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房貸風暴前言
2007 年中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發生 7 月19 日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旗下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8 年3 月14 日由美國政府注資並同意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收購該銀行後,美國金融問題正式浮出臺面 2008 年7 月中,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兩大房地產貸款公司爆發財務危機,9 月份政府接管二房,予以平息
次級房貸風暴之成因
(一) 低利率催生房市泡沫
(二) 次級房貸放款浮濫
(三) 房市急速降溫、違約率劇增
(四) 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過度擴張,信評機構評比失當
次級房貸快速擴張 1980年代美國通過多項法案,允許金融機構可對不同信用等級的貸款人收取高低不同的利率 2000年以後,次級房貸市場隨著利率調降而更加蓬勃。 2003年,規模已達3,000億美元!2006年更成長一倍
(一)資金部位充分 1999年美國網路泡沫化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為防止通貨不斷緊縮而影響經濟發展,從2000年5月到2003年6月止,連續降息13次
(二)金融商品創新 金融商品創新包含僅需還息貸款及附加貸款等非傳統型房貸方案陸續出現,讓借款人能依本身條件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房貸;
(三)金融市場自由化 本身經營房貸業務的建商能夠將房貸包裝成證券化的商品,售予投資銀行,再由投資銀行轉售給對沖基金或保險公司;或是提供貸款的銀行將房貸包裝後出售給投資大眾,加上市場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使建商或金融機構容易獲取資金而不斷推出建案或大膽地承作次級房貸,帶動美國房市近幾年的多頭行情。
(四)房貸市場競爭激烈 面對房貸市場競爭激烈,金融機構為加速授信作業以滿足次級房貸需求,因而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查越來越寬鬆,甚至借款人可自述所得而不須另外提供證明文件,此助長次級房貸市場更加快速擴張,深化金融機構於次級房貸上的惡性競爭
全球風暴 一般認為,全球金融風暴的根源在於美國房市泡沫的破滅。由於房價下跌趨勢確立後,且修正幅度已使得房貸戶無力清償,導致違約率上升,銀行壞帳增加,次級房貸風暴即正式引爆。
(一)美國房市惡化並擴散至金融機構 (二)金融監理疏失與規範不足 (三)銀行風暴擴大演變成流動性危機 (四)全球資金竄流、抽身擴大金融市場波動與危機
次級房貸風暴之影響
(一)金融機構的受創 (二)影響消費支出 (三)影響企業投資計畫 美國 (一)金融機構的受創 (二)影響消費支出 (三)影響企業投資計畫
歐洲 歐洲中央銀行(ECB)6年來首次緊急挹注資金,向歐洲各國銀行提供將近950億歐元的緊急資金,以協助歐洲各銀行處理受到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波及的影響 瑞銀2006年已經為次貸業務認列近137億美元損失,使得瑞銀成為美國次貸風暴在歐洲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越南 越南向來以接受外國訂單為工作取向,而這次歐美各大國皆損失慘重,是否直接波及到越南的加工製造業,還有待觀察
冰島 此次金融海嘯受到波及最大的國家莫過於冰島,風暴後,人民擠兌,物價直線上揚,人民搶購物資等一切亂象,而此時據傳冰島政府,準備提出大約 100 億歐元資助冰島各銀行,
中國大陸 風暴過後外資在大陸金融資產多達1兆幾千億元,而這些錢卻可能因為強勢國家股市直線下滑,而從大陸領回回到國內應急,如果這些外資大量撤出,對中國的經濟會有相當的影響
台灣
第一,伊斯蘭金融的原則 第二,伊斯蘭金融賬目清白 第三,伊斯蘭銀行的穩定性 未受到影響國家─伊斯蘭 第一,伊斯蘭金融的原則 第二,伊斯蘭金融賬目清白 第三,伊斯蘭銀行的穩定性
各國金融痛苦指數
次級房貸風暴之因應
美國因應對策 (一) 振興經濟方案 (二) 調降利率 (三) 「生命線計畫」(Project Lifeline)
美國振興經濟方案之主要內容
英國因應對策 (一) 降低房屋稅減免的門檻 (二) 提供首次購屋的低收入戶無息房貸 (三) 由政府買屋回租等措施
澳洲因應對策 增加對退休公民的退休年金支付48 億澳幣。 增加對中低收入戶的補助39 億澳幣。 增加對首次購屋者的補助15 億澳幣。 建置職業訓練所。
南韓因應對策 2008 年6 月初12 兆韓元為期1年的穩定民生措施 2008 年9 月初大規模稅務改革方案 2008年9月中下旬擴大內需方案,期能刺激民間消費及投資。 2008年10月19日南韓財政部、央行、金融服務委員會共同推出總金額達1,300億美元的穩定金融市場方案。 2008年10月23日再推出營建業援助方案。南韓政府將以5兆韓元(38億美元)協助營建業,其中2兆韓元用於購買建商手中滯銷的新屋,3兆韓元用於購地,以利紓解建商資金調度的壓力。其他相關配套措施包括:針對有籌資問題的建商提供流動性、鬆綁部分房地產法規等。
2008年11月3日對外公布「克服經濟困境綜合對策」: (1) 穩定外匯與金融市場 (2) 活絡經濟實質面 (3)穩定中小企業及一般社會大眾生活對策
中國大陸因應對策 調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 調降個人住房公積金放款率及首次購屋自備款比率 調降或免課個人買賣住房的相關稅率 4 兆元人民幣擴大內需以及基礎建設 大幅降息
台灣 2008.5.22「當前物價穩定方案」 2008.9.11「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 規劃推動「愛台12 建設」 「98-101 年促進就業方案」 照顧近貧家庭 推動自由貿易港區 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券 其他有關穩定金融及股市措施、產業紓困、稅改與兩岸交流等重要措施
結論 次級房貸風暴的深重影響,雖起於美國本土境內,但已從區域擴展至全球各地,且重創各主要國家股市,影響規模也越來越大。 各國央行與聯準會一樣都將面臨兩難的局面,一為降息以平穩次貸衝擊、避免經濟衰退,或是升息壓抑通貨膨脹
台灣為何在全球金融大海嘯受重傷? 從台韓兩國總體經濟與產業發展的比較談起
前言 2008第三季起亞洲各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的衰退。 2009年的第二、三季間各國經濟已陸續由谷底翻升。 至目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衰退幅度最大,最早出現負成長,和最晚恢復正成長的國家。 十年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消長以及台韓兩國產業發展的異同,來解釋台灣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受害最深的原因。
亞洲四小龍總體經濟表現之比較
亞洲四小龍短期經濟波動狀況 以季經濟成長率做比較 單位:%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係數 最低 最高 中位數 1981.Q1-1998.Q4 單位:%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係數 最低 最高 中位數 1981.Q1-1998.Q4 台灣 7.2 2.5 0.4 3.4 14.2 6.7 韓國 5.5 0.8 -7.9 24.4 7.3 新加坡 7.9 4.1 0.5 -5.1 13.8 8.6 香港 5.4 4.2 -5.0 13.0 5.6 1999Q1~2009Q2 台灣 3.3 4.5 1.4 -10.1 9.2 4.8 南韓 4.9 0.7 -4.3 11.6 5.0 新加坡 5.1 5.3 1.0 -9.8 13.1 6.9 香港 -7.8 12.0 5.9 資料來源:1.1981.Q1-1998.Q4的 台灣、 韓國和 新加坡資料來自周濟,1999,「1980年代以來的總體經濟表現」,,施建生主編《1980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中華經濟研究院。 2. 1981.Q1-1998.Q4的 香港和1999Q1~2009Q2的亞洲四小龍資料來自Global Insight, September 2009 註:1981.Q1-1998.Q4 香港尚無季經濟成長率資料,故以年資料替代。
2008年亞洲四小龍的失業率和薪資 台灣 韓國 新加坡 香港 失業率1 % 5.96 3.2 3.4 5.2 月平均名目薪資 美元 1,410 2,395 2,812 - 2000~2008年 月平均實質薪資年增率 0.1 4.5 資料來源:1.行政院主計處 《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 2.中央銀行:《我國與十六個主要貿易對手通貨對美元之匯率》 3. Global Insight, September 2009 註:1. 台灣和韓國為2008年10月資料,新加坡和香港為2008年第3季資料。
台灣與韓國的總體經濟與產業結構比較
總體經濟 台灣在亞洲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季經濟成長率未出現負成長。 2000年以後,每遇國際間較大事件發生,經濟馬上出現負成長 2001年的世界網路泡沫, 2003年的SARS事件,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韓國又在最近這次的危機中出現負成長,且其下滑幅度也較台灣小。
台灣與韓國的出口比重與出口對象 單位:% 台灣 韓國 排名 出口對象 佔總出口比重 1 中國大陸 26.2 21.7 2 香港 12.8 單位:% 台灣 韓國 排名 出口對象 佔總出口比重 1 中國大陸 26.2 21.7 2 香港 12.8 美國 11.0 3 12.0 日本 6.7 4 6.9 4.7 5 新加坡 4.6 3.9 6 3.4 2.7 出口佔GDP比重 74.4 52.9 貿易順差佔GDP比重 -1.2 資料來源:出口及貿易順差佔GDP比重來自 Global Insigh、t台灣出口對象資料來自,財政部統計處,進出口貿易統計、韓國出口對象資料來自,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Directory of Trade
產業結構 台灣的薪資在1999-2008年間變動相當小,反觀韓國的薪資則隨著景氣而有較大幅度的波動。 韓圜升值,韓國勞動生產力較高,以及韓國經濟結構較為均勻都是造成韓國薪資高於台灣的原因。
三級產業產值佔GDP之比重 單位:%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台灣 2000 2.0 29.1 54.8 2008 1.7 25.0 59.9 韓國 4.1 34.0 46.2 2.2 33.4 48.4 資料來源:1.行政院主計處 《 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 》 2.中央銀行:《我國與十六個主要貿易對手 通貨對美元之匯率》 3.Economic Statistics System, Bank of Korea
工業產值佔GDP之比重 單位:% 礦業 製造業 水電燃氣 營造業 台灣 2000 0.4 23.8 1.9 3.0 2008 21.7 0.6 2.3 韓國 0.3 25.2 6.2 0.2 25.3 1.6 6.3 資料來源:同表4
韓國為四小龍在金融海嘯中表現最佳,且其經濟結構與台灣相似,而且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韓國受創最重,台灣最輕,恰與此次全球金融海嘯下,韓國受創最輕,台灣最重的情況完全顛倒。
台灣與韓國同樣地處中國與日本兩大經濟強國之間,經濟環境相似,發展程度接近,經濟實力在伯仲之間。韓國在科技發展方向的努力較台灣明顯,R&D占GDP比率在2003年已超過符合國際標準的3%,而台灣到2007年還只有2.56%。
雖然韓國十年來的努力,從2008年用美元當期價格計算的韓國每人GDP18,933美元高於台灣的17,087美元得到佐證。但若改用終購買力平價(PPP)匯率換算的每人GDP來衡量,2008年韓國為25,121美元,台灣31,124美元,高出韓國20%,顯示台灣經濟自由化程度較韓國高,物價被扭曲的程度相對較少,有助於長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