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典學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物價與匯率―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實證 購買力平價偏離的原因 長期間影響匯率的因素 貨幣分析法的長期匯率模型.
13.1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貨幣三項重要功能 貨幣有三項重要功能為交易的媒介、計價的單位、價值的儲藏, 其中以「交易的媒介」為貨幣最重要的功能。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知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知道貨幣供給、準備貨幣與貨幣乘數之關係 知道台灣地區如何衡量貨幣供給量
Chapter 19 外匯市場. Chapter 19 外匯市場 了解匯率的意義 認識匯率升貶值的重要性 能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長期因素 能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短期因素 能用相對物價來解釋並預測匯率 能用相對利率來解釋並預測匯率.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2章 早期貿易理論──重商主義.
第三章 古典學派.
消費、儲蓄與投資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第四章 資金成本.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失業 瞭解通貨膨脹 瞭解菲力浦曲線
14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五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_____.
第十五章 商品市場與貨幣 市場:IS-LM模型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6, 65, and 67.
第三章:利率與利率的決定 授課老師:_____.
26 總合供需均衡 本章首先由勞動市場推導 AS 線; 再與 AD 結合作 AD-AS 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失業的看法不同。
經濟學 I 第三章 消費行為的研究.
第4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I) 授課教師: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6 生產者決策的基礎 本章及下一章則要討論供給線背後的生產者行為;從追求利潤最大的行為。對生產者行為的了解,可分為三個步驟:
生產要素市場 Copyright © 2008 Cengage Learning.
第4章 凱因斯學派.
第八章 財金1-貨幣 8-1 貨幣與匯率 8-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8-3 貨幣與物價.
學習目標 知道生產要素市場的特性。 描述邊際生產力。 說明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知道勞動市場供需與工資的關係 OBJECTIVES.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總合需求曲線與總合供給曲線的意涵。 求出均衡物價與均衡所得水準。 應用總合供需模型,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的經濟效果。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II) 授課教師: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Chapter23 貨幣、利率及產出: 分析與政策.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2章 利率與利率的決定 授課老師: ______.
Chapter 18 The Markets for The Factor of Production
第9章 理性預期與現代凱因斯理論: 理性工資僵固性
Chapter 22 通貨膨脹.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五章 貨幣市場.
十二、貨幣與金融 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 貨幣的功能與制度 貨幣成長與物價膨脹 貨幣政策.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s.
公衛一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學習目標 知道生產要素市場的特性 描述邊際生產力 知道勞動市場供需與工資的關係 知道基本工資、外勞引進對勞動者的影響 OBJECTIVES.
Chapter 9 利率水準 的決定.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Solid State System (3S) 鑫創科技: 年第二季 投資人說明會 08/15/2016.
第5章 總需求與古典學派的 物價理論 貨幣需求理論 總需求與貨幣供需 古典物價理論 完整的古典總供需理論 利用古典理論分析資料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消費需求除了受當期實質所得的影響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 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國際財務管理與金融 劉亞秋‧薛立言合著 東華書局
第一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第11章 景氣循環:實質景氣循環理論與新興凱因斯學派模型
授課老師:   教授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ch5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黃志典: 國際財務管理概論.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17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利 本章將首先介紹物價指數的衡量方法,並用以計算平均每人實質國民所得; 再說明國民所得作為福利指標的失。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本期消費除了是當期實質所得的函數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第14章 貨幣與金融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瞭解貨幣的供給 瞭解貨幣的需求 瞭解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
第六章 利率 Dr. Mei-Hua Chen.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II) 授課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章 古典學派

本章大綱 3.1 古典學派的基本假設 3.2 古典學派的生產與就業 3.3 古典學派的貨幣、總需求與通貨膨脹 3.4 古典學派的實質利率 3.5 古典學派的匯率 3.6 古典學派對近代經濟理論的影響 3.7 對古典學派的評論 個案討論2:為何法國的失業率遠高於美國? 個案討論3:科技產業工資與傳統產業的工資 個案討論4:在古典學派裡,通貨膨脹純粹是一種貨幣現象?

古典學派的基本假設 在古典學派理論裡,有三個基本假設: 勞動、消費者與企業的行為都建立在理性的自利行為上。 社會大眾無貨幣幻覺。 無論是財貨與勞務等產品市場或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

古典學派的生產與就業(1/3) 生產函數 數學式表示為:y= f (L, K, t, N)  式中,y為全國實質產出;L為勞動就業量;K為資本存量;t為生產技術水準;N為自然資源。 勞動需求 企業家追求最大利潤的條件為:W=P×MPL  其中,W為貨幣工資;P為產品價格;MPL為勞動邊際生產力;等號左邊為企業支付給勞動的報酬,右邊則為勞動的邊際產值(VMPL),即勞動對企業的貢獻價值。 在古典學派下,勞動需求線即為線,如果企業提升技術,也會提高勞動需求。

圖3.1 一國生產函數與勞動邊際生產力(1/2)

圖3.1 一國生產函數與勞動邊際生產力(1/2)

圖3.1 一國生產函數與勞動邊際生產力(1/2)

圖3.1 一國生產函數與勞動邊際生產力(2/2)

圖3.2 勞動需求線即為MPL線

圖3.3 當企業提升技術時會引發勞動需求的增加

圖3.3 當企業提升技術時會引發勞動需求的增加

圖3.3 當企業提升技術時會引發勞動需求的增加

古典學派的生產與就業(2/3) 勞動供給 勞動供給的多寡取決於其最大的效用;而勞動者的效用是由其實質所得與休閒所構成,即U=U(y, Le),其中,y為實質所得,Le為休閒。根據個體經濟理論可知,勞動的供給可視為實質工資的函數,假設實質工資愈高時,(1)產生「替代效果」,此時工作意願會增加,以替代休閒的減少,因此勞動供給會增加;(2)產生「所得效果」,會在維持相同生活(收入)之下,工作意願減少,勞動供給會減少,對全國平均勞動而言,替代效果大於所得,勞動供給會增加,亦即不考慮後彎的勞動供給線,所以當實質工資愈低,則勞動供給會減少,故如圖3.4所示,SL為正斜率。

圖3.4 勞動供給線

古典學派的生產與就業(3/3) 勞動市場與均衡 勞動需求與供給兩者均為實質工資的函數,因此,由勞動供需兩條線的交點即決定了就業量與實質工資。如圖3.5所示,E點為均衡點,其就業量為Lf,而實質工資為 。 勞動需求線(DL)與勞動供給線(SL)若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時,則兩者皆會垂直上移,上移的幅度等於物價水準。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線

圖3.5 勞動市場均衡(1/2)

圖3.5 勞動市場均衡(1/2)

圖3.5 勞動市場均衡(1/2)

圖3.5 勞動市場均衡(2/2)

圖3.6 勞動需求線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1/2)

圖3.6 勞動需求線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1/2)

圖3.6 勞動需求線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1/2)

圖3.6 勞動需求線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2/2)

圖3.7 勞動供給線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

圖3.7 勞動供給線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

圖3.7 勞動供給線由實質工資轉變成貨幣工資

圖3.8 當物價水準變動時,實質工資的勞動市場與貨幣工資的勞動市場之變化關係

圖3.8 當物價水準變動時,實質工資的勞動市場與貨幣工資的勞動市場之變化關係

圖3.8 當物價水準變動時,實質工資的勞動市場與貨幣工資的勞動市場之變化關係

圖3.8 當物價水準變動時,實質工資的勞動市場與貨幣工資的勞動市場之變化關係

圖3.8 當物價水準變動時,實質工資的勞動市場與貨幣工資的勞動市場之變化關係

圖3.9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線

圖3.9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線

圖3.9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線

圖3.9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線

圖3.9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線

圖3.9 古典學派的總供給線

古典學派的貨幣、總需求與通貨膨脹(1/6) 台灣對貨幣的定義又可分為下列三種: M1=M1A=家計單位與企業所持有的通貨淨額+支票存款      +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M2=M1B+準貨幣(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郵政儲金  +外匯存款+外國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 貨幣的功能主要具有下列四種特性: 交易的媒介 價值的儲存 遞延支付的標準

古典學派的貨幣、總需求與通貨膨脹(2/6) 貨幣數量學說 在此,首先介紹Fisher 交易方程式: M×V=P×y 式中的M代表貨幣數量;V代表貨幣的流通速度,表示社會大眾在1年內平均1元花在最後財貨與勞務的交易次數,因此,M×V表示以貨幣衡量的交易總金額。等號右邊的P表示物價,而y表示全國的總產出,P×y表示全國產出的總價值,亦可視為名目的國民生產毛額。此等式可說明「一手交錢(M×V),一手交貨(P×y)」的交易行為,此即為古典學派所說的貨幣數量學說。

古典學派的貨幣、總需求與通貨膨脹(3/6) 另外,吾人要介紹劍橋方程式的觀念是強調貨幣需求的功能,認為貨幣除了交易的功能以外,也具有價值儲存功能,於是社會大眾往往將其所得的某一比例以現金持有(稱為現金餘額),其餘的部分則用來購買債券、股票或存款等非貨幣資產,因此,貨幣需求可寫成:  Md=kPy  式中,k為持有現金餘額佔其所得的平均比例,亦即個人為進行交易所願意持有的現金比例,因此,k有資產選擇的存量觀念,此時貨幣與利率(資產預期報酬率)有關,具有交易與儲存價值的功能,其他符號意義與前述相同。

古典學派的貨幣、總需求與通貨膨脹(4/6)

古典學派的貨幣、總需求與通貨膨脹(5/6)

古典學派的貨幣、總需求與通貨膨脹(6/6) 古典學派的總需求線 常數=M×V=P×y 在古典學派下,貨幣具有中立性。

圖3.10 古典學派的總需求線(AD線)(1/2)

圖3.10 古典學派的總需求線(AD線)(1/2)

圖3.10 古典學派的總需求線(AD線)(1/2)

圖3.10 古典學派的總需求線(AD線)(2/2)

圖3.11 物價水準的決定—由AD線與AS線決定物價水準(1/2)

圖3.11 物價水準的決定—由AD線與AS線決定物價水準(1/2)

圖3.11 物價水準的決定—由AD線與AS線決定物價水準(1/2)

圖3.11 物價水準的決定—由AD線與AS線決定物價水準(1/2)

圖3.11 物價水準的決定—由AD線與AS線決定物價水準(2/2)

古典學派的實質利率 I=i(r) 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 r=rn- 式中,r為實質利率;rn為名目利率; 為預期物價上漲率或預期通貨膨脹率。 實質利率=名目利率-預期物價上漲率 可貸資金市場  S=S(r, y)  I=i(r) 政府預算與可貸資金市場

圖3.12 古典學派的可貸資金市場(1/2)

圖3.12 古典學派的可貸資金市場(1/2)

圖3.12 古典學派的可貸資金市場(1/2)

圖3.12 古典學派的可貸資金市場(2/2)

圖3.13 政府預算赤字與可貸資金市場

圖3.13 政府預算赤字與可貸資金市場

圖3.13 政府預算赤字與可貸資金市場

圖3.13 政府預算赤字與可貸資金市場

圖3.14 政府預算盈餘與可貸資金市場(1/2)

圖3.14 政府預算盈餘與可貸資金市場(1/2)

圖3.14 政府預算盈餘與可貸資金市場(1/2)

圖3.14 政府預算盈餘與可貸資金市場(1/2)

圖3.14 政府預算盈餘與可貸資金市場(2/2)

古典學派的匯率 所謂匯率是指兩國貨幣的交換比例,也可以說是外國貨幣的價格。  P=E×Pf 式中,P為本國財貨的價格;為外國財貨的價格;E為外國貨幣的價格,或稱為匯率。 在古典學派下,匯率是由購買力平價說來決定,只要本國貨幣供給增加,在外國物價不變下,本國貨幣便會貶值。

圖3.15 古典學派的匯率(1/2)

圖3.15 古典學派的匯率(1/2)

圖3.15 古典學派的匯率(1/2)

圖3.15 古典學派的匯率(1/2)

圖3.15 古典學派的匯率(2/2)

古典學派對近代經濟理論的影響(1/4) 重貨幣學派對貨幣與財政政策的主張如下: 在長期下,自由競爭市場會使社會達到充分就業,而全國的產量只決定於社會的生產能量,財政與貨幣政策對產出均無影響。 在長期下,貨幣政策只會加劇物價的波動,而財政政策只會造成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資源的重分配而己,此即貨幣中立性。 在短期下,貨幣政策可以增加產出,其效果較大;而財政政策較無效,除非配合貨幣政策,亦即貨幣非中立性。

古典學派對近代經濟理論的影響(2/4) 古典學派對新興古典學派的影響 新興古典學派(或稱理性預期學派),如 R. Lucas、T. Sargent、R. Barro、N. Wallace等,均強調每個經濟單位皆想在市場結清的均衡模型之下,追求最適化的行為,以及利用價格的伸縮性,而這些皆為古典學派的特性。 古典學派對供給面學派的影響 供給面學派同意古典學派的說法,認為全國產出只取決於勞動生產力、勞動供給、技術與資本的形成。

古典學派對近代經濟理論的影響(3/4) 與古典學派觀念相同之處: 重貨幣學派: 在長期下,貨幣具中立性,短期則否。 控制貨幣供給是穩定物價的重要因素。 在長期下,貨幣及財政政策對實質產出均無影響。 政府應儘量少干涉私人經濟活動,強調市場功能。 新興古典學派: 在長、短期下,若人們預期到政府政策時,貨幣仍具中立性。

古典學派對近代經濟理論的影響(4/4) 供給面學派: 重視供給面的經濟思潮。 全國產出只取決於勞動生產力、勞動力、技術水準與自然資源。 認為政府增加支出,不管是向民間舉債或增加稅收,均會產生完全排擠效果。 政府應儘量少干涉私人經濟活動,強調市場功能。

圖3.16 最低工資與非自願性失業(1/2)

圖3.16 最低工資與非自願性失業(1/2)

圖3.16 最低工資與非自願性失業(1/2)

圖3.16 最低工資與非自願性失業(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