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四、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 (一) 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学电源 空气电池 锂电池 干电池 上图是锌-锰干电池 1 、干电池 --- 普通锌锰电池 干电池用锌制筒形外壳作负极,位于 中央的顶盖上有铜帽的石墨棒作正极, 在石墨棒的周围由内向外依次是 A : 二氧化锰粉末(黑色) 用于吸收 在正极上生成的氢气(以防止产生极 化现象); B.
Advertisements

高三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一 ) 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 .概念的范畴不同 元素 —— 宏观概念,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微粒 —— 微观概念, 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2 .决定种类的因素不同 元素 —— 由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 决定 (如 16.
2008 年中考化学考前辅导.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干馏 B 、生石灰制熟石灰 C 、石油蒸馏 D 、石蕊变红 2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葡萄糖 B 、冰水混合 C 、聚氯乙烯 D 、维生素 C.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第一单元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7.1 概述 分离的要求是分离得完全,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同时选用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被测组分的损失,用回收率来衡量。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第二十三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1 铁系元素 VIII 族中 9 种元素,按其性质分为两个系 Fe Co Ni 铁系元素 对碱稳定
苏教版必修《化学1》教材 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九章 过渡金属元素(I) §9—1 过渡金属元素的通性 §9—2 IVB族元素(Ti Zr Hf) §9—3 VB族元素(V、Nb、Ta)
第21章 铬副族和锰副族.
高考无机综合题(元素化合物)专题27复习策略
實驗室廢棄物.
请相互转告我市高中化学教师加入QQ群,务必用真实姓名后面加上学校。欢迎交流探讨!
高中化学竞赛 【第十一讲 副族元素与化合物】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福清市首届名师 福州市化学会理事
专题12 化学实验.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9.3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9.4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9.5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2-3 常見的酸與鹼.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及化学用语.
第3讲 物质的分类.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制作人:陶文娟.
原电池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 刘肃林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与分散系 基础盘点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自我诊断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第十六章 d区元素(一) §16.1 d区元素概述 §16.2 钛 钒(无内容) §16.3 铬 钼 钨 多酸型配合物 §16.4 锰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江苏省苏州中学 严建波.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秦才玉.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14.1 氮族元素 §14.2 氧族元素.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14.1 氮族元素 §14.2 氧族元素.
课时2 电解质 离子反应 最新考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实 验 讲 座.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 Ksp= 1.10  10-12
6-3 過渡金屬元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單元八 陽離子第三A屬分析(上) 臺北市立松山工農化工科謝榮忠製作.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铁的重要化合物.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专题2:第二单元 课题3:离子反应 桐乡高级中学 张锦松.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二中 化学组 程维胜.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四课时.
化学扑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二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2-2 阳离子分析 一、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2011年1月 化学学科会考复习(六) 氧化还原反应 厦大附中 黄耿阳.
第一轮复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共沉淀的应用 陈瑶函
第十六章 d 区金属(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 四、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 (一) 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本组包括由7种元素形成的8种离子:Al3+、Cr3+、Fe3+、Fe2+、Mn2+、Zn2+、Co2+、Ni2+,称为铁组,它们的氯化物溶于水,硫化物也不能在0.3 mol/L HCl溶液中生成,只能在NH3+NH4Cl的存在下与(NH4)2S生成硫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按分组顺序称为第三组。按所用组试剂称为硫化铵组。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2 1. 离子的颜色 常见阳离子中带有颜色的,除Cu2+以外,其余都集中到本组,而本组中只有Al3+和Zn2+无色。表2-4列举了本组离子在不同存在形式时的颜色。这些颜色可以帮助我们对于未知物中存在某种离子作出一些预测。当然,也不应忽略,当离子含量很少或不同的颜色发生互补现象时,溶液虽然无色也不能排除有色离子的存在。 2. 离子的价态 本组除锌、铝之外,其余处于周期系后几族的元素,都有两种以上的价态,如Fe(2,3),Mn(2,3,4,5,6,7),Cr(2,3,6), Co(2,3),Ni(2,3)等。

2Co(OH)2+Na2O2+2H2O=Co(OH)3↓+2Na++2OH-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3 1.利用价态的变化改进分离 以NaOH沉淀Co(OH)2时,因它的溶解度较大,且容易被过量的NaOH部分溶解为HCoO2-,所以沉淀不完全。为使沉淀完全,一般都将Co(OH)2氧化为Co(OH)3。Co(OH)2很容易被氧化,甚至放置在空气中都可逐渐转变为Co(OH)3。在实验条件下,通常是加Na2O2作为氧化剂: 2Co(OH)2+Na2O2+2H2O=Co(OH)3↓+2Na++2OH- 但在加酸溶解Co(OH)3时,最好同时加入还原剂以促进溶解。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Co3+不如Co2+稳定。Co3+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即使在溶解Co(OH)3时不加还原剂,生成的Co3+也会把溶液中易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本身还原为Co2+。

2Co(OH)3+NO2-+4H+=2Co2++NO3-+5H2O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4 当溶液中没有易被氧化物质时,Co3+可以将水分子中化合态的氧,氧化为O2: 4Co3++2H2O=4Co2++4H++O2 由于这一过程比较缓慢,所以加还原剂时反应更快: 2Co(OH)3+NO2-+4H+=2Co2++NO3-+5H2O 类似的例子还有Mn(OH)2和Cr(OH)3将前者氧化为MnO(OH)2后沉淀更为完全,后者容易产生共沉淀现象,不能完全被过量碱溶解为CrO2-,但当将其氧化为CrO42-后,共沉淀现象可以大为减少,更有利于分离。

Mn2+在稀溶液中接近五色,而MnO4-却有鲜明的紫红色,且灵敏度很高。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n2+氧化为MnO4-而加以鉴定。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5 2. 利用价态的变比进行离子鉴定 Mn2+在稀溶液中接近五色,而MnO4-却有鲜明的紫红色,且灵敏度很高。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n2+氧化为MnO4-而加以鉴定。 Cr3+的鉴定方法之一,是先在碱性溶液中将它氧化为黄色的CrO42-,然后再在酸性溶液中进一步氧化为蓝色的过氧化铬CrO5。这是铬比较特效的试法。 3. 形成络离子的能力 本组离子形成络离子的能力较强。这一性质对本组某些离子的分离和鉴定有很大的方便。例如以氨水为试剂,利用形成氨合络离子的反应,可以将Co(NH3)62+、Ni(NH3)62+、Zn(NH3)42+等跟其他形成难溶氢氧化物分离,利用与NH4SCN形成有色络合物的性质可以鉴定Fe3+和Co2+等。

本组组试剂为NH3+NH4Cl存在下的(NH4)2S。本组离子与组试剂作用时有的生成硫化物,有的生成氢氧化物: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6 (二) 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组试剂为NH3+NH4Cl存在下的(NH4)2S。本组离子与组试剂作用时有的生成硫化物,有的生成氢氧化物: Fe2++S2-=FeS↓(黑) 2Fe3++3S2-=Fe2S3↓(黑) Mn2++S2-=MnS↓(肉色) Zn2++S2-=ZnS↓(白) Co2++S2-=CoS↓(黑) Ni2++S2-=NiS↓(黑) 2Al3++3S2-+6H2O=2Al(OH)3↓(白)+3H2S↑ 2Cr3++3S2-+6H2O=2Cr(OH)3↓(灰绿)+3H2S↑ 铝、铬生成氢氧化物的原因是它们的氢氧化物溶解度很小,当溶液一旦变成微碱性时,它们既会以氢氧化物形式沉出。

为了使本组沉淀完全,同第四组分离需要注意: 1. 酸度要适当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7 为了使本组沉淀完全,同第四组分离需要注意: 1. 酸度要适当 Al(OH)3和Cr(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酸度高时沉淀不完全,太低又容易形成偏酸盐而溶解。在Al3+、Cr3+的浓度都低于10-2 mol/L时,Al(OH)3在pH=4时沉淀在10-12时溶解;Cr(OH)3在pH=5时沉淀,在12—14时溶解。 另一方面,第四组的Mg2+在pH=10.7时也开始析出Mg(OH)2沉淀。综合以上情况,沉淀本组的最适宜酸度约为pH=9。 但是,仅仅把溶液的pH调到9还是不行的,因为在反应过程中还有H+生成,会使pH降低。为保持pH=9,应加入氨水和NH4Cl,以构成缓冲体系。

如果在氨性溶液中加入硫代乙酰胺以代替(NH4)2S作为沉淀剂,则由于沉淀是在均相中缓慢生成的,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胶体现象。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8 2. 防止硫化物形成胶体 一般硫化物都有形成胶体的倾向,而以NiS为最强。它甚至可形成暗褐色溶胶,根本无法分离。为防止这一现象,除加入NH4Cl外,还须将溶液加热,以促使胶体凝聚。 如果在氨性溶液中加入硫代乙酰胺以代替(NH4)2S作为沉淀剂,则由于沉淀是在均相中缓慢生成的,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胶体现象。 综合上述,本组的沉淀条件是:在NH3-NH4Cl存在下,向已加热的试液中加入(NH4)2S。若使用TAA作沉淀剂,则应在NH3-NH4Cl存在下加TAA,然后加热10min。

Fe2++K++Fe(CN)63-=KFe[Fe(CN)6]↓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9 (三) 本组离子的分别鉴定 1. Fe2+的鉴定 A. K3Fe(CN)6试法 Fe2+与K3Fe(CN)6试剂生成深蓝色沉淀,为滕氏蓝: Fe2++K++Fe(CN)63-=KFe[Fe(CN)6]↓ 此沉淀不溶于稀酸,但为碱所分解: KFe[Fe(CN)6]+3OH-=Fe(OH)3↓+Fe(CN)64-+K+ 因此反应要在盐酸(非氧化性酸)酸性溶液中进行。 虽然很多离子也同试剂生成有色沉淀,但它们在一般含量情况下都不足以掩盖Fe2+生成的深蓝色。 m=0.1μg c=1:5×l05(2ppm)。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0 B.邻二氮菲试法 Fe2+与邻二氮菲在酸性溶液中生成稳定的红色可溶性络合物: Cu2+、Co2+、Zn2+、Ni2+、Cd2+、SbⅢ等也能与试剂生成络合物,但不是红色,不妨碍鉴定。它们存在时仅需多加一些试剂。Fe3+大量存在时亦无干扰。 m=0.025μg c=1:2×106(0.5ppm)。 2. Fe3+的鉴定 Fe3+与NH4SCH或KSCN生成血红色具有不同组成的络合离子:Fe(SCN)2+、Fe(SCN)2+、Fe(SCN)3、Fe(SCN)4- 、Fe(SCN)52-、Fe(SCN)63-。碱能破坏红色络合物,生成Fe(OH)3沉淀,故反应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由于HNO3有氧化性,可使SCN-受到破坏: 13NO3-+3SCN-+1OH+=3SO42- +3CO2↑+16NO↑+5H2O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1 由于HNO3有氧化性,可使SCN-受到破坏: 13NO3-+3SCN-+1OH+=3SO42- +3CO2↑+16NO↑+5H2O 故不能作为酸化试剂。合适的酸化试剂是稀HCI。 与SCN-产生有色化合物的离子虽然不少,但其颜色均不能掩盖由Fe3+产生的红色。Cu(SCN)2为黑色沉淀,也不影响溶液颜色的观察。阴离子中F-、PO43-、C2O42-等能与Fe3+生成络离子,它们存在时会降低反应的灵敏度。NO2-与SCN-产生红色化合物NOSCN。在这种情况下,可将Fe3+以SnCl2还原为Fe2+,以邻二氮菲鉴定。 m=0.25μg c=1:2×105(5ppm)

Fe3+在酸性溶液中与K4Fe(CN)6生成蓝色沉淀: Fe3++K++Fe(CN)64-=KFe[Fe(CN)6]↓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2 Fe3+在酸性溶液中与K4Fe(CN)6生成蓝色沉淀: Fe3++K++Fe(CN)64-=KFe[Fe(CN)6]↓ 强碱使反应产物分解,生成Fe(OH)3↓沉淀;浓的强酸也能使沉淀溶解。因此鉴定反应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与K4Fe[CN]6]生成沉淀的离子虽然很多,但它们生成的沉淀颜色都比较淡,在一般含量下不足以掩盖铁的深蓝色。Cu2+大量存在时,可事先加氨水将它分出。值得注意的是Co2+、Ni2+等与试剂生成淡绿色至绿色沉淀,不要误认为铁。 能与Fe3+络合的阴离子如F-、PO43-等大量存在时会降低灵敏度或使鉴定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可先将Fe3+以SnCl2还原为Fe2+,改以邻二氮菲鉴定。 m=0.05mg c=1:1×106(1ppm)。

Mn2+在强酸性溶液中可被强氧化剂如NaBiO3、(NH4)2S2O8或PbO2等氧化为MnO4-使溶液显紫红色: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3 3. Mn2+的鉴定 Mn2+在强酸性溶液中可被强氧化剂如NaBiO3、(NH4)2S2O8或PbO2等氧化为MnO4-使溶液显紫红色: 2Mn2++5NaBiO3+14H+=2MnO4- +5Bi3++5Na++7H2O 一些有还原性的离子有干扰,但多加一些试剂使可以消除。 m=0.8μg  c=1:6×104(20ppm)。 4. Cr3+鉴定 Cr3+强碱性溶液中以偏亚铬酸根离子CrO2-的形式存在: Cr3++4OH-=CrO2-+2H2O

2CrO2-+3H2O2+2OH-=2CrO42-(黄)+4H2O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4 此离子可被H2O2氧化为铬酸根离子: 2CrO2-+3H2O2+2OH-=2CrO42-(黄)+4H2O 黄色CrO42-离子的出现,即可初步说明Cr3+的存在。但此反应不够灵敏,也易受有色离子的干扰。为进一步证实,可用H2SO4把已制成的CrO42-溶液酸化,使其转化为Cr2O72-,然后加一些戊醇(或乙醚),再加H2O2,此时在戊醇层中将有蓝色的过氧化铬CrO5生成: 2CrO42-+2H+=Cr2O72-+H2O Cr2O72-+4H2O2+2H+=2CrO5+5H2O CrO5溶于水,生成蓝色的过铬酸H2CrO6。后者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生成后很快分解,所以在鉴定铬时要在过铬酸生成前(即酸化前)先加入戊醇,否则鉴定很容易失败。 此反应在上述条件下无干扰离子。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5 5. Ni2+的鉴定 Ni2+在中性、HAc酸性或氨性溶液中与丁二酮肟产生鲜红色螯合物沉淀,此沉淀溶于强酸、强碱和很浓的氨水,溶液的pH值以在5-10之间为宜。 Fe2+在氨性溶液中与试剂生成红色可溶性螯合物,同Ni2+产生的红色沉淀有时不易区别。为消除其干扰,可加H2O2将其氧化为Fe3+。 Fe3+、Mn2+等能与氨水生成深色沉淀的离子,可加柠檬酸或酒石酸掩蔽,另外,可使用纸上分离法。即在滤纸上先滴加一滴(NH4)2HPO4使Fe3+、Mn2+等与之生成磷酸盐沉淀,留在斑点的中心。镍的磷酸盐溶解度大,Ni2+可扩散到斑点的边线。在边缘处滴加试剂,然后在氨水瓶口上熏。Ni2+存在时,边缘变为鲜红色。

Co2+、Zn2+、Cu2+等也能与试剂生成螯合物,但都不是鲜红色。它们存在时可多加一些试剂。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6 Co2+、Zn2+、Cu2+等也能与试剂生成螯合物,但都不是鲜红色。它们存在时可多加一些试剂。 6. Co2+的鉴定 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Co2+与NH4SCN生成蓝色络合物Co(SCN)42-。此络合物能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醇、戊醇、苯甲醇或丙酮等。Co(SCN)42-在有机溶剂比在水中离解度更小,所以反应也更灵敏。为了使络合平衡尽量向生成络离子方向移动,试剂最好使用固体NH4SCN,以保证较高的SCN-浓度。 Fe3+和Cu2+有干扰(见Fe3+的鉴定)。Fe3+单独存在时,加入NaF即可掩蔽。如两者都存在,可加SnCl2将它们还原为低价离子。

Zn2++Hg(SCN)42+=Zn[Hg(SCN)4]]↓(白)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7 7. Zn2+的鉴定 (NH4)2Hg(SCN)4试法 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Zn2+与(NH4)2Hg(SCN)4生成白色结晶形沉淀: Zn2++Hg(SCN)42+=Zn[Hg(SCN)4]]↓(白) 在相同条件下,Co2+也能生成深蓝色结晶形沉淀Co[Hg(SCN)4],不过因为容易形成过饱和状态,所以沉淀的速度颇为缓慢,有时可长达数小时。但当Zn2+和Co2+两种离于共存时它们与试剂生成天蓝色混晶型沉淀,可以较快地沉出。 因此,向试剂及很稀(0.02%)的Co2+溶液中加入Zn2+的试液,在不断摩擦器壁的条件下,如迅速得到天蓝色沉淀,则表示Zn2+存在。否则,如缓慢(超过2分钟)出现深蓝色沉淀,已不能作为Zn2+存在的证明。

为了防止Zn2+过渡检出或漏检,在鉴定的同时应作空白试验或对照试验。 m=0.5mg c=1:105(10ppm)。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8 由于Cu2+、Ni2+和大量的Co2+都能与试剂生成沉淀,Fe3+与试剂生成血红色络合物,它们存在时应事先在试剂中加入NaOH,将这些离子沉淀为氢氧化物,然后吸取含有Zn2+的离心浓,以HCl酸化,使其转化为Zn2+,再按上述方法鉴定。 Cu(OH)2、Fe(OH)3有微溶于浓NaOH(生成CuO22-、FeO2-)的倾向,因此上述分离有时不能彻底,与Zn2+混在一起的Cu2+,使Zn2+与Co2+的混晶不呈天蓝色,而是带有紫色乃至黑色,但这不妨碍鉴定。Fe3+的干扰可加NH4F掩蔽。 为了防止Zn2+过渡检出或漏检,在鉴定的同时应作空白试验或对照试验。 m=0.5mg c=1:105(10ppm)。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19 8. A13+的鉴定 在醋酸及醋酸盐的弱酸性溶液(pH=4-5)中,Al3+与铝试剂(金黄色素三羧酸铵) 生成红色螯合物, 加氨水使溶液呈弱碱性并加热,可促进鲜红色絮状沉淀的生成。 Pb2+、Hg2+、Cu2+、Bi3+、Cr3+、Ca2+等与试剂生成深浅不同的红色沉淀,Fe3+与试剂生成深紫色螯合物。它们存在时,试液应以Na2CO3-Na2O2处理,上述离子中只有Cr3+以CrO42-的形式与AlO2-一起留在溶液中,但巳不干扰Al3+的鉴定;其余则沉淀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值得注意的是Na2O2的加入量要适当(pH=12),加得不足时,Al3+不能完全转化为AlO2-;加得太多,又容易造成Cu(OH)2和Fe(OH)3的少量溶解。

表2-4 第三组离子不同存在形式的颜色 元素 Fe Al Cr Mn Zn Co Ni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20 存在形式 第四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4-20 表2-4 第三组离子不同存在形式的颜色 元素 Fe Al Cr Mn Zn Co Ni 存在形式 水合离子 Fe2+(淡绿) Al3+ Cr3+ Mn2+ Zn2+ Co2+ Ni2+ Fe3+(黄棕) (无色) (灰绿) (浅粉) (无色) (粉红) (翠绿) 氯络离子 FeCl2+(黄) CrCl2+(绿) CoCl42- (有特征 CrCl2+(绿) (蓝) 颜色者) 含氧酸根 AlO2- CrO42-(黄) MnO42-(绿) ZnO22- (无色) Cr2O72-(橙) MnO4-(紫红) (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