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元素 之 铜族与锌族元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 学 电 源. 电池的分类 化学电源的分类 原电池知识复习 几种电池介绍 实践活动 科学视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化 学 电 源 典例精析研究性学习.
Advertisements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 吴敏中. 胃乐说明书 [ 药品名称 ] 胃乐胶囊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黄棕色,气味香,味微苦 [ 主要成分 ] 氢氧化铝 [Al ( OH ) 3 ] 、甘草提取物、白芨、 木香等 [ 药理作用 ] 中和胃酸过多、抗溃疡、镇痛、抗炎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卢龙镇中学 高丽伟. 中考说明要求:能用金属活 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 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 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第9章 配位化合物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9-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3 配位平衡 9-4 螯合物 9-5 配位滴定.
第一单元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省质检考前指导.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0.9%的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又名为0.9%氯化钠注射液。人体体液中的Na+、Cl-对于调节体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课前探究: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 4.
高中化学竞赛 【第十一讲 副族元素与化合物】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福清市首届名师 福州市化学会理事
第 15 章 氮族元素.
专题12 化学实验.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化学化工学院 仇毅翔 化学A楼317,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化学视角下的公共危机事件 及危机管理 (2) 环境与生态 化学化工学院 仇毅翔 化学A楼317,
第九章 配位化学基础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9.2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异构现象 9.3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4 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一课时.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 济源市沁园中学 赵志伟.
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无机化学 第11章 电化学基础.
主 讲:燕翔(副教授) 单 位:陇南师专生化系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10.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0.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0.3 电极电势 §10.4 电势图解及其应用.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主要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3.螯合物 4.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重点内容:
第二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 第二节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 一、沉淀的生成 一、沉淀的生成 二、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学习要求 第10章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 2、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熟练进行应用。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秦才玉.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第Ⅰ组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第8章 蚀刻技术 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14.1 氮族元素 §14.2 氧族元素.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14.1 氮族元素 §14.2 氧族元素.
第 七 章 配 位 反 应.
第6章 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s Chapter 6.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章 水溶液 1.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平衡.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 Ksp= 1.10  10-12
1. 概述 2. 沉淀滴定法 3. 重量分析法 4. 小 结.
單元四 陽離子第一屬分析 臺北市立松山工農化工科謝榮忠製作.
分 析 化 学 Analytic Chemistry 赵小菁 基础医学部.
第四章 沉淀滴定方法 本章重点: 摩尔法原理、条件、范围; 佛尔哈德法原理、条件、范围; 法扬司法原理、条件、范围。
专题归纳整合 请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下列关键词: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 平衡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提示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 配位化合物.
第三篇 湿法冶金原理.
單元八 陽離子第三A屬分析(上) 臺北市立松山工農化工科謝榮忠製作.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酸的警示标志 第二节 常见的酸 二、硫酸.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实验二中 化学组 程维胜.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四课时.
… 材料 生活 世界上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有近百万种 化学 医药 能源 ….
第二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2-2 阳离子分析 一、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高三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题解题策略.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位平衡常数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则有[Ag(NH3) 2] +配离子生成: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三课时 ——配合物理论简介 厦大附中 罗丹.
第8章 沉淀滴定法 8.1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8.2 莫尔法 8.3 佛尔哈德法 8.4 法扬司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金属元素 之 铜族与锌族元素

铜族元素 锌族元素 铜族元素通性 铜族金属单质 铜族元素化合物 铜族元素的配合物 锌族元素通性 锌族元素化合物 锌族元素化合物 Cu(I)与Cu(II)的相互转化 ⅠB族元素性质与Ⅰ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 锌族元素通性 锌族元素化合物 锌族元素 锌族元素化合物 锌族元素的配合物 Hg(I)与Hg(II)相互转化 ⅡB族元素与ⅡA族元素性质对比

铜族元素的基本性质 性质 铜 银 金 元素符号 Cu Ag Au 原子序 29 47 79 原子量 63.546 107.868 196.9665 价电子构型 3d104s1 4d105s1 5d106s1 常见氧化态 +1,+2 +1 +1,+3 原子半径/pm(金属半径) 127.8 144.4 144.2 M+离子半径/pm 96 129 137

铜族元素的基本性质 性质 铜 银 金 M2+离子半径/pm 72 97 _ 第一电离能/(KJ/mol) 750 735 895 1970 2083 1987 常见氧化态 +1,+2 +1 +1,+3 M+(g)水合热/(KJ/mol) -582 -485 -644 M2+(g)水合热/(KJ/mol) -2121 升华热/(KJ/mol) 340 285 约385 电负性 1.9 1.93 2.54

铜银金的物理性质 性质 铜 银 金 颜色 紫红 白 黄 密度/(g/cm3) 8.96 10.50 18.88 导电性(Hg=1) 56.9 59 39.6 硬度(金刚石=10) 2.5~3 2.5~4 熔点/K 1356.4 1234.93 1337.43 沸点/K 2840 2485 3353

金属单质 1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铜银金都是晶体,纯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银为银白色。它们的硬度小,熔沸点高,这可能与d电子也参与形成金属键有关;有良好的延展性和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强。 2.化学性质 铜族元素的化学活泼性远较碱金属低,并按Cu,Ag,Au的顺序递减。这与它们的原子半径,外电子结构和有效核电荷有关。

铜族元素 1.1 铜族元素通性 性质 元素符号 价电子构型 常见氧化态 第一电离势 /(kJ · mol–1) 1.1 铜族元素通性 性质 元素符号 价电子构型 常见氧化态 第一电离势 /(kJ · mol–1) 第二电离势/(kJ · mol–1) 铜 Cu 3d104s1 +1,+2 750 1970 银 Ag 4d105s1 +1 735 2083 金 Au 5d106s1 +1,+3 895 1987

1.2 铜族金属单质 2Cu+O2+CO2+H2O == Cu(OH)2 · CuCO3 4Ag+2H2S+O2 == 2Ag2S+2H2O 1.2 铜族金属单质 2Cu+O2+CO2+H2O == Cu(OH)2 · CuCO3 4Ag+2H2S+O2 == 2Ag2S+2H2O 2Cu+4HCl+O2 == 2CuCl2+2H2O 2Cu+8HCl(浓) == 2H2[CuCl 4] +H2↑ △ Au+4HCl+HNO3 == HAuCl4+NO+2H2O

→ ↘ 铜族元素化合物 1. 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Cu(OH)2 CuO + H2O Cu2O 2Cu2++5OH–+C6H12O6 == Cu2O↓+C6H11O7–+3H2O CuO和Cu2O都不溶于水

2. 卤化铜和卤化亚铜 不但溶于水,而且溶于乙醇和丙酮。 CuCl2 在很浓的溶液中呈黄绿色 较浓溶液中呈绿色 在稀溶液中显蓝色。 △ CuCl2 · 2H2O Cu(OH)2 · CuCl2+2HCl+2H2O 所以制备无水CuCl2时,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脱水,无水CuCl2进一步受热分解为CuCl和Cl2 。

卤化亚铜是 共价化合物 卤化亚铜都是白色的难溶化物,其溶解度依Cl、Br、I顺序减小。 拟卤化铜也是难溶物,如: CuCN的Ksp = 3.2×10–20 CuSCN的Ksp = 4.8×10–15

用还原剂还原卤化铜可以得到卤化亚铜: 2CuCl2+SnCl2 == 2CuCl↓+SnCl4 2CuCl2+SO2+2H2O == 2CuCl↓+H2SO4+2HCl CuCl2+Cu == 2CuCl↓ CuI可由和直接反应制得: 2Cu2++2I– == 2CuI + I2

干燥的CuCl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但湿的CuCl在空气中易发生水解和氧化: 4CuCl + O2+ 4H2O == 3CuO · CuCl2 · 3H2O + 2HCl 8CuCl + O2 == Cu2O + 4Cu2+ + 8Cl– CuCl易溶于盐酸,由于形成配离子,溶解度随盐酸浓度增加而增大。 用水稀释氧化亚铜的浓盐酸溶液则又析出CuCl沉淀: 冲稀 CuCl32–+ CuCl2– 2CuCl↓+ 3Cl– 浓HCl

3. 硫酸铜 CuSO4 · 5H2O CuSO4 · 3H2O+2H2O CuSO4 · 3H2O CuSO4 · H2O+2H2O 375K CuSO4 · 5H2O CuSO4 · 3H2O+2H2O CuSO4 · 3H2O CuSO4 · H2O+2H2O 386K 531K CuSO4 · H2O CuSO4+H2O 加热CuSO4 ,高于600 oC ,分解为CuO、SO2 、SO3和O2 。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检验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水,并可作干燥剂。

4. 氧化银和氢氧化银 2Ag++2OH– Ag2O+H2O Ag+O2 △ 在温度低于–45oC ,用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硝酸银的90%酒精溶液作用,则可能得到白色的AgOH沉淀。 Ag2O是构成银锌蓄电池的重要材料,充放电反应为: 放电 充电 AgO+Zn+H2O Ag+Zn(OH)2 Ag2O和MnO2、Cr2O3 、CuO等的混合物能在室温下将CO迅速氧化成CO2,因此可用于防毒面具中。

5. 卤化银 Ag++X– == AgX↓ (X=Cl、Br、I) Ag2O+2HF == 2AgF+H2O↓ (蒸发,可制得AgF) 颜色 溶度积 键型 晶格类型 AgF 白 – 离子 NaCl AgCl 1.8×10–10 过渡 AgBr 黄 5.0 ×10–13 AgI 8.9×10–17 共价 ZnS

6. 硝酸银 AgNO3见光分解 ,痕量有机物促进其分解,因此把AgNO3保存在棕色瓶中。 AgNO3和某些试剂反应,得到难溶的化合物,如:白色Ag2CO3、黄色Ag3PO4、浅黄色Ag4Fe(CN)6、桔黄色Ag3Fe(CN)6、砖红色Ag2CrO4。

AuF3,AuCl3,AuCl4–,AuBr3,Au2O3 · H2O等 7. 金的化合物 Au(Ⅲ)是金的常见的氧化态,如: AuF3,AuCl3,AuCl4–,AuBr3,Au2O3 · H2O等 AuCl3无论在气态或固态,它都是以二聚体Au2Cl6的形式存在,基本上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AuCl3 △ AuCl+Cl2

1.4 铜族元素的配合物 铜族元素的离子具有18e结构,既呈较大的极化力,又有明显的变形性,因而化学键带有部分共价性; 1.4 铜族元素的配合物 铜族元素的离子具有18e结构,既呈较大的极化力,又有明显的变形性,因而化学键带有部分共价性; 可以形成多种配离子,大多数阳离子以sp、sp2、sp3、dsp2等杂化轨道和配体成键; 易和H2O、NH3、X–(包括拟卤离子)等形成配合物。

1. 铜(Ⅰ)配合物 Cu+为d10电子构型,具有空的外层sp轨道,它能以sp、sp2或sp3等杂化轨道和X–(除F外)、NH3、S2O32–、CN–等易变形的配体形成配合物,如CuCl32–、Cu(NH3)24+、Cu(CN)43–等,大多数Cu(I)配合物是无色的。 Cu+的卤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I>Br>Cl。

[Cu(NH3)2]Ac用于合成氨工业中的铜洗工序: Cu2O + 4NH3 · H2O == 2Cu(NH3)2+ + 2OH– + 3H2O 2Cu(NH)32+ + 4NH3 · H2O + 1/2O2 == 2Cu(NH3)42++ 2OH– + 3H2O [Cu(NH3)2]Ac用于合成氨工业中的铜洗工序: 加压降温 减压加热 [Cu(NH3)2]Ac + CO + NH3 [Cu(NH3)2]Ac · CO 若向Cu2+溶液中加入CN–,则溶液的蓝色消失 Cu2+ + 5CN– == Cu(CN)43– + 1/2(CN)2

2 . 铜(Ⅱ)配合物 Cu2+的配位数有2,4,6等,常见配位数为4。 Cu(II)八面体配合物中,如Cu(H2O)62+、 CuF64–、[Cu(NH3)4(H2O)2]2+等,大多为四短两长键的拉长八面体,只有少数为压扁的八面体。 Cu(H2O)62+ , Cu(NH3)42+等则为平面正方形。 CuX42–(X=Cl – ,Br – )为压扁的四面体。

3. 银的配合物 Ag+通常以sp杂化轨道与配体如Cl–、NH3、CN– 、S2O32–等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配离子。 I– AgCl Ksp 1.8×10–10 NH3 · H2O Ag(NH3)2+ K稳 1.1×107 Br – AgI Ksp 8.9×10–17 I– Ag(S2O2)23– K稳4.0×1013 S2O32– AgBr Ksp 5.0×10–13 CN– Ag(CN)2 – K稳 1.3×1021 S2– Ag2S Ksp 2×10–49

4. 金的配合物 2Ag(NH3)2+ + HCHO + 2OH– == 2Ag↓+ HCOO– + NH4+ + 3NH3 + H2O 4Ag + 8NaCN + 2H2O + O2 == 4Na[Ag(CN)2] + 4NaOH 2Ag(CN)2– + Zn == Ag + Zn(CN)42– 4. 金的配合物 HAuCl4 · H2O(或NaAuCl4 · 2H2O)和KAu(CN)2是金的典型配合物。 2Au + 4CN– + 1/2O2+ H2O == 2Au(CN)2– + 2OH– 2Au(CN)2– + Zn == 2Au + Zn(CN)42–

Cu(I)与Cu(II)的相互转化 铜的常见氧化态为+1和+2,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与它们存在的状态、阴离子的特性、反应介质等有关。 气态时,Cu+(g)比Cu2+(g)稳定,由△rGm的大小可以看出这种热力学的倾向。 2Cu+(g) == Cu2+(g) + Cu(s) △rGm = 897 kJ · mol–1

2. 常温时,固态Cu(I)和Cu(II)的化合物都很稳定。 CuO2(s) == CuO(s)+Cu(s) △rGm = 113.4 kJ · mol–1 3. 高温时,固态的Cu(II)化合物能分解为Cu(I)化合物,说明Cu(I)的化合物比Cu(II)稳定。 773K 2CuCl2(s) 2CuCl(s) + Cl2↑ 1273K 4CuO(s) 2CuO(s) + O2↑ 728K 2CuS(s) Cu2S(s) + S

4. 在水溶液中,简单的Cu+离子不稳定,易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u2+和Cu。 0.153 0.521 Cu2+ Cu+ Cu 2Cu+ == Cu + Cu2+ lgK= n(E+-E–) 0.0592 1×(0.521-0.153) 0.0592 = 6.23 = [Cu2+] [Cu+]2 K= =1.70×106

水溶液中Cu(Ⅰ)的歧化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u+]较大时,平衡向生成Cu2+方向移动,发生歧化; [Cu+]降低到非常低时,(如生成难溶盐,稳定的配离子等),反应将发生倒转(用反歧化表示)。 歧化 2Cu+ Cu2++Cu 反歧化 在水溶液中,要使Cu(I)的歧化朝相反方向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还原剂存在(如Cu、SO2、I–等)。 有能降低[Cu+]的沉淀剂或配合剂(如Cl–、I–、CN–等)。

CuSO4溶液与KI溶液作用可生成CuI沉淀: 将CuCl2溶液、浓盐酸和铜屑共煮 △ Cu2++Cu+2Cl– CuCl2– CuCl2– CuCl↓+Cl– CuSO4溶液与KI溶液作用可生成CuI沉淀: 2Cu2++4I– ==2CuI↓+I2 工业上可用CuO制备氯化亚铜。 CuO+2HCl+2NaCl == 2NaCuCl2+2H2O NaCuCl2 == CuCl↓+NaCl Cu(Ⅰ)与Cu(Ⅱ)的相对稳定性还与溶剂有关。在非水、非络合溶剂中,若溶剂的极性小可大大减弱Cu(Ⅱ)的溶剂作用,则Cu(Ⅱ)可稳定存在。

ⅠB族元素性质与Ⅰ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 ⅠB族元素与ⅠA族元素的对比 物理化学性质 ⅠA ⅠB 电子构型 ns1 (n-1)d10ns1 密度、熔、沸点及金属键 较ⅠB低,金属 键较弱 较ⅠA高,金属键较强 导电导热及延展性 不如ⅠB 很好 第一电离能、升华热水和能 较ⅠB低 较ⅠA高 第二、三电离能 较ⅠB高 较ⅠA低

锌族元素 2.1 锌族元素通性 锌族元素包括锌、镉、汞三个元素,它们价电子构型为(n-1)d10ns2,锌族元素基本性质如下: 熔点/K 2.1 锌族元素通性 锌族元素包括锌、镉、汞三个元素,它们价电子构型为(n-1)d10ns2,锌族元素基本性质如下: 熔点/K 沸点/K 第一电离势/(kJ/mol) 第二电离势/(kJ/mol) 第三电离势/(kJ/mol) M2+(g)水合热/(kJ/mol) 氧化态 Zn 693 1182 915 1743 3837 -2054 +2 Cd 594 1038 873 1641 3616 -1316 Hg 234 648 1013 1820 3299 -1833 +1, +2

锌、镉、汞元素的某些性质 Zn Cd Hg 原子序 30 48 80 原子量 65.38 112.41 200.59 电子组态 3d104s2 4d105s2 5d106s2 电负性 1.6 1.7 1.9 金属半径/pm 134 151 第一电离势/(kJ/mol) 915 873 1013 第二电离势/(kJ/mol) 1743 1641 1820 第三电离势/(kJ/mol) 3837 3616 3299

锌、镉、汞元素的某些性质 E(M2+/M)/V Zn Cd Hg -0.7619 -0.4030 +0.8545 熔点/K 693 594 234 沸点/K 1182 1038 648 ∆H熔点/(kJ/mol) 7.28 6.40 2.30 ∆H气化/(kJ/mol) 114.2 100.0 59.1 ∆Hf/(kJ/mol) 129.3 111.9 61.3 氧化态 +2 +1, +2 M2+(g)水合热/(kJ/mol) -2054 -1316 -1833

元素的通性 锌、镉、汞的熔点和沸点都比较低 汞:唯一在室温下为液态的金属;蒸汽为单原子单质,剧 毒 汞:唯一在室温下为液态的金属;蒸汽为单原子单质,剧 毒 锌、镉、 汞的结构进本上都是典型的金属六方密堆积,但是有较大畸变 使得金属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小,因此升华热小,熔沸点比铜族金属要低的多。

Mg2+ < Zn2+ < Cd2+ < Hg2+ 锌和镉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汞较特殊 三种元素的第一和第二电离能之和都较小,而第三电离能明显较高。 三种元素很少表现过渡金属的性质,极化作用强 Mg2+ < Zn2+ < Cd2+ < Hg2+ 易形成配合物 导致:这些单质比前面的铜族元素密度小的多,抗拉强度也比较低(d电子稳定性)

与其他的d区元素不同,本族中Zn和Cd很相似而同Hg有很大差别: 锌族元素的标准电势图 E0A E0B –0.7628 –1.216 Zn2+ Zn ZnO22- Zn –0.809 > –0.6 < –0.2 Cd2+ Cd22+ Cd Cd(OH)2 Cd +0.851 +0.0984 +0.63 +0.26 HgO Hg HgCl2 Hg2Cl2 Hg

2.2单质 Zn, Cd , Hg都是白色金属,由于d电子未参与成键,本族元素都较软-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 本族元素与其他金属间易形成合金。

2.2 单质 4Zn+2O2+3H2O+CO2 == ZnCO3·3Zn(OH)2 Zn+2NaOH+2H2O == 2.2 单质 4Zn+2O2+3H2O+CO2 == ZnCO3·3Zn(OH)2 Zn+2NaOH+2H2O == Na2[Zn(OH)4]+H2↑ Zn+4NH3+2H2O == [Zn(NH3)4]2++H2↑+2OH- Hg只能溶于氧化性酸,汞与氧化合较慢,而与硫、卤素则很容易反应: 3Hg+8HNO3 == 3Hg(NO3)2+2NO↑+4H2O 6Hg(过)+8HNO3(冷、稀) == 3Hg2(NO3)2+2NO↑+4H2O

2.3 锌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 锌和镉在常见的化合物中氧化数为+2 。 汞有+1和+2两种氧化数。 多数盐类含有结晶水,形成配合物倾向也大。

1.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ZnCO3 == ZnO+CO2↑ ZnO受热时是黄色的,但冷时是白色的。ZnO俗名锌白,常用作白色颜料 。 568K ZnCO3 == ZnO+CO2↑ ZnO受热时是黄色的,但冷时是白色的。ZnO俗名锌白,常用作白色颜料 。 600K CdCO3 == CdO+CO2↑ 氧化镉在室温下是黄色的,加热最终为黑色,冷却后复原。这是因为晶体缺陷(金属过量缺陷)造成的。 573K 2HgO == 2Hg+O2↑ 黄色HgO在低于573K加热时可转变成红色HgO 。两者晶体结构相同,颜色不同仅是晶粒大小不同所致。黄色晶粒较细小,红色晶粒粗大。

Zn2+(Cd2+)+OH– == Zn(OH)2 ( Cd(OH)2 ) Hg2++2OH – == HgO+H2O Zn(OH)2 Cd(OH)2 HgO (两性) (两性偏碱性) 碱性增强 Zn(OH)2+4NH3 == [Zn(NH3)4]2++2OH- Cd(OH)2+4NH3 == [Cd(NH3)4]2++2OH-

2. 硫化物 Ksp 颜 色 溶解情况 HgS 3.5×10-53 黑 溶于王水与Na2S CdS 3.6×10-29 黄 2. 硫化物 Ksp 颜 色 溶解情况 HgS 3.5×10-53 黑 溶于王水与Na2S CdS 3.6×10-29 黄 溶于6mol/L HCl ZnS 1.2×10-23 白 溶于2mol/L HCl 3HgS+8H++2NO3-+12Cl- == 3HgCl42-+3S↓+2NO↑+4H2O HgS+Na2S == Na2[HgS2]( 二硫合汞酸钠) 黑色的HgS加热到659K转变为比较稳定的红色变体。

ZnS可用作白色颜料,它同BaSO4共沉淀所形成的混合晶体ZnS·BaSO4叫做锌钡白或立德粉,是一种优良的白色颜料。 ZnSO4(aq)+BaS(aq) == ZnS·BaSO4↓ 在晶体ZnS中加入微量的金属作活化剂, 经光照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这种材料叫荧光粉,可制作荧光屏、夜光表等,如: 加银为蓝色 加铜为黄绿色 加锰为橙色 CdS用做黄色颜料,称为镉黄。纯的镉黄可以是CdS,也可以是 CdS·ZnS的共熔体。

3. 卤化物 ZnCl2+H2O == H[ZnCl2(OH)] (1) ZnCl2 △ 氯化锌溶液蒸干 : ZnCl2+H2O 3. 卤化物 (1) ZnCl2 △ 氯化锌溶液蒸干 : ZnCl2+H2O Zn(OH)Cl+HCl↑ 必须在HCl气氛中加热脱水 氯化锌的浓溶液形成如下的配合酸: ZnCl2+H2O == H[ZnCl2(OH)] 这个配合物具有显著的酸性,能溶解金属氧化物 FeO+2H[ZnCl2(OH)] == Fe[ZnCl2(OH)]2+H2O

HgCl2俗称升汞。极毒,内服0.2~0.4g可致死,微溶于水,在水中很少电离,主要以HgCl2分子形式存在 。 NH3 H2O Hg(NH2)Cl↓ HgCl2 Hg(OH)Cl↓ + HCl SnCl2 Hg2Cl2 + SnCl4 SnCl2 Hg↓+ SnCl4

(3)Hg2Cl2 Hg2Cl2 + 2e == 2Hg(l) + 2Cl- 味甜,通常称为甘汞,无毒 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Hg2Cl2 由于Hg(I)无成对电子,因此Hg2Cl2有抗磁性。 对光不稳定 Hg2Cl2常用来制做甘汞电极,电极反应为: Hg2Cl2 + 2e == 2Hg(l) + 2Cl-

Hg(I)与Hg(II)相互转化 Hg2+ 0.911 Hg22+ 0.796 Hg 2 Hg22+ == Hg + Hg2+ K0歧=1.14×10-2 Hg22+在水溶液中可以稳定存在,歧化趋势很小,因此,常利用Hg2+与Hg反应制备亚汞盐,如: 振荡 Hg2(NO3)2 Hg(NO3)2+Hg 研磨 HgCl2+Hg Hg2Cl2

当改变条件,使Hg2+生成沉淀或配合物大大降低Hg2+浓度,歧化反应便可以发生,如: Hg22++S2- == HgS↓(黑)+Hg↓ Hg22++4CN- == [Hg(CN)4]2- +Hg↓ Hg22++4I- == Hg↓+[HgI4]2- Hg22++2OH- == Hg↓+ HgO↓+ H2O 用氨水与Hg2Cl2反应,由于Hg2+同NH3生成了比Hg2Cl2溶解度更小的氨基化合物HgNH2Cl,使Hg2Cl2发生歧化反应: Hg2Cl2+2NH3 == HgNH2Cl2↓(白)+Hg↓(黑)+NH4Cl

2.5 配合物 由于锌族的离子为18电子层结构,具有很强的极化力与明显的变形性,因此比相应主族元素有较强的形成配合物的倾向。在配合物中,常见的配位数为4,Zn2+的配位数为4或6。 1. 氨配合物 Zn2+、Cd2+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稳定的氨配合物: Zn2++4NH3 == K稳=1.0×1016 [Zn(NH)4]2- Cd2++4NH== [Cd(NH)4]2- K稳=1.3×1018

2. 氰配合物 Zn2++4CN- == [Zn(CN)4]2- K稳=1.0×1016 Cd2++4CN- == [Cd(CN)4]2- Zn2+、Cd2+、Hg2+离子与氰化钾均能生成很稳定的氰配合物: Zn2++4CN- == [Zn(CN)4]2- K稳=1.0×1016 Cd2++4CN- == [Cd(CN)4]2- K稳=1.3×1018 Hg2++4CN- == [Hg(CN)4]2- K稳=3.3×1041 Hg22+离子形成配离子的倾向较小。

3. 其他配合物 Hg2+离子可以与卤素离子和SCN-离子形成一系列配离子: Hg2++4Cl- == K稳=1.6×1015 配离子的组成同配位体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在0.1mol /L Cl-离子溶液中,HgCl2、[HgCl3]-和[HgCl4]2-的浓度大致相等;在1 mol/L Cl-离子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是[HgCl4]2-离子。 Hg2++4I- == [HgI4]2- K稳=7.2×1029 Hg2++4SCN- == K稳=7.7×1021 [Hg(SCN)4]2- Hg2+与卤素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依Cl―Br―I顺序增强。

Hg2+与过量的KI反应,首先产生红色碘化汞沉淀,然后沉淀溶于过量的KI中,生成无色的碘配离子: Hg2++2I- == HgI2↓ 红色 HgI2↓+2I- == [HgI4]2- 无色 K2[HgI4]和KOH的混合溶液,称为奈斯勒试剂,如溶液中有微量NH4+离子存在时,滴入试剂立刻生成特殊的红棕色的碘化氨基·氧合二汞(Ⅱ)沉淀: [ O NH2]I +KCl+7KI+3H2O Hg NH4Cl+2K2[HgI4]+4KOH == 这个反应常用来鉴定NH4+或Hg2+离子。

ⅡB族元素与ⅡA族元素性质对比 1.熔沸点:ⅡB族金属的熔、沸点比ⅡA族金属低, 汞常温下是液体。 2.化学活泼性:ⅡB族元素化学活泼性比ⅡA族元素低,它们的金属性比碱土金属弱, 并按Zn―Cd―Hg 的顺序减弱,与碱土金属递变的方向相反。 3.键型和配位能力:ⅡB族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和配离子的倾向比碱土金属强得多。

4.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及变化规律: Zn(OH)2 Cd(OH)2 HgO 两 性 弱 碱 弱 碱 碱 性 增 强 Ca(OH)2 Sr(OH)2 Ba(OH)2 强 碱 强 碱 强 碱 碱 性 增 强 5. 盐的性质:两族元素的硝酸盐都易溶于水,ⅡB族元素的硫酸盐是易溶的,而钙、锶、钡的硫酸盐则是微溶的。两族元素的碳酸盐又都难溶于水。ⅡB族元素的盐在溶液中都有一定程度的水解,而钙、锶、钡盐则不水解。

制作: 施 钥 倪秋萍 王丽彤 于斯敏 金 蓉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