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LED CUBE 預期規劃.
Advertisements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台灣首府大學 休閒資訊管理學系 何日新老師 講授
網路概論 第1章 網路基本概念.
第 1 章 網路基本概念.
第 1 章 網路基礎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入門 主講人:林義隆 教授 日期:
第二章 基礎網路觀念 課前指引 本章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對基礎網路概念理解得差不多了以後,就可以自己建立一個關於網路的知識架構。包括不同範圍(距離)的網路類型;網路作業系統的功能和其種類;網路作業系統的功能和種類;常見的伺服器種類和功能、、等.
網路基本概念.
Chapter 1 電腦網路 1-1 電腦網路的用途 1-2 電腦網路的類型 1-3 主從式網路V.S.對等式網路 1-4 網路作業系統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CP協定 (傳輸層).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JDK 安裝教學 (for Win7) Soochow University
第1章 認識Arduino.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四章 檔案傳輸 檔案傳輸是網際網路上資料交換的大利器 FTP.
HiNet 光世代非固定制 用戶端IPv6設定方式說明
家用網路所遇到的問題 與解決方案 演講者:徐子浩 指導老師:梁明章 老師.
Chapter 2 OSI 分層模型與 TCP/IP 通訊協定組
第四章 網路層 4-1 網路層簡介 4-2 電路交換技術 4-3 信息交換技術 4-4 分封交換技術 4-5 各種交換技術之比較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安裝JDK 安裝Eclipse Eclipse 中文化
TCP/IP介紹 講師:陳育良 2018/12/28.
連結資料庫管理系統.
檔案與磁碟的基本介紹.
第十一章 電腦網絡.
第一章 網路基本介紹 [最新版] 網路概論 葉乃菁 陳世維 文魁資訊.
區 域 網 絡 ( Local Area Network )
FTP檔案上傳下載 實務與運用.
網際網路與電腦應用 林偉川 2001/11/08.
指導老師:黃貞芬 老師 專題組員:B 黃育宇 B 魏志軒 B 平震宇
IP, Port, Router and Port forward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DHCP for W2K.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Topic Introduction—RMI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本 章 重 點 16-1 網路發展的歷史 16-2 網路拓樸 16-3 OSI與DoD參考模型.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表格(HTML – FORM).
WinPXE 無硬碟系統 6.0 安裝說明 憶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協作平台+檔案分享(FileZilla+網路芳鄰)
第7章 網路基本概念.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SOCKET( ).
探測工具:NetCat.
FTP使用教學 簡介: 軟體名稱:FileZilla 軟體性質:Freeware 版本: 繁體中文版
DRC with Calibre 課程名稱:VLSI 報告人:黃家洋 日期: 改版(蔡秉均) 1.
(Mobile User music–Sharing Innovation Center)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第二層: 概念 Andres, Wen-Yuan Liao
表格(HTML – FORM)
流程控制:Switch-Case 94學年度第一學期‧資訊教育 東海大學物理系.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基本指令.
Chapter 15 檔案存取 LabVIEW中的檔案存取函數也可將程式中的資料儲存成Excel或Word檔。只要將欲存取的檔案路徑位址透過LabVIEW中的路徑元件告訴檔案存取函數後,LabVIEW便可將資料存成Excel或Word檔;當然也可以將Excel或Word檔的資料讀入LabVIEW的程式中。
ZigBee PRO教學系統 CC2530 實驗.
Cloud Operating System - Unit 03: 雲端平台建構實驗
國立台灣大學 關懷弱勢族群電腦課程 By 資訊工程 黃振修
第二章 基礎網路概念.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資料擷取與監控應用實務.
第一章 電腦網路簡介 1-1 何謂電腦網路 1-2 為何需要電腦網路 1-3 何謂通訊協定 1-4 通訊協定的特性 1-5 通訊協定的堆疊
安裝JDK 配置windows win7 環境變數
802.1網路連結技術 802.2LLC 鏈 結 層 實 體 層 媒介擷取層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第二章 電腦網絡 2.1電腦網絡的基本原理 2.2電腦網絡的基本結構.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apter 10

1-2 以規模大小區分網路 網路依規模大小可區分成三種類型:區域、都會與廣域網路。

1-2-1 區域網路 區域網路 (Local Area Network, LAN) 為規模最小的網路, 範圍通常在 2 公里內, 例如:同一層樓的辦公室, 或是同一棟建築物內的網路。

區域網路 由於區域網路的範圍較小, 所以可使用品質較高、速度較快的傳輸纜線。此外,區域網路的設備也都比較便宜, 一般小型企業甚至個人都可負擔得起。

1-2-2 都會網路 都會網路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的範圍在 2 至 10 公里左右, 大概是一個都市的規模。 都會網路可視為是數個區域網路相連所組成, 例如:一所大學內各個校區分散在整個城市各處, 將這些網路相互連接起來, 便形成一個都會網路。都會網路比區域網路稍慢, 設備也比較昂貴。

都會網路

1-2-3 廣域網路 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WAN) 為規模最大的網路, 涵蓋的範圍可以跨越都市、國家甚至洲界。 例如:大型企業在全球各個城市皆設立分公司, 將各分公司的區域網路相互連接, 即形成廣域網路。 廣域網路的連線距離極長, 連線速度通常低於區域網路或都會網路, 使用的設備也都相當昂貴。

廣域網路

1-2-4 三種網路類型的比較 下表總結區域、都會與廣域三種網路類型的特性:

三種網路類型的比較 以上分類方式經常因人而異。例如:因為都會網路的規模介於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之間, 彼此的分界並不是很明確, 所以有些人在區分網路類型時, 只分成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兩類, 而略過都會網路。

1-3 以作業方式區分網路 依作業的方式可將網路區分為對等式 (Peer-to-peer) 與主從式 (Client-to-Server) 兩種網路。主從式網路中的電腦可分為用戶端 (Client) 與伺服器 (Server),用戶端可對伺服器要求資源。對等式網路則是每部電腦可同時扮演用戶端與伺服器的角色, 可提供資源給其他電腦, 也可以向其他電腦要求資源。 雖然理論上可區分上述兩種網路作業方式, 不過在實務上, 大多數的網路系統都結合了這兩種方式, 可稱為混合式網路。

何謂伺服器? 在網路上常提到『伺服器』這個古怪的名詞, 許多人卻搞不清它究竟是何意義?且讓我們先釐清這個重要的概念吧!伺服器一詞係譯自英文的 Server, 原意代表服侍者、提供服務的人, 例如:旅館、餐廳裏的服務生。 若套用到電腦環境, 通常是指提供服務的電腦, 例如:網路上有 A 、B 、C三部電腦, 其中 C 電腦提供自己的印表機與硬碟給 A 、B 兩部電腦使用, 於是 C 電腦便扮演了印表機伺服器與檔案伺服器兩種角色;至於 A 、B 這兩部享受服務的電腦, 則稱為用戶端 (Client)。

1-3-1 對等式網路 最簡單的網路型態便是對等式網路。在等對式網路中, 每部電腦都可以扮演用戶端與伺服器的角色。在此種網路中, 沒有集中式的資源儲存系統。資料與資源分散在整個網路上, 每個使用者都可將資源分享出去, 供其他電腦使用。

對等式網路

對等式網路的優點 對等式網路最大的優點在於架設容易, 且成本低廉。 對等式網路適合用在 10 部電腦以下的小型網路, 例如:家庭辦公室或個人工作室等等。 由於對等式網路不需要功能強大的專屬伺服器, 所以架設這類網路的成本也較低。安裝過程相當容易。 只要具備了網路卡、網路線 (或其他傳輸媒介)、作業系統, 將數部獨立的電腦連接起來即可架設對等式網路。

對等式網路的缺點 當網路規模大於 10 部電腦時, 對等式網路便會露出左支右絀的窘境。 試想在一個由 20 部電腦所組成的對等式網路中, 若每部電腦皆分享兩、三種資源, 要從這麼多的資源中找出您要的資訊, 將是一件曠日費時的事情。 此外, 在對等式網路中, 每個使用者都必須了解分享資源的方法, 換言之, 對使用者的要求較高。當使用者人數眾多時, 教育訓練的工作勢必大為增加。

對等式網路的缺點 對等式網路的管理也是一個大問題。由於資源分散在網路上的各部電腦, 等於是一種『無政府狀態』。 對於網路管理員而言, 要管理這些分散各處的資源, 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1-3-2 主從式網路 在主從式網路中, 會有一部或數部伺服器, 專門提供用戶端電腦所需的資源。 這些伺服器會以其提供的服務為依據, 配備較好的硬體設備。 例如:提供檔案資源的伺服器可能配備容量較大、存取速度較快、且較耐用的硬碟等等。

主從式網路

主從式網路的優點 與對等式網路相比較, 主從式網路最大的優點即是適用於較大的網路, 例如:10 部以上電腦所組成的網路環境。 由於主從式網路的資源集中放在伺服器上, 無論是存取或管理, 都比對等式網路來得容易。 對於網路管理員而言, 只要設定好為數有限的伺服器, 即可妥善管理網路上所有的資源。

主從式網路的缺點 主從式網路的主角是伺服器。一般而言對於伺服器的要求較高, 例如:必須能長時間開機運作。因此, 伺服器等級的電腦也都較為昂貴, 對於許多企業來說, 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此外, 伺服器上的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通常較為複雜, 管理員必須受過專業的訓練, 才能妥善地管理伺服器。

1-3-3 混合式網路 上述對等式與主從式網路的區分, 比較偏向於理論, 在實務上通常是兩者混合使用。 以小型辦公室而言, 可能架設一部或兩部伺服器, 專門存放重要的資料或執行重要的應用程式, 其他電腦則作為用戶端。 但是, 這些用戶端電腦仍然能夠分享彼此之間的資源, 此時將資料夾分享出來的用戶端, 也同時扮演伺服器的角色。因此, 整個網路同時以對等式與主從式兩種方式在運作。

混合式網路

第 2 層:鏈結層 此層的主要工作包含以下 3 項: 同步 網路上可能包含五花八門、不同廠牌的裝置, 沒人敢肯定所有裝置都能同步作業。因此鏈結層協定會在傳送資料時, 同時進行連線同步化, 期使傳送與接收雙方達到同步, 確保資料傳輸的正確性。

乙太網路定址 本節介紹乙太網路如何定址:使用燒在每片乙太網路界面卡 (network interface card, NIC) 中的媒介存取控制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位址。 MAC 位址又稱為硬體位址, 是 48 位元 (6 位元組) 的位址, 以十六進位格式表示。 圖 1.19 是 48 位元的 MAC 位址, 以及其中的位元分割方式。

乙太網路定址 具組織唯一性的識別子 (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 OUI) 是由 IEEE 指定給各組織, 包含 24 位元 (3 位元組)。 每個組織再統籌管理, 為所製造的每片界面卡指定唯一 (理想上, 但不保證) 的位址 (24 位元, 亦即 3 位元組)。

乙太網路定址 圖中的高階位元是個人 / 團體 (individual / group, I / G) 位元。 當其值為 0 時, 就可以假設該位址確實是某裝置的 MAC 位址, 並且可以出現在 MAC 標頭的來源部份。 當其值為 1 時, 則可以假設該位址是乙太網路的廣播或多點傳播位址, 或是 TR 與 FDDI 網路的廣播或功能位址。 下一個位元是 G / L 位元 (又稱為 U / L, 其中的 U 代表 universal)。

乙太網路定址 當此位元設為 0 時, 代表這是由 IEEE 統籌管理的位址;當此位元設為 1 時, 則代表這是本地管理的位址 (例如 DECnet 習慣的做法)。 乙太網路位址的低階 24 位元代表由製造商指定的編碼, 通常生產的第 1 片卡是從 24 個 0 開始, 到最後一片 (第 16, 777, 216 片) 則全部為 1。 實際上可以發現, 許多製造商就使用這 6 個 16 進位數字來當作該界面卡序號的最後 6 個字元。

乙太網路訊框 資料鏈結層要負責將位元 (bit) 組合成位元組 (byte), 並且將位元組組合成訊框 (frame);資料鏈結層使用訊框來封裝從網路層傳下來的封包, 以便在某種媒介存取中傳輸。 乙太網路工作站的功能是利用所謂 MAC 訊框格式的一組位元, 在彼此之間傳送資料訊框。 這個功能利用循環冗餘查核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來提供錯誤偵測。 請記住, 僅只是錯誤偵測, 不是錯誤矯正。