收端已知 G, 用G来除 <D,R>. 如果余数不为0: 查出错误! 可以查出所有长度不超过r+1位的突发错误 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ATM, HDCL)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CRC 举例 如果要: D.2r XOR R = nG 则等于: D.2r = nG XOR R 也就等于: 如果要让 D.2r 被 G整除, 则需要余数 R D.2r G R = remainder[ ]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多点访问链路和协议 有三种类型的 “链路”: 点对点 ( e.g. PPP, SLIP) 广播式 (共享线路或介质; e.g, 以太网, 无线网, etc.) 交换式 (e.g., 交换式以太网, ATM etc)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多点访问协议 一条共享的通信信道 两个或多个结点可同时发送信号: 相互干扰 多点访问协议: 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结点可以成功地发送信号 分布式的算法来决定如何共享信道, i.e., 决定工作站何时可以发送 注意:有关共享通道的通信(协商)也必须在该通道自身上解决! 我们希望多点访问协议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同步还是异步 了解其他站点的信息 健壮性 (e.g.如何对待信道错误) 性能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多点访问协议 断言: 人类在许多场合都使用多点访问协议 class can "guess"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multiaccess protocol 1: multiaccess protocol 2: multiaccess protocol 3: multiaccess protocol 4: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MAC 协议: 分类 通道分割 随机访问 允许冲突 从冲突中“恢复” “排队” 目标: 高效, 公平, 简单, 分散控制 将信道分割成较小的 “片” (时隙, 频率) 将小片分给各站点使用 随机访问 允许冲突 从冲突中“恢复” “排队” 严格协调访问来避免冲突 目标: 高效, 公平, 简单, 分散控制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信道分割的 MAC 协议: TDMA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路) “依次” 访问信道 每次每个站点分得固定长度的时隙 (时长 = 分组的单位传输时间) 未用的时隙被闲置和浪费 例如: 6个站点的LAN, 1,3,4 有分组发送, 而 2,5,6的时隙则被闲置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信道分割的 MAC 协议: FDMA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复用) 信道按频谱分成若干频段 每个站点分得固定的频段 在频段不用时该部分信道被闲置和浪费 例如: 6各站点的 LAN, 1,3,4 发送分组, 而 2,5,6 的频段被闲置 frequency bands time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信道分割 (CDMA)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路) 每个用户分得具有唯一性的 “code”; ie, 代码集合的分割 大部分应用在无线通信的场合 (cellular, satellite,etc) 所有用户共享相同的频道, 但每个用户用自己的“码片”序列 (ie, code) 对数据编码 编码信号 = (原始数据) X (码片序列) 解码: 编码信号的内积和码片序列 允许多个用户共存和发送信号,且相互的干扰极小 (假设信号码呈 “正交”状)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CDMA 编码/解码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CDMA: 两个用户互扰的情况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随机访问协议 当结点有数据要发送时: 可能发生两个以上结点同时传输 -> “冲突” 随机访问的 MAC协议定义了: 使用信道全部的传输速率 R. 在诸多结点中不存在“预先”协商的机制 可能发生两个以上结点同时传输 -> “冲突” 随机访问的 MAC协议定义了: 如何检测冲突 如何从冲突中恢复 (e.g., 通过延迟重发) 随机访问 MAC协议的实例: 时隙ALOHA ALOHA CSMA and CSMA/CD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时隙 Aloha 时间划分成等长的时隙 (=分组单元传送的时长) 对待新近到达的分组结点要: 在下一个时隙开始时传输 如果冲突: 以p的概率再后继的时隙重发分组,直到成功为止. (S)成功, (C)冲突, (E) 空闲的时隙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时隙 Aloha 的效率 Q: 时隙的利用情况如何? … 选择最佳的 p 当 n -> infty ... A: 假设有 N站点有数据发送 每个站点以p的概率在时隙中传输数据 传输成功的概率 S为: 对单个结点来说: S= p (1-p)(N-1) 对N个节点中的任何一个: S = 概率 (仅有一个站点传输的) = N p (1-p)(N-1) … 选择最佳的 p 当 n -> infty ... = 1/e = .37 最佳情况: 信道的 使用率为 37% !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纯 (无时隙) ALOHA 无时隙 Aloha: 简单, 没有同步信号 需要传输分组时: 冲突的概率增加了: 立即发送而不必等待时隙的开始 在 t0 时刻发送的分组与在 [t0-1, t0+1]时刻发送的分组冲突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纯 Aloha (续) … 选择最佳的 p 当 n -> infty ... = 1/(2e) = .18 P(给定节点的成功率) = P(节点传输) . P(无其他节点在 [p0-1,p0]时刻传输) . P(无其他节点在[p0-1,p0]时刻传输) = p . (1-p) . (1-p) P(在N结点中任意结点的成功率) = N p . (1-p) . (1-p) … 选择最佳的 p 当 n -> infty ... = 1/(2e) = .18 G = offered load = Np 0.5 1.0 1.5 2.0 0.1 0.2 0.3 0.4 Pure Aloha Slotted Aloha S = throughput = “goodput” (success rate) 协议 限制了信道吞吐 量的有效利用!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如果信道闲置: 发送整个分组 如果信道忙, 推迟发送 坚持性 CSMA: 当信道闲置时,以p的概率立即重试 (可能导致不稳定) 非坚持性 CSMA: 在某个随机间隔以后再试 为人处事的规则之一: 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CSMA 的冲突 冲突可能发生在: 冲突: 注意: 由于传播延迟两个节点可能听不到对方的发送 整个分组的传输时间被浪费 以太网结点间的时空图 冲突可能发生在: 由于传播延迟两个节点可能听不到对方的发送 冲突: 整个分组的传输时间被浪费 注意: 这里的冲突概率是由距离和 传播延迟来决定的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CSMA/CD (Collision Detection,冲突检测) 在冲突发生后,短时间内可探测到 立即中断传输, 减少信道的时间浪费 坚持性或非坚持性重传 冲突检测: 在有线 LAN中简便易行: 检测信号强度, 比较收、发的信号 在无线 LAN比较困难: 传输时接收器是关闭的 人类社会的范例: 彬彬有礼的交谈者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CSMA/CD 冲突检测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轮转式” MAC 协议 信道分割的 MAC 协议: 在重负荷时共享信道的效率高 在轻负荷时效率低: 延迟了信道访问, 当只有一个结点激活时,分到的带宽只有信道带宽的1/N! 随机访问 MAC 协议 在轻负荷时有效率: 单个节点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的 带宽 在重负荷下: 冲突的开销 “轮转式”协议 在两个方面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轮转式” MAC 协议 轮询(Polling): 由主结点“邀请”从结点依次传输 令牌传递(Token passing): 控制令牌依次通过各个结点 令牌报文 关注: 令牌的开销 等待时间 单点失效(token) 轮询(Polling): 由主结点“邀请”从结点依次传输 Request to Send, Clear to Send 报文 关注: 轮询的开销 等待时间 单点失效 (主结点)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

基于预留的协议 分布式轮询(Distributed Polling): 将时间划分成时隙 开始时使用N个较短的预留时隙 预留时隙的时长等于信道端对端的传播延迟 需发报文的站点先发预留信息 预留信息被所有其他站点接收到 在预留时隙后, 报文传输按已知的优先顺序进行 第6讲 数据链路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