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通訊協定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3.3 公眾數據網路 3.4 TCP/IP通訊協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项目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Advertisements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 陈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年2月.
大学计算机基础—— 系统工具与环境 (理工科用) 赵 欢 肖德贵 李丽娟 洪跃山 编著.
先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再分析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的架构、原理与维护。
本周复习一下基本的网络知识 下周开始讲解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第四周开始到实验室做实验(主楼910,919)
第五章 網際網路 5-1 網際網路的歷史沿革 5-2 網際網路基本運作原理 5-3 連線媒介與連線上網 5-4 網際網路上的熱門應用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網路原理、技術與架構 資訊一忠 網路概論 主講人:王威盛 老師.
第 8 章 IP 基礎與定址.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第7章 防 火 墙 技 术 7.1 防火墙概念 7.2 防火墙原理及实现方法 7.3 防火墙体系结构 7.4 防火墙的构成
第 12 章 UDP 與 TCP.
第一章 概 述.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2 版) 第 7 章 网络互连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因特网 TCP/IP协议 IP路由技术 Internet接入技术 Internet服务.
网络协议及架构安全 培训机构名称 讲师名字.
電子商務:數位時代商機‧梁定澎總編輯‧前程文化 出版
Chapter 12 UDP 與 TCP.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资源子网:   主机 终端 终端控制器   外设 软件资源 信息资源    .
计算机网络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学年 第一学期.
6.1 网络概述 6.2 Windows的网络功能 6.3 Internet概述 6.4 Internet的使用 6.5 网上浏览工具的使用
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 德州学院计算机系.
第1章 概述.
4.6 局域网标准 专门的LAN标准 OSI/RM和TCP/IP均属于WAN标准 LAN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Chapter 6 電腦網路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各个层次的相关协议,理解接口和服务等概念。掌握ISO/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各个层次及其所实现的功能。掌握IP地址的功能和划分,并对子网掩码和下一代互联网IPv6有相应的了解。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通信技术基础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王钧铭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網路基本概念與設定方法 林文宗 資管系助理教授
第5章 网络软件 开发技术 (一)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本章导语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章目录 本章重点  开始学习 思考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包和包过滤 2)理解包过滤的方法 3)设置特殊的包过滤规则
網路概論.
第 12 章 UDP 與 TCP.
網路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是為讀者建立有關網路的基本知識, 作為後續章節的基礎。首先我們會說明網路的基本概念, 接著介紹網路的各種類型與相關的作業系統, 最後則是介紹 OSI 與 DoD 等兩種網路模型, 讓讀者能進一步了解網路運作的方式。
通訊協定 OSI分層模式 與 TCP/IP協定
第3讲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C) Active Network CO., Ltd
第五章 網際網路 5-1 網際網路的歷史沿革 5-2 網際網路基本運作原理 5-3 連線媒介與連線上網 5-4 網際網路上的熱門應用
Socket 基本觀念.
網路服務 家庭和小型企業網路 – 第六章.
TCP/IP Protocol Suite TCP/IP協定 第二組 投影片製作by簡嘉宏 綦凱宏 林睿敏 滕孟哲.
第 2 章 TCP / IP 簡介.
在一定程度上 人类的思维产生于 简单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Marvin Minsky.
第二十二章 電子商務網路架構.
考试题型 填空题(30) 选择题(20) 名词解释(10) 问答题(24) 计算题(16) 附加题(30) 成绩核算:
本章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Internet基础 Internet服务
第4章 OSI傳輸層.
校園網路架構介紹與資源利用 主講人:趙志宏 圖書資訊館網路通訊組.
第5讲 网络层 本讲目的: 概述: 理解网络层服务原理: 因特网的实现实例 网络层的服务 路由选择原理 分层的路由选择 IP协议
第 12 章 UDP 與 TCP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TCP/IP 與 Internet 網路連結技術
第2讲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TANet PROTOCOL ANALYSIS - WIRESHARK - 350.
第7章 传输层协议——TCP与UDP 任课教师 卢豫开.
3 電子商務技術.
TCP/IP协议及其应用.
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 TCP/IP.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引言 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系统结构参考模型ISO/OSI
Source: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125, No
大学计算机基础 5-2 计算机网络模型与协议.
網路概論 第3章 協定與模型.
2019/5/3 JAVA Socket(UDP).
指導教授:梁明章 A 許之青 國立高雄大學 2010/06/25
第三章 網路技術.
Internet课程设计 教师:陈 妍 朱海萍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第7章 传输层协议——TCP与UDP 任课教师 卢豫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3.1 通訊協定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3.3 公眾數據網路 3.4 TCP/IP通訊協定 電腦網路的通訊協定 Teacher:黃 鎮 淇 (Huang Jen-Chi) 國立屏東大學 電腦與通訊學系 3.1 通訊協定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3.3 公眾數據網路 3.4 TCP/IP通訊協定

3.1 通訊協定 通訊協定係一組負責控制資訊在網路中的相對應的兩層間的傳送規定,其內容包括: 1. 語法(Syntax):包含資料格式、編碼、及信號準位等。 2. 語意(Semantics):包含控制資訊、錯誤處理等。 3. 時序(Timing):包含速度匹配、順序等。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開放系統網路連接 參考模型簡介 1.實體層Physical Layer 2.資料鏈結層Data-Link Layer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5.會議層Session Layer 6.表識層Presentation Layer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ISO國際標準組織所制定的OSI模式的目標有下列幾項: 1. 提供通訊系統之間的標準。 2. 除去通訊系統之間的技術障礙。 3. 除去在單一系統中內部運作的描述。 4. 定義在系統之間的交換點。 5. 增加通訊之間的能力,但不需要增加不同產品之間轉換的花費。 6. 在標準無法適應每一種需求時,提供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開放系統網路連接參考模型七層架構 一、實體層Physical Layer 在各電腦間透過實際的連線,來傳送資料位元(bits),也就是處理在傳輸媒體上傳送的位元 定義需要負載數據傳輸訊號的硬體特性,如電壓準位、介面接腳的數目及位置等 二、資料鏈結層Data-Link Layer 處理一群在網路中傳送由位元所組成的框結構(frame) 保證框結構可以安全的在網路上傳送接收,如果需要的話必須重新傳送該框結構 乙太網路(Ethernet)和權杖環(Token Ring)都定義在此 本層分為邏輯鏈結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和媒體存取層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層的作用是處理與實體層的交談溝通 LLC層則負責與上一層(網路層)交談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開放系統網路連接參考模型七層架構 三、網路層Network Layer 處理的對象是封包(packet) 封包如果大於框結構,傳送端會切割封包成框結構大小,接收端在組合成原來的封包 網路層決定封包在網路的各主機(host)間的傳送路徑(route),並可調整封包傳送路徑以避開擁塞情況 例如:X.25的第三層、TCP/IP的IP (Internet Protocol)協定、Novell公司的NetWare的IPX協定 四、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處理的對象是訊息(Message) 保證訊息在主機間傳送而沒有資料的流失,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重新安排再傳送 例如:TCP/IP的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Novell公司的NetWare的SPX協定、Microsoft的NetBEUI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開放系統網路連接參考模型七層架構 五、交談層Session Layer 交談層又稱為會議層 負責建立與維護一個介於不同機器上執行的應用程式的溝通連線 在TCP/IP中,插座(Socket)及埠(Port)屬於交談層,用以描述互相通訊的應用程式溝通的途徑 六、表識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識層又稱為呈現層 提供不同應用程式資料壓縮(text compression)、加密 (encryption)、解密 (decryption)、重新格式化 (reformatting)、與標準格式轉換 (PC的ACSII碼轉換成IBM的EBCDIC碼)等服務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開放系統網路連接參考模型七層架構 七、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提供應用程式的服務 常見的通訊協定有:超文件傳輸協定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檔案傳輸協定 (File Transfer Protocol)、電子郵件傳輸協定(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SMTP) 及遠端簽入協定 (Telnet)等

3.3 公眾數據網路

3.3 公眾數據網路 公眾數據網路交換技術方式: 一、電路交換網路(Circuit Switching Network;CSN): 節點之間是先建立實體通道,然後再傳送資料。 如圖3.3中,終端機A連接終端機E,A-> N2-> N3-> N6 -> E 優點:通道由連線的雙方獨佔,頻寬固定,不與其他使用者分享頻寬,可加快傳輸速度。 缺點:因為節點間的通道有限,一旦某節點間的通道皆配置出去後,就無法再接受額外的連線。

3.3 公眾數據網路 圖3.3 交換網路

3.3 公眾數據網路 二、分封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ing Network;PSN): 封包由來源節點出發,每經過一個節點,該節點根據其目標位址自動選擇合適的下一個節點傳送 如圖3.3中,終端機A欲傳送封包給終端機E,A-> N2-> N3-> N6 -> E 封包的交換不會獨佔一通道。 優點:通道由許多連線共享,可達通道最高效率。 缺點:過多連線佔用同一通訊通道時,將發生傳輸率降低,甚至阻塞的情況。

3.3 公眾數據網路 三、訊息交換網路(Message Switching Network;MSN): 傳送的單位稱為訊息(Message) 使用儲存後再向前傳送(store-and-forward)的技術 訊息由來源節點出發,每至一個節點被儲存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候再往下一個節點傳送,等候的原因可能是連線不穩定或是有高優先權先傳送。 優點:彈性佳,當線路流量大時,系統可稍候再傳送,由於建立在應用層的非即時性服務,故每一節點皆可提供除了轉遞之外更多的服務。 缺點:因為是主從式架構,所以當交換節點故障時,整個網路便會停頓下來,而且對於線路的利用率比分封交換技術略遜一籌。

3.4 TCP/IP通訊協定 TCP/IP 在1969年美國國防部DARPA訂定一套成為ARPANET實驗性封包網路 是目前網際網路的標準 傳輸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 TCP/IP的特點: 1. 開放式的協定標準(不受硬體規格或軟體的限制) 2. 唯一的位址標準 3. 各種標準化的高階服務協定(FTP、TELNET、SMTP) 4. 網路硬體的自由化(Ethernet、Token Ring、X.25)

3.4 TCP/IP通訊協定 TCP/IP與ISO/OSI Internet Layer : IP層 Process/Application Layer Host to Host Layer:TCP層 Internet Layer : IP層 Network Access Layer

3.4 TCP/IP通訊協定 ISO/OSI七層 TCP/IP四層 1.網路存取層 (對應OSI 1~2) 與網路實體直接連接的介面 定義資料片(datagram)封包、處理資料的遞送及路徑選擇(routing)、定址的機制(IP addressing) 3. TCP層 (對應OSI 4) 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錯誤偵測、及流量控制 4.應用層 (對應OSI 5~7) 包含資源分享及遠端存取的協定

3.4 TCP/IP通訊協定 第一層:網路存取層 (Network Access Layer) 提供資料傳送的方法,使資料在直接連線的網路上能傳給其他裝置,而不影響到較高層的協定。 此外也將IP資料包封裝入網路傳送的框架(frame)中,及將IP位址轉換對應到實體硬體位址。

3.4 TCP/IP通訊協定 第二層:交互網路層 (Internet Layer : IP層) 網際協定(IP)提供基本的封包傳送服務,其他協定都須靠IP來傳輸資料,它的功能包括: 1. 定義資料片(datagram)的結構,資料片是網際網路中基本的傳送單位。 2. 定義網際網路定址的機制(IP address)。 3. 執行資料片的分解與重組。 4. 決定資料片到遠地主機的路徑(routing)。 5. 在網路存取層與交互網路層之間傳輸資料。

3.4 TCP/IP通訊協定 IP位址 IP位址是32位元長度的定義,一般將之分為四段,每一段有8個位元以十進位數值表示,再以句點隔開,所以又稱為點標記法(dotted notation) 四個數字的範圍都是0到255,也就是一個位元組的十進位值。 實際上IP只包含兩項資訊,網路號碼(network number)及主機號碼(host number):xxx.xxx.xxx.xxx或 [網路號碼,主機號碼]。

3.4 TCP/IP通訊協定 IP位址分級 分為ABC三級 D級位址目前為實驗性多點投射(multicast)位址 E級位址則保留作為未來發展之用 主機位元數越大,可容納的主機數目越多

3.4 TCP/IP通訊協定 IP選徑(IP Routing) [ 網路號碼 , 主機號碼 ]

3.4 TCP/IP通訊協定 第三層:主機對應層 (Host to Host Layer : TCP層) 協定為傳輸控制協定(TCP)及使用者資料協定(UDP) 一、傳輸控制協定(TCP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特性: 提供連線導向式及可靠的端點對端點的資料傳輸服務。 三段式交握(three way handshake)建立連線。 1.發送端發出SYN訊息建立連結 2.接收端接受時則回傳SYN/ACK訊息 3.發送端收到之後再回應ACK訊息,然後開始傳送資料 高可靠性、長時間的連線,也就是大量資料傳輸的服務。 大量資料可以分成多個部分而且分開傳輸。

3.4 TCP/IP通訊協定 二、UDP協定(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特性: 1. 非連線性(connectionless)的協定,沒有交握及錯誤控制,是不可靠的傳輸協定。 2. 利用來源埠(source port)及目的埠(destination port)號碼,傳送資料給對應的應用程式。 3. 傳送小量的資料連線服務時UDP效率較高,因可減少建立連線及保證傳輸可靠的負擔。 4. 適合「詢問/回應」模式的應用程式,因回應可以確定詢問是否收到,一段時間沒回應再詢問。 5. 適合上層應用程序可自行驗證資料正確性的服務。

3.4 TCP/IP通訊協定 第四層:應用層 (Process/Application Layer) TELNET/SSH(網路終端協定) FTP(檔案傳輸協定) SMTP(簡易郵件傳輸協定) DNS(網域名稱服務) RIP(路徑資訊協定) NFS(網路檔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