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24 NetSim-Cisco WAN專線服務-PPP、ISD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关于 P2P 专线基础技术知识培 训 2011 年 12 月 10 日. P2P 专线有哪些? 0 , OSI 七层参考模型介绍及传输媒介 1 , ISDN 拨号链路。 2 , DDN/FR 链路 3 , ELAN(EDSL,IP) 链路 3 , ATM 链路 4 , SDH/MSTP 链路 5 ,
Advertisements

3.2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点对点协议 PPP PPP 协议的特点 PPP 协议的帧格式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项目六 路由器基本配置与管理.
第6章 路由器的配置和应用 教学目的: 本章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了解路由器的结构,掌握路由器的硬件连接与软件配置连接,学会CISCO IOS的维护、常用操作命令的使用,并能在理解网络如何互连的基础上,通过在命令行状态下配置好CISCO路由器,实现特定的互连要求与安全访问控制要求。
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 黎连业 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先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再分析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的架构、原理与维护。
本周复习一下基本的网络知识 下周开始讲解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第四周开始到实验室做实验(主楼910,919)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網路原理、技術與架構 資訊一忠 網路概論 主講人:王威盛 老師.
第六章 廣域網路 課前指引 相對於傳輸速率快且範圍小的區域網路(LAN)而言,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的範圍幾乎是延伸到全世界。廣域網路藉由公用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 PSTN)或光纖電纜,將多個區域網路鏈結在一起的網路,它可以跨過一個程式、當地、國家或全球主權管理的公共區域。本章就要來介紹廣域網路的觀念,和幾種常見的廣域網路技術。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互联基础解析.
综合业务数字网 (Inter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肖川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肖川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第1章 概述.
4.6 局域网标准 专门的LAN标准 OSI/RM和TCP/IP均属于WAN标准 LAN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 明 军 《网络信息安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 明 军
典型的路由器的结构 路由选择处理机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路由 选择 分组 转发 交换结构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表
第7章 路由技术 7. 1 广域网技术概述 7. 2 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 7. 3 访问控制列表 7.4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组网技术与配置(第2版) 第8章 路由器的配置 汪本标.
網際網路介接技術 (課程編號 INB) 嶺東科技大學 商務科技管理系 謝景順.
第五章 网络层 任务驱动 问题探究 习题讲解 实验要求.
第31讲 帧中继技术FR 主讲:史宝会.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XP >> 第四章 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
第六章 WAN接入设计 第七章 网络介质设计 第八章 网络设计案例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用户需求分析 第三章 现有网络分析
4.3 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 1)点到点网络(Point-to-Point) 2)广播网络(broadcasting) 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现代交换原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教师:申丽然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通信技术基础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王钧铭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校园局域网的规划和组网方案.
PPP协议 点到点协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网络技术专业.
PPP协议 点到点协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网络专业.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广域网技术 第五章.
HL-006 广域网协议原理及配置 ISSUE 4.0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第 6 章 IP 遶送.
Core Switch 設定 Port的開啟與關閉 Virtual LAN建立 將Port指定到Virtual LAN
進階網路系統作業-5 指導教授: 王井煦 教授 第三組 組員: 郭淑貞 林瑞棋 林慶昌
主讲 彭红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主讲 彭红
因特网接入之 ADSL宽带接入技术 xxxxx.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
熟练掌握TCP/IP、IEEE802.3协议的主要内容
HL-001 网络基础知识 ISSUE 5.1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1 计算机网络概念 2.2 因特网体系结构 ★ 2.3 OSI-RM与TCP/IP的关系 2.4 TCP/IP协议簇 ★
網路技術管理進階班---區域網路的技術發展
基礎網路管理 第十一章 OSPF路由協定 製作:林錦財.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子项目1 登录与管理交换机.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The Network Core 由互相連結成網狀的router所組成 資料在網路中傳送的方式 Circuit switching
基礎網路管理 第一章 環境介紹 製作:林錦財.
元智大學網路技術系 TN307 進階網路技術   指導教授 :王井煦.
项目十 广域网协议封装与验证配置.
第 6 章 廣域網路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7單元 網路和資料通訊 McGraw-Hill Education.
Chapter Four 数据链路层.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链路层和局域网.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组网技术》课程组
计算机网络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9章 图像通信 9.1 概述 9.2 图像通信原理 9.3 图像通信系统.
交换机基本配置.
實驗23 NetSim -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3 電子商務技術.
4.1 计算机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 4.2 计算机网络 4.3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系统模式 4.4 Internet与信息系统
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课程 《计算机网络》 第八讲 广域网技术 潍坊学院.
3.2 網絡.
计算机通信网 Lecture 3: 数据链路层.
4.3 广域网 广域网的结构与特点 广域网参考模型 广域网提供的服务 广域网的种类.
第 5 章 广 域 网 基本内容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虚电路与数据报,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拥塞控制原理,X.25网,帧中继FR,异步传递方式ATM。 重点掌握 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 拥塞控制原理 异步传递方式ATM.
单元三、数字程控交换与现代通信网 任务6 现代通信网概论 教学活动 现代通信网概念、组成、性能及分类。 2019/10/2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實驗24 NetSim-Cisco WAN專線服務-PPP、ISDN 實驗目的: 明瞭Cisco WAN - HDLC、PPP、X.25、ISDN與ATM的網路技術 模擬建立PPP、ISDN 網路介面

背景資料 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路),指城市對城市這種受地理分隔的網路。 WAN使用ISDN(Inter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整合性數位服務網路)和Frame Relay(訊框中繼)等資料連結,這些都是由電信服務所提供,以便在廣泛區域上取得頻寬。WAN可連接一個組織的各個位置、可連接到其他組織的各個位置、可連接到外部服務(例如資料庫),也可以連接到遠端使用者。WAN通常會傳送各種不同的流量類型,例如語音、資料及視訊。

WAN WAN技術運作於OSI參考模型中最低的三個層:實體層、資料連結層以及網路層。下圖說明了常用的WAN技術與OSI參考模型之間的關係 。

WAN 電話服務和資料服務是最常見的WAN服務。電話服務和資料服務,是從建築物出現點(POP)連接到WAN提供者的中央機房(central office;CO)。CO是一個區域中央機房,而指定區域內所有的地區性迴圈皆與其相連,並在此進行用戶線路的電路交換。

WAN WAN網路的概述,如下圖所示,將WAN提供者服務分成三個主要類型:

WAN 呼叫設定:設定和清除電話用戶之間的呼叫。呼叫設定亦稱為傳訊,它所使用的電話通道不和其他的流量共用。最常用的呼叫設定為傳訊系統7(SS7),它在傳輸點之間使用傳輸到呼叫目的地的電話控制訊息和訊號。 分時多工(TDM):源自許多來源的資訊擁有配置於單一媒體的頻寬。電路交換使用傳訊來決定呼叫繞送,此為傳送端與接收端之間的專屬路徑。藉由多工處理將流量送入固定的時槽中,TDM可避免設備壅塞和不固定的延遲。舉例來說,基本的電話服務和ISDN都是用TDM電路。

WAN

WAN Frame Relay:訊框中包含的資訊和其他的WAN訊框中繼用戶共享頻寬。Frame Relay為統計式多工服務,它不像TDM,而是使用第2層識別碼和固接虛擬電路。此外,訊框中繼分封交換使用具有封包中所含傳送端與接收端定址的第3層路由。

WAN設備 路由器:提供許多服務,包括LAN和WAN介面埠。 WAN交換器:連接語音、資料和視訊通訊用的WAN頻寬。 數據機:介面語音等級服務。數據機包含介面ISDN服務的CSU/DSU和TA/NT1設備。 通訊伺服器:專門用於撥接使用者通訊。

WAN介面型態 WAN資料連結層定義了提供傳輸至遠端網站的資料封裝方式,WAN資料連結協定則描述單一資料路徑上各系統間的訊框載送方式,在WAN介面的型態主要有HDLC、PPP、X.25、Frame Relay、ISDN和ATM,分別介紹如下:

HDLC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階資料連結控制)是屬於ISO標準,由於廠商的實作方式各有不同,所以各廠商之間的HDLC可能並不相容;不過,HDLC同時支援點對點與多點組態。

HDLC 旗標:指出訊框的起點並設定為十六進位(以16為底)的7E。 位址:一個單位元組或雙位元組欄位,指出多重分支環境下終點工作站的位址。 控制:指出訊框是為資訊、管理或無編號類型的訊框。它也包含特定的功能編碼。 資料:封裝的資料。 FCS:訊框檢查字元(FCS)。 旗標:尾端的7E旗標識別碼。

PPP PPP(Point to Point;點對點)封裝協定用於同步兩非同步點對點交和電路交換連結上的通訊,最典型的用途是在非同步交換電路的連結,透過電話把電腦連上Internet。另外,雖然它是第二層的協定,但還是可以用來封裝很多第三層協定,如IP及IPX。 PPP是HDLC的變形,它對HDLC的訊框結構做了少許的修改,協定的部份標示著此為第三層協定,並且被封裝在該欄位的data部份。

PPP PPP的特點如下: 動態的商議IP位址的能力。 為每個框架作總合和錯誤的檢查。 在單一連續的連接點之上支援多重協定的能力。 附加商議的NCPs網路層協定。 建立聯結選擇項的LCP。

X.25 X.25規範對應OSI三層,並描述了分組的格式及分封交換的過程。X.25的第二層由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平衡式連結存取程序)實現,它定義了用於DTE/DCE連接的格式。X.25的第一層定義了電氣和物理連接埠的特性。 X.25網路設備分為數據終端設備(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數據通訊設備(data communictaion equipment;DCE)及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 exchange)設備。DTE是X.25的末端系統,如終端、計算機或網路主機,一般位於用戶端,如Cisco的路由器就是DTE設備。DCE設備是專用通信設備,如數據機和分封交換機。而,PSE則是公共網路的主幹交換機。

X.25 X.25定義了數據通訊的電話網路,每個分配給用戶的x.25 端口都具有一個x.121地址,當用戶申請到的是SVC(switched virtual circuit;交換虛擬電路)時,x.25一端的用戶在訪問另一端的用戶時,首先將呼叫對方x.121地址,然後接收到呼叫的一端可以接受或拒絕,如果接受請求,就會連接建立實現數據傳輸,當沒有數據傳輸時掛斷連接,整個呼叫過程就類似我們撥打普通電話,唯一不同的是x.25可以實現一點對多點的連接。其中x.121地址、HTC均必須與x.25服務提供商分配的參數相同。X.25 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永久虛擬電路)沒有呼叫的過程,類似DDN專線。 X.25是特別為了能在大多數的連結上提供可靠的通訊而設計,藉由在傳輸過程中不斷的核對資料,封包可以在任何時候重傳,甚至在必要時還可以重新繞送。不過,X.25為了這些可靠性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因為資料校正的動作而限制了資料的傳輸效能。

Frame Relay Frame Relay是由ITU-T於1988年列為建議規格,之後ITU-T、ANSI及許多網路廠商,皆致力於訊框中繼標準的制定和產品開發。Frame Relay是個類似X.25的分封交換網路(同時也取代了X.25),是一種構造簡單而傳輸效率更高的網路傳輸技術。 由於X.25傳輸時採用三層通信協定的處理方式,其封包路徑上的每一個節點,必須接收到完整的封包資料後,經檢查無誤之後才送出,主要是因為早期的線路品質不高,因些需要有複雜的錯誤檢查程式,但近年來隨著傳輸線路的品質提升,傳輸錯誤率降低,因此發展出Frame Realy的傳輸方式。

Frame Relay Frame Relay在做傳輸時只會去檢查封包的標頭(header)中的目的位址,就立即傳送出此封包,因此,在傳輸速度上顯得非常快。 Frame Relay技術可建立在現有的高速傳輸線路之上,經常被用於WAN的連線,它可以傳輸多種不同的資料型態、內容與通信協定,並且允許同一條實體電路上建立多條邏輯通道,即所謂的PVC,進而達到頻寬共享的目的。

Frame Relay 在使用Frame Relay網路通信時,用戶端資料經過Frame Relay存取裝置(FRAD)處理後,便放入一長度可變的訊框(Frame)之中,在訊框中同時會包含傳輸所需之其他資訊,傳輸時利用連接識別碼(DLCI)判斷所要到達的目的地。 Frame Relay網路亦提供約定資訊速率(CIR)的功能,以保障使用者的最低通信速率。

Frame Relay

Frame Relay Frame Relay的訊框欄位說明如下: 旗標:表示訊框中繼訊框的開始與結束。 位址:表示位址欄位的長度。雖然訊框中繼位址的長度目前都是兩個位元組,但在未來可用位址位元更大的位址長度。在位址欄位中,每個位元組的第八個位元是用來表示位址。位址包含了下列資訊: DLCI值:表示DLCI值。由位址欄位的前10個位元所構成。 壅塞控制:位址欄位的最後三個位元,用來控制Frame Relay的壅塞指示機制。這些位元分別是FECN、BECN以及丟棄資格(DE)位元。 資料:長度不固定的欄位,包含封裝的上層資料。 FCS:訊框檢查字元,用來確保傳輸的資料完整性。

ISDN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整體服務數位網路),簡單的說,就是提供用戶數位電話線,然後用數位方式來傳輸資料。ISDN具有A、B兩個通道,每個通道皆支援64 K的數位頻寬,每個通道也都能用來當做電話、傳真或數據傳輸。當你使用數據傳輸時,ISDN提供64 K或128 K的撥接速度,若採用128 K,即等於同時撥了兩通電話。這種數位模式傳輸,優點即在於穩定快速,一般是由電信局提供這種服務。 兩種常見的ISDN有: 基本速率介面(Basic-Rate Interface;BRI) 主要速率介面(Primary-Rate Interface;PRI)

ISDN ISDN的基本速率端口服務(採用BRI)提供2個B頻道和1個D頻道(2B+D)。BRI的B頻道速率為64 Kbps,用於傳輸用戶數據。D頻道的速率為16 Kbps,主要傳輸控制信號。在北美和日本,ISDN的主速率端口(採用PRI)提供23個B頻道和1個D頻道,總速率可達1.544 Mbps,其中D頻道速率為64 Kbps。而在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ISDN的PRI提供30個B道和1個64 Kbps D頻道,總速率可達2.048 Mbps。 如下圖所示,ISDN介面參考點包含如下: S/T介面定義了TE1與NT間的介面。S/T亦可定義TA對NT介面。 R介面定義了TE2與TA間的介面。 U介面定義了NT與ISDN網路間的兩線式介面。

ISDN

ISDN ISDN為網路設計者提供了極大的彈性,因為它可以供應每個B頻道給個別的語音和資料應用程式使用。例如,一個ISDN 64 kbps B頻道可以下載公司網路中的大型文件,而另一個B頻道則用來瀏覽網頁。設計WAN時,你應該慎選設備,以便利用設備的功能來善加運用ISDN的彈性。

ATM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非同步傳送模式)係由國際標準單位所制定,是一種適於區域及廣域網路的傳輸技術,以53 Byte長度的細胞(Cell)為傳輸單位,用來支援多種型態流量的高速預接式多工及交換技術。它採用連接導向式(connection-oriented)協定,最主要是做為一種多功能預接式的傳輸模式。 ATM技術在推出之初,曾被網路界寄以厚望,希望能廣泛應用於區域與廣域網路上,但因其建置成本較高而推展不易,再加上Gigabit Ethernet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區域網路市場上,無法達到像Gigabit Ethernet一樣好的成本效益。不過,在廣域網路的市場上仍有其發展空間。目前在實際應用上,大多是運用ATM硬體的高速交換速率,搭配上層軟體通信協定來突破現有路由器的傳輸瓶頸。透過ATM交換器與第三層交換器的連結,達成提升網路頻寬與傳輸效能的目的。

ATM 固定長度的細胞(Fixed-length cells):ATM是採用固定長度的封包,細胞是傳輸的基本單位,有別於一般傳統不同封包長度的交換方式,如分封交換等。 並列導向(Parallel Orientation):傳統的網路是採取串列導向的傳送方式,如Ethernet,其傳輸速率為100 Mbps,在每次傳輸時,僅有一個封包資料在線路上傳送,因此,當大量節點加入時,若同時傳送資料,可能會造成網路的速度下降;而ATM則是採用並列傳送的方式,就算是增加了更多的節點,也不會影響到網路的整體的速度。 虛擬通道連接(Virtual Channel Connection;VCC):ATM的傳輸是採取連接導向的方式,換言之,節點和節點之間的連接必須先建立一個通道,此通道包含了虛擬通道及虛擬路徑(Virtual Path;VP),VP可以看成是VC的集合體,一個VP中可包含許多VC,在Cell中的表頭有記錄VP與VC的資料,虛擬通道又分成永久虛擬通道和交換式通道,分別用在不同的場合中。

實驗方法(CHAP認證的PPP設定) 實驗要求:將台北(Router 1)和新竹(Router 2)連線採用具CHAP認證的PPP連線協定。 Cisco IOS 使用『encapsulation ppp』命令來設定PPP連線協定;使用『ppp authentication {chap | pap}』命令來指定認證方式,設定CHAP時帳號採用路由器的主機名稱,密碼採用路由器的secret密碼,命令格式為: username hostname password secret_pass 首先使用『show interface s0』來撿視目前系統的序列連線是採用HDLC協定。

Router 2上針對PPP的設定 假定台北(Router 1)的主機名稱為Taipei,secret密碼為Taipei_pass;新竹(Router 2)的主機名稱為Shinchu,secret密碼為Shinchu_pass。

Router 2上針對PPP的設定

ISDN 網路拓樸:二台2621路由器及二台個人電腦組成,並在各裝置上給予虛擬IP address以便模擬。圖中bri0代表裝置的ISDN BRI介面,在IP address設定部份WAN採用172.16.1/24,LAN採用192.168.x/24,並配合網管的慣例,裝置使用最後可用IP address,254, 253…,PC使用最前可用IP address,1, 2…

ISDN 網路拓樸

ISDN連線參數 switch-type:ISDN交換機型,如果不知道供應商在中央機房使用哪一種交換機,需向跟他們詢問,圖上有關鍵字。 spid1:服務供應商的電路設定 SPID(service Profile Identifier),為的是要在交換機上辨認,有點像電話號碼一樣。 spid2:看需要設定。 dial:撥號字串用來建立第三層連接。

ISDN 首先針對Router 1做設定,除了指定ISDN交換機型、spid1、dial外並用RIP作為繞路協定。 (config)#isdn switch-type basic-ni (config)#interface bri0 (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254 255.255.255.0 (config-if)#isdn spid1 32177820010100 (config-if)#dialer string 7782001 (config-if)#dialer-group 1 (config-if)#no shutdown (config-if)#exit (config)#dialer-list 1 protocol ip permit

ISDN 對Router 2做設定,除了指定ISDN交換機型、spid1、dial外並用RIP作為繞路協定。 (config)#isdn switch-type basic-ni (config)#interface bri0 (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253 255.255.255.0 (config-if)#isdn spid1 32177820020100 (config-if)#dialer string 7782002 (config-if)#dialer-group 1 (config-if)#no shutdown (config-if)#exit (config)#dialer-list 1 protocol ip permit

ISDN

show isdn status

學習評量 說明網路因距離遠近的幾種分類。 說明廣域網路連線的類型。 說明WAN介面型態有哪幾種? 說明常用的網路專線頻寬如何? 何謂PSTN和POTS? 常見的DSL架構有哪些? 比較不同PPP通信協定的認證方式。 何謂PPPoE? 說明為何ISDN中B通道的傳輸速率定為64Kp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